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履历前也要先做功课! 你可以从这3种方式下手

编按: 第二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履历的撰写诀窍,了解该怎么把过去的经历在履历上做最大的发挥,进而从众多履历中脱颖而出。 这次他则要告诉我们,投递履历的方法,以及如何让履历搭配不同的职位,提高得到面试的机会。

这篇文章会提到:

1.产业研究:做好「产业职缺价值链」基本功,证明你是认真的!

2.客制化履历:从10秒中脱颖而出、让履历在HR面前活下来的关键技巧

3.没人理我怎么办:锁定目标、蹲低跳高,起飞啰!

注:本篇文章聚焦在于如何攻略坊间传统的人力银行,特定建议并不适用于如Linkedin、Yourator等新式求职网。

【1. 产业研究】

什么是产业研究? 要做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要做产业研究? 我又不是产业内的人、研究有用吗?

这边指的产业研究,可以达到以下的结果:

1.提高得到面试的机会

2.提高面试后得到offer的机会

3.降低面试/进到「不符合期望」的公司的机会

为什么? 当你产业研究做的够仔细,你就会知道「这个产业的用语」是什么, 会开始尝试用「这个产业的用语」去写cover letter的时候,自然得到面试机率提高!

接着,当你面试时,懂得这产业大方向上的运作,就可以从自己的特质出发,去解释「求职动机、能替公司贡献什么」,当你的动机够强、能力符合期望,不录取你要录取谁呢?

最后,当你面试够多家公司、了解产业状况后,自然而然会清楚自己适合什么风格的公司、什么风格的职缺,也降低了进到对你来说的「地雷」职缺!

那么,产业研究做完该长什么样子? 产业研究应该会长这个样子:https://goo.gl/XluRXR

你会知道你公司上游是谁、下游是谁、最终端消费者长什么样子。

意思是,你应该可以举出上游的公司有谁、产出什么价值,自己应征的公司以及竞争对手们有哪些、产出什么价值给下游, 下游公司有哪些、最终产出什么产品(服务)给消费者!

怎么做到这点?

1.人力银行

2.问亲朋好友(通常你想去的产业,跟你的过去背景不会差太多)

3.直接去面试(从同产业最不希望去的公司开始面试,一方面练兵、一方面了解产业)

《人力银行》

善用人力银行搜集所有你需要的资讯,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人力银行搜寻「数位行销」,我会看到:

「产品端的公司」、「广告公司」、「媒体采买」、「媒体代理商」 开始把整个「故事」给串起来。

产品端公司的数位行销在做什么? 为什么需要和广告公司配合? 不能自己做吗?

都包给广告公司了、自己的工作是什么? 广告公司在干嘛? 自己要做操作嘛? 如果不是,那做些什么? 媒体采买呢? 在做些什么? 媒体代理商呢? 在做些什么?

另外,善用人力银行里面「公司其他职缺」,看企业除了招募你的职缺之外,还招募哪些职缺? 可以从中看到这间公司目前的状况、短期未来方向的一端倪。 从「产业」到「公司」到「部门」到「职缺」, 如果你可以回答完上述「属于你的产业的」每一个问题,清楚明白产业上中下游价值链的串联,以及从「公司」到「部门」到「职缺」的价值链,且你又拿到面试机会的话,录取的机会非常非常大,也会降低与期望落差大的风险!

《问朋友& 直接去面试》

我自己的作法是,我先查了人力银行、试着把「故事」串起来,接着问身边已经在该产业工作的朋友,我解读「故事」的角度是否有误,接着,我会试着先投「该领域我没这么想去的公司」,身历其境去了解产业现况、并确认自己脑中的「故事」是否真实。

讲了这么多,知道「故事」有这么重要吗? 到底为什么? 除了 ??增加录取机会、在面试时更有安全感、更进入状况外,从职涯规画的角度,我会回头看看【前一篇文章】做的【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更白话的说法就是上一篇文章提到的:

「两年后,我想靠什么技能、做什么工作吃饭?」 为的是确保「工作环境&氛围、工作内容、工作累积到的能力」符合自己的期望,毕竟在过了「公司挑我」这个关卡,我们也要「挑公司」,不是吗?

【2. 客制化履历】

在进行「如何客制化履历」之前, 先讲一个「履历」的小故事。 猎头公司的运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是「把求职者简单介绍给客户」,目的是要让「客户对他有兴趣」,并且进一步的「约面试」。 在进入猎头产业之前,我以为猎头的工作是「发觉求职者的卖点、卖给企业」,后来我发现这完全是个错误的想法,因为事后我觉得很蠢容许我大笑三声,哈哈哈。

猎头在做什么? 猎头在聚焦求职者的卖点! 怎么聚焦? 善用减法! 当我们要替客户找一个「秘书」,且强调「要常常安排主管出差行程」的人,我要怎么跟我的客户做「简介」? 就算求职者他过去的关键成就、工作90%的时间都不是在做「安排出差」这件事情,我们就会把他过去一丁点儿跟「安排出差」有关的事情条列出来,占很大得栏位!

因为:

1.第一印象很重要

2.有了第一印象才有第二印象??「简介」的时候,会接把求职者过去有关「安排出差」的经历写进去「且占版位的多数」 但在客户想约面试的时候,会再跟客户详细讲「求职者过去工作主要做的事情」,(当然,前提是我们认为这个求职者质是好的,才会冒这个风险)如果依照求职者自己准备的版本、在自己不清楚这间公司最在意的点是什么的时候,自己凭着感觉去写cover letter,鬼才知道HR心中真正要的东西是什么! (所以求职的时候,实力固然重要,运气也占了很大的成分!)

