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人为何会那么“精神”?
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之前的一次公益讲座,视频播出后反响还不错。抽空把这部分内容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受众。

常有人问,怎么我们家老人这么大年纪了,整个人像精神病一样?会无中生有,怀疑老伴外遇,怀疑保姆/子女偷窃,甚至为此,情绪激动,吵闹不休。

还有的老人原本谦恭检点,临老了却晚节不保。超市偷东西,在校园公然猥亵女生,甚至做出更出格的举动。


那么,这些老人看上去那么“精神”,真是生精神病了吗?

众所周知,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按国家人口数排序,这1.9亿多的老年人口单独拿出来可以排在世界的第八位,超过俄罗斯和日本的全国人口数。老年人口基数多,平均年龄更大,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如认知障碍,俗称老年痴呆,已是常见病。这方面已有蛮多的科普文章,我们先重点谈谈痴呆之精神行为症状(BPSD)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痴呆之精神行为症状(BPSD)

什么是BPSD?

痴呆患者基数多,很“精神”的痴呆患者也很多,这也是前来老年精神科就诊的主要人群。痴呆患者若紊乱起来真吓人,照料者和家属会感到尴尬,不厌其烦,战战兢兢,甚至还会影响近邻的正常生活,成为社区“不安定”因素。

BPSD很常见

几乎所有的痴呆患者均会出现BPSD,包括痴呆患者整个病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精神行为症状。如幻觉、被窃妄想及嫉妒妄想(坚信老伴有外遇)等精神病性症状,看着像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及情感不稳等情感症状有点像焦虑抑郁症;激越攻击(骂人、威胁、推、拉、撕扯、咬以及喊叫等)、脱抑制(偷窃、猥亵等悖德行为)、日夜颠倒等行为症状也都很常见。


BPSD很危险

精神症状会导致患者和照料者互相“伤害”。常能见到推倒、殴打老伴致伤的案例,也曾经接诊过患者直接把他老太太推倒后脑着地,导致严重脑外伤没能抢救回来的案例,令人痛心。即便没这么严重,也会导致照料者身心俱疲,生活完全被打乱,生活质量直线下降。长此以往,照料者容易患上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罹患严重的躯体疾病,有时门诊随访的痴呆患者本人还好,配偶却无法陪同前来,一问才知道已经患重病,令人唏嘘。


如脱抑制表现偷窃或猥亵行为的患者,丢人不说,甚至涉嫌违法,带来大麻烦。可以想象一下,照料者在患者不恰当行为的撩拨下,偶尔会否情绪失控攻击患者呢?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互相伤害

有BPSD表现的认知障碍患者,往往进展会更快,生活质量更差,甚至会缩短生存期。BPSD严重的患者常需要及时住院,却往往因他们的紊乱行为、管理困难又一床难求。


那么,BPSD是不是很烦人?我们该如何诊断治疗?

BPSD的诊断评估

诊断勿本末倒置

如果认知障碍诊断明确,然后出现的精神行为症状,一般不难诊断。部分患者起病之初,就有明显的精神行为异常,此时可能认知损害并不突出,容易会被忽视。有时,患者的症状很像精神病表现,容易误诊。其实BPSD的基础病是认知障碍,诊断勿本末倒置。

认知障碍患者叠加谵妄比较多见,谵妄急性期表现和BPSD症状相互重叠,应注意鉴别。同样,如果患者的BPSD表现突然加剧,也需要考虑躯体基础疾病的变化所致。


识别和评估

BPSD可以简单分为容易识别、危害性大的一组症状:如激越、攻击和脱抑制行为等;另外一组就是症状看似比较温和,如抑郁、退缩和情感淡漠等。前一组其实常人都能观察到,也会较早就诊。另一组症状如果轻微就较难识别了,危害也不小,不容忽视,更需要专业访谈评估。

系统评估有时需要借助量表工具,根据临床或研究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工具,可以量化,评估症状的维度和严重程度,可更为直观评估疗效。具体量表的选择我们这里就先不细说了。

BPSD的管理

BPSD起病与环境、社会心理因素,躯体状况及基础的认知障碍均相关,强调综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照料和非药物干预

具有BPSD表现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属于脆性较高的疾病,有时环境的轻微变化,更换保姆都会引起症状加剧。比如,门诊有患者家属反映,怎么阴雨天老人就比较吵,对天气这么敏感吗?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阴雨天,老人被困在家中,不能出门活动更易烦躁、吵闹。因此,尽量给老人营造一个舒适、熟悉的环境。如果是入住养护院,房间中可以放置一些老人熟悉的物品,家人的照片,有助于患者适应。


注意,照料者不要轻易试图改变患者的行为,常会适得其反。对于老人反复询问、固执的行为或小脾气,没有更好的办法时请耐心点,就当一个“老小孩”哄着吧。

非药物干预

2017年专家共识指出针对患者进行环境治疗、感官刺激治疗、行为干预、音乐治疗、舒缓治疗等多种形式。强调面向照料者的支持性干预同等重要。

2、药物干预

基础躯体疾病干预

注意躯体疾病的干预和治疗。如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和水电解质紊乱等老年人常见的躯体疾病也会导致精神行为症状加重,及时积极的内科治疗非常必要。甚至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皮肤瘙痒也会导致BPSD加剧,有时就是一个小病如牙痛也需妥善处理。

促认知药物治疗

促认知药物属BPSD的一线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能减少照料时间。目前获批的促认知药物均能改善BPSD,因此应首选促认知药物正规治疗。如果难以控制的BPSD,且可能对患者和照料者带来风险,那就不得不请精神药物上场

精神药物治疗

常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可以明显缓解幻觉、妄想和激越等精神症状。因不良反应较多,且多与剂量正相关,故需要选择安全的药物,注意剂量的把握,及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注意用药个体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习惯性或努力做“减法”,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可以尝试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甚至停用。

部分抗抑郁药相对抗精神病药更为安全,除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以外,可以明显缓解患者激越症状。依据目前资料,安定类药物可能恶化BPSD,甚至加剧认知症状。其他如情绪稳定剂(抗癫痫药),研究证据尚不充分,均应慎用。

也有病家担心精神药物会否越吃越傻,担心副作用,但BPSD经其他治疗方式无效时不得不用,否则家庭和病房就无宁日。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权衡风险和获益。


小结:

老年人如果精神症状突出,很大的可能是BPSD表现,需要仔细评估认知功能。BPSD很常见,烦人且会加剧病情进展,降低生活质量。应及时诊断干预,BPSD可能是痴呆最容易治疗的一组症状,药物可能还是最主要的武器。

关注“研精社服务中心”,您身边的精神卫生专家
研精社服务中心
我们关注精神病性障碍的早期识别及精准诊疗。能为您提供专业的医学科普、临床治疗及用药指导等服务。
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为是精神病结果却是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不要忽视
痴呆中不可忽视的BPSD
微分享| 与家属朋友聊聊认知症的行为照顾
老年痴呆知识解读
全是干货|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综合管理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诊断和治疗(痴呆与认知障碍/实用总结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