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文化 | 盘点,那些惊艳了世界的雪域「非遗文化」

导语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人为载体,侧重知识传承,其内容包括:口头传授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藏族人民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也通过生产生活实践的积累,创造和传承了代表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藏医药浴法

01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龙、赤巴、培根(三者被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的三大因素)“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2018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第40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

《格萨尔史诗》

02

《格萨尔史诗》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际学术界将此称作“东方的《伊利亚特》。其内容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格萨尔史诗熔铸了神话、传统民歌、格言俚语,具有雄浑壮丽、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2006年,《格萨尔史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水银洗炼法和藏药配伍技艺

03

藏医“水银洗炼法”简称“水银加工”或“佐珠钦莫”,被称之为藏药的宝中宝,是藏族历代名医把含有剧毒的水银经过复杂的特殊加工炮制后,炼制成无毒而具有奇特疗效的药中之王“坐台”,始载于公元8世纪玉妥宁玛云旦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并在珍宝药“仁青常觉”、“七十味珍珠丸”的配方中有较详细的阐述。作为藏药材重要的加工方法,千百年来历代藏医药学者都非常重视该技术的实践与传承,并代代相传,使此技术至今得以发扬光大。2006年,藏医药(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藏医药(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戏

04

藏戏历史悠久,约起源于600多年前,是一门集歌舞、表演、说唱、文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形成了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等四大流派和八大经典剧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藏族文艺的“活化石”。2009年,藏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藏唐卡

05

唐卡一词源于藏文音译,意为“佛祖的卷轴画”,内容以表现藏传佛教为主,题材涉及历史、文化、医学等诸多领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唐卡的顏料传统上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矿物原料以及藏紅花、大黃、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的同时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也由于其制作程序复杂,成本昂贵,方法考究,且技艺长期以来均是师徒相承、口耳相传,维系力量十分微弱,极易中断。2006年,西藏唐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香制作技艺

06

藏香是西藏雪域神山中稀有的“天木”,藏香是采用藏族独特的工艺方式及西藏土生植物制成的一种可燃草香,佛经中有诸多记载,是佛教礼佛供养之上品。其制作技艺是采用柏树干、麝香、白檀香等几十种香料为原材料,制作时先把柏树干锯成若干小段,去皮,再用水车磨成柏树木泥,和各种香料一起搓揉,然后把混合各种香料的柏树木泥放入牛角内压挤成型,再经过两到三天的晾晒,即制作丸成。藏医认为,藏香是养生疗病之良药,具有辟秽化浊,除恶防虫,通络疏窍,熏治毒疮怪病,袪散山瘴邪气之效。2008年,藏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族天文历算

07

藏族天文历算学是通过对宇宙中星体的运转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预推各种星体的位置来了解自然天气与物候的变化,帮助群众及时掌握四季变化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的学科。它总结了上观天文下查地理的各种经验,并不断地完善,是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与自然进行交流的智慧结晶。古以来,西藏的传统文化认定医算不分家,医与算为“孪生姊妹”。2008年,走过上千年历史风尘的藏族天文历算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藏纸技艺

08

藏纸是西藏特有的文化产品,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叶。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造纸术后,藏汉两族的工匠们在当地没有中原造纸所使用的竹、稻、鱼网等原料的情况下,经过藏族人民的多年摸索与不断学习、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技艺,就地取材,以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灯台树、杜鹃科的野茶花树为主要原料,根据原料品质的差异,制成各种不同用途和等级的的纸张,不仅在西藏地区得到全面推广,还传入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具有防腐、防蛀、防潮的特性,易于长期保存的特点,其纸质较为柔韧,经久耐用,色彩也丰富多样。2006年,藏族造纸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

09

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在帕邦卡松赞岩洞闭关修行时,磨坊主人曾向他供奉过该磨坊所产的糌粑。这些糌粑加工精细,纯白无杂,美味可口,五世达赖喇嘛对其赞不绝口。到七世达赖时,娘热甲米水磨坊成为向达赖喇嘛供奉糌粑的定点磨坊,并获得正式命名。甲米水磨坊充分利用天然泉水,以节能、无污染的方式磨制糌粑。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讲,它综合运用了水利、木工、地质学甚至营养学等知识。其中,单是石料的选择就要讲究产地、大小、含有的矿物质等各个方面,不同石料甚至能决定磨出的糌粑粉的粗细,直至今日,其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06年,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10

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织围裙在藏语中称为“邦典”,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装饰、耐寒等功能,以形式独特、色彩艳丽、民族风格浓厚、地域特色鲜明而闻名遐迩,以工艺精湛、美观大方而享誉世界,其制品以围裙和地毯最为著名,艺术价值极高。2006年,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藏民族的“世界级非遗”项目,你知道几个?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
拉萨,有多少你不知道的人文风情?
2008年藏族歌曲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