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纪老人的回忆录: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

 慈怀读书会

作者 | 余斌


2023年1月27日,著名的翻译家杨苡先生去世,享年104岁。

杨苡先生是首创“呼啸山庄”译者,并翻译出《俄罗斯性格》、《永远不会落的太阳》等多部作品。

《九零后》导演徐蓓这样形容她:“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背景是时代本身。”

而今天分享的这本书《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是杨苡丈夫的弟子,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余斌先生历经十余年通过采访杨苡整理而来的。

书中记述了杨苡先生的家族往事、肆业之路和故交好友,让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慢慢展开。

杨苡曾说:“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人,却也有许多的人可想念。”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

1

人生皆苦,自我改变才有希望


杨苡出生于一个世族大家,她是银行家杨毓璋的女儿,哥哥是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的杨宪益,姐姐是北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杨敏如。

虽然生在这个书香门第的家族,但杨苡从小过得并不是很好。杨苡出生时正好赶上父亲去世,家里一落千丈,当时的社会有好多迷信的说法,因此杨苡就有了“妨父”的恶名。

杨苡的母亲是姨太太,在杨苡刚出生的那几年,母亲也不太待见杨苡,将刚出生的杨苡直接都给奶妈带。因为杨苡不受关注,所以奶妈早早就停止喂养杨苡,导致杨苡自小身体不好,最后还是在西洋医生的检查下才发现。

在家中哥哥是独子,总是被格外偏爱,是捧着金汤勺出身的少爷。而姐姐因为聪明,被母亲经常称赞与疼爱,唯独杨苡像是一个被附加进去的人,谨小慎微地度日。

但好在,杨苡的母亲并没有完全不管这个女儿,虽然从小教育她严格了些,却也让她和姐姐一起上中西女校。中西女校是由美国的一个基督教会创办的,所以在这里的学生必须要学会英语。

在女校中杨苡开始不停地学习,希望以此得到母亲的关注。杨苡最崇拜的是巴金。她读了很多巴金的书,特别是在读到《家》时,杨苡认为《家》里写的和她的家太相像了。

于是杨苡就开始给巴金写信,希望在巴金那里寻求抚慰。

杨苡在巴金的影响下开始有了新时代女性的思想,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也许正是有过这样的经历,让杨苡的身上没有富家小姐的傲气。反而出落一个活泼洒脱的新时代女性:比起物质,她更看重她的“日子”如何过。
傅首尔说过:“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完美无瑕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伤痛,但这些都不是未来,原生家庭欠你的,需要自己赢回来。

摆脱原生家庭对于自己的束缚,就要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勇敢地走出去,才能重获自由。


2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真的错过


杨苡通过巴金的介绍认识了巴金的三哥李尧林。比起巴金,李尧林更善于和年轻的学生们交往。

李尧林带给杨苡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他不仅举止亲切潇洒,而且衣着得体,有一种非常儒雅的气质。

杨苡曾经这样介绍他:“他有许多爱好,比如拉小提琴,看文学书籍等等,在学生心目中,他就是一个没有任何烦恼如同王子一般的人物。”

如果说巴金是师长,那李尧林就是陪伴在杨苡身边一同散步、看电影的挚友。

杨苡时常会和李尧林通信,在收到他的回信时,杨苡总会有一种幸福感。

她不仅会认真地读完每一封信,并且会把每一封信都仔细地标上数字,视若珍宝地珍藏起来。

也许当时的杨苡对这位师长一样的人物,生出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后来,杨苡因为成绩优异保送到昆明的南开中学。当时的她并没有太多伤感情绪,只觉得分别是暂时的,因为他们约定好,李尧林不久也会到昆明去。

但没想到,这成了彼此的最后一面。原来在杨苡离开后不久,李尧林就因病去世了。

后来的杨苡无时无刻不在懊悔当时没有好好地告别。

有这样一句话:“很多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我们无法预知,谁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我们也无法预知每一次的告别会不会是最后一次。

