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报告

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建成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20个,面积7万公顷,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43个。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76家,食品加工小作坊752;食品经营企业9823户,其中:批发企业435户,商场、超市367户,城乡食杂店9021;餐饮服务单位4613家,其中:学校和机关食堂89;茶楼咖啡厅867;酒类经营户675;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3;畜禽屠宰企业15家。自去年7月以来,我们紧紧抓住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机遇,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管理新格局,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安全可控、总体趋好。

  二、主要做法

  ()加快体制改革,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去年8月至12月,我们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快速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整合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成立新的食药监局,制定“三定”方案,核定监管人员编制150名,并迅速将相关单位人员划转到位。同时,设置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食品药品快速检验检测中心、不良反应监测站等机构;在全省率先设置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站,每站配置工作人员2-3名,解决了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常态化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问题;在行政村(社区)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构建了区、乡、村三级联动共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推进制度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食药监、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等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在食药监局设立区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食安办,负责本辖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应急处突等工作。二是强化目标考核。年初确定重点工作任务,与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督查考核,落实责任追究,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强化社会共治。建立落实“两代表一委员”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8;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发展社会监督员200余名,努力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

  ()加强宣传教育,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单位、进企业、进厂矿活动,发放《食品安全法》宣传手册1.8万册,举办食品安全讲座100余场次,播放食品安全专题短片50余场次,发送食品安全手机短信近10万条。不断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共举办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班12期,培训3400余人次,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强化技术支撑,检测水平快速提升。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购置了基本的检验检测设备。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已实现全覆盖,质监、工商、食药监等部门食品检测能力不断加强。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800个,合格率为100%;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抽样61批次,合格率为95%。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抽检456批次,合格率为94%;食品质量监测抽样736批次,合格率87%;餐饮服务环节抽检2687个样品,合格率为89%;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抽检6个样品,合格率为85%

  ()开展专项整治,市场秩序有效维护。始终保持对违法行为“严查、严打、严办、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2013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婴幼儿配方乳粉及婴幼儿食品、食品非法添加、进口牛羊肉、塑化剂、“瘦肉精”、私屠滥宰、餐厨废弃油脂、酒类、辣椒制品等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9856人次,检查规模养殖场31家、食用油生产小作坊17家、食用油经营户635户、餐饮服务单位4521家、食品经营户7642户、酒类生产企业及小作坊41家、辣椒制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621家次、批发零售市场263个次,查扣非正规来源食用油700公斤,取缔无证食用油经营户2户,取缔非法收购加工“潲水油”窝点一个,查扣涉嫌“地沟油”1.7吨,没收不合格进口牛羊肉11吨,立案调查食品安全违法案件76件。

  ()加强应急演练,处突能力不断提升。制定了《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队伍,形成了“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以防范农村聚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为重点,加强应急演练,增强群众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意识,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诚信体系,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实行企业食品安全承诺公示制,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退市机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曝光力度。广泛开展“标准基地”“放心超市”“安全餐馆”和“文明餐桌”评比活动,积极构建“诚信者占有市场、失信者失去市场”的竞争格局。对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按照风险性和信誉度划分等级,确定监管重点。目前已评定A级优质餐饮服务单位3家,B12家,其余均按C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85%

  三、存在的问题

  ()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欠缺。目前,我区食品行业整体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较低,家庭式企业、夫妻式作坊较多,呈现“多、小、散、乱、差”的特点,在752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不足10人的小企业、小作坊约占7成,加之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安全保障能力较弱,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安全知识缺乏,致使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

  ()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当前,食品市场不但主体众多,品种繁杂,而且制假售假更趋隐蔽,食品安全监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执法力量不足、技术人员短缺、投入保障不到位等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城区街道食品药品监管站仅核定编制3名,面对数千家监管对象显得力不从心;检验检测机构抽检任务不断加大,需要进一步加大人员补充和技术培训。

  ()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亟待加强。在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时,仅靠行政手段很难及时固定证据和深入查办,对违法犯罪行为震慑警示作用不强,导致违法犯罪成本较低,违法行为难以根除,亟需加强部门执法协作,建立高效协同的联动执法机制,充分发挥食品安全“高压线”的震慑作用。

  四、下一步打算

  ()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大食品安全工作投入,按照优先保障、逐年增加的原则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完善乡镇监管站工作设施设备配置,改善检验检测技术条件。

  ()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学习培训,着力提升执法人员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按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原则,加强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站队伍建设,设立基层食品安全综合协管公益性岗位,切实解决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薄弱的问题。

  ()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围绕省、市确定的食品安全整治重点内容,结合我区实际,坚持治理整顿与企业发展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社会监督与部门监控相结合,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强化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充分整合监管资源,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和检验资源共享,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积极探索设立食品药品刑事执法中队,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机制,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严格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强化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定并落实好《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投诉举报奖励办法》,充分发动群众,深挖案件线索,严查食品违法行为,铲除制假售劣土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处处长履职报告
::食药监局:着力打造优秀机关文化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工作总结汇报
专题丨关注民生 强化监管,切实加强全国食品安全监督力度
食品药品监管所2015年工作计划
孙咸泽:各地要加强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