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习录【一百八十四】

【原文】

先生问:“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 

九川曰:“自觉不同。往时操持常不得个恰好,此乃是恰好处。” 

先生曰:“可知是体来与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

又曰:“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译文】 

先生问:“九川,你是如何体验致知的观点的?” 

九川说:“自我感觉与以前不同。从前在操持时,经常找不到一个恰好处。现在,感觉到这致知就是恰到好处。” 

先生说:“由此可见,体会的与听讲的确实不同。当初我给你讲时,知道你是随随便便的,没有体会到个中滋味。就这个绝妙处再作更深的体会,每天都有新的认识,这是没有止境的。” 

先生又说:“‘致知’二字,的确是千古圣贤相传的秘诀,理解了‘致知’,自能‘百世的俟圣人而不惑’。” 


【评析】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他强调穷理离不开格物,格物才能穷其理。物的理穷得愈多,知识就愈广。由格到致知,有一个从积累有渐到豁然贯通的过程。但王阳明的“致知”说与朱熹本是一脉相承,但又有新的发展,主张“致知者,诚意之本;格物者,致知之实”,“不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 


【Amore】

良知这个玩意儿,需要细细体会个中滋味,中间绝妙处,我还没有尝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占住中定,往开里打”拳诀分享
陳少梅先生國畵
张元庄先生私谥记
【學-書】翁秀卿先生四时读书乐
悬壶杂记 28、猪胆可愈手指生疔
进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