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沧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江布朗族峰筒鼓舞

布朗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蜂桶鼓舞就是布朗族独具个性色彩典型代表。




蜂桶鼓舞源于布朗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因为人类遭受大洪灾后,是蜜蜂把天神带到了一座高山上,有兄妹俩才侥幸得救,人类才得以繁衍至今。人们在制作蜂桶鼓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于是蜂桶鼓舞就产生了。



蜂桶鼓舞是布朗族的群众性舞蹈,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蜂桶鼓舞分为三步和五步两种,演出时,由两名年轻男女双手各持一条“帕节”(即毛巾)在前面跳“帕节舞”引导,舞蹈动作主要是甩手巾。其后是蜂桶鼓队,一般为4—6只,后紧随2只象脚鼓,之后是6人敲打的大、中、小芒和镲,最后是跟着跳舞的人们和助兴的老幼。


蜂桶鼓舞的节奏明快热烈,几种打击乐器相配合,“嘣咚、嘣咚……嘭嚓、嘭嚓……锵切、锵切……”,高、中、低音融为一炉,独具情趣。动作大方、潇洒、粗犷、活泼;舞姿轻盈、柔和、细腻。


(内容来源:临沧市档案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族呼麦
粤剧获准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艺术从古流传至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好好推广
【投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录项...
“粽”享端午!各地文旅活动等你来打卡
淮阳布老虎:早期人类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丨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