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萨迦天宫的仙女,龟兹石窟的飞天,你以为的美好,活着时都是贱民

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的明塔格山悬崖上的龟兹克孜石窟,以舞姿曼妙的天宫飞天伎乐著称。石窟上的壁画、泥塑、泥雕的主题是佛经故事,众多飞天伎乐在主体艺术形象周边起舞、吹奏,起到点缀与衬托的作用,是画面背景的组成部分,并不参与到佛经故事的叙述当中。这些神秘的飞天伎乐是什么人?在她们身上发生过什么故事?她们又是怎样进入到佛教社会和佛教宇宙当中的呢?

                 龟兹克孜石窟天宫伎乐

一、萨迦天宫,飞天伎乐生活的地方

首先来讲一下关于这些天宫伎乐的神话故事。在佛教世界里,那些拥有虔诚信仰的教徒死后都会飞升大一个叫做萨迦天宫的地方,飞天伎乐们也生活在这里。大约在佛圆寂以后,一部由利巴文撰写的《天宫书》问世。书中记载了许多曾经在人间受苦受难,死后进入因陀罗天宫的人和事。因陀罗在佛教文献中被称为萨迦(Sakka),是释迦牟尼的追随者。因此因陀罗天宫又被叫作萨迦天宫。萨迦天宫中有众多宫殿,是升到天堂的天人的居所。许多人世间的善男信女,虽然在人生之旅中没能积够功德,无缘涅槃境界,但是他们的奉献与虔诚可嘉,所以这些人的灵魂在萨迦天宫中找到了归宿。龟兹克孜石窟所刻画的众多飞天伎乐便生活在这个萨迦天宫中。

                         因陀罗

二、萨家天宫各宫的宫主和伺候她们的伎乐

在萨迦天宫上居住的伎乐有等级高低的划分。高级的天宫伎乐会成为天宫上的一宫之主,有许多身份稍低的天宫伎乐侍奉这些女主人们。《天宫书》的引子说,佛有一名大弟子,叫目犍连。他造访萨迦天宫,了解了许多无缘涅槃的虔诚佛教子弟在凡尘中的因果,向佛祖汇报。

目犍连拜访的第一组宫殿,里面居住的全是女子。王舍城的名伎瑞西玛也在其中。这位美貌的女子是王舍城一个艺伎家庭的第二代。在这种家庭里,男婴被认为是多余的,所以瑞西玛的兄长一出生就被遗弃在牛粪之中,后来被养父所救,起名歧伯,意思是“活着”。歧伯后来成为了王舍城的名医。而瑞西玛作为艺伎家族中的女婴,她的使命便是继承母亲的才艺,继续以表演卖笑为生。无奈的她因此积下了许多淫秽罪孽。这位倾国倾城的舞女青春早逝,因此来不及积累足够的功德,获取涅槃正果。西瑞玛死后来到萨迦天宫,成为了天宫的女主人,一群天宫伎乐在此侍奉她。

印度舞女

天宫上的其它宫殿也各有相应的主人。萨迦天宫有一座拉达宫。拉达宫的宫主名叫拉达,是萨迦大神从人间一位国王的五个擅长舞蹈的公主当中挑选出来的首席舞伎,因此在萨迦天宫她拥有自己的宫殿。她的四个姊妹羡慕她的际遇,纷纷前来询问因果,拉达笑说“我曾生在一个好人家,嫁给一个好人家,孝敬公婆、侍奉丈夫,精进佛法,从不发怒,修得的功德给了我舞蹈的才能”。

另外,还有一座女奴宫。女奴宫的主人生前是舍卫城一位俗人信徒的女奴。这位奴隶主每天向四位僧人施舍饭食,女奴则负责备饭的工作,她因此积下供养僧人的功德。这位女奴同样是天宫乐队的主人,她的乐队里有一名叫“绳环”的舞伎,生前也是女奴。绳环在世时饱受主人折磨,一次到井边打水,她用绳子结成环,准备上吊自尽。佛正好在树林栖息,观察她的举动,遂向她说法。她从此潜心向佛,死后升入萨迦天宫,也拥有一批为她奏乐表演的天宫伎乐。

