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osme 经典文字摘录1
B股实证之2007年度(2002-2012)(1)

对万科的投资经历给了我很多启示:
  (1)“额外”的安全空间不仅能提供更多安全保障,还能提供超额利润;
  (2)在估值时不能忽视“成长性”因素,甚至要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3)在以价值为基础的长期持有中,不要放弃类似A股与B股、A股与H股之间的套利转换;
  (4)我更深刻理解了巴菲特的一个观点:宁愿以适当的价格买入好公司也不愿以便宜的价格买入普通公司。我认为甚至可以为好公司牺牲部分安全空间,比如对自己有信心的好公司安全折扣取90%而不是60%或更低。

(1)就投资策略而言无所谓牛熊之分,过去几年“以价值分析为基础只投资价值低估或价格合理的证劵”、“满仓+长期持有”及“分红再投资”等等策略都不会有太大改变,面对新的一年不会有什么新的操作策略或思路,过去五年的风格将继续延续;
  
  (2)我会增加现金储备,只要有合适的目标不管是A股或B股我都会随时投入,牛市对价值投资者是把双仞剑:一方面在享受过去所持价值被低估“老仓”的价值回归,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价值被低估或价格合理的证劵越来越少的窘境。最近有些基金经理感叹到2007年可能是没有安全空间的年度,我也深有同感;
  
  (3)虽然寻找价值被低估或价格合理的证劵越来越困难,但我并不准备放弃,07年会加大对市场在时间与精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自己的目标公司库(大概20家公司左右、并根据自己的关注兴趣及理解能力随时更新)并对自己特别感兴趣而又价格合理的公司(10家左右)进行精耕细作的深度分析;
  
  (4)我不会让自己的投资组合过于分散,尽量控制在6只个股之内(极限是不能超过8只个股),投资过程需要长期的持续跟踪分析,我不想过于分散自己的精力造成跟踪分析的质量下降;
  
  (5)市场先生在06年的极度亢奋之后、如果07年再度疯狂是否考虑退出或暂时退出呢?06年的市场表现已强化了“任何时候退出都是错误”的观点,但我并不想受这种观点的束缚,如果价格在我最乐观估值的基础上仍然继续疯狂,退出或暂时退出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策略;

Blogbuffett转载
  
  现在是许多价值投资人的胜利,尤其能够稳稳拿住“有价值”股票三年以上的人,其取得的收益可以令巴菲特汗颜,然而到目前为止,就可以说他们所取得的经验可靠么?
  
  正确的投资思想需要成功来证明,然而什么才可以评价为成功,怎样的实践才足以证明思想呢?正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短期的搏杀和猜测无论怎样看似高超,其实都更多的是侥幸而非掌握真理,所以我们相信几乎没有实践可以证明短期博弈能够确定的取得高收益,这是由西方上百年、中国十多年的足够详尽的事例证实。也正是因为,我们看到坚持价值投资的众多人,通过各不相同的道路最终都走入成功殿堂,所以我们相信价值投资。但就中国当下的情况,是否可以证明我们坚持的价值投资思想和投资方法就是正确的呢?
  
  2003年当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扛起价值投资大旗的时候,过后我们才发现那不过更多的是投机的口实,声称价值投资的基金们少有可以坚持价值投资的,即使是现在,原因有很多。我们看到了所谓价值投资的虚伪性,而这一波狂潮是否也是价值投资被投机和贪婪所挟持利用了呢?
  
