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河月明:全天下打不过一个藩,主持削藩的黄子澄,究竟错在哪?

明代江西分宜出过两个大名人,黄子澄和严嵩。严嵩窃国弄权,今天电视剧中对严嵩的刻画不计其数;但黄子澄却鲜为人知,一般人只知道他主持削藩,靖难被杀。今天我们就从靖难失败者的角度看一看黄子澄在靖难中的作为和朝廷为何坐拥天下却抵不过燕藩一地。

一、洪武时期的黄子澄

黄子澄生于1359年,按照《革除遗事》所说:黄子澄少时就勤奋好学,“口不绝吟,手不停披”,尤其是跟从名师学习了《左传》,对春秋大义了然于胸。

到了1385年,黄子澄参加会试,但运气不好。按《明通鉴》的说法,他本来考中了探花,名列三甲,可在开榜之前,朱元璋做了个梦,具体梦见啥不知道,只知道梦醒之后,将三甲开外的易丁显提到了第一,这样一来,原第一变成第二,原第二变成第三,而黄子澄就被踢出了三甲,送到太子府陪太子读书,自此黄子澄开始和朱标、朱允炆父子结缘。

朱标

1382年,黄子澄依附的大腿太子朱标病故。9月,朱元璋将朱允炆立为太孙,当时的册立诏书中有“苍颜皓首”一句,这不仅体现了朱元璋晚年失子之痛,更是对未来的担忧。虽然太孙已经16岁,但没有经历风浪的他,一旦继位如何压制那些对政治斗争非常娴熟的功臣勋旧。为此朱元璋又掀起一轮清洗,同时刻意将太子府旧人留下,让朱允炆培养自己的势力。太子府诸多旧人中当,属太子伴读黄子澄文学素养高,和太子感情深,所以黄子澄就顺利地成了太孙的老师、心腹。

朱允炆

二、太孙府的黄子澄

朱允炆,文人一个,甚至还是个理想主义者,政治斗争经验不足。但朱允炆眼光还是有的,在当太孙时,他就问过黄老师:“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夺何?”黄子澄也是个儒学者,就用西汉的七王之乱来回应朱允炆,万万没想到一语成谶!

黄子澄认为西汉七国“非不强”,但仍能被平定,这是朝廷得人心的结果;只要殿下爱民亲政,如果诸藩造反,朝廷出兵,那天下必然全力支持,如此“其谁能支”。黄子澄这话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朱允炆对未来的焦虑,但也给了朱允炆过度的自信,让朱允炆相信自己坐拥天命BUFF,讨逆必胜。当然黄的话也让朱允炆对藩镇形成了基本认识,那就是必须削之。

朱允炆

黄的削藩策很明显地影响了朱允炆,为人所知的故事就是,此后,朱元璋曾骄傲地告诉朱允炆,说我分封诸王,兵强马壮,朝廷一旦有事,你就让你这些叔叔们出兵,保证帮你平定,你就能安安稳稳地当皇帝了。朱允炆反问道:“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这一问,直接把朱元璋给问蒙了,朱元璋问你想怎么办,朱允炆就回答削藩。朱元璋说只能这么办了。

朱元璋

三、建文重臣黄子澄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允炆即位。如同朱允炆的年号“建文”一样,朱允炆一上台就提文抑武,摒弃朱元璋重刑严法的治国方针,开始倡导文化,减租税。对建国以来武功勋贵充斥朝堂的局面,建文帝大肆提拔科举文臣,原太子府官属齐泰升兵部尚书,老师黄子澄“同参国政”,这俩人成了建文政权的支柱。建文帝虽然以宽治民,但对权贵可一点也不宽。

黄子澄和齐泰

建文朝开局,先有燕王带兵奔丧被阻止。其后,齐王、周王、湘王、岷王这些太祖嫡派子孙,相继煽动燕王,说:新皇帝年幼,四哥抵御塞北,功劳卓著,理应入朝辅政。这些言语最终“闻于朝”。建文帝十分紧张,只能找老师们商量。

黄子澄也想替皇帝分忧,遂和齐泰开始研究削藩的具体手段。齐泰主张先拿最难啃的燕王开刀;黄子澄则认为燕王太难动,稍有不慎就会招致群王反击,所以应先剪除燕王的羽翼周王。最终黄齐二人出台了节制诸王兵马、重申军队要绝对服从中央的建文元年二月诏。

