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锡伯族传统弓箭和传统弓上弦技法(锋晖老师)



中国箭乡——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这里的锡伯族是1764年自东北屯垦戍边而来的清朝锡伯八旗军民的后裔。

锡伯族史称东胡、鲜卑、室韦,在历史中素以“骑射民族”著称,《史记》曾对东胡记述道: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力士能贯弓,尽为甲骑。”《魏书》中对鲜卑曾记载道:“俗善骑射,以战死为荣,特产角端弓。《旧唐书》对室韦记载:“室韦兵器有角弓楛矢,尤善射”。清朝时期清政府曾经利用这股“骑射力量”出征云南,驱逐缅甸入侵之敌;出征西北,平息准噶尔部的叛乱;出征四川,征服了大小金川的土司叛乱。十九世纪,又相继歼灭新疆张格尔叛匪收复南疆四城、粉碎伊犁苏丹汗、抵抗沙俄入侵。

锡伯族人的一生都是在弓箭的陪伴下度过的。旧时村村有箭场,家家有弓箭,视“神箭手”为无尚的荣耀。家中降生男孩,门口定要用红绳挂一小弓箭,祝愿孩子成为一名勇敢善射的男儿。在男孩出生的第三天长辈要向天、地和东西南北方向各射一箭,祝福后人日后能顶天立地,立身四方;到了四、五岁时父母要给儿子制作一把小的弓箭,进行放弓射箭的早期训练;到了十五六岁时,在教练的辅导下进行严格的骑射训练,参加民间的各类射箭比赛;满18岁后每年均要参加官方严格的骑射考核,达标者注册为“沃克津”而应征入伍,成为誓守疆土的战士。锡伯族作为世守边疆的军民,每当地方和边关风云变幻时,便立刻成为英勇的战士,冲向国家所需之地,与敌征战,死后也是伴着自己心爱弓箭一同踏入“天国”的归途,弓箭就是这样陪伴着锡伯族人降生、成长,最后又与锡伯族人的灵魂和白骨熔铸为一体。

弓箭文化孕育了锡伯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这股“骑射劲军”又纵横于国内外箭坛赛场,为中国和新疆的射箭运动争得了无数的荣誉,在今日弓箭对于锡伯族来讲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民族的吉祥物和象征物。

清代锡伯族弓箭和佩刀

锡伯族传统箭袋

锡伯族传统弓袋


中国传统射箭姿势

技术要求腰部微躬(防止弓弦打臂)弓弦拉至耳前眼后位置、姿势五平三靠箭搭左拇指开弦右拇指


锡伯族弓箭各部位剖面图

锡伯族传统弓以北山羊角切片、竹木胎、动物筋、鱼胶皮革等多种材料制成

其设计能最大限度发挥各类材料的物理性能,实现“三力合一”,达到最佳性能。


三力合一:外部牛筋的拉力、中部竹木的势力、内部牛角片的压力

三力构成弓身的张力,以弹射箭枝,弓弦要求坚韧无弹力,防止回旋打臂



弓箭张弛图


握把处剖面图

上端为辅木、中为竹胎、下为角片、环粘保护物(多为树皮或皮革)


弓臂处剖面图

上端为动物筋、中为竹胎、下为角片


弓脑(弓弯)处剖面图

上部为动物筋、两端为竹胎、中心为木胎、下为角片


弓梢处剖面图

全木胎


锡伯族避邪图案剪纸


解放初新疆锡伯族射箭比赛

锡伯族传统弓箭袋及图饰



清代锡伯族“牛录”箭

锡伯族对箭的称呼有三种

1、“牛录”箭:重箭、宽刃、粗箭杆、用于近射

2、“希里丹”箭:轻箭、窄刃、细箭杆、用于远射

3、“赞”箭:响箭,又称鸣镝,信号箭、无杀伤力


锡伯扳指

鹿角制、戴于拇指、用于勾弦开弓放箭



锡伯族老射手


锡伯族制弓艺人陶文新先生

现在制作的锡伯族传统弓箭


一、锡伯族一体式弓箭袋介绍

弓箭袋一体,可根据需要可背、挎、挂。


背式正、后面


挎腰式正、后面


挂腰式

二、上弓弦技法








三、开弓技法


握弓


勾弦


控弦一


控弦二


握弓指法图一


握弓指法图二


握弓指法图三


握弓指法图四


开满弓


开弓双脚位置

四、开弓连续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得猛士守四方:探秘中国弓箭之乡
话说锡伯族弓箭
老照片,带你去看清朝人是如何弯弓射箭的,和影视剧里的大不同啊
失传百年的锡伯族角弓,在这个铁血的新疆男人手里再现辉煌
做弓箭
弓箭抛射箭矢落地时的力能否震脱士兵的盾牌...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