  我们可以略看三年以来的一些牛股,茅台(25)、张裕(20)、苏宁(20)、驰宏锌锗等有色、盐湖钾肥、广船国际、中信证券、航天机电、烟台万华、振华港机、小商品城、云南白药、东锅、天威、汾酒、中集、万科……实在查不过来了。也恰恰是因为疯狂的2006年,使得那些仅仅能够翻几倍的股票都不屑入眼。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证券市场有催化作用,使得证券价值膨胀速度远高于成熟市场,然而这三年十多倍上涨更多的是来自于公司利润的增长还是投机气氛推崇本身?恐怕谁都会承认是后者,我一直相信即使对于巴菲特的解读,也可能会在中国的市场上演变成巴菲特式投机和巴菲特式陷阱,“垄断价值”、“长期持有”也会被投机气氛所利用。巴菲特常常提起的经典案例可口可乐在其持有巅峰期也不过是10年10倍,之后10年股价一蹶不振,(要知道可口可乐的盈利能力是显有中国市面上公司能够比拟的)。这三年有许多价值投资者取得的收益是远高于巴菲特的,但是他们的经验就可靠了么?恐怕不见得。我私下的理解,不但不可靠而且极其危险,一条亘古不变的投资真理就是股票价格的增长不能永远高于公司本身的增长,巴菲特用自己丰富的实践告诉人们,能够持续取得年24%复利收益(三年一倍、十年十倍)就基本上是投资界的圣人了。任何短期取得高收益的人要做的事情不但不是沾沾自喜、自吹自擂、著书立说,而是要警惕时时可能发生的风险,或者激流勇退、见好就收。然而我之所以说巴菲特式陷阱,就是那个“长期投资”恐怕会把无数不谙事理的投资人迷幻在账面上辉煌的成绩而不自知,当泡沫破灭……即使是你侥幸选中了一个确实有价值的公司,你恐怕也不免要受到市场情绪的连累,既然今年你能够受到过分的恩宠,那么明天你就有可能受到不合理的冷落,即使公司还是那个公司,没有便宜都让你一个人占了,市场的情绪也不能总是这么好。
  
  所以有些人开始用这几年不短不长的经验总结了,有些有道理,有些可能并没有道理。


B股实证之2007年度(2002-2012)(2)

几年前我就给自己定下一条投资原则:永不“自以为是”、永不“信心膨胀”,所以凡是对“过度自信”进行反思的东西都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曾经深受“过度自信”的打击,而且对“过度自信”一直希望自己能从潜意识的层次对其进行防范,特别在06年所谓高收益的背景下更显必要。
  
  1、去年的高收益不必成为未来收益的预期基础;
  2、反复提醒自己:我不一定比一般人更聪明;
  3、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比别人更清楚、对信息的判断比别人更准确;
  4、不要被偶然的或短暂的成功冲混了头脑,不要让情绪化的东西干扰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与执行。

15条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费舍
      

序 号

考 察 内 容

判 断 方 法

结 论

其 他

1

市场潜力,营收提升可能

产品的市场潜力?

 

 

 

 

能干而幸运?

 

 

 

 

幸运且能干?

 

 

 

 

 

 

 

2

是否决心开发新产品

未来的成长力?

 

 

 

 

新品开发投入力度?

 

 

 

 

产品开发是否为顾客着想?

 

 

 

 

 

 

 

3

研发效果

具体研发投入/营收?

 

 

 

 

研发人员的实力?

 

 

 

 

市场调查力度?

 

 

 

 

 

 

 

4

营销水平

销售能力、水平?

 

 

 

 

营销手段?风格?

 

 

 

 

销售人员的素质?

 

 

 

 

 

 

 

5

利润率

毛利率?

 

 

 

 

净利率?

 

 

 

 

发展趋势?

 

 

 

 

 

 

 

6

如何维持改善利润率

价格可提升性?

 

 

 

 

成本可否降低?

 

 

 

 

材料可否替代?

 

 

 

 

 

 

 

7

劳资人事关系

员工是否受到公平待遇?

 

 

 

 

员工流动率?

 

 

 

 

工资水平在当地位置?

 

 

 

 

上层对员工的态度?

 

 

 

 

 

 

8

高级主管之间关系

高层对总裁的信心?

 

 

 

 

各层是否有升迁机会?

 

 

 

 

外部引入人员状况?

 

 

 

 

高层离职情况?