此后因藩王劣迹斑斑,在黄子澄主导下,将内陆藩王中藩地狭小的,逞凶害民最深的齐、周、湘、岷、代五王废除。实际意味着建文采取了黄子澄先易后难的削藩主张。

抓周王

四、靖难中的黄子澄

见到五王被废,为防止自己成为下一个对象,朱棣一面上疏请求皇帝宽容,书中满满的亲情,实际就是想用建文的善良来迟滞削藩;同时朱棣派自己的三个儿子到南京吊孝。对此三子,齐泰主张扣为人质,黄子澄坚决反对,说不能给燕藩起兵的借口;另一方面朱棣装疯卖傻,夏天用火炉,睡土上,市井中披头散发地奔跑,抢人食物,成功地迷惑了负责监视的官员,暗中他则训练军马,拉拢战将。

燕王装疯

到了建文元年七月,一切准备就绪的朱棣,杀死了朝廷委派的官僚后,拉起大旗宣布靖难、清君侧。当时只有燕藩起兵,建文帝没当回事,只是把燕藩周围的守军征调过去,四面围剿,自己则和方孝孺潜心商量《周官》法度,准备复古。至兵部遴选出征将领时,建文才发现,在中央能打的基本都被朱元璋杀光了,老将就剩下耿秉文和郭英,毫无准备的朝廷只能让耿秉文率军讨逆。

在出征前,建文还反复告诉耿秉文,打仗要手下留情,千万不能杀了燕王,“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这给人的感觉就是王师征讨,战之必胜。这致使耿秉文征战中束手束脚,王师在最有希望平叛的前期作战失败。

朝廷出兵征讨燕藩

耿秉文战败后,黄子澄推荐李景隆代替,可没想到李景隆更是个二五仔,战场上一败再败,断送了朝廷最后的力量,更是他打开的南京城门,引燕军入城。

而建文三年的时候,燕军已经席卷江北,无奈的建文只得罢免黄子澄等人,希望罢兵,明为罢免,实际是让他们去地方募兵。当时黄子澄去苏州,可苏州知府居然给朝廷上疏大赞黄子澄之才足以御敌,不能将他下放。结果黄子澄又被召回京师,这就又给了朱棣继续进攻的借口。

当黄子澄准备反身的时候,南京沦陷了。朱棣入南京,清查奸臣,黄子澄自然是榜首第一。黄子澄当即被抓回南京。随后朱棣亲自替他解锁,并劝他学习魏征,不要学方孝孺;朱棣又把黄家百人带来,用死威胁,但是黄不为所动。当朱棣问他,你知道自己有什么罪吗,黄写下“为先帝文臣不职,谏削藩权不早,以成此凶残,后嗣懊不足法”。朱棣恼怒,命人砍其双手,又砍其双脚,如此黄被磔死。

靖难

文史君说

其实黄子澄和晁错的经历有惊人的相似。黄子澄在削藩中犯了错误,首先他作为建文帝的老师,他对藩镇的看法深刻地影响了建文的认知,尤其是在建文的世界观还未形成之时,他说只要得民心,藩镇轻而易举就可以平定,很明显这是儒家思想,但战国历史告诉我们,儒家可不一定好用。在实践中,建文登基的确轻徭薄赋、宽待百姓,所以起初对燕王造反不太看重,直到燕藩之祸愈演愈烈不可遏制,建文才重视,但为时已晚。汉景之时仍有大将可以御敌,但建文之时,中央大将被屠戮殆尽,反而是边镇保留了一批沙场悍将,而黄子澄选人失误,李景隆御敌失败直接导致建文政权覆灭。

当然我们不能对黄求全责备,黄只是个书生,没有实践经验,他哪里懂刀头舔血的燕王有多么阴鸷狠毒。早在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朝鲜朝贡使曾经北平去南京朝贡,燕王接待了他,使者回去后就说“王有大志”。连一个外国人都看出了燕王的司马昭之心,可见建文朝一开局其实就是一步死棋,不论削藩与否,燕王一定会反,而且有很大概率会成功。

参考文献

龚杏根《靖难之变的首难者黄子澄》,《宜宾师专学报》1996年12月

杨永康:《朱棣“革除”建文年号考——以孔尚任所藏燕王靖难札付为证》,《文史哲》2018年05期。

梁曼容:《困顿与解脱:靖难后明代藩王精神探微》,《故宫学科》2018年0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燕王朱棣起兵时,曾向弟弟借了8万精兵,成功后他是怎么回报的?
[历史]一个诅咒使大明王朝走向坟墓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79——明朝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靖难始末
靖难之变
建文帝朱允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