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常熬夜的“城市后浪”被肺癌瞄上了?
userphoto

2022.07.01 广东

关注

杨衿记

肿瘤学博士,内科肿瘤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  长:双驱动基因肺癌、肺癌c-Met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原发与继发耐药、IO治疗的精准化。    

(预约挂号请扫此二维码)

CSCO(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中国临床肿瘤学协会)2019肺癌指南关于肺癌高危人群,指的是年龄在55-74岁,吸烟>30包/年,仍在吸烟或戒烟<15年(I类证据);年龄≥50岁,吸烟≥20包/年,另需附加一项危险因素(II类证据),危险因素包括:氡气暴露史,职业暴露史,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

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受过良好教育,斗志昂扬地逐梦于职场,他们与上述肺癌高危因素或危险因素的任何一项都毫不沾边。然而,第一癌魔还是悄无声息地袭击了一部分城市青年人,他们措手不及、浑然不觉,一副可怜无辜的样子。为何肺癌会轻易地瞄上了他们?他们有哪些共同的工作节奏特征和生活行为?可以积极纠正这些因素从而预防青年人肺癌吗?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几位代表性城市青年的故事吧。

案例1.

小建,男,27岁,从业IT

理工男,皮肤白皙、挺拔帅气的小建,文质彬彬、一表人才,有专业有文化的典型城市青年。小建当年聪慧而刻苦,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考上了省城的全国重点大学(985/211高校),主修计算机科学,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本校读研,并于2017年顺利拿到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为了扩大视野和增长见识,小建应聘到上海一家世界五百强高科技公司从事IT工作,薪水优厚,令同龄人羡慕。小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准备在职场大干一番宏图伟业。

然而, IT行业工作量繁多、压力大和工作节奏感强,小建如同大多数IT青年人一样,不知不觉地步入了熬夜的行列,有时候赶任务、有时候继续干办公室带回来的paper work、有时候纯粹是为了缓解压力而不停地玩手机,经常在凌晨1点多两点才上床睡觉。小建平时体检做的是胸部X线,2018年10月胸部CT显示右中肺叶小结节,没多久因外感而得了肺炎,肺炎治疗后复查CT,发现右中肺叶小结节增大了2mm,医生考虑恶性病变,小建于2019年1月接受了右中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1A期肺腺癌,ALK融合基因阳性。小建术后不需要接受任何辅助治疗。

如今,术后3年多了,有惊无险,小建在诊室里谈起这几年来的经历,感慨良多。小建很乐意配合医生讲好科普故事,告诫更多的青年人珍惜健康,别熬夜和透支身体,远离感染和癌症。

经常熬夜,透支身体,招致免疫力下降,可能助长了感染或癌症的发生。

案例2.

小燕,女,34岁,公务员

小燕是个公务员,在市委大院里上班。她中等个子,文静而内秀,文笔非常棒,是写材料做宣传工作的一把好手,在机关里是小有名气的笔杆子,深得领导的器重和同事们的喜爱。

有时候,文字工作是个苦差事,费神、费劲和久坐不动,弄不好就是健康的大忌。近些年来,党建党务工作、宣传工作和纪检工作备受重视,各种任务和阶段性专项活动比较多,有时为了赶任务,在编制有限、人手不多的情况下,小燕加班加点和熬夜成了家常便饭,甚至被朋友戏称为“夜总会(夜里总是在开会)”。2021年下半年,小燕体检发现了右下肺叶小结节,遵医嘱,她一边密切观察肺小结节的变化,一边积极地调缓工作节奏、加强体育锻炼并保证睡眠质量,几个月后复查胸部CT,右下肺叶小结节的状况没有改善。小燕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幸运的是,与小建一样,是个1A期肺腺癌(图2.),伴HER2基因第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术后不需要接受任何辅助治疗。

右下肺背段小结节切除术后病理显示为浸润性肺腺癌

案例3.

小堂,男,35岁,HR主管

小堂看起来貌不惊人,不善言语,但沉着冷静,思维能力强,说话逻辑性好。他在市里一家大酒店做HR(人力资源部)主管,人事部门面对的工作比较复杂、工作量繁多、压力大,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晚上有时加班甚至还有paper work。小堂不得不熬夜赶工,往往在清晨才能入睡,黑白颠倒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大概是酒店行业的工作特色吧。

小堂今年3月开始咳嗽并逐渐出现气促,入院完善各种检查和化验,发现左上肺中央型肺癌并脑部多发转移,左侧胸腔积液察见大量的腺癌细胞,提示晚期肺癌(图3.)。不幸中万幸的是,小堂的基因检测结果跟小建一样,是ALK融合基因阳性。

小堂已经开始一线靶向药物治疗......
但愿他取得更好的疗效,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左上肺中央型肺腺癌并左侧胸膜转移和脑部多发转移

案例4.

