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执行(中):执行问题的根源与彻底的解决方案


大概是五年前,有一位朋友开户做外汇,先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三万美金做到五万七千美金,然后又经过两三个月,亏损到只剩三千美金。

当然,他非常地困苦,所以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帮他摆脱困境。

他的疑问是,他的亏损,是从一笔大亏开始的,是不是做交易的时候设置好止损,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

我跟他一起回顾了此前盈利的交易,指着一笔一笔的进出记录解释:你看,你做的都是抄底摸顶的交易,你的很多盈利单,是从亏损很多转为盈利的,如果你设置止损,这些单子都会变成亏损单,而这些小幅亏损的累加,早就让你从三万亏损到三千了。

所以,你的问题并不是大亏如何避免,而是你所有的交易都遵循着相同的错误逻辑,你得调整这种逻辑,无论进出条件还是仓单处理。

他很奇怪地问,我之前是赚钱的啊,为什么说是错误的呢?你要说设置止损之后会被止损,那我止损设置得大一些不就行了?

我进一步解释:不是说错误的交易就一定会亏损,由于运气的原因,错误的交易也可能暂时盈利,但是,从长久来说,只要交易本身有问题,问题就一定会显现出来。

比如,做抄底摸顶的交易最怕大幅单边,那么,你就一定会碰到大幅单边,因为市场本身就是要遍历各种走势的;而在多次大幅单边之后,你一定会在某一次暴亏,这不是止损能解决的,是你交易中的固有缺陷。

做趋势跟踪的人也一样,做趋势跟踪最怕持续的震荡,他们也一定会面对持续的震荡,这也是市场本身的运行逻辑导致的。

再比如说止损,尽管你之前的交易没有设过止损,但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有止损的,就是你对亏损的承受限度。没有达到承受限度,你就放着不管;达到了承受限度,无论心理压力还是爆仓压力,你都需要无可奈何地平仓掉。这也是止损啊。

当然,绝大多数的亏损单都被你扛回来了。但是,根据我们上面说的,百分之百有一次行情,你没能扛回来,这就导致了第一笔大亏。这笔大亏之后,你的心理压力变大,承受限度随之变小,所以,后面略有亏损就赶紧平仓。这时候,你想赢怕输,急于扳回损失,再想利用之前的模式盈利,已经不可能了。

此时,唯一的途径就是重建一套正确的操作模式,完全替代之前的交易模式。

或许是我没有说服他,或许是我说的方法太复杂、太难了,总之,他没能接受我说的总体性解决方案,而是又去问别人,是不是我设置了止损,马上就能扭亏为盈了?

后来,他因为持续的大亏,几次入金之后,无奈地退出了市场。

我当然不希望大家重蹈他的覆辙,所以,我想试试看,能不能劝大家接受系统化的方案,因为我认定,我说的是对的:交易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不能只盯着惹人注目的那几笔交易;也不能只盯着一个或几个交易环节,而应该从总体上解决问题。

我们之前聊到大脑的运行方式,说它是自动化的,这个自动化,必然带来一个要求,就是模式化。简单说,就是一旦如何如何,我就必然如何如何。

为什么是模式化的,而不能随机应变呢?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初中的时候要穿越农田,走路去上学。有一天,我走在田埂高高的草丛里,突然,我心念一动,猛一下跳开了,定睛一看,一条蛇往我的反方向快速游去。哦,原来是我感觉到草丛里有蛇,所以才赶紧跳开。

你看,有感觉,然后马上跳开,这就是模式化的,这就可以实现自动化。

但如果是随机应变呢,就得观察之后下定论。我感觉到草丛有异样,这是有蛇呢,还是风吹草动呢;有蛇,那蛇是有毒还是无毒呢,它是害怕我,也逃走呢,还是准备攻击我呢?考虑的一多,这就没办法实现自动化了。

不能自动化,效率就会比较低,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被毒蛇咬死了。

所以,模式化及其带来的自动化,自然而然就有进化优势。我们的大脑在遇到任何新事物时,第一反应就是寻找其中的模式,构建模式化的应对方案。

但问题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复杂的,不像草丛里有蛇一样,有一个简单、明确,而且肯定正确的应对方案,此时,如果胡乱找一个模式,往往会导致负面的影响。但大脑可不管这些,它就是按照它自己的方式,找一个模式,然后往复循环使用。对于它来说,这样才有安全感。

比如有一位女孩,史凯兰,在13岁的时候,她失去了父母,这当然是极其痛苦的经历。但是,在痛苦中,她的大脑也建立了这样的认知: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最终都会离我远去。