人生总有太多的来不及,在有限的生命,要懂得珍惜每一寸时光,不要错过沿途的风景和彼时的花季。


3

人的境遇,皆是选择而成


莫言说过:“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

来到昆明后,杨苡遇到了恩师沈从文先生,沈从文经常会劝诫她用功学习。

书中杨苡是这样评价沈从文先生的: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教导学生了,他几乎每个晚上都会伏案写作。

杨苡升到当时的西南联大,本打算读中文系,但沈从文却建议她说:“你已经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不要因此浪费掉,将来,你完全可以成为一名翻译家。”

因为沈从文的建议,当时的杨苡第一次有了想要成为一名著名翻译家的愿望,

但不巧的是,杨苡并没有在西南联大毕业成为一名翻译家。

她在西南联大读书时认识了赵瑞蕻,在对方的猛烈追求下,两人开始交往,不久之后杨苡怀孕,只好放弃学业奉子成婚。

婚后,杨苡当起了家庭主妇,但她并不开心,神情抑郁不大见人,有时还会暗自哭泣。

后来在姐姐的建议下杨苡到南开中学代课,教的是初一的英语。

让杨苡没想到的是,这份工作只教了一个学期,就因为她没有大学文凭,而被新的教师所代替。

经历过这件事情后,杨苡决心继续念书,考取文凭。于是杨苡让母亲帮忙带孩子,孤身来到中大借读,重新做回学生,开始了新的生活。

杨澜曾说过:“决定你是什么,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每个人当下的境遇,皆由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得来的结果。

人这一辈子,努力固然重要,但选择更为重要。选好了,人生就像搭个顺风车,选错了则可能抑郁终身。

只有把握好、选择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才能不枉曾经的付出。


4

生活的苦难从未减少,
活着就是胜利

余华曾说过:“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所活着。”

1954年,杨苡着手翻译名著《咆哮山庄》,在这之前,这篇名著已经有了梁实秋先生的翻译。不可否认,梁实秋先生的英文水平是非常优秀的,只用了两三个月就将此书翻译完了。但杨苡认为书名不是很妥,她认为没有人会愿意用“咆哮”二字来称呼自己的住宅。

恰巧杨苡在翻译《呼啸山庄》的时候,是生活在一个特别破旧的房子里,只要刮风,房子就一副随时要倒塌的模样。

但也正是因为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杨苡的灵感呼啸而来,她甚至在离世前都很得意“呼啸山庄”这个名字,而这个经典译本,流传至今,受无数读者的喜爱。

晚年的杨苡,大概是经历过太多的变动,将生死置之度外,她常说:“生命始于80岁。”

杨苡最喜欢的就是静坐一隅,与登门拜访的小友们闲谈。也会和当下的年轻人一样,追着热播剧,刷着朋友圈,她每一天都是那么的活力四射。

101岁的巴金在失去妻子的时候曾说过:“长寿就是惩罚。”

但杨苡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活着就是胜利。”

苦难是人生的常态,虽然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结局,但坚强地面对生活,生命终将不会被辜负。

人这一辈子,所有的苦难,都是命运赐予人的一种考验,但只要你迎难而上,这些苦楚终有一天会变成耀眼的勋章。

岁月呼啸,美无倦意。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所以要承担的责任也会不同。但不变的是我们身上的朝气、对待喜爱事物的热情和责任感。

柏拉图曾说:“生活从不简单容易,即使你活在愉悦顺遂的境遇中,你也会遇到你要克服的困难。”

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顺遂有时,不如意亦有时。但不管何时,我们都要学会带着烦恼,率真、乐观地前行。

愿我们像杨苡先生一样从容优雅地面对生活的跌宕起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翻译家杨苡去世,享年104岁
著名翻译家杨苡去世,她笔下曾经的青春岁月如此美好 | 二湘空间
103岁著名翻译家杨苡逝世,曾翻译《呼啸山庄》,丧事一切从简
百年风云呼啸老人回眸,观人观事人生值得一过
在百岁杨苡人生口述中,比传奇更重要的是度过漫长日子
虹桥路637号:追忆“觉民” | 原石·早茶夜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