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成长:以幸福感为核心的自我成长心理学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我们自我成长心理学系列的第三讲。

主题是婚姻成长:以幸福感为核心的自我成长心理学。

原定的题目是婚恋成长,因为篇幅的关系,我们今天侧重婚姻成长,恋爱成长部分我们以后专文来谈。

婚姻从两个人领证那天起,就有了更多的意义。从这一天起,两个人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

如果把每个人当作1的话,这个小系统就是1 1=1。1 1=1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两个人在婚姻中需要更好的磨合,找到适合并舒适的位置,互补发挥作用

很多婚姻的课程,讲到婚姻经营之道时都会提到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日子才能过好。当有人这样讲时,其实是讲了正确的废话,每个人都知道需要这样,但是就是做不到啊。

这就重新回到了我们这一讲婚姻成长的出发点,婚姻,是每个人成长的机会;而伴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看见自己。

有人提出疑问了,结婚两个人本来就是成年人啊,还需要怎么成为“成人”呢。从年龄上讲,18岁以后就是成年人了,但是从行为表现上看,却不一定是“成人”。

婚姻中,你是在做“成人”,还是做“父母”或“儿童”

我们从一个通俗易懂的人格理论来谈,这个理论叫PAC理论。每个人的性格中,都包含三个部分:P(Parent)、A(Adult)、C(Child)。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这三部分,可以分别称为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P可以分为两部分:照顾型父母和批评型父母。如果一个人行为上照顾别人比较多,比较关注对方的需要,那他可能照顾型父母自我会多一些;如果一个人经常批评、控制和苛责别人,这部分体现的就是批评型父母自我了。

成人自我状态体现为实事求是,相对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成人自我状态是PAC五种自我状态的“指挥官”,如果性格上有弹性,他的成人自我状态会选择某一个状态去应对一个特定的问题。

儿童自我状态主要包括顺从儿童自我和自由儿童自我。顺从儿童自我听话,服从,也可能比较隐忍。自由儿童自我无拘无束,在这个状态里没有规则,只以自己的情绪和喜好为导向。

严格意义上,这五种自我状态各有利弊,每个人性格中都有这些部分。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会在不同情境下扮演不同的自我状态。

我们拿男性来举例子,男性相对偏理性多一些。如果太太感冒了不舒服,卧床休息,男性如果用理性思维来看,感冒了休息下就好了,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没有怎么在意。

但是对于太太来说,这时候可能很需要老公嘘寒问暖,问问自己想吃什么,哪怕只是陪在身边聊聊天也好。如果太太需要老公这个时候发挥照顾型父母自我的作用,老公的行为就不太匹配太太的心理需求了。也许老公的思维没有什么所谓正确与否,但在当下夫妻的相处中,可能就容易遇到一点小问题了。

婚姻满意度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感受组成的总体,所以有矛盾并不是夫妻哪一方错了,而是在过日子磨合的过程中更多了解对方。但是如果小的问题解决不了,会形成“滚雪球”效应,使得关系中矛盾越来越大。

再来说说吵架。小的矛盾和冲突是关系中的必然物,再平坦的公路上也不免会有小石子。

两个人激烈冲突时,都在情绪状态,比如一方指责,另一方反驳。但吵完就完,大家都不放在心上。等情绪冷静下来了,再好好沟通。小事情不足以影响婚姻关系,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

你看,这时候就能看出“成年人”状态了,成人自我状态不会把小矛盾上纲上线,出了问题不怕,沟通解决了就好了。

但是,如果双方“成年人”状态都比较弱,一吵架不当紧,锅碗瓢盆全摔了,心想这个人对我太不好了,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劲啊,干脆离了得了。这是比较明显的儿童自我状态,都在情绪头上,敢不敢去离婚?谁怕谁啊,离就离,第二天就把结婚证换成离婚证了。这种情况就过于冲动了。

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才是考验双方是否是“成年人”的时候。

我们再举个小例子看看成年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比如因为洗碗顺序不一样,对方和自己不一样,就要求对方需要和自己一样才可以。这是在用自己的规则去要求别人,内心里可能觉得和自己保持一致才是对的,其他可能是错的。浸入骨子里的东西,我们一般都很难一下子改变。

如果从“成年人”问题解决方向看:

  1. 洗碗是关系中的大事吗?很显然不是,不值得因为洗碗吵架;

  2. 洗碗顺序不同影响洗碗的结果吗?好像也不大吧,最后都能够把碗洗干净。

  3. 自己最在意的是什么呢,是洗碗这件事,还是希望对方用自己认为的方式来洗碗?如果是后者,事情的焦点就不在洗碗这件事情上,还是在内心规则部分。

通过这样思考的过程,很快就找到了内心规则这个成长点了。

婚姻关系的几种常见模式

之前看过一个数据,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婚姻在婚后满意度开始有下降趋势,只有20%左右的婚姻在婚后满意度维持在比较高的状态。这20%的婚姻,主要取决于双方共同成长,在“成年人”主导下共同协调沟通合作,使婚姻能够良好运行。

非常容易导致婚姻满意度下降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01

撞墙模式

这类婚姻关系中,一方A完全坚持自己,另一方B表达不同意见如同撞墙。时间久了,B内心的无力感越来越强,但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解决沟通问题(其实本质也不是沟通问题)。A的模式是拒绝成长模式,无法接受不同意见,需要在关系中完全主导。婚姻中夫妻的联结感会越来越弱,婚姻如同空壳,B内心耗竭感与日俱增,也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状况。

02

追逃模式:

这类婚姻关系中,一方追逐,一方逃跑。一方A想解决问题,另一方B逃避解决问题。A是关系中最早意识到某些问题需要解决的一方,但是B并不认同A的角度。也许一开始有沟通但未果,如果之后再继续沟通B之后可能越来越敷衍,在B内心里可能这不是一个问题,或者自己回避解决问题。

03

对抗模式:

开始有沟通但未果,如果之后再继续沟通B之后可能越来越敷衍,在B内心里可能这不是一个问题,或者自己回避解决问题。这类婚姻关系中,一方A指责居多,另一方B对抗。指责的一方A可能内心里有很多怨气无处发泄,但另一方B不太能接受,所以这类婚姻中遇到的冲突相对多一些,可能因为矛盾无法调和而婚姻解体。

04

划线模式:

这类婚姻中,夫妻双方界限也很分明,婚姻一直没有进入系统状态,只是两个人搭伙状态。无论在经济、家庭关系、双方父母等很多部分都各管各的,对方父母的事情和自己无关,无法发挥相互支持作用。这类模式双方投入的情感因素都很少,使得婚姻像工作一样,只是做应该做的事而已。

以上四类模式是非常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只有夫妻双方面对了当前的困扰,才是问题有解决转机的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个人的幸福体验是不一样的。 成年人提升幸福感还是在于自己。
婚姻中什么状态下幸福感最强?#家庭教育 #婚姻
离婚对于孩子的心理到底有多大影响?
凭什么你是父母 孩子就得尊敬你
佟丽娅要不要离婚取决于什么?
每一次抑郁焦虑都在预示:你又要有所成长和突破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