长大之后,像所有的女孩一样,她遇到一个男孩子,两个人坠入爱河;也像所有的恋人一样,两个人难免有争吵,在争吵中,她说,如果你不爱我就该告诉我,如果你不爱我,我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男孩子赌气说,我不爱你。

听到这话,史凯兰痛苦得深深弯下了腰,但是,在她的大脑深处,原有的模式却得到了印证和进一步加强,果不其然,我的爱人终究会离我远去。这让她的大脑感觉很舒服,很有安全感。

于是,她默默地离开了那个城市,离开了那个男孩。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心灵捕手》里的情节,这部电影主要是表现男主角威尔的心理问题,但其实,女主角史凯兰也有自己的心理问题。

再比如,有一些女人会说,这个世界上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果然,她遇到的所有男人都有各种问题。

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筛选我们身边的人,比如亚琦和振兴都是非常理性的人,这就是我无意中的筛选,易于情绪化的人,我和他交往不来。

再比如,《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第三集的55分钟之后有一个情节:华生发现自己的太太是一位特工,非常地愤怒,他说,是不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所有人,就没一个正常的?福尔摩斯说,你所有的际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迷恋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你诡异地受到危险的人和事的吸引,所以你爱上了这个女人。这是你的选择。

如果一个女人认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她会怎么筛选自己身边的人呢?

她会更多地接触坏男人,与之交往,只有这样,她的大脑才能不断重复和加强这种逻辑,才能有安全感。当然,这样的感情会让她很痛苦,不过无所谓,她的大脑会很舒服。

当然,她也会遇到好人,此时,她会怎么办呢?

任何人身上都难免有缺点,她会把这种缺点放大,强行认为对方是坏男人,以对待坏男人的方式与之相处,一旦对方忍受不了,弃之而去,她就会想,果然如此,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这当然是一种极坏的模式,但怎么才能摆脱它呢?

可能是一场伟大的爱情,可能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我也说不好,因为这太难了。

调整自己的模式,会让我们的大脑丧失安全感,所以,我们很难主动地、顺利地完成这个过程,《心灵捕手》里的威尔,就几经反复才完成了最终的过程。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身边的人早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我们,一旦我们要做出改变,他们也会不舒服,因为他们也需要随之调整对我们的预期,所以,他们也希望我们保持原有的模式,不要有任何变化。这必然会增加我们改变自己的难度。

比如,我们在结婚之后,自然要调整行为模式,要以家庭为主了,但是,如果我们的朋友还没有结婚,他就会希望我们继续泡吧、出去耍,一旦我们拒绝,他们就会以各种方式阻止我们的改变,比如嘲笑我们婆婆妈妈。

所以我才觉得,《心灵捕手》里的查克是非常伟大的朋友,正是因为他主动地推动威尔的改变,才使威尔完成了模式调整的过程。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如果一个模式让我很痛苦,我怎么可能有安全感,又怎么可能不主动求变,而要不断循环呢?

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这恰恰是很多人的生活轨迹。试问,我们有多少人是不断重复自己的生活轨迹,又有多少人明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比如,在《什么是战略》的最后,罗振宇先生聊到了性工作者,说她们的工作、生活、爱情就是在一个很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

她们难道不想摆脱吗?

当然想,但是,她们摆脱不了。

如果我再说原因是大脑有安全感,大家或许会觉得我有点装神弄鬼了。我们聊一下模式化循环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地坏的,都会有它的好处,这种好处让我们无法自拔。

比如,做性工作者,很轻松地就可以赚到很多钱。

有些性工作者会说,以后年龄大了,找个老实人嫁了,开个花店什么的。

扯淡。

且不说老实人这事,就说开个花店,想一想是很浪漫,鲜花环绕,但是多么辛苦啊,这个辛苦钱是她们赚得了的?

因此,为了满足自己躺着就能赚大钱的需要,她们也只能保持低水准的循环。

我们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于大家理解和接受这个看似非常颠覆性的观念。

比如说,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有拖延症,明知道有事情该去做,就是不去做,想尽办法逼自己,就是无法坚持完成。

但这真的是因为拖延症吗?

未必。

我的外语能力超级差,英语学不好,高中改学了俄语,但俄语也学得不怎么样,大学考四级的时候考不过,此时,我是努力复习吗?不,我跟家里人说,大学俄语难度比较大,直接学的话,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让家人把我高中时的教材寄过来,我先从熟悉的开始复习。

课本寄过来之后,我开始学俄语了吗?

