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中的儿童发展与亲子关系 —“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系列培训第44讲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联合发布 大众读本《 疫情应对手册》

疫情中的儿童发展与亲子关系

“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

系列培训第44讲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共同发起了“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培训系列课程。本次培训课程的第四十四讲:《疫情中的儿童发展与亲子关系》课程由赵欣老师讲授。现将整理好的课程内容共享给大家。







本期课程讲师:赵欣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陈辉学者,20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学位,2019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


前 言

疫情期间,有很多家长都面临的问题是:学校、幼儿园都开学,孩子长时间待在家里又不能出去玩;在狭窄的空间里,家长和孩子长时间地亲密相处,压力非常大。

家长们可能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以下这些问题,可是不知道如何去引导,比如,孩子的情绪不稳定,闹起情绪怎么办?孩子太黏爸爸、妈妈,但爸爸妈妈也要工作,怎么办?孩子平时太无聊,基本上天天就是看动画片,怎么办?家长如何去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另外,也有家长可能会问,说孩子管不住自己怎么办?平时都管不住,现在特殊时期更加管不住,我们怎么办?

今天就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分享,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家长减轻困惑。


儿童的情绪调节

一、儿童的情绪调节

最近因为处于特殊时期,我们孩子们的活动比较受限,可能会影响情绪变化,作为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去应对孩子的情绪?

1、正常化儿童的情绪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正常化”。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产生情绪都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因为疫情,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作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可以出去玩、可以去上幼儿园,现在都不能做了。所以,他们情绪更加不稳定也是非常正常的。

2、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先要充分理解孩子,要正视他们所产生的情绪,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他们压抑或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接下来要去识别,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孩子有害怕、惊慌、恐惧这样的情绪,我们要给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抚,给他们安全感。当然父母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告诉他们,爸爸妈妈都在,只要我们待在家里做好防护,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3、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如果孩子是因为其他原因闹情绪,我们可以先给他们时间冷静下来,因为一个人在情绪当中是难以沟通的。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去讨论刚才发生的情绪,再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情绪。比如可以问:你刚才是不开心了吗?你为什么不开心?妈妈有时候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开心……通过这样的讨论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还能够帮助他们去增强同理心。

4、教会孩子采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

当然,有时候孩子可能是单纯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也是非常正常,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情绪出口,需要定期、健康地发泄。这其实就是很好地训练孩子采用正确方式来发泄情绪的机会。比如,可以去有意识地训练孩子,采用深呼吸,或者大喊一声,或者去运动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

另外,由于孩子的模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家长在孩子面前的情绪表现很有可能被他们模仿到;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表现。比如,尽量不要太过分地争吵,如果实在没忍住争吵了,事后也要尽量去向孩子解释,而不要认为他们听不到,或者不会感受到这样的氛围。

孩子们对情绪的理解和控制,会随着年龄自然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训练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平时家长也可以用一些方式来帮助孩子,去训练他们的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下面是从网上摘的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小游戏

上图左边这个采用情绪表情卡的游戏,适用于3-4岁的儿童。家长可以准备各种情绪的图片或照片,将它们正面朝下,让孩子随机翻开图片去表演其中的表情,然后让家长来猜。当然也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可以和孩子聊聊图片中的情绪,让孩子知道各种情绪词汇。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习得关于情绪的词汇,另一方面也是将这些词汇跟相应的情绪对应起来。

同时,在孩子能够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跟孩子交流,有不同的原因来产生同样的情绪,可以进而丰富孩子有关情绪的知识。比如上图右边的游戏(适用于5-6岁的孩子),可以训练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在游戏前,家长和孩子先约定游戏规则,输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游戏开始之后,家长和孩子一起用积木搭建目标物,然后根据目标物的高度和数量,选择合适的发射物击打目标。用类似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感受自己的情绪,同时训练控制情绪的能力。


儿童的认知与学习

我们的孩子是怎样认知周围的世界和人的?他们又是如何进行学习的?我们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其实儿童知道的要比我们以为的要多很多。皮亚杰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奠基人,根据他当时的研究和理论,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大概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限制。

他认为7岁以前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进行理性推理思考等。近年大量的研究发现,皮亚杰远远低估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其实我们的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认知;而且孩子也有着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以及探索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从他们刚刚出生起,就想要去搞明白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周围的人在干什么?在想些什么?他们天生就有这种好奇心。

我们的孩子们也是有一定的理性的,可以去进行一些思考、观察和推理;他们就像我们的科学家做学问一样,也在不断探索世界,进行实验、解决问题、探寻真理。他们是怎样认知的呢?

