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铎玫瑰之四:剧变中的欧洲与美洲

    源自:北山浮生谈古论今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肩负着“传播天主荣光”以及“友好通商”的使命,率领40名士兵以及47名水手,分别驾驶“圣玛利亚”号等三艘一百来吨的小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

航行途中,为了不使水手和士兵们因为远离大陆而感到恐惧,哥伦布准备了两本行程记录,记载少的是虚数,用来糊弄他们,记载多的则暗中保存,记载了真实航行里程。即使如此,水手们也抱怨连连,认为航行时间太长。

经七十个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他们终于发现了陆地,属于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

哥伦布登陆的第一件事,就是举着西班牙的旗帜宣誓主权,这也成为后来殖民者的惯例。

哥伦布登陆美洲

 哥伦布发现,当地人个个身躯魁伟,体态俊美、相貌端庄,无论男女皆一丝不挂,成年妇女系一小块棉布遮羞;没有铁制品,当哥伦布拿出刀剑给他们观看时,居然无所知的用手握刃,以致自伤。原住民对于他们这些异乡来客十分友好,对于他们衣着穿戴以及随身物品非常好奇。由于当地盛产对于欧洲人十分珍贵的棉花,原住民们用大量棉线换走对于西班牙人无甚价值的玻璃念珠、小铃铛之类的物品。

不过,最让哥伦布心跳的是,几乎人人在穿孔的鼻子下面挂有小块黄金饰品,这正是整个欧洲梦寐以求之物!这些原住民并不认为黄金有多么珍贵,很愿意用金片交换念珠之类不值钱的小玩意,而且兴高采烈,视若珍宝。哥伦布此后又进行了一系列探险,每到一处,当地人认为哥伦布等人是天上来的神袛,竭诚欢迎他们的到来,拿出各种好吃的东西款待他们,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哥伦布相信,附近一定有巨大的金矿,并将他的所见所闻写在他那本著名的航海日记中。

哥伦布与原住民

 

郑和下西洋,目的宣扬王道,郑和每到一地,向当地国王或者酋长宣谕:明朝皇帝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哥伦布探索美洲则不然,穷疯了的欧洲人就是出来找钱的,当发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掌握在一群武力落后的印第安人手中时,人性贪婪丑恶的一面释放出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由于当时古腾堡印刷机已经广泛使用,哥伦布一回到欧洲,发现通往“印度”(哥伦布一直到死,都认为自己去的是印度)的新航线以及当地可能存在巨大金矿的消息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整个欧洲沸腾了(至少在冒险家这个圈里沸腾了),贪婪的欧洲冒险家汇聚到西班牙,前赴后继地发起对美洲的征服。


 哥伦布回国向女王报告

 

哥伦布带给欧洲人的是扭转命运的空前发展机遇,对于美洲原住民来说,则是开启了一道毁灭之门。

1494年1月初,哥伦布带着17艘西班牙战船,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即今天的海地)北部海岸登陆。

岛民以为老朋友归来,带着水果与鱼肉迎接,哥伦布和他的船员却杀气腾腾地接管这些岛屿,任意屠杀、强奸与奴役岛民,甚至一时兴起就将当地人的鼻子、耳朵割下来。许多岛民自杀并且杀掉自己的小孩,以免遭受入侵者的凌辱。哥伦布以砍头与火刑维持其恐怖统治,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到处可见绞刑架上挂着尸体。

终哥伦布一生,他也没有找到金矿的所在,不过他也发了大财,他的发财生意就是掠夺印第安人回欧洲当奴隶,特别是可以卖上高价的年轻漂亮的印第安女子——她们的命运则是沦为贵族们的肆意发泄的性奴。美洲原产的恐怖性病——梅毒,也就随之传播到欧洲。据哥伦布的儿子费南多留下的日记,哥伦布本人在1492年已经感染梅毒,此后症状逐渐加重,最终死于该病。

哥伦布历次航行线路图

哥伦布虽然死了,成千上万个更加凶残的殖民冒险家蜂拥而至。其中最有名的两个人就是征服印加帝国的皮萨罗和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科尔特斯。

