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为何使古往今来的文人都纷纷入境?

秋天对于我们来说,它有着清晨独有的清爽,澄清中又渗透着缥缈。人们赋予了秋景极大的赞美“秋日胜春朝”。同时,秋天是一个悲凉的季节,它是生命的轮回,它会将繁华抚平成凄凉,秋风起落叶,它的它的伤感也成为了诗人们抒发情愁的承载。

诗人们爱写秋景,他们也为秋景着迷。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使得悲,在诗中成为了秋的一种情绪,一种色调;而愁,也便成为了人们内心的秋了。诗人们经常将秋景作为自己情绪的一种寄托,而秋景也不单单只是深沉的美景,它在诗人的情感迸发中开始升华。马致远的“秋”,被荣为“秋思之祖”,令后人广为流传。但是,宋代的范仲淹也有一份秋,它不同于马致远的轻巧怀念,它有着属于它特有的别离愁绪。

文能写红楼,武能镇住城,宋朝名臣范仲淹

在诗词发展过程中,宋词是继唐诗发展以后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宋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典雅涪婉的婉约派,另外一种则是用词宏博、创作视野广阔的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诗人有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也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柳永;豪放派的代表诗人有“诗圣”的苏轼,也有被称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而宋朝名臣范仲淹,他的诗词语言精炼,风格豪爽,属于豪放派,他的创作延续了白居易诗词的现实主义传统,为之后的诗文革新运动开开创了先河。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的吴县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世人称他为范文正公。在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未来的宋朝名臣范仲淹在徐州出生。后来,他的父亲因病不幸去世,他的母亲带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到了长山,范仲淹也随之改姓,取名朱说。范仲淹长大后参军最后几经转折才接回了母亲,并且改回了自己原来的名字。

在天圣四年八月,范仲淹的母亲谢氏不幸因病去逝,范仲淹深受打击,觉得无法再用心就职,于是,范仲淹决定辞去了官为,为了自己的母亲守丧,将他的工程交由张纶去负责完成。

在天圣六年的时候,范仲淹向朝廷上奏了《上执政书》,使得仁宗邀请范仲淹担任了秘阁校理。太后驾崩以后,仁宗开始亲政,于是将范仲淹召回京都,拜为了右司谏。在皇祐四年,范仲淹带病上任于徐州,享年六十四岁,仁宗亲自赠兵部尚书,追封楚国公,谥号文正。

范仲淹他有着敏锐的军事才能,但是他对于宋朝文学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他的词作存在于世只有五首,这五首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渔家傲·秋思》,所表现出来的含义深远,它既表明了自己对守防边疆的决心和毅力,他也有符合宋朝初期特点的作品《御街行·秋日怀旧》。既符合当时时代特色,同时他的风格特征也是显而易见。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这首风格特征明显又顺应历史潮流的佳作《御街行·秋日怀旧》。

景中透情、语直情真的宋朝代表性佳作:

御街行·秋日怀旧

作者:范仲淹 (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是一首怀人作品,当中也蕴含着一股柔情。这首词的上片以秋景开始感怀,开头所用的“纷纷”三句,让人有种秋声略刺耳的感觉,因为夜晚十分的寂静,衬托着香砌坠叶的声音处处可闻。“真珠”五句借用了它特色使得秋月格外的皎洁。这首词上阕着重描绘了秋夜寒冷寂静的景象,景中蕴情,“一叶落而知秋”,范仲淹也不例外,写秋多述落叶,他先描述了落叶。枯黄色的落叶轻快地掉落在了地上,散发出了细碎的声音,由于秋夜十分的寂静,词人也十分得孤寂难熬,这使得十分细微的掉落声都跑进了词人的耳朵。

“寒声碎”这一句,传递出了词人在秋夜落魄的心情,这对于范仲淹来说可不仅仅是冰冷的秋意。因此,词人开头对于秋色、秋声的描绘是对他感情的暗示,渲染出了秋夜的悲寂以及为整首词奠定了一种悲凉的基调。范仲淹他为人处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有着属于男子的刚毅品性,而在这一刻,他望向这一片空寂无比的世界,世界很美衬着皎洁的明月使得他内心中的情思倾然释放。每年都会有月光,每年的月光都如今日一样皎洁,但是此时此刻自己的意中人却不能与自己共同欣赏这良辰美景,实在是遗憾,让人悲痛。这种寄情于景的手法暗示出了作者的感情,但是,随着气氛的持续烘托,词人以一种直接显露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于下阙表达出来,开始采用直接抒情。

