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知识如何积累
怎样进行语文知识积累的阶段总结
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性地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一点,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形成,正确人生观的 树立,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易错的词语、重点成语、俗语、谚语,古代诗词名篇、名句,古今贤文以及富有哲理性的名人名言等等。那么如何做好语文积累方面的指导呢?我认为,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在学习基础上加以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在不断使用的前提下加以记忆过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更容易记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随课文积累法。目前,课本中安排的积累内容,大多数在单元的练习中,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等到学生学习到单元内容时,再去学习与整理,这样就少了一个用的过程,而积累似乎就成了一个阅读和抄写的过程。与课文同步学习与运用,一方面是指把课文中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指把练习中要积累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安排到相应的课文中去学习,去运用,去体会。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授导型”教学和“探究性”学习两大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将教学设计由课时为单位扩大到以“单元”为单位,形成“单元综合教学”优势,这一点很值得思考。教师要舍得为此花时间、花精力,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词语方面,可以把它分配到相应的课文中,对其中的相关词语进行“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扩展与延伸”,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又便于学生利用课文来理解积累词语的含义,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积累知识的运用。
二、趣味积累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教育而言,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后,教师都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者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比如按数字积累法:一马当先 、二三其德、 三顾茅庐、四分五裂、五谷丰登、六神无主、七手八脚、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万火急、百发百中、千方百计、万事如意等;
词语的顶针积累法:言为心声、声势浩大、大海捞针、针锋相对、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除恶务尽、尽心尽力、力不从心、等等;
按十二生肖积累法:鼠目寸光、龙争虎斗、杯弓蛇影、牛刀小试、马到成功、鸡鸣狗盗、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猴年马月等等
三、集中积累法。
有的按关键字积累法,比如:千——万——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千刀万剐、千叮万嘱、千呼万唤、千军万马、千秋万代、千山万水、千丝万缕、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等;
有的按描写景物进行积累,比如:春、夏、秋、冬;有的情景交融,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古诗词、古今贤文等。
四、随名人积累法。比如:军神“刘伯承”引出的军旅生活的成语,比如运筹帷幄、好谋善断、约法三章、秋毫无犯、传为美谈、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等。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的传诵名篇,唐诗、宋词、元曲等我国历史上不同阶段的传颂的名人名篇等。特别是名人名言更显示出这一特点。
五、随名篇巨著积累法。比如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以及传统的传颂名篇等等,都是积累语文知识的好材料。好好地利用这一点可以积累许多的成语、谚语和俗语。比如:马谡用兵——言过其实;王母娘娘摆蟠桃宴——聚精会神;击鼓骂曹——当场指责;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孙权杀关公——嫁祸于人;杨志卖刀——无人识货;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姜太公封神——自己没份等等。
六、针对性积累法。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生活进行点击,把现实言行归纳成相应的积累内容。比如:惜时方面的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等;领悟道理方面的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等;勤奋好学方面的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诸如此类的积累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领悟、应用,还易于口头交流,更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积累知识,为学生创造性使用积累知识提供相应的情境。
七、单方面内容积累法:是单独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积累。比如关于含有“风”古诗句的积累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里映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暧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不论平地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总而言之,语文知识应在兴趣中积累,在使用中积累,在理解的前提下积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语文知识的积累并不是越多越好,千万不能让语文知识的积累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关键是在平时能够灵活运用,所以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积累,做好学以致用的示范,让语文学习为积累创造条件,让积累促进语文学习。一句话,让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服务,这才是语文积累的最终目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文知识积累方法 转
语文学习不是一日之功,但也不可以一日无功,要注重平时积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好的效果。不论什么方法,说到底都是要有苦功夫,最原始方法也许就是最有效的方法。语文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背记,例如,多背些好词好句好的语言片段或好的现代文,就能极大地扩大词汇量。把一些名言、警句、格言、熟语、歇后语背得滚瓜烂熟,就能化为己有,运用时自然能脱口而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可见,对于熟语和古典诗词的背记,其积累的意义和作用是很显著的。
二是摘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有一个储备仓库可以随时取用,也就不怕临时不够用。对学生的写作来说,积累也是很重要的。可以指导学生在初一阶段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等,在初二阶段积累古诗词、现代文中的好词好句或优美片段,在初三阶段积累文言名篇、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文段等。
三是朗读和品悟。朗读是品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品悟又是形成语文素养、提高情感品质和欣赏水平的主要方法,所以,语文知识积累也要重朗读,重背诵,重品悟。这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
总之,学习语文是慢功,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正如荀子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想学好语文,从“积累”始
