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疯狂书法人:写诗的都成仙成佛了,写字的为什么都疯了?

诗坛上,封了三个大神:诗圣、诗仙、诗佛,各自代表儒、道、释的至高境界。此外,走火入魔的叫“诗魔”,想象诡异的叫“诗鬼”。不论仙佛魔鬼,总之都修成正果。而书坛上,除了一个“书圣”封号,剩下的非颠即疯了。

一、狂草的境界:颠张醉素两秃翁

《题王逸少帖》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这是苏东坡在王羲之帖上题的诗,书圣王羲之虽然狂,但也不过是躺平做了郗家女婿。但张旭和怀素可没这么淡定,一个比一个暴躁,所以东坡忍不住要骂了,可怜张旭这位一头长发的摇滚书家无辜成了秃翁。但无论东坡怎么骂,张旭、怀素,一个长发飘飘,一个光头熠熠,他俩的组合仍然成就了中国古代狂草的巅峰。如果说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这爷俩一发飙,李白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王羲之 东床坦腹

张旭虽有“草圣”的称号,但写起狂草来草圣的帽子显然是戴不住的,杜甫亲眼目睹后以他史诗般的严谨写了《酒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但实际上张旭更精彩的行为艺术表演杜甫可能没看到,《旧唐书》说他“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张旭经常喝醉后大叫狂奔,索要笔墨,没有笔就直接用头发蘸墨书写,于是“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诗酣”(《笠翁对韵》)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李颀《赠张旭》)这是张旭在当时诗人们心中的形象,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到了中唐,大文豪韩愈也成了张旭的小迷弟,“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古诗四帖》,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当然,对张旭最迷恋的还要数颜真卿。即便奸臣当道,屡遭贬谪,颜真卿都从来没有辞官的念头,可是就为了去找张旭学习书法,颜真卿辞官两次,可见“张颠”的魅力。

颜真卿之后,有一个和尚担笈杖锡,千里迢迢地来找张旭,可张旭喝酒发疯无定所,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找不到,和尚一拍光头,发了一条朋友圈求助,可万能的朋友圈依然搜寻不到张旭的踪迹。认识到朋友圈的局限性后,和尚果断打开了直播,在里面喝酒吃肉写书法,一夜之间爆红长安,引来众多名士围观,其中便有张旭高徒颜真卿。颜真卿和他切磋书艺,发现他骨骼清奇,悟性极高,遂像无崖子一样手按光头,将几十年总结的秘诀——屋漏痕传授给他。这个和尚就是疯狂不减“张颠”的怀素。

怀素,10岁出家为僧,“经禅之暇,颇好笔翰”,贫穷无纸,便在院子里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代纸来练字。把芭蕉树都写得跟自己一样秃了,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天长日久,盘、板也被他写穿了。

怀素书蕉图

勤奋刻苦加上名师传授,怀素的草书直追师爷张旭,“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更可贵的是,怀素还特接地气,他不像智永深居庙宇,等人上门求字,而是紧跟潮流,大步“走出去”,一跃成为京城顶级交际花和尚。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是他的粉丝,王公大臣都以结交他为荣。

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只要怀素来做客,一定要准备好空白大屏风,把墙刮大白,否则和尚醉了没处写字,那家里的物件可就无一幸免了。当然怀素的铁粉还故意做几件没有花纹的衣服,摆到怀素跟前,酒酣之际,这些衣服就如宣纸一般诱人,引得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怀素《自叙帖》

怀素是长沙人,爱吃鱼,到长安做“京漂”,吃不到鱼,只能吃肉,人家笑话他,他竟然写了张字发牢骚,“他们笑话我吃肉,我不高兴,病了,写不了字”。意思是你们想看我写字,就得让我名正言顺地吃肉,酒肉管饱才干活,这和尚太看得起自己了。

从张旭到颜真卿再到怀素,最牛的还是颜真卿,拜了个师父是颠的,教了个徒弟又狂得不得了。

怀素《食鱼帖》

二、墙上涂鸦的乐趣:谁知洛阳杨疯子

颠张狂素的传奇持续百年后,一个热爱涂鸦的年轻人杨凝式疯了,这个年轻人又矮又矬,但是不穷,他爹是晚唐的宰相,他一出道就中了进士,在后梁官至御史、员外郎;在后唐担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后晋封他做太子宾客、礼部尚书;后汉又封他为太子少傅、太子少师;后周时,他还活着,官也不小。有的人一辈子寒窗苦读,科考入仕,不能如愿,于是只能去写小说;但有的人,一辈子拒绝做官,官却越做越大,于是只能写书法泄愤了。所以不当官根本就没资格写书法,只能写小说讽刺当官的。(这不,老子改行了。)

后来,这个年轻人活了82岁,世称“杨少师”,不,是“杨疯子”。话说杨疯子前期是真疯,后期是假疯。年轻的时候恃才傲物,不爽就喷,差点得罪了朱温,祸及家族。不想死的他,开始装疯,后来朱温这些军阀知道他是个疯子,对自己没有任何政治威胁,皇帝换了好几拨,愣是没有一个敢得罪他。

