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鸦片之殇:为祸晚晴政局的毒物,十几年禁而不止,有何隐情?

1840年鸦片战争

鸦片,作为一种英国“进攻”他国的别样武器,自18世纪末开始大量传入至中国,至鸦片战争之前,禁烟问题已经是诸多大臣争论的重要问题。1893年林则徐奉命前往广东,在虎门将所搜集到的鸦片全部销毁,而这成为英国人发动战争的绝佳借口。而战争的失败更使得道光皇帝颜面扫地,不得不将林则徐罢官以换取英国的退让。

难道禁烟成为战败后朝廷的禁忌话题了吗?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实际上在鸦片战争失利之后,中国国内掀起了又一轮的禁烟高潮。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一、禁烟仅仅是面子工程

1839年6月15日,清政府颁布《查禁鸦片章程》作为禁烟的指导文件,但谁也没想到一年以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却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那么这份文件在战后还能否得到官员的重视和执行吗?

据学者研究,晚清官场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禁烟运动的成效与官员上报关于禁毒工作的奏折数量成正比。换言之,上报的奏折数量越多,禁烟工作进行得便越好,同时也意味着各地官员对禁烟一事十分上心。

那么自1842年之后,清政府官员到底上报了多少份关于禁毒与禁烟的奏折呢?据学者统计,自1842—1850年,平均每年只有12份文件是关于禁毒与禁烟问题的,到了1851—1859这九年,数量更加少,每年大约只有7份奏折用以阐述禁烟工作。通过奏折的数量可以看出,清政府在战后的禁烟力度愈发减弱了。

林则徐等人上报的禁烟奏折

除从奏折数量来观察清政府禁毒工作之外,通过上报奏折官员所工作的地点也可以看出各地禁烟力度。

在这为数不多的奏折中,仅北京与盛京两地的奏折数量便占总数的47%,而这也仅仅不过是44件禁烟案件,其他各省或只有几件,如山东、湖北等地为0件,这与鸦片在全国泛滥的严峻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清政府的禁烟令受到了来自地方的巨大反弹,并没有取得太大成效。

二、鸦片已成泛滥之势

鸦片战争结束初期,限于战争带来的耻辱,清政府禁烟还算有些成效,但随着战争在人们记忆中的消退,鸦片再度卷土重来且威力更加猛烈。

吸食鸦片之风不仅在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之间广为流传,更为致命的是,官员与宗室成员开始由吸食鸦片转向贩卖鸦片。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执法者也成为了犯法者,查办鸦片之人与吸食、贩卖鸦片之人逐渐融为一体,难以分开,这使得禁烟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下去。

宗室成员吸食鸦片

鸦片泛滥既已成定局,下一步人们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项正义且符合法律道德的命令就这么难以执行下去呢?到底有哪些人在阻碍着政策的执行呢?据学者研究,禁烟最大的阻碍有二:一是英国的干扰,二是清朝国内诸多利益集团的反对。

就第一点来说,英国政府将鸦片视作赚取中国白银的重要途径,他们一方面通过武力威胁来保护中国沿海的鸦片走私贸易,另一方面通过种种手段推动清政府内部官员反对禁烟,从而使禁烟政策在内外夹击下彻底破产。

而中国内部的反对力量则主要来自因鸦片获益的利益集团,不但有吸食鸦片的瘾君子,还有因“毒”获利的商人及他们所贿赂的地方官员,还有一个最为奇特的群体即未与鸦片有过牵连的地方官员。

大量船只前往中国走私鸦片

三、重刑之下的官员禁烟

论及反对禁烟的诸多群体中,无论是贩卖者还是官员受贿者都很好理解,他们因鸦片获利,自然要反对政府禁烟,但为什么没有受到贿赂也不与贩烟群体牵涉关系的官员也反对禁烟呢?这就要从清政府所制定的“重治吸食”政策说起了。

为了杜绝鸦片在国内的泛滥,《查禁鸦片章程》中对吸食鸦片者予以非常严峻的处罚措施,吸食者若是平民则先受杖刑再流放,旗人则直接取消旗人身份,官员吸食鸦片的后果则是直接发配边疆。

此外,若这些吸食者在章程颁布后的一年半的时间内无法戒掉鸦片,无论什么身份一律判处绞刑处死。对于吸食鸦片者最严重处以死刑,这等刑罚程度之严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十分罕见。

流放边疆

在对吸食鸦片者的处罚之中,对不同身份的人施行不同的惩罚,这一措施还算得到官员的贯彻,因为它并不牵涉到死刑。但对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戒掉毒品而判处死刑这项措施,能奉行者却寥寥无几,两项措施形成鲜明对比。

1840年底,由于一年半的时限已过,各地官府开始执行对吸食鸦片者处以绞刑的政策,而这也很快引起执行困难的情况。在各地出现了各种意外情况,例如有人为治病迫不得已吸食了鸦片,既没有危害他人,也没有贩卖毒品,本就是较轻的罪行,但现在按规定也要执行绞刑。

绞刑是死刑的一种,而死刑在中国无论是古是今都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地方官是没有处死刑权力的,只有上报给中央,经考核通过后才可执行。正因为判处死刑的流程十分复杂,所以地方官一般不愿意判处犯人死刑,这相当于给自己找事。

菜市口问斩

俗话说物极必反,当刑罚过于严厉并超过一定限度,其对民众所产生的威慑力反而会下降,无论是地方官还是民众,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抵制相关法规的出台。而清政府“重治吸食”的政策便因过分严厉而使得地方官对其产生了抵制情绪,进而对政府禁烟产生反对态度,尽管他们并没有因鸦片而获得任何利润。

最终,朝廷在各种反对声中,不得不修改“重治吸食”的条款,将处罚措施制定得更为合理。但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打断了清政府的禁烟计划,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鸦片贸易在中国得以合法化,至此清政府的禁烟行动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文史君说

禁烟政策本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由于清政府过于严厉的处置政策使得地方官员对此持明确的反对态度,这正好与英国不想要中国禁烟的想法不谋而合。就这样,尽管中国的禁烟政策摇摇摆摆地执行了十几年,但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王宏斌:《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禁烟的困境———以 “重治吸食”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13年第1期。

吴义雄:《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碎片化学习是如何把林则徐带到“坑”里去的?
中英双方的官员---读《鸦片战争》(二)
【鸦片战争¹ 02】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
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爆发怪我?
鸦片战争12:中国禁烟运动高潮:驰禁与严禁、严禁与根除
虎门销烟:鲜为人知的八个细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