龟兹克孜石窟天宫伎乐

萨迦天宫中大部分乐伎舞女是各宫女主人的侍从。她们被称为“acchara”,意思是来自水泽的仙女。印度社会流传着许多婆罗门男子与水泽仙女相爱的神话,《梨俱吠陀》就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吠陀社会的男子浦路罗瓦斯和水仙乌尔瓦西相爱,乌尔瓦西因为仙族的不得与凡人通婚的规定,不得不抛弃丈夫和孩子,在众仙女的伴随下回到仙界。他们可谓是印度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水中仙子的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融合到佛教传说当中,她们也因此被改编成了佛教天宫的宫廷艺人。

水泽仙女

三、飞天伎乐的社会原型

飞天伎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这些飞天伎乐是人们根据当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真人和真事改编的,所以她们都有社会原型。这些伎乐们曾经都是流浪在各大城市以卖艺为生的艺人。

原来婆罗门教统治的印度社会当中,有一群被主流社会排斥在外的人群。这些人大都能歌善舞,是当时各大城市里的奇优名倡。这些艺人出身不明,所以在婆罗门这样的种姓社会当中没有身份,属于无籍游民。于是,关怀弱者的佛教对于她们来说很有吸引力。她们一方面拥有虔诚的信仰,另一方面积极施舍僧众,而且这些艺人本身才艺出众,容貌姣好,身世传奇。所以她们的命运受到佛教追随者的关注,成为口口相传的奇谈。久而久之,这些艺人的形象就被反映在佛教艺术当中,成为衬托佛经故事这朵“妙法莲华”的绝佳绿叶,为宗教世界增添了一抹美好的虹霞。

四、飞天伎乐对佛教传播的贡献

在佛教传播早期,人们认为佛已经涅槃,脱离凡胎,所以佛没有具体的形象,自然也没有依据佛的形象而打造的佛像。在没有具体的“偶像”作为信仰支柱的情况下,纯言语思辨的佛教在社会中寸步难行。后来,著名的阿育王在德干高原北部的桑奇建立佛塔,供奉佛舍利,并将僧众集结到佛塔周围的山林地区布教。这些佛塔外围有石制护栏,供养佛塔的人出资在这些石栏上面雕刻。所雕刻的形象有林中女、水中女之类本地崇拜当中原本就存在的形象。这些形象充当了佛塔当中所缺失的“偶像”,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以巴鲁特佛塔的瑞西玛礼佛像为例:雕像的主人公就是前文所介绍的瑞西玛。瑞西玛端庄秀丽,毫无妖艳之气,虔诚至极。在佛像还没出现的条件下,人们就以这位佛教的追随者为偶像,对她顶礼膜拜,这样一来“偶像”到位了,佛教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巴鲁特佛塔西瑞玛礼佛像

文史君说

龟兹克孜石窟中的飞天伎优雅而又神秘,她们的出现为庄严肃穆的宗教壁画装点上了柔和而艳丽的霞彩。这些女子的原型曾经是婆罗门世界的无籍游民,她们能歌善舞,但却为主流社会所遗弃。但是,无论是神话故事当中的飞升萨迦天宫,还是民间崇拜逐步向宗教方向演绎,百川归海,历史最终记住了这些美丽的生命,将她们送到了佛教世界的天堂。

参考文献

孟宪实,朱玉麟主编:《探索西域文明》,中西书局,2017年。

刘欣如:《飞天伎乐来自何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炎炎白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佛教艺术中飞天形象的变迁
南疆这个神秘的大峡谷,壮观震撼,藏着古龟兹唯一的飞天壁画
飞天的由来及意义
佛窟除恶(惊险故事)
莫高窟——北凉三窟268、272、275
龟兹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碰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