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诗最注重的是什么?最忌讳什么?

(原创)诗之我见

谈到诗,我们都不会陌生,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在我们国家可谓是渊远流长。

说到诗人,我们自然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其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气势豪迈,读了以后,真有一种激人奋进的感觉。现在,汪国真的诗又大受青睐,创下了新体诗发行量的最高记录,他的诗不仅有朦胧的意味,同时,还孕育着很深哲理。

如果说一篇普通的文章是文字的集合,那么散文就应该是文字的浓缩,而诗歌则应该是文字的高度浓缩。一首诗歌,受其篇幅所限,不可能象普通文章那样发表长篇大论,只能依靠较小的篇幅,来陈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如何实现这些,这就需要作者把文字浓缩,用最少的字,去包容最大的内涵,而文字的浓缩程度,我们通常把它称作“诗髓”。一首诗歌如果没有诗髓,就会显得平淡、乏味、没有看头。例如汪国真在他的诗《叠不起的心绪》中有这么两句,“……这一夜整个都是你,叠起来又展开的是你的字迹,展开而叠不起的是我的心绪”。短短几句话,却把接到信后那种兴奋与激动的心态描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诗的特殊表现方式。另外,诗歌不能写的太直露,如果写的太直露,读者就没有回想的余地,也就失去了品诗的美感,这也是诗歌的另一特点。

在现在的诗歌当中,从表现的方式上一般分民歌体和朦胧体的诗(其实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是在侧重的方面不同而已),民歌体的诗主要是韵律较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诗髓相对较少,表现较为直接,诗的内涵也不大,它的应用也较广泛,象一般的台词、歌词、演讲稿等都有较多的应用,读者也很容易看懂。而朦胧诗则主要侧重于文字的浓缩程度,诗髓的含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朦胧诗通常采用一些如朦胧、借喻、断想、跨接等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使诗歌获得最大的内涵。一首好的朦胧诗往往是不同的人读过以后,会有不同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每读一次都会有一种新的意境,这也是朦胧诗的一大特点,也是朦胧诗吸引读者的一个主要方面。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诗作者,借着朦胧的幌子,去随便拼凑,不仅写出来的诗读者看不懂,就连作者本人也不能解释,这是不对的。举个例子说,读诗就好象猜谜语一样,太简单的谜语固然好猜,但没什么意思,都想猜难一点的谜语,但是再难的谜语也应该有一个谜底,没有谜底的谜语就不能叫做谜语了。写诗也是这样,再朦胧的诗,也不能失去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情节完整性和可读性,要让读者看懂,否则,一首诗歌写出来谁也看不懂,谁也不愿看,诗,还有什么意义那?

从诗歌的发展趋势上看,朦胧诗的发展较为迅速,其应用的领域也日益扩大,象现在的一些歌曲的歌词,有的就是采用朦胧诗的表现手法来写的,如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中:“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梦是唯一的行李,轻轻回来,别吵醒往事……。”歌词不仅写的含蓄、优美,而且意味深久,说它是一首好的歌词,我想也应该说它是一首好诗。

总之,诗歌的发展,也在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状况,它为我们提供了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

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也作为我的故事里的一个网友,我非常喜欢读诗,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写出好的诗歌来,以飨读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论》修改稿
诗歌写作显象十种
为什么现代有的诗人写的诗歌越来越越让人看不懂?
诗韵
对当代诗歌写作的几点看法
诗歌笔记,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