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皖西白鹅
   
   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区,是中国优良的中型鹅种。皖西白鹅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历史悠久。适应性强、觅食力强、耐寒耐热、抗病力强、耐粗饲、耗料少,且合群性强。早期生长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特别是羽绒产量高、且绒品质优。


   六安市为皖西白鹅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六安市的霍邱县、寿县、金安区、裕安区、舒城县(占85%)及合肥市的肥西等县(10%),以及与六安市相邻的河南省固始县、淮滨县一带,因此也被称为固始鹅、淮滨鹅。皖西白鹅也被引种到吉林、河南、湖北、广东、内蒙古等近十个省市以及本省的大部分地区。


   产区处亚热带的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雨量适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库总蓄水量为67.3亿立方米,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产区主产水稻、油菜、棉花、、大豆小麦、山芋等,年粮食总产量3000万吨,为皖西白鹅的饲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皖西白鹅雏鹅绒毛为淡黄色,喙为浅黄色,胫、蹼均为橘黄色。成年鹅全身羽毛洁白,部分鹅头顶部有灰毛。喙橘黄色,喙端色较淡,胫、蹼均为橘红色,爪白色。皮肤为黄色,肉色为红色。体型中等,体态高昂,颈长呈弓形,胸深广,背宽平。头顶肉瘤呈橘黄色,圆而光滑无皱褶,公鹅肉瘤大而突出,母鹅稍小。虹彩灰蓝色,约6%的鹅颌下带有咽袋。少数个体头颈后部有球形羽束,即顶心毛。公鹅颈粗长有力,母鹅颈较细短,腹部轻微下垂。


   皖西白鹅产毛量高,羽绒洁白,弹性好,蓬松质佳,尤其以绒毛的绒朵大而著称。一年可活拔毛3~4次。平均每只鹅产毛349g,其中产绒毛量为40~50g。目前产区每年出口羽绒占全国出口量的10%,居全国第一位。鹅皮可鞣制裘皮,柔软蓬松,保暖性好。每平方米重量仅有700克左右,是制作服装、工艺品等的好材料。


   公鹅6月龄性成熟,但配种多在8~10月龄以后;母鹅6月龄也可开产,但当地习惯早春孵化,有利于仔鹅的生长,故人为地将开产期控制到9~10月龄。公母配种比例为1:4~5,组成一个小的配种群,常年饲养在一起,任其自然交配,群众称之为“一架鹅”。母鹅就巢性强,一般年产两期蛋,每产一期,就巢一次,有就巢性的母鹅占98.9%,其中一年就巢两次的占92.1%。还有3~4%的鹅可连产蛋30~50个,而不抱窝,群众称为“常蛋鹅”,但不符合当地自然孵化的繁殖习惯,多被淘汰。


   皖西白鹅形成历史较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即有文字记载,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品种形成与当地自然生态条件有密切关系。该地区历史上人少地多,交通闭塞,以自给经济为主。盛产稻、麦,河湖水草丰茂,丘陵草地广阔,放牧条件较为优越。当地群众素有选养大鹅的习惯,对该品种的体型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习惯选用2~3年的老鹅作种,春季采用自然孵化繁育雏鹅,故该品种母鹅就巢性很强。经过3~4个月的放牧,体重已接近成年鹅,但很少宰杀,继续饲养到11月,至农历“小雪”前后,在宰前20天将鹅圈养,限制其活动,以稻谷等饲料进行催肥,称为“栈鹅”。制作“烤鹅”和“腊鹅”,鲜嫩可口,风味独特。


   安徽省六安市于1979年开始进行皖西白鹅品种资源保纯工作,并在霍邱户胡建立繁殖选育区。1981年皖西白鹅被正式编入《中国家禽品种志》,被国家列为二类保护物种、重点保护禽种;1986年列为重要的农业开发项目。2003年农业部投资新建了皖西白鹅原种场,对皖西白鹅品种资源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皖西白鹅已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地方品种。
   羽绒集中区:裕安区集中在固镇镇、新安镇。固镇镇被誉为全国四大羽绒交易地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鹅致富三秘诀
什么良种鹅比较好?
养鹅必须根据用途选择鹅品种
皖西白鹅养殖技术
一只鹅育出富民产业链|中安在线六安频道|六安新闻|六安资讯
我国的大小型鹅的品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