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由心生》 養身先養心
收藏人:阿居書館
2011-12-15 | 閲:  轉:   |   来源
|  分享 
【養身先養心】
《病由心生》 養身先養心(1)
一般來說,人生病不外乎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內部原因是七情困擾,喜、怒、哀、思、悲、恐、驚,哪樣情緒控制不住都會損傷五臟六腑,造成內傷不足的病症,叫做虛症。外部原因是風暑燥熱濕寒侵入,屬於後天有形的氣血之症,叫做實症。
由於發病的原因不同,治療的方法也就不同,實症採用打針吃藥針灸等方法可以治療,虛症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心病還需心醫,需要反思靜養。有人大病纏身,一旦看開世態炎涼,拋棄爭強好勝之心幡然醒悟,往往會逐漸痊癒康復,就怕執迷不悟,醫術再高的人也無能為力。同樣是癌症患者,有的精神崩潰,有的坦然面對,結果也肯定不同,快樂療法被證明是治療絶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導致人生病的內外原因的幾個具體因素。
環境因素
環境這一因素在疾病的產生中是不可輕視的。比如說,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已經對南半球的人們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威脅。現在全世界都在呼籲和倡導綠色飲食、綠色呼吸等,但我們卻都在不自覺地攝入毒素,比如化肥和農藥的殘留物、工廠廢料、汽車尾氣等等。至於污染引起的健康問題,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哮喘病發病率的顯著提升。無數事實表明,我們將自然改變得越多,付出的代價也就越沉重。在每個病例中,都應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影響,疾病與環境污染的關係是我們急需深加研究的課題。我們不能再用化學產品來施肥、喂養家畜,更不能再把化學廢料傾入江河,任由它們損害人類的健康。但是,我們也不完全是無計可施,我們可以制定人體攝入毒素的數量,在商業化耕作中謹慎使用化肥,儘量食用綠色食物,精心呵護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不要覺得現在為時已晚而自暴自棄,更不能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不值得小題大做,漠不關心。我們必須有所行動。
另外,環境因素也包括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舉個例子,在某個國家發病率奇高的病症很可能與當地風俗和地理環境相關,這種病症可稱作“國家性疾病”。比如乳腺癌,在日本和中國的患者較少,但在美國卻有1/9的女子受到乳腺癌的困擾。這僅僅是由於飲食結構的差異,還是與兩種文化中女性對於自己身體的態度不同呢?這有待於進一步探討研究和解決。
再比如,捷克在國家體制轉變之前,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他們一直生活在極大的精神壓抑下。在很多地區,很多人深受喉部與胸部疾病的困擾。身體的這兩個部位與情感壓抑緊密相關,尤其是悲傷與惱怒。很長時間,他們無法為了自己呼吸,也無法為了自己說話。他們的情感在心中壓制了太長時間,以至於無法接觸到真正的“心”——愉悅之心,關愛之心。這就是喉部疾病和心臟疾病發病率較高的原因。
基因因素
遺傳或者基因是不可否認的另一個致病因素。比如說,有些生理缺陷在每一代人身上都會發生,所以,相比其他病症,父母身上的病症更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不過,單單一個基因並不是決定性的力量,外部的因素對基因的誘導可能更加重要。舉個例子,同胞兄弟有完全一樣的基因組合,但是他們不一定患一樣的病。
生活態度和情感環境對於身體的健康來說是同等重要的。它們一起決定了我們的飲食方式、鍛鍊方式和個人習慣。反過來,這些方式和習慣又影響到身體健康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當你的身體缺乏照顧、缺少鍛鍊、營養不足或被惡習(比如吸煙酗酒)所侵蝕後,即便原來的體質並不弱,也無法抵禦疾病來襲。如果把病因歸結為“我之所以得病是因為我父母也得過這樣的病”,只會讓宿命論和絶望占了上風,而你的抵抗力愈加脆弱。不管發生什麼,都要鼓勵自己、愛護自己。你越加關愛你的身體,你的身體就越能對抗發生在你身上的疾病。
其他因素
假設一下,當我們患病了,然而卻對病因毫無所知,而且其他所有的解釋都對不上號的時候,其他一些不可知的因素就成為最後的解釋。我們必須承認,有些未知因素是確實存在的,有可知的事情就有未可知的事情,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被我們徹底認識和瞭解的。
《病由心生》 養身先養心(2)
這種所謂的不可知的因素會讓我們的心理和精神感到迷惘並深受挫折。雖然如此,我們的態度仍然很重要。如果我們輕易向絶望和無助投降,就會迅速滑向沮喪的深淵。不過,如果我們選擇用一種尊重規則的態度,也就得到了這些不可知的尊重。比如說,在死亡面前,我們可以選擇放棄生命,也可以用各種方式來體驗生活中種種神秘之處,兩種不同的態度必然帶來兩種不同的方式或結果。
如果大多數病症確實是由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我們就必須嚴肅認真地想想這個問題了。生活方式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鍛鍊身體的頻率如何,是否吸煙喝酒,休閒時間和可以支配的個人時間有多少,對待自己的態度是漠然還是尊重。這些因素都會慢慢地削弱或者增強我們對疾病的抵抗力。
相比而言,自我感覺也是不容忽視的。不過,如果你並不是真的愛自己,如果你感到生活毫無價值,並且經常內疚和羞愧,長此以往,這些負面念頭都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身隨心動,我們的思想和言語就像是種子,我們的健康狀況反映了我們的所思所想,就像種子發芽長成大樹,思想影響和塑造着我們的實在的身體。舉例來說,從自己對自己的健康評估中,我們能夠得到相對準確的壽命預期,這會比多數的醫學檢查都要準確得多。一項權威調查顯示:“說自己身體狀況'差’”的人群死亡率是“說自己身體狀況'很好’”的7倍。
和那些整日鬱鬱寡歡的病人相比,具有開朗樂觀心境的病人痊癒的可能性要高得多。當我們對疾病持悲觀、絶望態度時,體內的潛能就無法正常發揮,康復的時間可能就會遙遙無期。當我們對疾病持一種樂觀、平淡的態度時,疾病痊癒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
