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尼族爱尼族发展历史



爱伲族(哈尼族,下同)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过从原始到现代的发展过程。爱尼族民间传说中讲述的原始社会,是没有火,没有衣物房屋,巢居高树,栖息岩洞,用兽皮和树叶御寒,以野果和生肉充饥的杜会。民间传说中,还讲述到爱尼族经历了“没有男人,只有女子,女子喝怀胎水而生育”的母系氏族社会。后来被父系氏族社会取代,父子连名谱系的产生,标志着爱尼族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
爱尼族父子连名的家族谱始于“松米窝”,父连子、子连孙,一直连到如今每一户人家的男性家长的姓名。(比如:阿三一家的家族谱——送咪窝、窝腿雷、腿雷总、总嫫院…嫫波香、香如…)。各家各户传诵的家族谱,祖宗的姓名相同,但传诵的代数不尽相同,少者有四十余代,多者有五十余代。
如果按每代二十五年计算,哈尼族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可能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公元六世纪距今约一千四百年左右,大约相当于五十六代人。父子连名制的出现及父权制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权力和私有财产已经产生。然后哈尼族社会便缓慢地向阶级社会过渡。
由于哈尼族分布地域广,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存在较大的差异。爱尼族自迁徙到西双版纳后,社会经济和政治都受到傣族统治阶级的制约,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与傣族统治阶级形成了一种从属关系。但在从属于异族统治的同时,爱尼族带着本民族自身的传统仍然缓慢地发展着。傣族封建领主为加强对爱尼族的控制与统治,在哈尼族聚居区普遍建立了帕雅、蚱、等统治机构。同时,还在土司司署内设置了专管山区民族的“波朗”,将爱尼族聚居的山区置于各个土司司署“波朗”的控制之下。19世纪中叶,傣族封建领主把山区的哈尼族纳人“卡西双火圈”组织之内(即12奴隶区域)。
在傣族封建领主的统治下,爱尼族虽然失去独立发展的条件,但本民族内部有一套完整的社会组织一直延续着,至新中国成立时,哈尼族社会中还存在着称为“阿谷”或“阿恰”的家族组织,村社组织及村社土地公有制。
家族组织是父系氏族社会的残留。它由若干个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家族组成。每个家族组织都有一位称为“爬毛”的家族长,管理本家族的内部事务,解决家族内部纠纷,代表家族出席村社会议,对外交涉与家族有关的事项。家族成员间发生纠纷后,家族长便召开家族成员会议,听取意见后进行解决,不许任何人抗拒,否则会被逐出家族。每个村寨有管理村社事务的头领“追玛”(汉族称龙巴头)。“追玛”的职务是世袭的,在全寨中享有较高的声望。他支配着全村社的生产和宗教祭祀活动。较大的村社还设有协助“追玛”办事的小头目“南思”和具体办事人员“康腊”,负责办理通讯联络、押送物资、催收摊派税款。寨内重大事务,由“追玛”,主持召开各家族的家族长会议商议决定。“追玛”按习惯法全权处理村社内的各种纠纷。
“追玛”享有一定特权。农忙时节让村民为其无偿耕种;村民猎获野兽,要将一条前腿献给“追玛”,“追玛”家的楼口往往陈列着无数根野兽的前腿骨,借以炫耀威望,显示本村社狩猎的成果和男丁的绕勇。
“追玛”在早期是自然产生的,代代相袭,若生畸形婴儿或无子继承,世袭自然中断。新“追玛”由各个家族的家族长公推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男子担任。
除村社头领“追玛”外,哈尼族社会还有管理小区域(若干个自然村)的行政首领“着巴”,负责在一定区域内贯彻执行地方政权机构的决议决定,办理有关政务。“着巴”实行世袭,多数“着巴”还被傣族土司封为“大帕雅”,从而加强对哈尼族的层层统治。
村社土地公有制是哈尼族社会长期保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所有哈尼族村寨都占有一定数量属于村社成员共有的土地、森林,村社成员可以采用“号”地的形式自由开垦耕种,谁种谁收,放荒后仍属村社公有。进人19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村社成员间的劳动所获出现差异,民族内部贫富分化已趋明显,土地村社公有制日趋破坏,具有特权的村社头领,利用特权剥削村社成员,将部分村社成员公有的土地、森林占为己有。随着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村社土地公有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取代。好地、水田、茶园渐渐落入头人和少数富户之手。随着社会阶级分化日趋明显以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集中占有,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雇佣、租佃和高利贷等剥削关系也随之发展起来,并逐步加重。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带着本民族的社会经济特征,进人了阶级社会。
1950年2 月,西双版纳的爱尼族,随着西双版纳的解放而得到了新生。随后建立哈尼族聚居区的第一个区域自治机构———格朗和爱尼族自治区宜告成立。
在解放后几年内,西双版纳爱尼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制定的“直接过渡”政策,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制度和土司头人的特权,组织互助组、合作社,在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以后,同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当时民主改革热潮中好多地方的爱尼村庄也改为有革命意义的名称。比如景洪勐宋的村庄名称:革命村、先锋村、红旗村、东方红村、光明村、红星村等。在民族生活发展的同时西双版纳共建立了勐海县格朗和、西定,景洪市景哈,勐腊县芒果树、勐润五个哈尼族主要聚居区都设立为哈尼族乡,哈尼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山区,也建立了哈尼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并列的民族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布朗族
独龙族
哈尼族民居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
基诺族的介绍
原始社会包括哪些历史事件 原始社会大事典[第2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