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一) 备丧

第六章   丧葬

自古及今,中华民族对丧葬特别重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丧葬形式在不断发展变化,坡刘村的丧葬形式也不例外。

第一节  备丧

  . 攒枋

人生自古谁无死,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平民百姓,谁也绕不过这个坎。过去实行土葬,叫“入土为安”,所以老人到了六、七十岁,家人都会为其准备棺材,因老人在世,棺材不叫棺材,称之为寿材。匠人做寿材俗称“攒(cuan)枋”。枋材选料最好的是柏木,它有千年不腐的特点,但是价格昂贵,一般贫民老百姓是负担不起的,所以坡刘村人的棺木多用松木,只有两头的大小枋档必用柏木不可,取“松柏长青”之意,所以有“松木棺材柏木档”才算得上一副好寿材的说法。但松木的价钱也不菲,家境稍差的人家也有用桐木等其他木材做棺材的。一般家庭是先购置做棺材的原木,再请专业解木的工匠根据棺材需要将原木锯解成所需厚度的板材,待板材干透后挑选良辰吉日请专门“攒枋”的工匠加工制作成棺材。

棺材的款式主要有“四叶瓦”、“十大块”、“十二杬”和“十六绺(liu)”。“四叶瓦”,顾名思义就是:除了棺材的大小两头的档外,其余的上、下、左、右(称“天、地、左厢、右厢”)各为一整块木板构成,厚度一般在四寸以上。普通人家是绝对做不起这种棺材的,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材料难买。跟“四叶瓦”所不同的“十大块”、 “十二杬”、“十六绺”,是指上下左右一共用十块、十二块或十六块板材构成。无论那种款式,都要经过特殊的刨打拼接工序,除棺底(地)外,棺盖(天)、左厢、右厢都要做成外凸内凹的形状,这样做出来的棺材才有款型,气派。有条件的人家还要请雕工在前后大小档上雕刻“福”或“寿”字,或者历史典故浮雕造像。攒枋上棺底如同盖房上大梁,寓意老人的后事有了着落,是一件比较隆重的事情,女婿、外甥、儿女等都得来家送红包祝福并鸣炮、宴请匠人。这时,工匠还要特意请老人到做好的棺材里躺下试一试长短宽窄,问问老人合适不合适?舒服不舒服?以表示对主人家的负责任,也显示自己的手艺好。

做好的棺材前大后小,前高后低,横截面呈梯形。两厢顶部由前至后刻有一方形凹槽,棺盖左右两侧相应制作有方形凸楔,盖棺的方法是由后向前推,让凸楔插于凹槽之中,严丝合缝。据说,好匠人做好的棺材,棺盖匣上之后里外不透气,逝者遗体犹如放在真空中一样。电视剧中演的抬着棺盖盖上,然后用大钉子订上的情况在坡刘村从来都是不存在的。

棺材做好后,有条件的人家还要请人用桐油、松香等天然防腐物质混合熬制成液体状倒进棺材和棺盖里,倾斜摇晃棺材和棺盖,让胶状防腐剂充分均匀浸润粘贴在棺材内表面上,叫做“涮(shuān棺材”。有的家族还要把棺材的外表面用天然清漆或生漆涂刷。有些家族还讲究老人健在一年,棺材外表刷漆一次,有些高寿的老人的棺材因多次刷漆,原有的棱角都看不到了。

二.寿衣:

传统的规矩,老人过世时必须内外都穿新衣新鞋,男性还戴新帽,俗称“寿衣”。无论家庭贫富,寿衣是绝对不能缺少的,用以表示对老人的孝心。寿衣一般都是提前做好,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寿衣的布料,内衣大多用柔软白色棉布,外衣一般是用上好的黑色布绸做面料,红绸布做里,款式多是唐装,上边的花样纹饰视老人的喜爱而定。男性的寿帽一般为顶上有一疙瘩的半个西瓜型帽子,女性的鞋上绣有金丝印花。此外,还要准备被褥,寿枕。寿枕为惟妙惟肖的雄鸡形状。

三.孝服孝布:

在为老人准备好寿材、寿衣之后,还要准备孝服和孝布。过去的孝服和孝布都用纱布制作,后来变成白布。准备多少要根据老人后辈多少决定,原则是宁剩莫缺。因为老人过世后要给前来参加葬礼的所有孝子,亲朋分发。孝服分两种,一种是重孝子(亲儿子与亲侄子)穿的孝袍,与电视剧中民国时期人们穿的袍子式样相同,另一种为上衣与裤子,一般给较远的侄儿和孙子辈,形式为唐装,但都不做纽扣,而是用布带,穿时就拴上。至于头上戴的孝布,到时候在根据亲疏远近临时裁割。

现在,很多人家为了方便不再做孝服,而是去服装厂做很多白大褂,甚至直接去商店购买大量医生护士常穿的白大褂。即使丧事过后,平时也可穿用,这已经不是专用的孝服了。

孝服孝布之外,过去的人家还要提前织好十余丈白土布,这是为安葬时拴在棺罩前扯纤用的布。后来社会发展,农村的织布机淘汰,儿女们就会去布店购回窄口面的白布。

除了上述主要物件外,一般还要提前购置一个大点的瓦盆、折扇、麻钱(外圆中方的古铜钱)。如果老人信佛,还有准备串珠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丧葬:临终备寿衣和寿材的禁忌,务必要牢记!
杜玉梅 ▏人生三礼之葬礼
老人提前准备寿衣,出殡时棺材不能落地,中国丧葬文化知多少?
三原泾阳丧葬民俗殡葬礼仪
(6)镇原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五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