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彦强乡情乡愁系列其他传统节日(五)重阳节、寒衣节与冬至节

重阳节、寒衣节与冬至节

 一.重阳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规定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因而便成了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是两个最大的阳数相会,因此被称为重阳

1登高与吃花糕馍。重阳节古已有之,为秋天收获后人们祭祖的节日,起于夏商,兴于汉,盛于唐。坡刘村地处汉唐古都之地,很有些汉唐遗风,所以旧时重阳节除祭祖外,还讲究登高赏秋和吃花糕馍。糕与高同,登高和吃花糕都寓意着步步登高,日子越过越好的意思。

2、赏菊。菊花经霜耐寒,被视为长寿的吉祥物,还被认为是花中君子,且菊花有去风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而重阳节菊花盛开,赏菊、採菊、饮菊花酒也成为民俗。此外,旧时重阳坡刘村人也有以菊花做糕吃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正是过去坡刘人重阳赏菊、採菊的写照。现在,野菊花还有,但人却很少有这雅兴了。

3、送花糕馍。过去,重阳节有娘家给出嫁女儿送花糕馍的习俗。“追节”的礼品有:“花糕馍”二个,柿子十个。“花糕”是用发面做的,先把面擀成稍薄的烧饼形状,分大、中、小三片,然后在最大的一片中心位置放上一块生南瓜、白萝卜或红薯块,边沿放上一圈大枣,用中型的一片面饼盖上,再在中心放上一块红薯片,边沿再放上一圈大枣,两层枣要错开,把剩下的最小一片面饼盖在最上边,最后放在笼里蒸熟。如果是新亲,蒸出来后再给顶上点上几个红点,这样就像一顶中间突出的葵花宝座,所以叫“花糕”。

4、孝敬老人。九九与久久同音,意味着长长久久。九九归一,古人认为九九是功德圆满,所以,1989年,我国政府赋予它新的内涵,将其定为中国老人节,在重阳节文化中融入了文化,于是,重阳节又成了子女孝敬老人的节日。坡刘村两委会每年重阳节都会举行养老敬老活动。

二.寒衣节。

“十月一,送寒衣”。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给逝去的先人烧送寒衣,称之为“寒衣节”,又称祭祖节。民众称为鬼节。据说是秦代遗俗。宋人沈遘有诗说“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可以为证。坡刘村处于秦咸阳核心区域,十月一祭祀祖先的传统历久不衰。

“十月一”之前,人们会购回五色纸,精心裁剪拼接,用浆糊粘结成衣裤、鞋袜。衣裤、鞋袜都是双层的,中间象征性的夹着一层薄薄的棉花,表示是过冬的寒衣。另外,人们还要刷一些冥币,俗称“阴票”,还要用纸凿凿好相当数量的烧纸,形状就像外圆中方的秦半两。此外还要买回香烛黄表,点心水果等贡品,为十月一的送寒衣做好准备。

十月一这天上午,人们会用担笼盛一些麦秸,带上香烛纸裱、冥币,贡品,特别是寒衣到先人的坟前,焚香点蜡,把点心等供品摆放齐整,将烧纸、冥币点火焚烧。带着寒衣的,将麦秸摊平铺好后,再把寒衣整齐地摆放在麦秸上,从四角点燃。社会发展到现在,也有人烧纸糊的豪宅、小汽车、电视机、电脑等。一边烧一边会告诉先人:“某某大人啊,孩子给你送钱送衣服了。你缺什么就自己去买,不要舍不得,孩子富裕了,有钱了,没有钱了就告诉我。……”

纸钱和寒衣烧化完毕,就像先人下跪磕头,起来作揖。

有的人家,在自己坟头划圈烧纸时,也会有意在坟地外或者大路口烧化一部分纸钱,用意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也让他们能够暖和过冬,体现爱吾老以及人之老,亲吾亲以及人之亲的普爱价值观。

在外乡打工经商不能回家的人,在这一天同样要祭祀祖先,给先人送寒衣,不过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去十字路口画个圆圈,圈口朝着家乡的方向,在圈的中间写上“某某大人收”,两边分别写“六丁六甲保佑“、”过往诸神护送” 字样,然后在圈内烧化烧纸,冥币,并向先人告罪:“某某大人,儿子不孝,不能回家给你上坟,你收到钱后自己去给自己棉衣,不要省钱……”烧化完毕也要下跪磕头作揖等。

近年来人们特别重视环境保护,防止雾霾,所以提倡文明祭祖,所以有很多人已经不去烧化纸钱,而是去先人坟上献上白菊花扎成的花圈、花束或花篮。

十月一禁忌事项

据说,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彻底,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衣物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金银铜钱、衣物用品等。另外,烧冥币、寒衣时一定不能将冥币、寒衣弄破,否则烧化后到阴间也是破钱和破衣烂衫。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寒衣节的实质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烧纸钱、“送寒衣”的习俗是深层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对祖先表达感恩的重要方式,应当得到尊重。现在,国家出于环保原因,提倡文明祭奠,反对烧化纸钱,也许送寒衣的习俗会被淘汰,但感恩祖先的传统不能丢。

三.冬至节。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是祭天祀祖的日子。但传到现在,就只剩下在冬至有吃饺子的风俗,称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相传,冬至开始数九,进入一年最冷的时节,常有人冻烂耳朵。药王孙思邈就教人用肉,辣椒和驱寒的香料剁碎做馅,包成饺子煮熟,吃后浑身发热,烂耳朵就治好了。人们仿效,相沿成习,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月初一寒衣节,民间都有哪些习俗?
明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北京人千万别忘了!
寒衣节: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十月一“寒衣节”,除了烧纸烧香祭祖之外,还要注意这5个宜忌
“寒衣节”将至,3件“吉事”别忘做,驱赶霉运,寓意:多财多福
十月初一【寒衣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