 

 

 

 

 

 

 

9

高级管理层的深度

高管的能力?

 

 

 

 

放权程度?

 

 

 

 

是否能接受批评?

 

 

 

 

 

 

 

10

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

财务资料翔实?

 

 

 

 

成本构成清楚?

 

 

 

 

 

 

 

11

本领域中的地位、特点

有什么专长?

 

 

 

 

专利权的使用、态度?

 

 

 

 

工程设计是否领先?

 

 

 

 

 

 

 

12

短期或长期盈余展望

对待利润的态度?

 

 

 

 

对待上下游的态度?

 

 

 

 

 

 

 

13

股本、现金预期变化情况

是否会增发融资?

 

 

 

 

筹资的难易程度?

 

 

 

 

摊薄后的盈利水平?

 

 

 

 

 

 

 

14

管理层对困难的态度

报喜不报忧?

 

 

 

 

对问题漠不关心

 

 

 

 

隐匿坏消息?(一票否决)

 

 

 

 

 

 

 

15

管理层诚信正直的态度

有无责任感?(一票否决)

 

 

 

 

是否滥用职权?

 

 

  
  最近又反复阅读了菲利普·A·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确实经典之作,费舍的投资思想是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基础之一:这也是巴菲特超越其导师格兰姆的原因。这些年我一直以万科与中集为标本进行选择成长股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加深了对费舍思想的理解。
  
  深刻理解前辈的思想比碰巧选对一只所谓的牛股重要百倍,我将在此帖中记录下菲利普·A·费舍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的很多精彩观点,以备自己反复学习、反复体会。  

菲利普·A·费舍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精辟的总结了投资的四大要素:
  
  第一个要素:过去、目前及未来的公司活动卓越到什么程度;
  第二个要素:控制这些活动和相关政策的人员素质;
  第三个要素:企业本身的特性是不是带有若干与生俱来的特征,在可预见的将来有可能长久维持高于平均水准的获利能力;
  第四个要素:保守型投资的价格。
  
  上面的第三个要素我个人认为是与巴菲特的“特许经营权”、“注定必然如此”等概念一脉相承。

再谈菲利普·A·费舍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的投资四大要素:
  
  第一个要素:企业的现状,基本是个结果;
  第二个要素:导致这些结果的成因;
  第三个要素:将来会继续产生这些结果的成因(相比前两个要素更重要);
  第四个要素:保守型投资的价格,虽然菲利普·A·费舍在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说明这部分内容,但基本局限于“本益比”、“金融圈”及“未来成长的持续能力”之间、没有明确的提出“内在价值”的概念,我个人感觉这是本书中的最大缺陷,这导致具体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其实内在价值是可以包含“本益比”、“金融圈”、“未来成长的持续能力”及其它相关因素的。  

 菲利普·A·费舍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的“抛出”三理由:
  
  第一个理由:在原始买进动作就犯下错误,而且情况越来越清楚,某特定公司的实际状态显著不如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这种情况要妥善处理,主要得靠情绪上得自制,在某种程度内也要看投资人能不能坦诚面对自己;
  
  第二个理由: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家公司发生变化,符合上述15要点的程度不再和当初买进时相近,就应卖出它的股票。投资人必须一直提高警惕的道理便在这里,这可以说明为什么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时、时时密切注意该公司相关事情的发展十分要紧;
  
  第三个理由:多年来公司成长惊人之后,终于到达某个阶段,市场成长展望耗竭,股票和我们常提到的15要点标准脱节时便应该卖出。当初如依正确原则买进股票则卖出股票的第三个理由很少出现,而且只应在投资人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能有所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行者乐乐: 格雷厄姆、费舍、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汇总(附股) 格雷厄姆、费舍、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
怎样选择成长股
必读的20本投资经典
$中国平安(SH601318)$ 菲利普.A.费舍的投资哲学他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
[转载]全世界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 (5)
寻找成长股的15个要点-走进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菲利普·A·费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