1、 儿童对物理世界的认知

在婴儿期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对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有一些了解了。比如,他们能够理解坚固的物体,在碰到另外一个坚硬物体时会停下,而不会穿过去(如小车碰到一堵墙会停下来,而不会穿墙而过)。如果看到一辆小汽车穿墙而过的场景,他们会非常惊讶,会一直盯着看。

他们也能够理解,如果一个东西藏起来了,不代表这个东西就消失了。比如,看到一辆玩具车跑到了屏风后面,婴儿就会探头向屏风的另一头去看,然后期待玩具车从另一端出现;如果没有出现的话,他们就会很奇怪,会到屏风后面找。所以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这些物理规律有了一定的认知。

随着他们慢慢长大,有了更多的经验之后,他们会对物体的材质等有更深入的细致的了解,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就逐渐丰富,逐渐成熟。

2、儿童对他人心理的认知

儿童在搞清楚周围的物体是什么、会怎样运作的同时,也在搞清楚周围的人是如何活动的?他们在想些什么?这就是儿童对于他人心理世界的认知,也就是我们与人沟通的一个基础(或者所谓的情商)。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是测试一两岁的儿童。呈现给他一个饼干和一个胡萝卜,然后问他喜欢吃什么?大部分的孩子会说我更喜欢吃饼干。然后,实验者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他喜欢吃胡萝卜,而不喜欢吃饼干的样子。

接下来的测试中,会让孩子从胡萝卜和饼干当中选一个给我们的实验者。通过这样的测试,想看孩子能不能够理解别人喜欢的东西可能跟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给别人他们喜欢的东西。

很多研究发现,大概一岁左右的孩子,会自顾自地把饼干给这个实验者,他会认为自己喜欢吃饼干,别人也一定是喜欢吃饼干的;而一岁半左右的孩子,就会把对方喜欢的胡萝卜给他。

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理解,别人喜欢的东西可能跟我自己喜欢的不一样,我会给你你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我喜欢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再比如,对于稍微大一点(大概三四岁左右)的孩子做的测试是,给孩子展示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创可贴的盒子,所有人(包括大人和小孩)看到这个盒子,都会认为里面装的应该是创可贴。

可是,当着孩子面打开这个盒子时,发现里面其实不是创可贴,而是一个玩具。然后,去问孩子一系列的问题:如你在打开盒子之前,你认为里面是什么?另外一个小朋友没有看过这个盒子,没有打开过这个盒子的,他会觉得这个里面是什么?结果发现,三岁及以下的孩子,就会说他会认为里面是玩具,而且会认为所有人都知道里面是玩具。

可见,他们这个时候还不具备这样的思考能力,所以,我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单一,所有人跟我想的是一样的。差不多到4岁或者更大一点的孩子,才能够慢慢理解,人们眼中看到的事物可能是不一样的,别人想的跟我们自己想的可能是不一样的,即使我们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所以,孩子对于他人的偏好、想法和信念的认识,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再有,观察孩子的语言的发展,也会发现孩子们在两三岁的时候,讨论的事情都是有关于喜好、知觉和情绪(如,他会讲说,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我看见了什么,然后我开心还是难过)。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他会开始跟你讨论一些他的想法、观念、思想(如,他会开始说:我知道……我觉得……)。

这样的发展,还体现在他们说谎的能力上。三岁以前的孩子可能根本就不会说谎,即便他们想要说谎,也是很容易被识破的。差不多在孩子4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出现真正的谎言,他们也开始想要操控他人的想法;而去进行说服或者沟通协商的过程,其实也是体现了他们对他人心理认知的发展。

3、 儿童对于生物现象的认知

在很小的时候,孩子即便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教育,他们对生命、死亡、健康、疾病这些概念,都会有一些自己直觉的理解。而这次疫情其实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可以帮助孩子更多去理解这些生物现象或者生理现象。

