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识人之法|接识法

接识法

识人的目的是用人,而要用好人,不仅要了解各类型人才的才性特点,而且还要了解各类型人才与人合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这样才可以综合地看待一个人。本文将介绍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指出了一般的偏才只能识别与自己同类型的人的长处,而不能了解与己不同类型的人的长处;其次指出偏才与兼才的区别;再次论述了鉴别偏才与兼才的方法。

〖原文〗

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观人之察人,则以为不识也。夫何哉?是故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何以论其然?夫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故其历众才也才识性行之常,而或疑法术之诡。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故能识较方直之量,而不贵变化之术。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识遵法之良。器能之人以辩护为度,故能识方略之规,而不知制度之原。智意之人以原义为度,故能识韬谞之权,而不贵法教之常。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取之功,而不通道德之化。臧否之人以伺察为度,故能识诃砭之明,而不畅倜傥之异。言语之人以辨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惠,而不知含章之美。

是以互相非骇,莫肯相是。取同体也,则接洽而相得。取异体也,虽历久而不知。凡此之类,皆谓一流之才也。若二至已上,亦虽其所兼,以及异数。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才。故兼才之人与国体同。

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何谓三日而后足?夫国体之人兼有三才,故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论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然后乃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

然则何以知其兼偏,而与之言乎?其为人也,务以流数杼人之所长,而为之名目,如是兼也。如陈以美欲人称之,不欲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不欲之人,则言无不疑,是故以深说浅,益深益异。异则相返,反则相非。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而高谈,则为不逊。逊让不尽,则以为浅陋。言称一善,则以为不博。历发众奇,则以为多端。先意而言,则以为多美。因失难之,则以为不喻。说以对反,则以为较己。博以异杂,则以为无要。论以同体,然后乃悦。于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此偏才之常失。

〖译文〗

人们在刚相识的时候,是很难做到互相了解,而大多数有学问的人,都自以为能够了解别人。因此他们就以自己的标准去观察别人,以为这样就可以了解别人。用自己的标准去观察别人考察人的方法,就以为(用别人的不同标准去识人的方法)不可能真正了解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有的人能认识同类型人的长处,却不了解不同类型的人的优点。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品行清廉的人把正直作为道德的标准,因此他能识别出众人中性格和品质能保持恒常不变的人,但却不能识别富有谋略的人;擅长制定法规的人,就把遵守法度作为标准,所以能识别很有方寸的人,却不能注意到有权术、善于变通的人才;讲究权术谋略的人,把善于思考谋划作为标准,所以他能成就有神机妙算的人,但却不能赏识遵纪守法的人;在道德、法律、权术方面都有所长的人,把精明强干作为标准,所以用它能去临时谋划的政策,却不能了解法律制度的长远性和重要性;有智慧、有见识的人就把能了解别人的内心作为标准,所以能掌握计谋韬略的变化,却不重视常规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化;注重手艺技能的人就把能够出人头地作为标准,所以他能识别热衷于功名的人,却不明白道德教化的作用;善于评定任务好坏的人就把能够监督别人作为识别人的标准,所以能够识别出经常上书进谏的人,却不喜欢潇洒之人;能说会道的人把能否流利论辨作为识人标准,所以能发现伶牙利齿的人,却不知道探求事物的内在道理。

所以不同类型的人往往互相辩驳、否定对方,不愿意承认对方的优点。遇到与自己类型相同的人就言语投机,互相吹捧;遇到与自己类型不同的人,即使长久相处,还是互不了解。凡是这种人,都叫做只具备一种素质的人才。如果具备两种素质或者更多,那么这种人就会兼具更多的才能,并且能够识别多种或各种类型的人才。所以,只具备一种素质的人才就只能识别一种素质的人的长处,具备两种素质的人,就能识别两种素质的人才的优点,具备各种素质的人就能识别各型人才。因此兼才的人与“国体”这种人才大致上是相同的。

但是,如何通过谈话来了解对方是兼才还是偏才呢?如果一个人经常谈论各家各派的长处,并且一一加以品评推荐,这样的人就是兼才;如果一个人只陈述自己的长处,希望得到众人的夸奖,却不想了解别人的长处,这样的人只能是偏才。偏才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话也持怀疑态度。因此,和这种见识浅陋的人谈论深奥的道理,说得越深入,分歧就越大;分歧越大双方就会越对立,以至于相互攻击。

所以(偏才的人看见别人)说自己的处世正直,就以为对方在夸自己;当别人静静地听他谈话而不发表意见,就以为对方知识贫乏、内心空虚;当他看见别人高谈阔论时,就认为别人不够谦逊;当他看到别人谦逊时,就会认为他人学识浅陋;当他看见别人说话只显示一方面的专长时,就认为对方知识不够广博;当他看见别人旁征博引、语惊四座时,就以为对方哗众取宠;当他发现自己的想法被别人先说出来,就以为别人要夺走本该属于他的赞誉;当别人发现自己的错误而提出疑问时,就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的说法;当别人的看法与己不同时,就认为对方故意跟自己较量;当别人谈话内容广乏时,就认为对方不得要领。他只有与相同类型的人谈话时才会感到高兴,并对对方产生亲近的感情,从而去称赞对方,去举荐对方,这就是偏才常犯的错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识人方法【11-20】
人物志·接识第七(1-4)三国 魏 刘劭
古人识人之法
观人经原文译文
如何慧眼识贵人
十种贵人,遇到了千万别放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