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羽化登仙

羽人御龙 

芝加哥美术馆藏 

汉代是追求长生不死、生命永恒以及羽化登仙思想极为活跃的年代。在汉代的许多艺术作品中都刻画了众多肩生双翼的仙人形象,后世将这一类艺术形象称之为“羽人”。

01

永生与自在

羽人是古代神话中的飞仙,是先民信仰有羽翼的仙人,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自由自在

作为仙人一类的羽人,他的出现是或许是由于上古先民对鸟的崇敬,,逐步地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图腾化的结果,后来又被神仙思想所吸收, 成为仙人的一种。

羽人早期形态发生于新石器时期前后的鸟崇拜文化,这时候仅仅是与鸟崇拜和祭祀仪式相关的一种形象极具代表性的有良渚文化玉器,在良渚文化玉器中出现的一些神人形象中,从头冠上看都有以后种种羽人造型的特征。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 浙江省博物馆藏

第一批禁出文物

神人兽面像通常是人、兽、鸟合体,其头戴高高的羽冠,方脸圆眼,阔嘴大张,面目狰狞,种种迹象说明这些神人图腾与鸟信仰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头上高高的羽冠,是鸟崇拜最初的表现。

夏商时期,出现了最早、最完整的羽人形象,这一时期虽然拥有人鸟合体的相貌,却并没有依赖神仙观念的背景。迄今所知最早的羽人形象见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一件羽人玉佩饰,年代约为商代后期早段,全器为圆雕加浮雕琢成,羽人为“臣”字目,头戴鸟形羽冠,人面鸟喙,双手呈鸟爪状向内卷缩,后背雕有双翼,玉佩为两侧面对称雕刻,整体为踞蹲人形,造型明确,充分显现出集人、鸟要素为一体的构想与设计。

商 代活环羽人玉佩饰  大洋洲遗址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被认为最早的羽人形象

李缙云先生将在新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人身鸟首”状怪物称其为“羽人”,并指出这与我国古代神仙思想或仙道思想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鸟怪、鸟人、羽人形象逐渐出现在不同的图像组合之中。人们已经从对神的绝对崇拜中走出,神的人格化倾向愈加明显。先秦的羽人形象虽然愈见人形化,但并未完全脱离原始巫术中的人神关系。此时的羽人作为象征、庇护和装饰的职能尚未规范。 

战国曾侯乙墓外棺 湖北省博物馆藏

首批禁出文物

属于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内棺外也绘有羽人形象,曾侯乙墓内棺外壁上也绘有羽人形象,曾侯乙墓内棺上的羽人,头生双角,头部两侧各有一只巨大的耳朵,一手执双头戈,人面鸟身,肩生双翼,胁下生羽毛,人腿鸟爪,身后垂有鸟尾,和商代的羽人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别。

战国漆凤鸟羽人 荆州博物馆藏

这件羽人长着鸟的嘴、尾巴和爪子。他站在一只凤鸟头上,立在蟾蜍底座之上,造型十分奇特。楚人眼中的羽人,是天上变化莫测的神灵,蟾蜍代表月亮之精,凤鸟是天地间的神鸟,三者合而为一,寄托楚人傲游九天,生命永恒的愿望。

随着秦汉以来自上而下的求仙活动愈演愈烈,包含人们更多精神寄托的道教信仰出现,使图腾崇拜和部落神崇拜等神话内容逐渐淡出古人的视野。这一时期神仙思想的核心,便是希冀在求仙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永恒,而羽人成为了沟通人间与仙界的重要角色。

另外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岩画以及铜鼓装饰纹样中也有以羽翎装饰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的羽翎装饰,主要起到表明人物身份地位的显要性作用;而滇文化青铜器上所见的饰羽翎的人物身份应该是巫师、舞蹈者或武士,并没有表现人物“神”或“仙”的涵义

广西西林铜鼓上的羽人形象

虽然都叫“羽人”,但内涵却与中原文化大相径庭

02

羽化而登仙

汉代神仙思想盛行,追求成仙而长生不老,要想成仙,就得身生羽翼“羽化而登仙”。羽化成为了升仙或长生的必经之路。

汉人幻想能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翔,升入仙境,以求长生不死。历史上汉武帝 、王莽就曾亲身或任命属下身着羽衣,做飞升试验。此时帝王贵族官僚对羽化升天的崇拜已达到狂热的程度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盒上的羽人

