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慧ll 心理营养(九)行为偏差,社交与社会化

《心理营养》

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心理营养,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

领读人:沈红

第九篇 行为偏差、社交与社会化

2020/09/09

行为偏差

偏差行为:行为上失去常态,足以困扰他人或自己,且妨害生活适应。如:打人、脾气暴躁、反抗权威、伤害自己/他人、独自游戏、不做功课、破坏公物、满口秽言等。

  分为三类:

  不足性行为,行为表现太少,沉默寡言。

  过多性行为,行为表现过多。

  不适宜行为,不符合时间、地点及身份的行为。

  下列信号:

  适应困难,无法改变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需求。

  求助呼声,适应困难而显现的求助呼声。

  吸引关注,吸引注意力,满足情感需要。

辅导策略

强化物

正强化物

                 表扬

予              奖励

      消弱、忽略

              隔离

负强化物

惩罚

斥责、唠叨

躲避惩罚

逃脱惩罚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面对叛逆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他做了不好的事情时忽略他,而当他不小心有了好行为时,告诉他好在哪里。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这个孩子真的想要得到更多的注意力,那么他就会渐渐发现自己有了不好的行为时没人理他,而有了好行为时,爸爸妈妈才比较喜欢自己。

如果偏差行为的同时有情绪问题,爸爸妈妈就需要仔细地倾听孩子具体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大喊大叫的声音,他的声音里表达的情绪是什么,是害怕,是惊讶,是生气还是愤怒呢,然后再仔细去想一想这个情绪的来源是什么,鼓励孩子表达情绪。


打死你,你是坏爸爸(坏妈妈)!
听到你说这样的话,我很难过,你生气了可以告诉我为什么生气,你在想什么?

参考例子

《闹钟》

8岁的晓安,每天早晨都要赖床,不论妈妈软硬兼施,依然慢吞吞起床,嘟着嘴吃早饭,到校迟到。这样的争执,令妈妈疲累、愤怒。

后来妈妈送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一个做工精致,小巧可爱的闹钟,和一张条子:“晓安:一个不喜欢别人大清早叫他起床的孩子,从今以后你是自己的主人了……妈妈。”

晓安惊奇万分,他说:“你怎么知道我不喜欢别人叫醒我呢?”妈妈笑着说:“我看出来的。”

翌晨,闹钟一响,晓安就从床上一跃而起。

《和平相处》

俊轩和俊德兄弟俩似乎是一对冤家,每天吵个不停。妈妈烦透了。后来有一次机会,在一位心理老师那里,妈妈学到一招。

当哥哥俊轩早晨起床后,妈妈给他2张扑克牌(筹码),同时告诉他,若能做到:(一)与弟弟共享电视;(二)不打扰弟弟游戏;(三)不抢走弟弟的玩具等3项时,每小时就可获得1个筹码。等到1天结束时,欺负弟弟1次,妈妈就从他的筹码种拿走1个,结果俊轩果然开始知道要”省着点花他的筹码了“。


社交与社会化
1

群体观念:

告诉孩子,在学校不一定会喜欢每一件事情,但是老师有老师的工作,小朋友也要帮帮老师不能不喜欢就不做,如果一个说不喜欢唱歌,一个说不喜欢写字,一个说不喜欢跳舞,那么老师就会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偶尔去做做不喜欢的事情也是可以的。这样的观念,就是群体观念,是需要引导的。

2

分享与尊重:

能和别人分享是很好的品质,但还有另外一种品质也非常好,就是我好意分享,如果别人不接受,我也尊重人家。对方不接受有很多原因的,这个时候能够尊重别人,就是更可贵的品质。大人也可以示范,即我们给孩子一个好东西,他可以要,也可以不要,让孩子有自主权。我们尊重了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学会尊重别人。同样,当我们认为自己好意为孩子做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允许孩子接受,也要允许他拒绝。这样孩子才能学到我是好意,但不代表别人一定要接受。

3

关于竞争:

根据先天气质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天生佛系(与世无争),有的孩子一碰,就觉得被侵犯,好争斗。家长要留意观察,过于无争要关心和支持,过于好争要引导,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和需求。

参考书籍: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林正文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记来啦 | “学无所用”不如“学以致用”,跟着智妈学习对视实操
一招,教您巧妙应对孩子的“花式”求关注和无理要求
语言矫正机构都在用的PRT方法,对自闭症干预帮助有多大?
3岁以内的母婴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强化VS贿赂(附ABA深入解析)
强化物的别样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