我在网上搜了很多这方面的绘本,对生物现象或生理现象都有很好的介绍。

我们曾做了一个小调查,请家长评价他们的孩子在疫情前后对于一些生物水平、生物概念、生理现象的认知水平。结果发现,孩子们现在对于病毒、细菌、还有传染病等跟这次疫情最相关的一些概念,都有很高水平的理解,在一些相关概念的认识上也有一定水平的提升。

4、是如何学习的

儿童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是逐渐成熟的,那这个过程的发展机制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发展的?一方面有儿童自然成熟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儿童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这里所说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

比较小的孩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学到的。

首先是父母或是其他人的直接信息。

孩子们问“十万个为什么”便是他们学习的方式,是他们渴望得到知识的表现;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不去打击他们提问题的积极性。孩子们可以甄别各种信息的来源,偏好从一些回答可靠的、满意的信息来源去学习;相反,也会越来越不相信那些不可靠的、不能给他们满意答复的信息来源。所以,在孩子提问的时候,我们尽量给他们一个能让他们满意的、有逻辑性的回答。

如果父母确实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可以说“妈妈不知道,咱们一起来查一查”;但不要打击孩子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的积极性。另外,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父母要注意用他们能理解概念去解答,他们只有能听懂,才能更好地学习。当然,完全可以借助一些适龄的绘本等媒介,帮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当家长也需要工作、需要一些安静的时间时,面对孩子不厌其烦的提问,可以跟孩子讲清楚,“妈妈现在要工作,你如果有问题,可以把问题留着,等妈妈工作结束之后来回答你。”用这样的一个事先的规则和承诺的方式,能够既不打击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然后又能够给自己一段相对安静的时间。

第二个是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实验进行学习。

我们常常会看到小朋友在自己去尝试一些事情,在大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有些傻,有时候还有点像捣乱,但其实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对于我们家长的来说,就要尽量在安全的范围内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而游戏其实就是孩子进行探索和实验的重要的方式。

比如,表演游戏或者假装游戏(也就是过家家)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是他们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

另外,带有问题解决性质的游戏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涉及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比如在儿童在玩一个新的游戏或者解决一个新问题的时候,可以先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进行独立的探索,我们可以给予稍高于他们现有水平进行引导,来提升他们的水平,激发他们的潜能。最近发展区就是可以通过家长引导得以提升的空间。

第三个是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

这就意味着家长要在各个方面给孩子进行榜样的引导,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榜样的故事,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帮助孩子进行更好地学习。这个过程中,还要教会孩子,用健康的眼光去看待成功和失败。这就涉及到成长型心态的概念。

与成长型心态相对应的是固定型心态。这两种心态的人,在面对挫折和努力的态度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面对挫折、失败的时候,固定型心态的人会害怕失败、避免挑战、容易被打击。而成长型心态的人,则敢于尝试、热爱挑战,还能够从挫折中进行学习和总结。他们面对努力的态度也是非常不一样的,固定型心态的人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有一个提升,而成长型心态是非常相信努力就会有提升的。

想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态,首先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鼓励和赞扬。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表扬他刚做过的这件事,而不只是去表扬他这个人;要着重去强调努力的过程和其中的策略,而不是结果。 如在孩子表现得很好的时候,想要去表扬他们,我们是去强调努力,而不是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聪明,那这样的夸奖可能会产生一些反作用。

比如,在孩子要去做一件非常难或者有挑战性的事情之前,家长在鼓励孩子时,固定型心态的人可能就会说,孩子你一定会成功的,我相信你没有问题。成长型心态的人会说,你只要去努力就好,不管结果怎么样,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这样即使事情失败了,他们也不会认为是他这个人本身有什么问题,而只是觉得自己刚才的努力可能还不足够。

另外一个原则是我们尽要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现在很多家长总是说,我觉得我孩子很内向,我觉得孩子学不好数学……如果总是以这样的眼光看孩子,慢慢地孩子也会用这样的标签来定义自己,并且会觉得自己无法进行发展和变化。 


儿童自控力的发展

自控力是专注、耐心、计划等这一系列品质的基础。自控力有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4~6岁是自控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关于儿童自控力,有一个棉花糖实验。实验员把孩子带到一个房间,每人给他一块棉花糖,然后强调实验员要离开一段时间,如果孩子在这段时间能够坚持不吃棉花糖的话,回来会给他两块棉花糖。然后,测试孩子等待的时间。实验发现,4岁的孩子只能等几分钟,6岁的孩子能等满15~20分钟。除了年龄差异,也有个体差异,即便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些孩子可能就会表现得稍微差一点,这是正常的。

通过追踪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发现,等得更久的孩子,长大之后在各方面的表现也都更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培养其自控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锻炼自控力呢?