1519年,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发起了对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的征服。他的人马不到一千,却在5年之内征服了这个超过一千五百万人口的帝国。

科尔特斯


在传统观念中,往往夸大欧洲人相对于印第安人的“技术优势”,如手枪、火炮、盔甲、马匹和狗等等,这些因素在实际的战斗中确实带来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决定性作用,因为征服者的人数和武器的数量,相对于阿兹特克人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殖民者当时手里的火枪是发射速度很慢的火绳枪,射程近,精度也很差。

16世纪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绳枪,代表了当时欧洲火绳枪的先进水平。该枪口径23mm、质量10~11kg,全弹质量50g,最大射程250m,有效射程 100m,采用机械式瞄准具,每分钟可发射2发。虽然枪很笨重,大多时候只能用叉形座来支撑发射,但射出的铅制弹丸威力极大,能在100m内击穿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就算数百名征服者人人手持这样的武器,也只能在平原上发挥一定的优势。当地人利用地形、天气等优势打游击,耗也能把这些人耗死。

阿兹特克人在最初的慌乱之后,并没有一直畏惧这种新技术。1520年,科尔特斯的部队被愤怒的阿兹特克人包围在皇宫,一夜之间860个西班牙人被愤怒的阿兹特克人杀死,这一夜被称为“凄惨之夜”。

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过程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征服三宝”是宗教迷信、天花以及带路党。

中美洲普遍信奉羽蛇神这一神袛,他们相信,羽蛇神主宰着晨星、发明了书籍、立法,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玉米。羽蛇神还代表着死亡和重生,是祭司们的保护神,说白了,羽蛇神就是中美洲原住民眼中的“上帝”。

科尔特斯俘虏了一个叫做玛琳切的女子,她懂玛雅语和阿兹特克语,后改信天主教取名玛丽娜,很快又学会了西班牙语,成为科尔特斯在征服过程中的翻译,也成为灭亡阿兹特克帝国的关键人物。由玛琳切的名字衍生出来的贬义词“malinchismo”(玛琳切主义)在墨西哥的意思就是指崇洋媚外而看低本国的态度。

壁画《科尔特斯与玛琳切》,创作于1926年,位于墨西哥城古圣伊尔德丰索学院的一楼台阶上。中间的女子为马琳切,右边为科尔特斯,左边为马琳切引荐的印第安部落酋长



科尔特斯从她口中得知了羽蛇神的传说,在这个神话传说中,羽蛇神化身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模样,而且有神发怒降下大瘟疫的剧情。于是科尔特斯就弄了一套行头把自己扮成羽蛇神的样子,哄骗印第安人,再加上欧洲人带来的天花作祟,剧情的发展跟神话中的描述十分雷同,不由得印第安人不信。

羽蛇神

 

与科尔特斯结盟的印第安军队的数量要比殖民者多得多,阿兹特克帝国实际是被这些“伪军”征服了,在前述“凄惨之夜”中,被杀死的印第安“伪军”比西班牙人还多。

当然,带路党们并不认为自己成为民族(部落)罪人,因为阿兹特克帝国如同古罗马一样,是一个武力扩张型的帝国,存在尖锐的内部矛盾。这些带路党认为自己是按照羽蛇神的旨意推翻罪恶的统治者,争取本民族(部落)的自由。当然统治者被推翻后,最后他们的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西班牙人并没有兑现承诺,卸磨后被杀掉的驴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科尔特斯扮作羽蛇神哄骗印第安人,旁边女子为马琳切

  

此后,西班牙征服者用类似的方式开始向南部的印加帝国进行侵略。印加帝国命运更是命运不济,在西班牙人来之前,刚刚爆发过惨烈的内战,实力大损,西班牙人侵略印加帝国基本相当于女真人侵略明帝国一样,捡了个大便宜。这两个帝国的境内,均发现了巨型金银矿,西班牙从此一跃成为欧洲土豪

西班牙征服美洲获得大量金银,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而且对整个欧亚大陆的局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所要讲述的都铎王朝,正是与这一背景紧密相联。


拜占庭帝国的覆灭除了间接促成了地理大发现,还有另一个深远的影响,就是极大促进了文艺复兴。

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后,大量拜占庭人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

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出于种种原因,开出优厚条件延揽这些学者。“佛罗伦萨学园”由此诞生,讲授古罗马和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

欧洲人这才明白,我勒个去,原来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人,比我们现在要优越多了!我们为啥越活越回去了呢?不行,我们要恢复过去的光辉岁月!