没有,我继续看我的杂书。

那我为什么让家人寄书呢?

因为在寄书的过程中,我可以跟自己说,我等教材寄过来再说,这样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学俄语了。

所以,我无法坚持学习俄语,和拖延症有什么关系吗?

没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的俄语很烂,学习的时候会很痛苦,于是我找各种理由逃避这种痛苦。

同样的逻辑,一位大四的学生应该写简历找工作了,但他就是不去写,是因为拖延症吗,他咬着牙写完简历,就没有问题了吗?恐怕到时候他又会为自己懒得投简历、懒得面试发愁了。

所以,这是模式化循环的第三个原因:任何模式的背后往往都有深层次的生活本身的原因,这些因素不改变,我们就无法改变自己的处事模式。

比如,我的外语能力不提升,不让学习本身成为一件愉悦的事情,我就不可能解决自己不愿意学习俄语的问题,我就必然会陷入不想学,于是水平很烂,学习难度很大,于是更不想学的循环。

此时,责备自己,焦虑,都是没有意义的,恰恰相反,根据我们上一期的内容,我们知道,这样的负面情绪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导致我们更没有意志力去做该做的事情了。

比如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时间越紧张,越拖延不起的时候,我越是会去玩游戏呢?就是这个原因。

关于这一点,我们最后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之前我看到一个报道,有一家人,妻子很贤惠,一个人支撑起一个家庭;丈夫是一个酒鬼,什么也干不了,成天怀疑妻子不忠,喝醉了酒就打她,终于有一次,妻子在参加了孩子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之后,被活活打死。

在妻子这么有能力的情况下,丈夫为什么不好好地享清福,却主动破坏了这个家庭呢?

因为丈夫在生活中是一个彻底的卢瑟,妻子越是贤惠,越是孝顺父母、照顾子女,就越让他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他只有通过怀疑妻子不忠、质疑她、打她,才能找到一点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感觉。

因此,无论丈夫酒醒之后如何后悔,如何保证,无论妻子如何包容,如何想感化他,只要他的卢瑟状态不发生变化,他就绝无可能停止家暴。而且,我们能够猜想到,妻子对他越好,就越会激发他的愤怒。

聊到这里,我们还没有涉及交易,没有聊到执行,或许大家会很奇怪,这些内容和我们做交易有什么关系呢,最重要的是,它能指引给我们彻底解决执行问题的途径吗?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上一段的内容:我们的大脑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会本能地寻找模式化的解决方案;随意的模式往往是不靠谱的,这会让我们很痛苦,但是因为,一:大脑本身的安全感;二:模式的好处;三:更为深刻的生活本身的原因,我们无法摆脱这种痛苦,而只会在其中循环。

我们在股市里是不是这样呢?

当然是的。

我们想想我们自己的操作就知道,追涨杀跌、抄底摸顶、死不止损,明知道这样的操作不靠谱,我们依然难以调整自己的行为。

所以,真正关键的问题其实是,我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交易模式?

我们跟大家聊一下斯金纳的一个实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大师,我们知道,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模式是在“刺激-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的。

当时,斯金纳养了一群鸽子,但他不好好养,喂食的时间是随机的,结果一段时间之后,所有的鸽子都变成了“神经病”,有的整天摇头晃脑;有的成天扭屁股;有的成天跳乱七八糟的舞蹈。

为什么呢?

因为有时候长时间不喂食,它饿呀,所以就会想各种办法讨食吃,恰好有一次它做某个动作,你喂食了,它就会以为是这个动作带来了食物,于是就会重复做,然后很偶然地,又有一次得到事物了,这种关联就会强化,久而久之,它们就会重复做这套动作。

这就是“刺激-反应”的机制。

那么,鸽子为什么不直接喊一声呢:“来,给大爷喂食。”

想喊你也得会呀。

鸽子不会说话,只好用自己的方式了。

我们进入市场,我们也想按照市场运行的特征做呀,但我们想,我们也得会呀,不会怎么办?我们也只能用我们已经很习惯的、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习惯了趋利避害,而股市是上涨赚钱、下跌赔钱,所以,我们看到价格急涨自然就忍不住去追、看到市场下跌自然就害怕,也自然而然会养成追涨杀跌的习惯。

再比如,我们都不舍得止损。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就不舍得止损。

比如被家暴的妻子,几次下定决心离开他,但他酒醒了一求情、一哭诉,马上就心软了,还抱着一颗圣母心想拯救他,最后被殴打致死;跟我们买了一支烂股票,几次下定决心要止损,但一看有反弹苗头,就又舍不得了,最后被深套,有什么区别吗?