一羽人骑在鹿上,鹿正扬蹄飞奔

生死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永恒主题,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死是人类的本能诉求,超越大限的尝试则是这一诉求合乎逻辑的发展,仙正是这一诉求在汉代思想与信仰中的特殊表达。作为飞仙,羽人出没于阴阳两界,既关照生者,又慰藉死者,不仅是长生久视的榜样,更是引导众生与亡魂飞升仙界的使者。

羽人作为汉代众仙中的一类,除具备仙的一般特性(即自身长生不老和自由自在)外,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与功能。学者认为汉代羽人肩负着三项神圣使命,即:一、接引升仙,赐仙药;二、行气导引,助长寿;三、奉神娱神,辟不祥。

 东汉 彩绘陶制百花灯  洛阳博物馆藏

这件彩绘陶百花灯顶部是彩绘朱雀形灯盏,灯干部插接12支曲枝灯盏和4条飞龙,12个羽人坐在灯盏和飞龙上。此外还有8只卧蝉及众多火焰做装饰。灯柱下为一象征长寿的乌龟。喇叭形灯座犹如群峰环抱的山峦,上边塑有两个仙人和30余只动物,有猫、羊、狗、虎、鹿、猴等动物形象,这些动物或奔腾跳跃,或坐卧蹲伏,生动逼真。

羽人细节图

图源:一只饭包

12个羽人坐在灯盏和飞龙上

羽人大耳出巅,神态微妙,双手前伸,耳后有发丝扬起并绕过头部,肩部毛羽细长且稀疏,覆盖了半个背部。诸多升仙图中,这种神灵成群结队出现,神圣的仙界被日常化处理,升仙场面比拟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仪式。

青铜羽人 西安博物院藏

羽人呈跽坐状,面相消瘦,长脸,宽弯眉,眉骨、颧骨隆凸,尖鼻高耸,阔嘴,嘴角上翘,有胡须,大耳出颠,长发后披,脑后梳有锥形发髻,耳后有发丝扬起并绕过头部,肩部毛羽细长且稀疏,覆盖了半个背部。眉毛、耳廓内部及下巴均饰有羽状线纹。面部表情乍看肃穆狰狞,若细看则可感到一丝笑意。羽人身着窄袖交襟右衽长衣,腰间束带,肩部羽翅丰满,覆盖半个后背,衣摆刻羽毛纹,赤足;身体前倾,两臂向前曲伸,双手高低不一,左手指并拢伸直,右手指直折向内似持物状,两腿间有一半圆形凹槽,底部有插孔,可能是置物之处。

东汉鎏金铜羽人 洛阳博物馆藏

这件青铜羽人通体鎏金,制作精美,呈跽坐状,双手合抱一前方后圆筒形器。羽人面目奇特,大耳出顶,深目高鼻,下颌有短须,发披于脑后,身穿束带紧身长衣,肩后翘起双翅,腿部亦雕刻成羽翅造型,全身刻有线条纤细的羽纹、卷草纹和云气纹。双手所持筒形器内部中空,上部无盖,筒形器饰三角形及云气纹,显得华丽奇幻。

跽坐类羽人多为男性,部分充当青铜器物的底座, 兼有供奉之用,其承托之物为生活用具,且多与芝药有关。跽坐类羽人的羽翼较大、较长, 高出头顶, 表达的升仙观念直观而形象, 盛行于两汉。

青瓷釉下彩羽人纹双系壶  六朝博物馆

第三批禁出文物

 节是一种信符, 羽人是天帝的使者, 故持节。

典型的持节羽人见于南京市雨花区长岗村出土的三国孙吴时期青瓷釉下彩羽人纹佛饰壶。其肩部贴塑佛像, 佛生莲花座, 座侧左右配以双狮,器腹图绘二十一位持节羽人, 之间饰以云气芝草图案, 其主旨即在祝祷升仙。 