词的下片采用直接抒情来抒发愁绪,“愁肠”以下三句,描绘了愁肠的出现是在举酒未饮的时候,而“残灯”则是在描述愁眠会出现在残灯枕之刻,“都来”这三句,写出了词人的愁绪只能是在心神之间出现。词的下片主要描述词人因为见不到心上人,充满了愁绪,选择借酒消愁,但是却反而因为愁绪太深,酒也化解不了使得漫漫长夜无法入眠,便将愁绪化作了眼泪,将词人的情意渲染得更凄切。浓浓的愁苦本已侵扰着离人,一盏青灯小如豆,却也忽明忽暗,与窗外月明如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离的愁苦本就不断侵袭着词人,加上环境影响使得词人更显酸楚,无法入睡,只能倚靠枕头独自伤神。“谙尽孤眠滋味”中的“谙尽”与上片中的的“年年”相呼应,更深地渲染了词人的落魄。

引领宋词的独特技巧

01、景中含情,语真情切

景中含情的手法在多种诗词中都出现过,也有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来表达词人的内心。

自从《诗经·关雎》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现,大多是古诗词都经常以寝食不安来表达人物的愁绪。在这首词中,范仲淹表示“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内的昏暗与室外的明亮如昼使得词人倚枕,愁态尽显,凄凉全显。这种侧面的展示比起经常使用的入睡时辗转反侧更击透读者心灵,更能感同身受,更加生动形象。而“谙尽孤眠滋味。”也是有了前句的铺垫使得这句简简单单的对白也显得十分感人,十分入情。“都来此事”证明了在词人心中这种事情任何人都会遇到,都会因此久久无法入眠。范仲淹这首词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说明愁绪从眉间传于心上,又从心上显于眉间,入情入理,渗透人心。

02、 白描手法,直接抒情

诗词的下片则是直接抒情,白描,它对所描述的内容没有进行渲染、没有用华丽的形容词修饰、也没有精细雕刻,它是运用了描述对象的特征,使用简单但是却精炼的笔墨,就使得词人的感情迸发出来。该词就主要围绕一个愁字,在下阙多次表明愁绪,层层递进,气氛悲凉,引人入胜。

古往今来对这首词的评价也是各有千秋,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就提到了这首词,这首词从夜静叶落开始写起,因为夜之愈静,故愈加觉寒声之碎。且“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界。“年年今夜”与“夜夜除非”,可见久羁之苦。“长是人千里”则描绘出了因景怀人之情。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中也曾评价:月光如画,泪深于酒,情景两到。

命运是靠自己掌握的,范仲淹的童年凄苦不堪,但是恰恰是童年的经历给了他无尽的动力,在他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激励着他,让他不仅有着优质的品格,敏锐的思维以及优秀的观察力。宋代时期的文学家在时代的影响下大多都喜欢感时伤怀,但是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骨气。范仲淹是每次都会为了朝廷而敢怒敢言的名臣,即使他无数次因此被人陷害,但是仁宗朝代的朝纲得以清明绝大一部分受到了范仲淹的指点。

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婉约派被称为本色词,关于婉约派和豪放派一直被众人激烈的讨论。豪放的诗词世人称之为豪放,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在豪放之中也衬托着感动,它的感动也是暗含在处处,是温婉诚挚的。

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也正是因为它的悲伤真真确确地显露了出来才会被人们所崇拜和敬仰,也正是这种风格才会使得他地诗词流传千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的一首词,情景交融,愁绪万千,内含千古名句!
这首宋词,离愁万端,隽永千年,第一句就令人心动不已!
〖诗词鉴赏〗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宋词中的爱情
20190808教学手记——与徐樑一起品宋词
范仲淹最唯美的一首词,刚柔并济,字字句句都美得心醉,堪为绝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