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五里穴

手五里穴

    取穴方法:手五里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 3 寸处。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上组织、肱肌。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少量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肱肌,该肌由臂丛的肌皮神经支配。


手五里穴(五里穴,尺之五间穴,尺之五里穴,大禁穴,手之五里穴)解析

    1 )手五里。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手部。五里,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穴名意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较大范围场,且比手三里穴覆盖的范围要大。本穴物质由下廉穴传来,下廉穴是水湿云气开始下降的过程,手五里穴则是水湿云气降地之所,下廉穴所处天部位置比上廉穴高,其所降之浊亦比手三里穴所覆盖的范围要大,故而得名。余名五里、手之五里之意与手五里同。

    2 )尺之五间、尺之五里。尺,小也。五里、五间,穴内物质所处的范围也。其名之意与手五里同,名中加尺,在于强调穴内雨降强度较手三里穴为小也,故名。

    3 )大禁穴。大,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范围场大也。禁,禁火热之灸也。大禁名意指本穴禁火热灸之。本穴位处西方之地,地性干燥,而穴内物质为下廉穴天之上部所降的水湿云气,其覆盖的范围也大,雨降的强度也弱,脾土所得之阴不足,忌火热灸之,故名大禁。

    手五里穴意义:大肠经浊气降地之后覆盖的较大范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湿,量极少。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由地之表部渗入脾土之中。

    功能作用:为脾土提供水湿,消除脾土之燥。

    主治疾病:肘臂挛痛,瘰疬。

     功效机制: 

    手五里穴为本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穴居上臂外侧前缘,故可治疗肘臂疼痛麻木,刺之有疏利关节之功效。

    此外尚可治疗痎疟、颈疬,《类经图翼》:“腹满气逆,寒热瘰疬,目视䀮䀮 ,痎疟。此之渭也”。

    人体穴位配伍: 

    1.手臂红肿疼痛: 手五里配曲池穴、通里穴、中渚穴。(《针灸资生经》)

    2. 瘰疬:手五里、臂臑。(《百症赋》)

    3. 嗜卧: 手五里穴配太溪穴、大钟穴、照海穴、二间穴,治嗜卧。(《针灸资生经》)

     临床运用: 

    现在常用于治疗咯血、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核、恐惧症、扁桃体炎、半身不遂、上肢疼痛、嗜睡等

    现代研究表明,电刺手五里,配曲池,对刺激牙髓、内脏大神经等引起的大脑皮层体感区或联合区的诱发电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在肘上3寸,行向里大脉中央。”

    2.《循经考穴编》:“广注:当在肘斜上二寸五分,一手拱胸取之。”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肘臂挛痛”、“瘰疬”

    4.《循经考穴编》:“一切风湿肿满,臂膊疼痛不举。”

    5.《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多主张灸左取右,右取左。因该处有挠侧副动脉,应避开动脉直刺。

     6.《灵枢·本输》:“阴尺动脉五里,五腧之禁也。”

     针灸治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传至肩部或肘部;可灸,艾炷灸或温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多主张灸左取右,右取左。因该处有挠侧副动脉,应避开动脉直刺。

     艾灸疗法: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肘痛、上肢痹痛、咳嗽、咯血、乏力等疾病。

     刮痧疗法: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上肢不举、麻木等。

     按摩疗法

     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手五里,能防治肩臂肘疼痛。

     手五里位于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
    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每次1~3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五里(LI13)
按摩手五里穴的作用与好处
手五里穴,手五里穴的准确位置图,手五里的作用与功效
臑会穴:臂痛、上肢麻痹、目疾、肩胛肿痛的特效穴
用好巨骨穴,主克上肢沉重、酸痛,屈伸,抬举不利效果很好
【穴位】缺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