再比如,我们对行情总是抱有各种期待,买的股票大涨如何如何。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就爱做白日梦。

所以,我们的交易模式,其实也是有极其深刻的生活本身的背景的,也不是那么好调整的。这就彻底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出执行问题,以及,我们为什么会反复地出执行问题。

——我们制订的理性的交易计划是违背我们的交易模式,所以我们会出执行问题;模式本身就会反复起作用,所以我们会反复出执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亏损,也会很痛苦,但是无所谓它,大脑很舒服,很有安全感。

所以,我们咬着牙不追高,在某一次交易上执行了计划,就解决问题了吗?

不是的,哪怕这次我们咬着牙过去了,下一次、下下一次,问题还是会出现,它会像幽灵一般缠着我们的。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即便我认同你所说这一切,我也想请问,你说任何模式都有它的好处,那好,这种必然会亏损的交易模式明明就是一种自毁程序,它有一丁点的好处吗,我为什么停不下来?

说实话,这个疑惑也是我在写这期节目的文稿时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我思考的结论是,好处可能在于,它会带给我们希望,虚妄的希望。

很久之前,我在一家期货配资公司遇到一位投资者,他亏损了五千万,公司也黄了,妻子也跟他离婚了,但他还是配资做期货,我很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不去找工作呢?他回答我说:有什么工作一天就能赚十多万呢?我很诧异地反问他:又有什么工作一天就会亏十万、一百万呢?

但是你看,他根本就没有反思过我这个问题,因为追涨杀跌也好,抄底摸顶也好,这样的交易模式曾经给他带来过大幅盈利,他就一直对此抱有希望,根本停不下来。如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小老鼠和奶酪的故事。

当然,大家可能会说,我不像他那么极端,我当然也不是笨笨的小老鼠——小老鼠很萌哒,乃们不要黑它。

但真的如此吗?

我经常在节目里劝大家,先暂停实盘,等有了交易系统再做,此时,大家总是会说,我停了实盘,不就无法扳回损失了吗?

但是,你不停实盘,亏损会越来越大啊。

所以我们都一样,只要我们被虚妄的希望指引,我们就绝无可能停下交易,只要我们还在做,又没有更好的模式,我们就会继续使用原有的模式。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灵光一闪:对啊,只要有更好的模式就可以了呀。

对,这就是彻底扭转困局的途径:既然大脑设定的模式不靠谱,我们就自己设定一个靠谱的模式取代它。

所以一般人和能够把事情做好的人有什么区别?

一般人只有一套模式,就是生活的本能,他拿着这套模式去套所有的事情;能够把事情做好的人能够认识到,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模式,我要学好这些东西,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他会有很多套模式,在不同的事情上使用不同的模式。

比如一位企业领导者,在顾客、底层员工和高层面前,说话的方式和内容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种人知道尊重知识,能够认识到,事情做不好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所以就会不断提升自己,不允许自己始终在一个低水平上循环,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还企图上天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而反过来,一般人就是太不尊重知识,总是觉得这还需要专门学什么吗?所以无论是谁,动不动就对股市发表一番言论,国家队如何如何,庄家如何如何,大盘上三千点还是下三千点。

这样的人,很难有做好交易的机会。

我还是举一下自己的例子吧。

我在2009年大败亏输,心情和生活平复下来之后,要重新上路了,我太太说,家里还有一点钱,如果你还想做交易,可以先拿着这点钱去做。我当时说,不,我不能做实盘。

为什么呢?

首先,别说不赚钱,哪怕我拿着那点钱赚了钱,又能如何呢,翻一倍、两倍,能彻底改变财务状况吗?不能的。其次,一旦我做了实盘,开盘的时候得紧盯盘面,那我还有时间看盘,还有可能提升自己的交易能力吗?恐怕很难了。

如果我的能力不提升,如果我还只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循环,那么,我做实盘的意义又何在呢?

所以我拒绝了太太的提议,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交易能力,寻找自己的交易模式。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么寻找自己的模式呢,又要怎么做,才能让新模式取代旧模式呢?

这个话题,我们下一期节目详细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盈利必须建立模式化交易
股票(7)模式化交易
你是在生活还是在被生活
每天必有涨停!模式化交易与上涨逻辑共振才是盈利的关键
交易员成长之路系列116
致富的秘密:宁可饥饿也不要接受小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