因为“杨疯子”一发疯就在寺庙墙壁上写大字报,这个舆论影响还是相当歹毒的,他在洛阳几十年,举办现场挥毫个展上千场,展厅主要由200多个寺庙提供。很多寺庙为了上头条,专门扩建庙舍,修建白墙,供其书写。凡是杨凝式的“发疯”专场,寺庙前必然粉丝云集,香火自然也是鼎盛异常。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章比字还多)

正因为他的字基本上都贡献给了寺庙墙壁,所以墨迹流传少之又少,宋代李建中在《题杨少师大字院壁》中写道:“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

可如今,寺庙早不存,疯癫之迹不可寻!留下的只有宋人的膜拜:“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苏轼《评杨氏所藏欧蔡书》)

隋唐以降,多少人穷其一生研习王羲之的书法,难入其门,可杨凝式一发疯,轻轻松松便得到了王字的韵致。比如早晨睡醒顺手写了封信,就位列十大行书第五。这正是“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山谷集》卷二十八《题杨凝式书》)

杨凝式《韭花帖》(天下第五行书)

三、谁都不行就我行:相笑米颠奇出袖

按说“张颠”已经够厉害了,做到了前无古人,本以为也是后无来者吧,但有时候后浪来了真的挡不住,宋代又出了个“米颠”米芾。米芾的颠不是只搞搞行为艺术,他创造了多维度立体化的颠,张旭老先生只是酒劲上来行为有点颠,米芾则将颠的气质融入生活,可谓无处不颠。

米芾在书坛稍有点名气,就先将时人一顿贬:“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米芾《海岳名言》)

当代书家批评完,就把晋以后书家挨个埋汰:“欧怪褚妍不自持,犹能半蹈古人规。公权醜怪恶札祖,从兹古法荡无遗。张颠与柳颇同罪,鼓吹俗子起乱离。怀素猖獠小解事,仅趋平淡如盲医。”(《宝晋英光集》卷三《寄薛绍彭》)就是说欧阳询太怪,褚遂良太妍,柳公权丑怪,张颠俗子,怀素盲医,总之都不如俺老米。

米芾《虹县诗》

米芾收藏书画,可谓不择手段,偷梁换柱,敲诈勒索,没有他不敢干的。但就凭一个“颠”字,愣是掩盖了无数次“无耻”行径。

一次,米芾应诏到宫里写字,写完就赖着宋徽宗要砚台,还没等宋徽宗反应过来,他已经跪在地上谢恩了,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墨汁淋漓的砚台揣到怀里,蹦高儿冲出皇宫。一波操作癫如狗,只剩下宋徽宗和一旁吃瓜的蔡京在风中凌乱。

米芾是个造假高手,临摹书画能以假乱真,连沈括这样的高段位鉴定大师都曾在他这里翻船。米芾临摹的颜真卿《争座位帖》,有人出价八百买走,后来才发现骑缝处有“元章戏笔”(米芾字元章)四个字。有这样的手段,自然要好好利用。米芾常借人书画观赏,到了归还日期就将自己临摹的伪作还给人家,真迹则据为己有。当事人就算事后发现,想到米芾这个疯癫无赖,也只能自认倒霉。

总之,好东西绝对不能让米芾看见,比如蔡攸珍藏的王羲之草书《王略帖》,只是因为被米芾多看了一眼,就住进了他的心里,先是要用画换,蔡攸不同意,他竟以跳江自杀相要挟,蔡攸一看这家伙玩命,立马怂了,乖乖将《王略帖》奉上。米芾上了岸头也不回直奔家中,可怜蔡攸和他爹蔡京一样被米芾晾在风中凌乱,小蔡多年珍藏的宝贝转眼没了,腿一哆嗦差点自己掉进江里。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里虽然排第三,但他是学晋人最成功的,尤其将王献之的纵逸表现得淋漓尽致,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没有这样癫狂的个性,恐怕写不出如此痛快的字来。

米芾《复官帖》

不过,颠名远播的米芾也曾试图给自己洗白,一次聚会,东坡在座,米芾突然站起来道:“世人都说我颠,今天就让东坡做个权威鉴定。”东坡笑着说,我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吧。不过东坡的诗“巧取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倒真像是帮米芾洗白。同样是巧取豪夺,搁别人身上叫卑鄙,在米芾这里就叫可爱。对于这样一个热爱书画、嗜书如命的天才、疯子,我们还是报以一笑吧!

文史君说

张旭、怀素的狂草是唐代书坛的最强音,杨凝式、米芾承前启后、汲古出新,他们都是书法史上功不可没的人物。疯颠的称号当然不是贬义,要达到“疯”和“颠”的境界谈何容易!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真正的疯颠是淡泊名利、散怀旷达,唯如此方能下笔有神、超然尘外。像今天那些拿着毛笔装疯卖傻的“大师”恐怕是病得不轻!

参考文献

《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版。

黄庭坚:《山谷题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宋微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飘逸的书法你也来欣赏一下?他的书法与怀素齐名,被称为“草圣”
被誉为盛唐“草书第一人”的僧人究竟因何而得名?
草圣张旭
十大书法家名单已上榜!楷书鼻祖和天下第一楷,为何名落孙山?
许永福|唐宋怀素草书接受史的整理与研究
米芾自负傲慢,敢给张旭打“差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