如何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总目标。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取,如何评判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人们常常会以诗书满腹、能说会道,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来衡量。诗书满腹、下笔千言就是语言积累丰富,能说会道、一挥而就是语文能力强。那么说什么,写什么?其实说的写的都是自己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学好语文必须强调“积累学习”。一提到积累学习,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书袋子和书呆子,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一定会阻碍学生的灵性和创造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积累学习”,它是一种能力取向,具有多层次性。尤其是高中阶段,“积累学习”的能力取向性主要强调积累习惯的培养。“积累学习”的多层次性主要就积累的内容而言,既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素材,又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经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这是对积累学习的强调。认为“识”是积累的重要手段,而且要“不厌”,即对知识的积累不产生满足感,不能停止。在平时教学中,我是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学习的 。
1、札记积累。札记积累,可主要对自己的思想火花进行记录,如读了一篇好文章,心里有了感慨,或见到诸如古人遗物、生活异常现象等触动了心灵,将这些以札记的形式记下来,从而就有了思想的积累。高中生思想活跃而新鲜,有的甚至还比较敏锐,思想积累不仅能促进由思想到言语的生成,而且还能促成学生思想系统化。
2、笔记积累。笔记积累,可主要用作对自己比较欣赏的他人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如好词好句,好文段,乃至好的整文,用笔记的形式将其记录以便于需时使用或平时记诵。
3、日记积累。日记积累,可主要用于对生活的积累,可看成是心里言语的文字表现。由于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文化修养、自控水平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正向更高层次发展,因而札记积累、笔记积累、日记积累既能做到又有必要
这一方法很实用。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
积累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做的:
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
语文教学反思
期末考试结束了,看着学生的成绩,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颇有些感悟。
现状罗列:
一、学的较死板、被动。认为学语文就是读读、背背、记记。
二、学语文的功利性很强,为考试而学。
三、缺乏兴趣爱好,学不得法。
点滴思考:
1、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围绕“听、说、读、写”,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如课前三分钟,成语积累、讲故事、推荐、朗诵文章、背诵古诗词、名人名言、即兴讲演等,方式自选。
2、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早读课除了用于复习、预习课文内容外,适当安排经典美文赏析。安排好学生的阅读材料和内容,有选择地比较阅读《语文读本》,丰富《读者》《散文》等课外读物。写好读书笔记,做好语言积累。
3、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坚持良好的习惯。如作文列提纲,自改、互批、师评。预习内容的科学安排、课堂笔记的整理、单元内容的梳理与复习。
5、必要的每日练习、作业。
语文知识如何积累一、在朗读中积累丰富的材料。我们经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按需调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二、加强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注重语言,语言教学源于语感,语感教学来自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的思维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强化语言的必由之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实际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三、适当拓展教材,延伸语言积累。我们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了解到,教师是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着眼于一篇课文的教学,仅仅在一篇课文中寻找积累点是无法满足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的。因而,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使语言的积累空间超越文本所限。这不仅仅 是使得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丰富,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习惯,为日后的自我学习增强了学习能力。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时应立于教材之上,将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融合于教学之中,利用教材抓住拓展积累的时机,使学生所积累的知识层面更为丰富和深刻。四、注重课外积累。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教师要 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 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 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一领域实际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对该领域的认识兴趣的基本条件。只有当某个领域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才会产生对该领域的兴趣。一窍不通,只会兴趣索然。因此,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呢?
1、平时教学课文,及时梳理积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地位和作用是很特别的。它既是每单元知识的“例子”,本身又包含着若干语文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零散的,不一定附着在教材的语文知识体系上。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及时梳理,让学生在头脑中编码储存起来。这些知识包括:课文生字中的常用字、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语表”中的常用词、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学文化文体常识等等。积累的方法是:每教学一课时,指导学生将必须积累的知识从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注释”、“课文表现”、“思考与练习”中挑选出来。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之后,有意识结合“单元知识”的整体要求进行归纳整理。整理时,要特别注意列出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有方言干扰的汉字读章,容易写错的形近字,容易用混的近义词,容易混淆的标点符号、修辞方法、文学文化文体常识,难于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等。
2、扩大课外阅读,做好延伸式积累。光靠课内积累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得适当向课外延伸,做好延伸式积累。这种延伸,最好与课内知识有关,使其成为课内知识的延展和深化。具体做法:一是教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语文知识的书刊,并把相关的知识整理出来;二是建议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原著。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鲁迅的《呐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等。
3、教师精选传授,搞好针对性积累。学生在课外积累语文知识,要受到资料和时间的限制,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即使是积累课内语文知识,由于受到理解归纳能力的制约,有时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由教师动手,精选一部分课内外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弥补学生积累中的某些缺陷。教师精选语文知识,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习语文的需要,所选的知识对课文有补充、扩展和深化作用,学生掌握了此类知识,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学生缺什么,就传授什么,尽量将学生的语文知识缺陷弥补起来。根据这个原则,笔者在教学中主要精选三种知识传授给学生:一是与课文有直接联系的知识,如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典故、诗词等。二是学生难于查找、不易选择的知识,如中国名言警句、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简介等。三是容易混淆的知识,如常用文体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常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间等的区别。精选出来的这些知识,主要在授课时通过结合分析课文适时传授给学生。这样持之以恒,长期积累,就会积少成多。而当语文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中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方法之我见