可以把棉花糖想象成云彩,或者想象崇拜的超人会怎么做。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信念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还有,可以通过运动的方法,去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下面这样的小游戏可以用来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规则与承诺。

其实,跟延迟满足非常相关的另一个概念就是孩子的耐心。

孩子的耐心跟他们对时间的理解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让他们观察时钟和沙漏来理解时间的概念。另外,也可以让他们去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比如想象一年以后、5年以后、10年以后的自己,这也是一个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方法。同时,在他们想象自己未来的过程中,也就会对眼前想要做事没有那么着急,从而会表现得更有耐心。当然,从模仿的角度来说,家长的耐心程度,也会影响到孩子。

另外一个跟自控力非常相关的概念,就是做计划的能力和养成习惯的能力。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跟孩子们的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变化,就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导孩子重新回到一个有规律的生活:

当然,在刚开始时孩子不一定能很好地去完成,我们可以在每天睡前做一个总结,看今天完成了什么计划、哪些没有完成,并修改第二天的计划,让它变得更加可行。在习惯的养成这方面,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这个习惯越好养成。

对大一点的孩子,要从最容易养成的习惯开始,进行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醒。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让他觉得习惯养成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有意义的、有趣的事情。


四、亲子互动

有两种比较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活动:一个亲子对话,另一个是共同阅读。

1、  亲子对话

先请大家看一下以下两段对话,并进行对比。

很显然,当父母能够从开放式问题,到添加一些信息,然后询问细节,并在孩子的回答上再添加一些细节等与孩子进行交流,并肯定孩子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尽管孩子一开始的回答也是非常简短,但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把对话继续下去,去添加更多的丰富的内容。

这样的亲子对话非常重要,它可以从多个方面帮助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首先是能够帮助孩子去建构自己的记忆,促进其形成更健康、更成熟的自我的概念和认知。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二,可以帮他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经历的事情。第三,可以也给孩子一些鼓励,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第四,通过孩子尽量多的表达,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

亲子对话的技巧,可以遵循一下的原则。

2、亲子共读

在亲子共读时,通过提问、互动、询问孩子的看法等方法,跟孩子进行对话。

比如,对3岁及以下的儿童,可以用以下的方式:

 对4岁及以上的儿童,则可以参照以下的方式:

在与孩子阅读和对话的过程中,有一些原则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要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独特性,观察、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欣赏他们的独特性,而不是改变他们。

第二是科学育儿,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专家意见,了解儿童发展的科学规律,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孩子。

第三要懂得育儿没有捷径,要花时间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第四要学会放手,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自主的个体,可以自主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继而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进而让他们尽早成为一个有自主性的个体。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Q1:孩子一不高兴就喊叫,这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法吗?

答: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喊叫,把这当做发泄情绪的方法,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果他就喊一声,或者对自己伤害不是很大,这种喊叫是可以的;如果的确有一些伤害,那可以对他进行提醒。

Q2: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自控力很差,该怎么教育?

答:今天讲的内容主要针对儿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非常不一样,也是非常难的,如果在他比较小的时候就给予比较好的引导,长大之后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如果小时候引导不够,长大之后就会有更多问题。那么,对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需要给予一个以尊重为基础的沟通,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主性的渴望会更高,特别希望能够有一个被人尊重的、自由的空间。

Q3: .孩子特别爱看电视、iPad,该怎么办?

答:的确美国的研究发现,看电视的时间跟他的认知的发展呈负相关,看的时间越长,认知发展水平会越低。当然,看电视、ipad时,会有一些信息的输入,是有好处的。但不要只是单一的输入,尽量对孩子用多种信息的输入方式。由于信息输入是较小孩子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所以还是要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跟孩子的交流。

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尽量保持温和而坚定的原则,避免发脾气或者暴力的方式。虽然说家长有情绪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教育孩子重在有实质性的内容沟通,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通过情绪、通过强制来进行。

Q4:孩子不按时睡觉、写作业拖延怎么办?