另外,我們是不是喜歡自己的身體,對自己身體的關注程度的大小也是影響我們心理和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可以這樣說,很少有人用愛與尊敬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身體。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更苗條一點或者更有線條感,希望自己更高挑些或者臉上的皺紋更少。如果你問一下身邊的朋友,哪些人是真心誠意地愛自己的身體,答案很可能是沒有。
比如,你可能不太喜歡自己的大腿。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你一直希望你的大腿更苗條或更壯實(當然這是對男性而言),希望它更細膩、柔滑,充滿線條感。所以,每當你照鏡子時,都覺得自己的大腿粗糙而又醜陋。別太在意自己的形象,記住,你就是最好的,你的身體當然也是最好的。只有懷着樂觀開朗的心情去接受,才是最佳的心理狀態。
力戒大喜與大悲
老子云:上善若水。幾千年前,老子便用水的各種特點來描述聖人謙退不爭的品格,他認為,聖人努力學鰼水的品格,要做到“七善”,其中之一便是要做到“心善淵”,即心胸要善於保持沉靜,不可大喜大悲,這樣就符合養生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曾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見古人十分講究保持平靜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常心是一種恬淡灑脫、氣定神閒的心態,它既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愜意,也是“竹仗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處變不驚、不隨物悲喜的超脫人生觀,是我們在紛紜變幻的世事中所努力追求的,也是最難得到的。
《病由心生》 養身先養心(3)
《福州晚報》刊登過一則社會新聞,說的是一青年在購買彩票時中了大獎,不幸的是中獎後又破財,結果導致精神失常。一個原來好端端的青年遭此厄運,真的很不幸,着實讓人同情。醫學專家對此的說法是:買彩票須持一顆平常心。其實,豈止買彩票要有平常心,做其他事也一樣需要平常心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努力讓自己保持內心的平靜,無論是取得卓越的成就,還是遭遇了意外的打擊,都應當以平常心去面對,去接受。在某些大起大落的情形下,裝一裝“糊塗”也未嘗不可。
雖然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育:在大是大非面前絶對不能糊塗!但在心理保健方面,難得糊塗卻不失為一劑良方。“難得糊塗”是鄭板橋的得志之作,按照現在的理解,是指一個人在非原則問題上不計較,在細小問題上不糾纏,對危害自身的詢問假作不知,對不便回答的問題佯作不懂,以理智的“糊塗”化險為夷,以聰明的“糊塗”平息可能發生的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說,“難得糊塗”可以解除許多心理壓力,也可讓僵硬的人際關係化干戈為玉帛。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人都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想“糊塗”卻難“糊塗”,遇到不順心的事,要麼藉酒澆愁,吸煙解悶,要麼以牙還牙,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居然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輕生厭世,這簡直有些荒謬。
韓老爺子因為所買的基金漲跌不定,情緒波動較大,結果導致心臟病復發;秦女士為了一些小事與家人發生爭執,血壓突然升高,出現持續性頭疼,胸悶氣短的症狀;遠來奔喪的楊大媽則是在極度悲傷的情況下,最初的受涼感冒發展為支氣管炎……醫生提醒,情緒不良容易致病,人們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曾經說過:“以理性來領會世界就注定是個喜劇,以感性來領會世界就注定是個悲劇。”這就是說,過於感情用事,容易失之偏頗。其實,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完全理性或完全感性的人,每一個人都是理性與感性的複合體。過於理性的人,容易給人一種冷酷無情的感覺,而過於感性的人則太過情緒化,容易被外物所左右,很難做命運的主人。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尋找一種平衡,而不是將自己的情緒極端化。
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讚揚而過分沾沾自喜,也會不時地為一些芝麻瑣事而和別人生氣,甚至火冒三丈……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感情上大起大落的衝動呢?還是那句老話:凡事保持平常心。在成功面前,不要被鮮花和掌聲沖昏了頭腦,要知道,一時的成功並不等於一世的成功,鮮花不會永開不敗,在未來的道路上,你需要再接再厲,而不是成天沾沾自喜。在遇到不如意的情況時,更要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一方面,你可以嘗試找個沒人的地方把內心的憤怒、痛苦等對健康有害的情緒合理釋放出來;另一方面,你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輕易被外物所左右。
要讓理智戰勝情感,不妨學學《孫子兵法》中著名的一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首先,要能察覺到自己當時的情感體驗,是喜,是悲,是苦還是樂?如果你在焦躁不安的時候卻無法意識到自己正處於情緒失控的狀態中,又怎麼能冷靜地想到處理問題的辦法呢?然後,可以冷靜分析一下自己為何產生這樣的情緒,只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將問題解決,不良情緒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讓我們以一種平常淡定的心態去品味和珍惜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吧,看透並超越人世間的成敗得失,努力進取,於平凡的人生中創出不平凡的業績,實現夢想,讓快樂伴隨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別再勉強自己了!憂鬱和躁鬱差別在哪,9大徵兆檢視你的心是否生病了
心身疾病的认识
十大礙行
心肌梗塞當心發病前兆!掌握5點預防原則及正確自救法
爱自己、爱身体、讓生活多姿多彩的十二条准则
我的神奇脉学之旅——弟子施卿卿感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