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1 .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改道以来,携大量泥沙淤海造陆形成的,位于华北地台区济阳坳陷的东北部,是中、新生代的一个沉降区,在第四系海相沉积物上覆盖一层河相沉积物,这种二元结构沉积物特性,深刻影响该区土壤积盐状况和盐碱特性。

2 .大气降水、黄河水侧渗、引黄水、海水侵染和风暴潮侵袭给黄河三角洲带来大量的水分和盐分,成为土地盐碱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所有进入三角洲地区的水分和盐分都经过土壤进入地下水系统,抬高了地下水位。由于地势低平,区域径流滞缓,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区域土壤向积盐方向发展。

3.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盛行区,多年平均气温11.7~12.6℃,降水量530~630mm,蒸发量1750~2430mm,大气蒸发可使土壤水分汽化,促使地下水补给土壤水,成为土壤水盐向上运动的动力条件。黄河三角洲蒸降比达到3.5左右。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大于1时,说明土壤水的毛管上升运动超过了重力下行水流的运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随水流上升蒸发,浓缩、累积于地表。在一般情况下,气候愈干旱,蒸发愈强烈,土壤积盐也愈厉害。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年内干湿交替,降水集中。从而引起土壤的季节性积盐和脱盐。春季干旱多风,强烈蒸发,土壤表层盐分大量积累;到了雨季,盐分受降水的淋洗,土壤表层发生脱盐;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逐渐增强,土壤又开始下一周期的积盐。从而造成土地盐碱化的年内动态变化。

降水不仅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也很大,平均相对变率为21%~23%,降水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7~3.5倍,造成了黄河三角洲洪、涝灾害频繁,洪沥顶托,加重土地盐碱化。

4.黄河三角洲土地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区域地下水位的升高,区域地下水位的抬高反过来又加剧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进程。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的社会因子主要包括:盲目垦荒 粗放经营;植被破坏;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导致地下水位抬高。

黄河三角洲的地质环境背景、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是难以改变的,因而土地盐碱化的发生是必然的。但微地貌、地下水位、土地利用等局部环境条件是可以改变的,盐碱化的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土地盐碱化随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一方面,人类能动的活动如引黄淤灌,种植水稻等对盐碱地改良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加剧了土地次生盐碱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转地理 | 盐碱化的那些事儿……
华北平原优质教学资料教学课件PPT
黄河三角洲近15年来盐碱地动态分析
规律方法 | 例析盐碱地的成因与分布
必备知识|土地盐碱化的台前幕后
地理微专题——又到了盐碱化严重的季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