小丽,女,38岁,做财务

即使丈夫陪着来诊室,小丽依然有点局促不安的样子,或多或少流露出不自信和轻度焦虑。她做财务工作,平时工作繁忙,财务又是一项非常较真和谨慎的活儿,每天面对一大堆一大堆的材料和数字,时刻提防着哪些环节出差错,绷紧的神经得不到及时和足够的放松,这可能是小丽多年来睡眠差的原因,碰上赶任务,加班和熬夜也是常规,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在所难免。

去年8月胸部CT查出左上肺叶有个2.3cm的结节,疑似肺癌,小丽顿觉晴天霹雳,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手术后病理证实是早期(1A期)肺腺癌伴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按肺癌临床指南,这种情形不需要任何术后辅助治疗。小丽紧皱的眉头似乎舒展了不少。

3周多前,小丽例行术后复查,脑磁共振检查发现大脑左枕叶有个小转移灶,好不容易约了号来看门诊。诊室此时是下午6点了,最后一个患者,我仔细诊查并耐心倾听她的述说,稍感安慰的是小丽颅脑之外的脏器还是好好的,我们讨论和确定了下一步的诊治策略(图4.),习惯性地用诊室白板左下角16个字“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鼓励她,尽管小丽从不吸烟。

诊室窗外天灰灰,雨蒙蒙。不经历风雨,又怎见彩虹?小丽加油!

耐心的倾听和鼓励

加拿大的研究者做了一项从不吸烟者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n = 190;匹配的对照组n = 760)来确定生活方式因素与肺癌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每天蔬菜和水果消耗量低于5份者肺癌风险显著增高(OR 1.50, 95% CI 1.03-2.17),同时,每晚睡眠时间少于/等于6小时或长于9小时者肺癌风险显著增高(OR 1.52, 95% CI 1.01-2.29),未发现肺癌风险与肥胖、喝酒或体育活动显著相关[1]。尽管如此,该研究样本量偏少,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们知道,人体内有一群叫做T细胞的免疫细胞,是身体免疫力的主力军,抵御病毒、细菌或癌细胞等各种侵略。但是,为了保持主力军的战斗力,T细胞如何“休息”非常值得研究。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知名华人免疫学家陈列平教授团队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揭示了使T细胞保持静息状态的分子机制[2]。研究显示:“如果没有休息和静止,T细胞可能会死亡,导致生物体反而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静息状态对于T细胞保持数量和维持生存都十分重要,研究清楚让T细胞维持或进入静息状态的机制,也将为改善免疫力带来新方法。

陈列平教授补充说:随着年龄增长,初始T细胞和记忆T细胞会数量减少,所以老年人往往更容易感染或患上癌症,而T细胞无法维持静息状态可能是背后一个重要原因。

确证肺癌时患者的中位年龄约为65岁左右。从不吸烟但经常熬夜的青年人发生肺癌,推测也可能与体内T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和静止状态有关。25岁-35岁的年龄但只有65岁的身体免疫力,让我们的城市后浪情何以堪?!所以,不熬夜,保持足够的休息和高质量的睡眠,或许就是预防没有高危因素青年人肺癌的一种可靠策略,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Murphy RA, Darvishian M, Qi J, et al. Lifestyle factors and lung cancer risk among never smokers in the Canadian Partnership for Tomorrow's Health (CanPath).Cancer Causes Control. 2022;33(6):913-918.

[2] Zheng L, Han X, Yao S, et al.The CD8α-PILRα interaction maintains CD8 + T cell quiescence. Science. 2022; 376(6596):996-1001.

(扫码进入家庭医生在线患者健康交流群)

作者:杨衿记 张婵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结节术后证实是肺癌,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医生给出三点分析
肺一次长出多个小的肿瘤反而比一个大肿瘤好,了解一下多原发肺癌
肺癌术后复发,我靠这的方法成功消除肿瘤
肺小结节有3个转归,肺癌术后结节,注意肺转移,早吃草药散瘀结
【央视健康大讲堂】谭锋维:体检发现肺小结节怎么办?
肺内有结节要小心肺癌“上门”,补充3物,润肺止咳远离肺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