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湖水资源污染进行

关于对淀山湖水资源污染进行

生态治理和恢复的建议

民进上海市委会

淀山湖位于黄浦江上游,占上海原水来源80%,是上海主要水源地。但根据我市有关监测数据显示:2001-2008年,淀山湖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在1.97-2.63之间,始终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尤其是氨氮、总磷和总氮3项指标,均为劣于五类水质标准。淀山湖出水口与进水口的水质污染指数差距由2001年的0.67缩减为2008年的0.32,淀山湖水体自净能力已经明显下降。淀山湖水质现状堪忧,严重影响上海市民用水安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上游来水和本地种植业等是突出的污染源

是上游江浙地区的水污染导致淀山湖污染加剧。2008年太湖流域苏沪边界7个河流监测结果表明:大、小朱厍港、砂港大桥和太浦河汾湖大桥断面水质为四类,浏河娄陆大桥断面水质为五类,其它4个断面水质均为劣五类;浙江流入淀山湖区域的红旗塘、上海塘和广陈塘,水质均为劣五类;二是本地区生产生活中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也是湖水主要的污染源。三是2001-2008年,淀山湖区年降尘总量变化于3824.16-7901.28/t之间,大气降尘也是淀山湖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治污管理不力和相关政策不到位则是水资源保护的主要障碍

为监测淀山湖水质变化,上海市建立了13个常设水质监测点,对主要来水、主要出水、湖体本部和湖边功能区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测,并采取多项措施加以治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使治理成效受到局限。

1、区域、部门之间缺乏管理合作。淀山湖水环境变化涉及整个太湖流域的开发利用,该地域跨越两省一市,地区利益冲突难以协调,管理不到位现象突出,太湖流域治污工作没有省际层面的协调,多种治污措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2、工业污染仍在加剧。太湖流域生产总值常年以20%以上的速率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随之增长,淀山湖周边三镇中小企业技术层次低,大部分企业未能做到废水达标排放,偷排、超排等时有发生。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因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大部分未得到发挥,已建设的一批治污工程,未能实现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3、太湖围网养殖规模失控。太湖围网养殖面积没有达到国家规划的压缩要求,围网养殖平均入湖氮量超过10kg/亩,太湖全年围网养殖净入湖氮量约300t,加上过度投饵等因素,湖体内源污染继续增加,给下游水环境造成持续破坏。

4、乡村污染尚未控制。淀山湖区域耕地化肥施用量是全国水平的2.26倍,农药施用量是全国水平的2.56倍。随着“农家乐”旅游方式兴起,遍地开花的农家菜馆餐饮废水成为新污染源,对该地区生活污染治理投入更少,加上乡村生活分散等特殊性,普遍缺乏污水处理排放系统,随着区域人口增加,对淀山湖水污染的影响随之扩大。

5、缺少规范的生态补偿政策。疏浚清淤、生态修复等水资源整治资金投入明显不足,高科技设备和技术的运用也因此受到制约。

治理和恢复淀山湖水资源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对此我们建议:

一、确保环境保护持续投入

1、环境保护是长三角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建议上海市政府呼吁中央加强对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平衡发展的规划与监督,要求江浙沪三地确保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与行动落实,把环保指标实现与否作为政绩考核的基本标准之一,凡是环保指标未完成的厉行一票否决,以强化各级官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2、上海市政府要努力促成长三角地区统一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设太湖流域统一的水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建立江浙沪三地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平台,统一规划整体生态恢复和环境功能区划,科学划分生态环境管制区等级与范围,制定各方一致认可的污染控制对策,并形成定期信息通报,环境目标考核等日常工作机制。

二、强化污染源头管理

1、工业污染治理。鼓励高技术、低污染产业进入与发展,禁止新建一切可能产生水体污染的工业企业。对使用有毒材料、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生产审核,现有重污染行业如化工、印染、电镀、洗涤等企业应限期关停、搬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污染源的限期治理中,适当提高行政补贴额度,保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尽快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2、生活污染治理在推进中心行政村建设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新建中心村和集镇区污水管网全覆盖。自然村落的生活污水要普及小型处理设施,压缩污染源。同时对淀山湖周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保证工业、生活废水处理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

3、农业污染治理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鼓励、推广养分分区管理和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等现代技术,以生物、物理虫害防治逐步替代化学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高效净化,普及干清粪工艺技术,实现固液分离,减少养殖污水产生;推广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严格限定池塘养殖规模,合理布局以构建养殖池塘—湿地系统,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对内河断头浜水产养殖进行清理,取缔内塘养殖。

三、建设和谐生态环境

1、湿地恢复和岸线治理。原有湿地尽快采取退耕造林、退渔还湖等措施,恢复该区域湿地特性;全力促进淀山湖区域水生植物复原,恢复以挺水和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以此修复区域水生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同步建设生态缓冲区,在拦路港、泖河两岸建设水源涵养林,淀山湖区的21个湖泊建设200米宽的生态隔离带,急水港、西大盈港、淀浦河两侧建设生态林带。

2、水系沟通和排水渠生态化改造。沟通新塘江西段,实施西漾淀退渔还湖工程,形成斜沥港生态清水通道,增强淀山湖出水能力;开掘、打通部分断头浜,加快水流速,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排水渠道进行生态化改造,在渠道内种植适量对氮、磷吸收利用率高的多年生湿生植物;以生态砖等环保材料改建生态输水渠,截留、去除泾流中携带的土壤颗粒、农药等污染物质。

3、淀山湖清淤与周边水系整治。在资金充裕及污泥后处理能力到位等条件成熟时,组织清除淀山湖污染底泥,根除淀山湖水资源污染隐患。同时围绕淀山湖开展周边水系整治,包括具有“前置库”功能的汪洋湖,淀山湖重要支流淀浦河等,相关实验结果表明,缩短水体在湖区中的滞留时间,对于降低淀山湖水污染程度,有着直接的效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程资源•自然生态|太湖告别围网养殖
影像澧州 ▏北民湖:守护一湖碧水 共享生态文明
江苏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治理 十三五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方案达成!
业内人士曝阳澄湖受到污染已无法养蟹
杨树清:“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
滴答一秒15立方太湖水入石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