如何积杜 娟 (四川省叙永县枧槽中学      四川 泸州       6464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3-034-01
柏拉图曾经说过:"知识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知识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而来"。古语云:积累是治学和立业的基本功,"天才在于积累", 工作要有成绩,就得积累经验;生意要兴隆,也得积累资本;演员要想成名,还需积累生活体验;作家搞创作,必须积累素材。心理学研究认为言语活动以直觉思维为其基本过程,没有过多的理性分析;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是对言语的自觉感知能力,他在言语活动中表现为自动化的活动方式;基本的语言操作只可能通过实践活动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就表明,言语积累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
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如何积累语文知识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
一、课内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
1、加强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与鉴赏等环节的联系,克服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类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知识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人为地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有很大有区别。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但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理解感悟为前提的,"悟"得越多,记诵的效果也会越好。
2、构建符合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现代课程论的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很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3、语言积累既要注重知识的扩充,又要加强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得到语言的积累,还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意识,锻炼语言积累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等等。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读书、主动积累知识。
4、在文化积累方面,不但要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要鼓励批判创新,要注重传统的知识与时代产物的有机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教材文质兼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图文并茂,已经为语言的理解和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形式灵活多样的语言活动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从而内化和积累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升华积累方面,要把知识来源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渗透于教学中,学会学以致用。教师要认识到生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看到语文学习又是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手段。认识生活的目的模糊不清,语文学习就会变成脱离生活的纯工具训练,我们要真正体验生活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
二、课外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干任何事都讲求方法,课外积累也不例外。学生课外积累的方法有以下一些:
1、广读博取,摘录摘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人要"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的量,因为只有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提高。但是,俗话说:"脑记不如炭墨",就是要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动手写。因此,教师要要求学生养成摘录摘抄的习惯,把好的东西写下来。
2、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东西,有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也有不适应个人特点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辨别,对课外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不能照搬照抄,邯郸学步,要留下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舍弃那些不切合自身实际、没有积累价值的东西。
3、步入社会,大胆汲取。
社会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课外积累,并不限于积累书中的知识,积累的范围应该扩大,要在社会这本书中吸取营养。老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从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训,以此丰富并健全自己的人生,感于体验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辛酸与甘甜。
4、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由于课外积累不是在教师统一组织下进行的,所以每个学生积累的知识会各不相同,如何从别的学生的"积累库"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为己所用呢?我是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达到这一目标的,规定每月为一个课外阅读周期,一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得,聆听他人所获。通过交流,学生又会夺得更多的知识。
5、组织开展"辩论会"。
辩论,要求辩手快速的从大脑中提取知识,这个过程能综合展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辨别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因此,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学生创设相互学习的机会和积累知识的空间。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没有积累的语文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嬉戏,"永远难识"庐山真面目"。 同时,也告诉我们:语文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他需要中学生持之以恒、要发扬长征精神,要从课上积累、要从课外积累、要从身边积累、要从社会中积累,要从……只有这样知识的雪球才回越滚越大,学生才能真正活动更多有用的语文知识。
累语文知识,又如何运用呢
