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锡伯族灯官秧歌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蓝字“锡伯文化”加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文内容



传统的锡伯族灯官秧歌一般有7人表演,灯官、太太、丫鬟和四个轿夫。服饰与道具拥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灯官,即灯政司,灯官老爷或骑马或坐轿,身穿清朝官服,头戴花翎裘帽,黄绸彩裤,洋洋得意地出场游历市街。两轿夫抬一条扁担俗称“独杆轿”,另两轿夫左右扶持。灯官在独杆轿上时而正坐、旁坐、倒坐,时而站在上面,随着独杆轿的上下颤动,做出多种滑稽动作。灯官会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灯官,塑造了幽默、俏皮的灯官形象,成为元宵节的“笑星”。


灯官后边跟着的是骑驴的灯官太太。灯官太太是秧歌队的明星,梳旗头,身穿紫红色、粉花边绸缎旗袍,在驴上也是随心所欲地正骑、旁骑、倒骑,表演自如。丫鬟则手持官灯在前引路,一会儿拉驴,一会赶驴。四个轿夫步伐整齐,刚劲有力,前后左右摆动均匀,给人以无轿胜似有轿之感。


锡伯族灯官秧歌的曲调多为锡伯族民间小调,后来借用东北秧歌的曲牌如《大姑娘美》、《五匹马》等,欢快活泼。特别是舞蹈动作,剽悍有力,常用骑马蹲裆步和踢踏步,手掌经常拍打胸部及对拍,口内时而发出“嘿嘿”的喊声。舞蹈起来如骑马跨驹,驰骋疆场,给人以奋进之感。这和以骑射闻名天下的锡伯族民族生活习惯有关。


锡伯族灯官秧歌表演形式与《奉天通志》所记载的灯官完全相符。锡伯族的老艺人讲:“俺们都愿意玩灯官,因为它是俺们自己的玩意。”


锡伯族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


灯官秧歌比较突出地反映了锡伯族的民族特色,采用的扁担、毛驴、鞭子等道具,都和本民族游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也没有脱离旗人的习惯。


锡伯族灯官秧歌融泼辣、火爆、幽默于一身,“稳中有浪,浪中带梗,梗中有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还有花样层出不穷的“手中花”,节奏明快的锣鼓点,“哏儿、俏、幽、稳、美”的韵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锡伯族灯官秧歌作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加强各地锡伯族交流,传承、弘扬锡伯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民间艺人相继过世,锡伯族灯官秧歌这一民族艺术已经濒危。而且,许多活跃在民间的舞蹈队伍常常是农闲时组合,农忙时解散。保护、传承锡伯族灯官秧歌已迫在眉睫。


“儿童踏臂欢呼处,争看灯官上任来。”清初诗人杨锡恒的诗句,记录了300多年前今沈阳地区元宵节灯官会的盛况。当时,居住在沈阳地区的锡伯族将灯官秧歌与汉、满等民族秧歌相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锡伯族灯官秧歌。


2014年11月24日,记者从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锡伯族的灯官秧歌已正式被列入第四批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转自大西迁-锡伯文化主题网站)


“锡伯文化”总策划:梅花鹿

“锡伯文化”总编辑:韵


欢迎各族朋友赐稿或者推荐(关于锡伯族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历史类文章等均可)。

邮箱:tzh228@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疆锡伯族刺绣(原)
民族文化·锡伯族|揭秘锡伯族的由来与起源,你不知道的历史!
锡伯族饮食文化别具风格
祖国风光(2196)锡伯民族风情园
锡伯族 西迁节(农历四月十八)
锡伯文化铸就德育魂 西迁精神引领发展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