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沧浪亭记 全文翻译及相关知识

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可见士人要想垂名千载,不与吴越一起迅速消失,是有原因的。
  文瑛好读书,爱做诗,常与我们郊游,我们称他为沧浪僧。

 

 

赏析
  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沧浪亭,是苏州市的四大古名园之一。它原是五代广陵王钱元

璙的池馆,又说是五代末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到北宋时,诗人苏舜钦购得,并临水筑亭,题

为“沧浪亭”,园也因亭而得名。后来又屡易其主。南宋初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故又名韩园。由

元至明为佛寺。本文就是归有光应僧人文瑛之请而作。它记述了沧浪亭的历代沿革、兴废,感慨于自

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钱镠等以权势购筑的宫馆苑囿也成陈迹,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能长

留天地间。从中悟及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

 

 

相关问题

《沧浪亭记》的创作缘由和《岳阳楼记》有何异同?

答:都是应人之邀做记以抒发情怀 但《沧》是阐述“求名应求万世名”之理 即一个人如果想青史留名 靠的是人格 而不是权势 正如那些帝王同苏舜钦的对比一样 《岳》的主题见上了 。

本文记载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艺术特色如何?

答:记载了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说明了沧浪亭获得后人的赞赏的原因。艺术特色是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能于平淡质朴中见出深意,这正是作者散文的特点。

“沧浪亭”景观主要由哪两种景物构成?

答:1澄澈的小河(澄川)

2翠绿的竹子(翠竹)

沧浪亭的环境特点是什么?(用文中八个字回答)

答:前竹后水,澄川翠干

沧浪亭所在园林的地理特点是什么?(用文中四个字回答)

答:三向皆水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沧浪亭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李清哲作品丨沧浪情怀
《沧浪亭记》古文赏析
苏州最古老的一座园林,因一座亭子闻名于世
近水远山沧浪亭
旅人 | 沧浪亭与苏子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