怎样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1 、大量阅读,首先是读好语文课本及其它现有课本。我们的课文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范本。积累之初,可以指导学生摘抄课文里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篇。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又羞涩的大着朵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是我的学生在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进行的阅读成果展示。每一节语文课他们都会选择自己前一周中读过的文章中最优秀的一句,或者一段背诵给同学听。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曾多次出现在学生的课前一句话中。其次,最大范围地阅读,每天摘抄。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的书再多,不做笔记,忘得也快。这就要求他们每天看一点书,作一点摘抄。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只要他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新闻、文学……都行,有目的、有步骤、分门别类的进行积累,如,积累成语、格言、谚语、古诗、美文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给自己积累的东西安上好听的名字:成语天地、名言荟萃、妙词佳句、灿烂诗空、幽默长廊等等。通过大量的积累,从中受到文学美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写日记,写随笔。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既是要我们多读,同时也说明,读书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动笔写。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也是一种积累。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内容好坏不做要求,重在培养写作的兴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都主张写日记,魏书生还把记日记称为“道德长跑”,他们都坚持长期写日记。鲁迅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
3、背诵优秀诗文我国古人读书很讲究背诵。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冰心,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等卓有成就的人,许多都有很好的背功。可见,背诵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平时我只要发现有美文,就收集起来,推荐学生背诵。利用班队会,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背诵名篇佳作的积极性。
4、突出重点,规范训练应对学生有重点的训练,学习课外优秀诗文、赏析优美诗文。手让学生自己去学,通过两年的积累,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增强,课本知识对他们来说很容易。这时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生欣赏美文,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交换自己喜欢的书籍,扩大阅读量,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这时的阅读并不仅仅为了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这样,知识才能转化为他的阅读能力、语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由于没个方向,我总是积累和很乱,每次有好东西总是抄得很疯狂,可实际上去没多去看。
我觉得运用语文积累来的知识很难。抄和记是不一样的。这好词好句成千上万的,就是都抄了,记不住有什么用。可以吧比较实用的东西分门别类。一是记起来方便,最好是多看看,找些材料一有机会就把能用的用上,灵活的运用,直到信手拈来。再来是比较有用的东西归在一起使用率很高,可以变成自己的东西拿来用,这样你连记都不用了。有些好的词句只有真心喜欢才会背过,才会想要拿来终生受用,语文是由灵魂的学科,千万不要学死了,实施淘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或是用同样的手法阐述不同的观点,造就自己的好词好句,就不必发愁了。 1、阅读理解促积累。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多了,读熟了,才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
2、诵读记忆促积累。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背诵检查的力度。
3、感悟品味促积累。感悟就是指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读与悟要结合在一起,“学而不思则罔”。语文课上要让学生感悟些什么呢?比如学习语句,不仅要在读中理解意思,有时还得推敲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学习句子与段落,要从反复出现的由于眼现象中感悟句子的表达形式和连句成段的方法。读完课文要感悟记叙的顺序和主次内容的安排等。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4、品读赏析促积累。语文课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内心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在赏析、体验中情感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中,巴金老人有一段关于榕树描写的奇美文字,为此,在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不可计数”、“垂”、“卧”等词认识榕树的形态美,细读时,品味“一簇”、“不留缝隙”、“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等词句,领悟蕴含的“意境美”。如此将审美积累和语言积累有机地渗透到美丽的阅读教学之中。
怎样 积累语文知识  学习语文、拥有语文涵养,应该善于发现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善于想像它可能牵连着的意蕴,把每一篇或短或长,亦深亦浅的课文都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故事,让语文绽放精彩纷呈的世界。怎样才能使语文世界真正成为令人同喜同悲、同歌同泣的有生命气息的世界?仅靠几节语文课是无法达到的,所以必须拓宽途径,把视野转向开阔而丰富的课外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素养。因为,只有丰富了语文,才能去创新语文,才会有创意的展示语文——这门加法艺术的独特美。
学生的阅历不够,涉取的知识还很有限,加之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有待养成,所以,导致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他们的摄取仅仅只是依靠语文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缺少了必要的思考与积累,在匆匆忙忙中,还未来得及品尝意境的幽远,更何谈及时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造成了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加重,阐述问题找不到突破口,理解语言不透彻,词不达意,给生活和交际带来年诸多不便。因此,激活学生“积累”的知识,发挥“积累”的功效,才能真正的充实语文世界。
我们都知道,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更应该加强记忆,积累,感悟,而理解、运用是积累以后大脑自动调出,匹配与结合的过程。可以这么说,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学习)没有积累,就没有创造,更不必说创新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这样,才能在点滴的日积月累中,让语文世界真正丰富起来。
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一点一滴的积累多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平时让学生进行摘抄、背诵,但大部分学生有了积累而不会运用,在实践中,我经常做。
一、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己语文知识积累的平台,比如每周在学生摘抄的好词好句中评选“最佳摘录词句”欣赏,以提高摘录的积极性,同时在欣赏中达到知识的吸收,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诗词背诵比赛,开展“走近诗人”小故事竞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主动地积累更多的知识。
二、为积累插上想象的翅膀。没有想象,积累的东西是支离破碎的,死板僵硬的。在课堂上,我抓住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扮演名人、作家,想象他们当时的处境和思想表演文章内容,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积累,如词语、诗句、名言,古今中外文人有关故事在课堂上讲述交流,多肯定学生课外知识的掌握,多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丰富的积累有丰富的想象。
三、做一些仿写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好的句式或者句子,适时地向学生展示,选择其中一些有特色的部分,让学生进行练笔,学以致用。
怎样积累语文知识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ˉ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读后记
小学语文如何积累词语教学策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转载]余映潮:何谓懂得语文教学?
鼓励每个学生把朗诵作为业余爱好和个人修养的高雅方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朗诵的习惯,是提...
如何培养孩子积累语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