东汉仙人骑鹿画像砖 四川博物院藏

画面右端为一双髻女子骑在鹿上,鹿角如树枝状,女子身材窈窕,著宽袖长服,左手执辔头,侧身伸右手而后顾。左端是仙人,头长双角,其颈、臂、腿部有羽毛,赤臂袒胸,右手托盘,盘内有丹丸三粒,左手前伸,其间有一株灵芝。

骑乘类羽人图像在考古材料中发现较多, 按骑乘之物种可划分为乘麟羽人、乘龙羽人、骑( 驾) 虎羽人、乘朱雀羽人、乘玄武羽人、乘( 驾) 鹿羽人、骑马羽人、骑鹤羽人等八种图像。

戏兽类羽人图像是传统的升仙画像题材之一,与骑乘类羽人图像的差别主要在于羽人不是骑乘在瑞兽身上,而是位于瑞兽之前后,并与之戏耍。所戏 之兽主要有: 龙、虎、凤凰、飞廉、异兽等。

汉羽人戏龙画像砖 南阳汉画馆

骑乘类和戏兽类羽人图像表现的意识观念比较复杂,不仅有升仙的内容, 而且还有指示方位、镇邪祛恶的功能,所以流传的时间长、地域广。

到了东汉末期,,道教把阴阳说、炼丹术、民间信仰以及秦汉时期流传甚广的神仙思想都吸收了过去。同时为了迎合当时的统治者对于长生的渴望,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道教开始宣传人人都能修炼成仙的思想。在这一时期,道教有了系统的理论,对于如何成仙也有了可以具体实施的办法, 比如服食丹药、修身引气等等,并把当时的许多历史人物列入了道教成仙的行列。这样一来, 既然世人都可修炼成仙,那么早期的那种身生羽毛异于常人的飞仙,便渐渐失去了宣传的价值。

03

道更迭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佛教对道教的依附与借鉴,羽人含义和造型逐渐变化,先变成能升空的神仙,后来演变为飞天、飞仙和天人等佛教形象。

 

魏晋甘肃酒泉丁家闸五号墓壁画 羽人图

壁画里的羽人上身着襦、外套半臂,下为彩绘裙,高髻长鬓均十足的魏晋汉人装扮。在肩部两侧生羽翅、上衣均有鳞片,连裙摆下周也有一圈羽毛。

飞翔类羽人图像是在新的宗教信仰影响下的产物,既有传统的原始道教、魏晋神仙道教的内容,也有外来的佛教的因素。这种图像的形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流行的释道融合、儒释道兼修的信仰观念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羽人图像剧烈变革以适应现实要求的表现。

到南北朝末期, 佛教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佛教的传播、开窟造像、起塔立寺等活动方兴未艾。而道教的势力更加衰弱,社会影响力日见下降,以羽化升仙为主的神仙思想被更具现实吸引力的佛教轮回、因果思想所冲击, 以至于羽人图像产生的思想根源渐渐丧失,最后消失在浩瀚的历史之中。

参考资料:

【1】程鹏 中国传统羽人形象研究

【2】顾雪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羽人形象

【3】贺西林  汉代艺术中的羽人及其象征意义

【4】彭适凡 新干出土商代侧身玉_羽人的再解读
【5】王宇 天星观2号楚墓凤鸟羽人形象研究
【6】孙彦 汉魏南北朝羽人图像考
【7】梁英梅  汉代羽人形象试探
【8】吴萍 汉代画像石羽人图像研究
【9】杨孝鸿 汉代羽化图像的发展及其原因
【10】陈磊 羽人到西王母——胡傅温酒樽图像考论
【11】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
【12】王诗晓 汉墓羽人与南朝中国化飞天墓葬系统象征符号的新发展

【13】宋艳萍 海昏侯墓所见'羽人'考


 ——完——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3岁女道士王熹贞,宣称将羽化登仙,引10万人围观,结局如何了?
汉代羽人为啥长这样
汉代画像中羽人形象的文化溯源(摘录)
文博丨玉羽人长啥样?看3000多年前的这枚“吊坠”你就知道了
汉魏晋南北朝羽人略考及我藏羽人砖
[转载]张至顺道长羽化登仙 说修行(道经每日清修)_无俗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