回到客制化履历,我们当然不可能像猎头一样了解HR、了解客户,但我们可以从人力银行上的「职缺叙述」来猜,也可以从前面做的【产业研究】来猜, 试着去找到「这个职缺所需要的特质」,并将「自己的特质、经历、求职方向」与职缺做连结! 以我自己当例子,我自己的目标是「进数位行销产业」,想做的工作有「企划」跟「业务」。

在投企划的时候,我将我的经历着重在:

1.经济系(excel、数据分析、趋势分析)

2.数位行销实习(报表处理、周/月成效分析)

在投业务的时候,我将我的经历着重在:

1.猎头实习(业绩业绩业绩业绩业绩业绩业绩)

2.社团经历(外向、目标导向、喜欢接触人群&分享)

我认为我该拿的面试都有拿到、有面试的工作都有拿到offer。 最后,分享一个「优化人力银行排名小技巧」给大家,如果你现在待业且想要在很多企业面前曝光,你就天天微幅修改你的履历、关闭履历再开放! 因为有修改的履历、新开放的履历,会优先曝光在HR面前!

【3.没人理我怎么办? 

虽然很不想面对这个事实,但如果第一份工作目标订太高、期望太高,高过自己的实力,自然而然面临的就是期望落空所带来的失望。 尤其是念好学校的朋友,身边的同学毕业理组都是科技大厂、文组都是金融储备干部、外商FMCG甚至顾问业,完全拉不下脸去做很一般的工作,甚至有奇怪的想法是「进到了本土公司、小公司就无法翻身」的奇怪思维。

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有一个很梦想的工作,你现在达不到,那么,你做什么工作一两年后,可以达到呢?如果有,你为什么不先累积个一两年呢? 」我举一个三个月前发生在我好友身上的例子。 他是政大非商学院的学生,兵役一结束面临找工作问题时,也是想找外商品牌的工作,不管是业务或是行销;但事与愿违,大学时期没有实习、没有相关商业竞赛又非商学院,连面试都没有! 但他很明确知道,他要做「FMCG」产业,可能是吃的喝的,也可能是穿得用的,反正要「贴近生活」的产业。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常常在被说没发展性的「百货公司楼管」,想法很简单,如果我能一开始就进我去的品牌、做我想做的工作,我当然去,但如果现阶段市场上太多人比我适合,就先进到这个产业圈子、无论是什么工作,累积一点工作经验、并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去思考:

「如果我是nike我要怎么管理在这间百货的业绩?我要跟谁沟通?跟谁打好关系」

「如果我是newbalance呢?我要怎么抢赢nike的生意?我要怎么跟客户沟通」

「谁跟谁是绝对的竞品关系?他们在这间百货业绩如何?别间百货呢?为什么?」

虽然三年后的今天,他没有去最当初设定的「外商运动品牌端」但也是靠着第一份工作的苦干实干、换到第二份储备干部、第三份外商FMCG业务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就顺利到一流国际级公司的是特例,??不要把特例当常例。」

虽然第一份工作找得不够理想,但第二份、第三份再拿到想要的工作,也不赖不是吗?

履历、面试技巧再怎么好,终究还是要回归基本面的「实力」,履历再好、面试技巧再好,也不可能越级打怪!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你第一份工作绝大多数取决于你这五年的努力(包含高三考大学)但,第二份呢? 第三份呢? 第四份呢? 跟身边的朋友聊「写履历」以及「面试」的时候,发现大家很喜欢把这两件事情当仙丹! 好像履历写得好、面试呱呱叫,什么工作都可以拿到一样,完全不是。 履历只是个缩影,是你这段时间经历的缩影,可以美化、但改变不了本质,就像你的大头贴可以用美图秀秀,但美图秀秀再怎么用,如花都不会变林志玲!

如前面提到的,影响你第一份工作做什么的最大变数,是「你这五年的努力」,但第二份、第三份甚至第四份工作,最大变数却是在你未来一年、两年、三年的努力!

会想花时间写这一连串的系列文,是因为看到身边非常多的朋友,因为对自己的过度自信期望过高、因期望过高而失望, 觉得自己的职涯很烂很惨。 不是人人都该进顾问业、P&G、Unilever 。

不是人人第一份工作就可以进一流国际企业工作。 如果你一毕业就进去,那真的很恭喜,但如果你真的很想进这些公司今年还去不了,只能怪自己过去五年已经在努力上输人、成就上输人,就从下一份工作开始,好好的累积自己吧!

「工作可以是很光明很有希望的,可以是让人们成就事情、发挥自己特质的舞台」我一直深信这点,也因为深信这点,所以想把这个想法传播给更多的人;所以写了这些文章。 前三篇文章都在讲「求职者」的部分,第四篇会开始进到「企业端」的招募流程,面试对求职者来说,可能是一两个小时的一件事,招募对HR与用人主管来说,是牵扯企业营运的计画。 下一篇文章,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一场面试!

(待续)

文:Yeng (数位行销人员、原任职于人力仲介业)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Yourato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岁,这些事再做就丢脸了
找工作时,把自己当「人」还是「资料」?
金融圈“从业鄙视链”调查:部分银行前员工想回家
职场中,HR是怎么做背景调查的?调查哪些内容?
入职前的「背景调查」,到底在查什么?
干货|HR如何做背景调查的?调查内容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