答:这些都跟孩子的习惯养成有关,这跟刚刚讲过的自控力有关。差不多在三-四岁,尤其是4~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控力有一定的发展时,可以进行有意识的习惯养成,就是一遍一遍地提醒,然后提前进行计划。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养成习惯的能力就会有提升。所以在4~6岁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有家长提出,孩子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我觉得要去辨别他产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可能有的时候我们只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这个行为,还是应取探究孩子产生该行为的原因:是动机上的问题,或是自控力的问题,还是情绪上的问题?通过观察,和跟孩子的交流,尽量搞清楚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去进行开导。

所有的人出现这个问题,第一步都是要去理解孩子,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不要让他觉得我稍微有一点表现不好,你就对我非常失望或者怎么样,还是要先给他理解和支持。

Q5: 孩子可以做冥想吗?

答:冥想的话,我是觉得看情况,如果这个孩子他喜欢做的话,就可以做。但冥想也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或者都觉得非常有效。如果他的压力比较大,或者说其他方式不是很有效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下冥想。

Q6: 孩子晚上做噩梦,不敢一个人睡怎么办?

答:孩子晚上做噩梦,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种时候建议还是给他足够的安全感(比如陪着他睡,或者让他抱着一个娃娃睡,开着灯睡都可以);尽量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Q7: 两岁的孩子,特别黏人,怎么办?

答:两岁的孩子粘人也是非常正常的。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陪伴,这时候还是尽量给他足够的时间。这时跟孩子说妈妈要去做一些别的事情什么的,是很难的,因为他的自控力、对规则的理解都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Q8: 需要带孩子参加一些竞赛的培训吗?

答:我觉得小时候这些所谓的兴趣班、课外培训,以兴趣为主,就不要太注重他学到了什么知识,或者说参加了多少比赛;更多的是观察他的兴趣在哪里,然后促使他去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另外,在小的时候,不管是学什么东西,最重要的是学其背后的原理(比如,学数学不一定只是要去学数学的知识,而是去学数学背后的直觉和原理上),让他保持对这个东西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说一定要学习,或者考多少分。

Q9: 父亲在儿童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大吗?

答:父亲在儿童培养当中的作用还是非常非常大的。有太多研究发现,父亲的参与的程度跟儿童发展的关系,是呈正比的。所以,适当的让爸爸来带一下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Q10 :要不要送孩子去住宿学校?

答:这个因人而异。包括要不要早点上幼儿园,都是一样的。如果说你觉得孩子有这样的能力,比如自控力、认知的发展以及跟他人交流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话,可以让他早点上幼儿园或者去寄宿制学校都是ok的。但如果孩子不是这样的话,还是尽量按照正常的这种方式去培养。

Q11:想给孩子尊重、给孩子自由,又怕他太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发展,很矛盾。

答: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遵照一个原则,即态度是尊重的,但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接纳,并不代表你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你要采取这样的一个温和而坚定态度。就是一方面我们足够尊重你,另一方面家长还是有一定权威的,因为毕竟家长是成人,对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等,比孩子了解得更多;所以,由权威去进行一些事情上的提醒和劝导的。当然这个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家长说的,孩子才会愿意去听,才会在行为上作出一些改变。

Q12:孩子内向,不爱跟其他小朋友相处,怎么办?

答:独生子女这一代,很少跟小朋友相处,这的确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对他人心理的认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有二胎或者有兄弟姐妹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没有的话,尽量给孩子找一个玩伴,能够让他进行有规律的社交,一个是锻炼他的社会认知能力,也能够在跟别人互动的过程中,对规则、对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别人产生的影响方面,也会有更多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大亲子依恋关系促进策略| 你对孩子的影响能有多大?取决于你们的亲密关系!
【书】培养儿童自控力——让孩子管好自己
孩子很聪明但就是学习不好,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下)
让孩子管好自己,家长需要知道的25个秘密
专注力,儿童发展情况的观察窗
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幸福么?离婚的家庭要记住以下几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