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谜情西域三十六国(三)

 

西域,充满了诱惑的名字。西域,一个可以放飞梦的地方。大漠、雪山、古道、悠悠驼铃,风沙剥蚀的丝路上如诗如画,神秘而悠远……

 



纡弥国

今和田地区策勒县东(后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西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纡弥国,是丝绸之路南道入口和佛教初传之地,也是兵力最胜得绿洲古国。于田县,维吾尔语称谓克里雅,由克里雅河名而来,即飘移不定之意。目前,克里雅河两岸直至沙漠腹地分散众多古代遗址,一万年前的古代人类活动痕迹仍保留至今,如考古学家斯坦因挖掘过的喀拉墩、丹丹乌依勒克等遗址。



渠勒国

在今策勒县南部山区是古“丝绸之路”南路上的一个重镇,历史悠久。渠勒在西域是个较小的国家,为防止外敌入侵,国民崇尚武艺。热瓦克是渠勒古国的第二处遗址,位于现在的县城西北部。热瓦克,维吾尔语即“宫殿”之意,折射其当时的繁华。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渠勒、王治革建德成,去长安 9950 公里,户 310 、 122170 、胜兵 300 人。东北至都护治所 3852 里:东与戎卢、西与若羌,北与于弥接。”

 


皮山国

皮山国在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附近,尚有汉皮山国城墟,当地人叫破城子。

国王之下设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等职官。从此向西南过桑株达坂即可抵达今日的喀喇昆仑山口,过山即克什米尔,亦为丝绸之路入宾、乌弋山离和印度的一条支线。东汉时国尚存,至唐时其国已并入于阗。

《汉书·西域传》载:皮山国,王治皮山城。去长安五十里。户五百,口三千五百,胜兵五百人。



西夜国

是丝绸之路南道小国,又名漂沙。位置在今新疆叶城县境,叶城县城西南的乌夏尔巴什即其国都所在地。西汉时其王在呼犍谷。东汉时人口达万余人,户增至2500,养兵达3000人。国分为西夜与子合两部 。东汉初,为莎车所破,东汉末被疏勒所并。北魏时国名又改称“悉居半”。唐代称“朱俱波”或“朱居”,国力且有发展,曾并吞帕米尔高原上的蒲犁国、德若国和依耐国。其王族为疏勒人,语言与于阗语大同小异。

西夜国,王号子合王,治呼犍谷,去长安万二百五十里。户三百五十,口四千,胜兵千人。东北到都护治所五千四十六里,东与皮山、西南与乌秅、北与莎车、西与蒲犁接。蒲犁及依耐、无雷国皆西夜类也。西夜与胡异,其种类羌氐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而子合土地出玉石。



蒲犁国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原名蒲犁,又名羯盘陀,塔什库尔干意为石头城。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郊石岗。

《汉书·西域传》云:“蒲犁国,王治蒲犁谷,去长安九千五百五十里。户六百五十,口五千胜兵二千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五千三百九十六里,东至莎车五百四十里,北至疏勒五百五十里,商与西夜、子合接,西至无雷五百四十里。侯、都尉各一人。寄田莎车。种俗与子合同。”蒲犁国虽归于氐羌系,为游牧行国,但其先族却是华夏族番禺氏族部落。其祖先是帝舜(名俊)。《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摇梁,摇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依耐国

依耐国现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口数670左右,民俗与相邻的部落一样都城是卢城。户数125,人口670,350名战士。民俗与相邻的子合国一样。当地的羌族过着草原游牧部落生活。

汉书·依耐国传》载:“依耐国,王治去长安万一百五十里。户一百二十五,口六百七十,胜兵三百五十人。……少谷,寄田疏勒,莎车。”依耐分布区在今塔什库尔干。氐羌族属。

 


疏勒国

位于今天的新疆喀什噶尔,居西域丝路南、北两道的交会点,是东西交通的主要进出口。疏勒国因地利之便,与佛教接触很早。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疏勒国,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一人。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一十里,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有市列。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

 


莎车国

也叫渠沙。位于于阗之西、疏勒东南。《唐书》称之为紧馆,元代称之为雅尔宥,明代称叶尔钦。今称为叶尔羌(Yarkand),为新疆省少数都会之一。《西域闻见录》卷二谓,'叶尔’是地,'羌’是宽广,回人称为叶尔奇木。

《大唐西域记》中并无此国的记载,但别记此地有斫句迦国(旧称沮渠),其书卷十二云(大正51·942c):'淳信三宝,好乐福利。伽蓝数十,毁坏已多,僧徒百余人,习学大乘教。(中略)此国中大乘经典部数尤多,佛法至处莫斯为盛也,十万颂为部者,凡有十数。’又依《梁高僧传》卷二载,鸠摩罗什尝住此国一年,跟随莎车两位王子(兄名须利耶跋陀,弟名须利耶苏摩,俱出家为沙门)研习大乘教。

 


尉头国

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天山西段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喀什与阿克苏中间,是西域北道十二国中的游牧民族与乌孙,匈奴有近亲关系由于是游牧民族,故而王治也无定处。其分布地在今托什干河中游以南地区尉头国历经东汉、三国、北魏、隋朝后,在唐代时被置为郁头州州府,州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唐王城

据《汉书》所载,尉头国“南与疏勒接,山道不通,西至捐毒千三百一十四里,径道马行二日。”今巴楚县属于汉代尉头国的领地,唐代称尉头州。

尉头国曾经是一片绿洲,像一颗明珠点缀在丝绸之路上。从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十分繁荣,到了我国北宋初期竟然神秘地从地球上消失了。公元13世纪残酷的战争,加上喀什噶尔河水的断流,在千年之间把这里变成了如今的荒漠,从历史的舞台中升华为一个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2)
卷二 ○河水二(3)
疏勒府&莎车府&英吉沙尔厅(喀什)
西域三十六国仍有十国名沿用至今:最著名的楼兰国只留存了米兰镇
西域传(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