实际上,复古只是一种借口,真实目的是要打破基督教对于思想的钳制,破除封建制度强加在人社会地位上的枷锁。十四至十五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各国普遍出现,在文化艺术上,产生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利益的强大需求。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学习历史,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表面上是要恢复古罗马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创新。这种发展趋势本来还是比较缓慢的,但是来自拜占庭的学术新风,使得这一趋势大大提速。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再凑一个爱因斯坦就是四个忍者神龟了)

 

与君士坦丁堡陷落同一年结束的百年战争,也对欧洲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百年战争之后,经过战火洗练的法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启了新一轮崛起进程。

英法百年战争使得法国迅速脱胎换骨。一百多年的痛苦磨砺,使法兰西从一个躺在中世纪骑士荣耀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掌握先进火炮技术的中央集权统一民族国家。法国在取得百年战争胜利后,很快就开始对德意志西部开始施压,并企图控制或至少干预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政。

顺便提一句,法国的“打炮特长”一直保持下去,到了拿破仑时代被发挥到极致,几乎是打遍欧洲无敌手(英国:有种你来海上? 拿破仑:有种你上岸,单挑,我让你一只手!),直到普鲁士崛起才被超越。

对于神圣罗马帝国来说,除了在东线承受奥斯曼帝国的压力之外,在西线还要承受来自法国的压力。

面对前所未有的两线压力,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发生内部整合进行应对。不过神罗的整合方式独树一帜,不是通过战争与征服,而是通过联姻和继承完成的,这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崛起。

哈布斯堡家族徽章(一股浓浓的土豪暴发户气息扑面而来)

 

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会投胎的幸运儿。

1506年,查理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最会投胎的男人——查理五世

(第一卷中最会投胎的男人英王亨利二世已经哭晕在天堂某厕所)

 

此时,查理五世成了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他的领土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和阿尔萨斯、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西班牙通过在美洲掠夺财富,迅速成长为欧洲头号强国。对于哈布斯堡家族来说,保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非常关键,有了这个皇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宣布对欧洲大陆的领导权,进而实现统一欧洲甚至建立世界帝国(Universal Monarchy)的野心。

当时的哈布斯堡王朝真是春风得意,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在接下来了两百年里,欧洲地缘政治角逐的中心就是哈布斯堡王朝在尽力维持并扩张其帝国的统治,而他的对手们则对此坚决抵制。

法国本来趁着神圣罗马帝国帝国东线吃紧,想在其西线占点便宜,可是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这是神马情况,自己的国家被哈布斯堡王朝包围了。因此,纵横捭阖,以打破哈布斯堡帝国的包围网,成为法国接下来两百年的首要国家任务。而欧洲大陆的激烈博弈,不可避免地会把英国卷进来。

1547年哈布斯堡王朝版图

(从图上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法国国王压力很大啊)

 

在这样空前大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英国迎来了都铎王朝这一英国史上最富戏剧化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前奏,则是一场持续三十年的血腥战争——玫瑰战争。欲知详情,请看下一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班牙 用一个营征服北美的帝国,用一个连征服南美的帝国
环球航线五百年︱大航海时代以前,人们真的相信地球是平的吗
群体免疫究竟可不可行?其实历史早就给过我们答案
贸易、殖民和掠夺,1492年“新世界”的地理发现史
师父用500余人灭了一个百万帝国,徒弟160余人灭六百万国家
为什么大航海时代人口数百万的帝国常常被几百人的欧洲侵略者殖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