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 被误读的历史人物

  当下,新版电视剧《三国》热播。1800年前的金戈铁马、英雄气概、智谋勇义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话题。世人热捧的三国故事,主要来自演义。本文尽力溯本清源,呈现一个个丰富而细腻的历史人物。

                                                                          关羽  一介武夫 刚愎自用
        从“温酒斩华雄”的豪迈到“千里走单骑”的忠义,从遍布世界的关帝庙到香港影视剧里警察局供奉的香案,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关羽当成神去看待。
        因《三国志》作者陈寿“尊曹抑刘”的倾向,关羽的传记不足千字,可以确定的是,关羽是一员勇猛非凡的虎将,但也不过一介有勇无谋的武夫。
        关羽确实武艺高强,颜良就是被他“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三国志·关羽传》: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不过接下来的“诛文丑”则又属《三国演义》的发挥。“诛文丑”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关云长挂印封金”,为制造气氛铺垫关羽出场,作者先交代了曹操帐下名将张辽、徐晃等都拿文丑莫可奈何,等关羽出马,三两下就把文丑搞定。文丑是袁绍手下名将,本事也着实了得,他就这般“冤死”了。按史载,文丑命丧于著名的官渡之战,而且很可能死在乱军之中(《三国志·袁绍传》: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和关羽搭不上干系。
        细读《关羽传》可发现,历史上的关羽极度缺少政治头脑。他不懂得联吴抗曹的重要性,拒绝孙权的联姻,态度很不友好,辱骂求婚的使者,得罪了东吴。孙权谋取荆州后,将关羽父子斩杀于临沮。
        如果说缺少政治头脑葬送了蜀汉的前程,那么“颇自负,好凌人”就是关羽个人最大的性格缺陷。
        建安十九年(214年)马超来降,关羽致信诸葛亮探问虚实,亏得诸葛亮知道他的那点“小算盘”,说马超虽与张飞棋逢对手,却难与关羽为敌。关羽这才放下心来,并沾沾自喜。[《关羽传》:(诸葛亮)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陈寿的《三国志》记载这个事情本很简单,但到了《三国演义》那里,因为罗贯中把关羽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也当成是优点来写,甚至出现了关羽不顾驻守荆州的军职,一心要入川与马超决斗的情节。
        等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他更是居功自恃起来。看不起糜芳、傅士仁等搞后勤的军官。后来,眼看关羽出军乏粮被困,掌握着粮草用度的糜、傅二人以牙还牙,不准备出手相援,关羽哪里受过这等气,扬言“还当治之”,准备回来治他俩的罪,逼得二人反叛。最终,关羽败走麦城。

                                                                                诸葛亮  并非军事奇才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卓有建树的政治家,但在军事上可圈可点处并不多,远非《三国演义》所渲染的那样用兵如神。
        “火烧博望坡”刘备是主角
        《三国演义》中,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中计,大败而归。诸葛孔明打响出山后的第一炮,也令关、张等人折服。然而,历史上此事发生在建安七年(202年),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直到建安十二年他才出山,这场漂亮的胜仗实为刘备亲自指挥,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派刘备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领曹兵于博望。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最后,刘备伏兵于路旁,自烧屯营伪遁。夏侯惇不知有诈,率兵追之,为伏兵所破。刘备虽获胜,但曹兵损失并不多。
        “既生瑜,何生亮”的历史冤案
        历史上的周瑜不仅容貌出众,风流儒雅,讲求生活品位,还是一位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杰出将领。孙权赞他“有王佐之资”,称帝时还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史家也称其“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
        至于其气量,简直可以用宽容大度来形容,《江表传》记载:“(老将陈普)颇以年长,数凌辱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又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刘备一次与孙权谈及周瑜,也说他“气量广大”。所谓“三气周瑜”,只不过是小说家的杜撰罢了,却成为周郎身后数百年来的最大冤案。
        周郎、诸葛两人在正史上并无过节,也无正面交锋,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而周瑜病逝后,蜀国来吊唁的是庞统,也不是诸葛亮。

                                                                               张飞  本是文艺男
        《三国演义》人物中,被歪曲得最厉害的,恐怕非张飞莫属。
        在小说里,张飞出场,即如此描写他的容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就这20个字,把威猛无匹的猛将形象定了调。作者后来还添油加醋,引了不知道哪里来的打油诗,单说他长坂桥上喝退曹军的事:“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张飞是猛将不假,《三国志》也说他“勇而有义”,“万人之敌”。刘备走新野,听说曹军追来,丢了老婆孩子跑路,让张飞带20骑断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
        张飞死后被追封为桓侯,在古代,只有最擅开疆拓土、威震敌国的人,才能被冠以“桓”字。
然而后来演义据此发挥想象,认为张飞就是一个莽撞、勇猛的武夫,就失之偏颇了。这个家伙其实蔫坏得很。曹操破张鲁之后,他跟张郃对峙50多天,看着张郃的军队在山路上摆不开阵势,就带了一万精兵,从小路上跟张郃邀战,可怜张郃的大军顾头不能顾尾,被张飞捡了大大的便宜。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说:“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说明张飞对待君子的时候,还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物。义释严颜是众所周知的故事,到刘备占据成都之后,刘巴初降,张飞马上去拜访,读书人刘巴认为他是武夫,不跟他讲话,张飞愤怒,但是也没有跟刘巴过不去。诸葛亮跟刘巴说:“张飞虽然是武将,但是也敬慕足下。”
        至于张飞容貌,虽然《三国志》没有描述,但是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后主刘禅,一个是敬哀皇后,一个是张皇后。倘若张飞真是豹头环眼,生出来的女儿遗传了父亲的相貌,恐怕刘禅也不敢娶。
        根据一些古书记载,张飞还在书法和绘画上很有造诣。
        元代吴镇有诗名《张益德祠》,诗中说张飞擅长书法,连钟繇、皇像也未必比得上他。诗人难免有些浮夸,但是张飞书法不赖,当是定论。
        明代的《丹铅总录》中,也有一条关于张飞书法的记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而同时代的《画髓元诠》则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说张飞不仅擅长草书,而且能画仕女图。
        可惜的是,这位将军的美人画作没有传世。

        貂蝉  虚构的“红颜祸水”
        三国里的美女不少,貂蝉是最突出的一个,她在男人的策划之下,成为王允美人计中最关键的角色。这个人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实际上只是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
        据《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记载,董卓喜怒无常,曾因小事不满而“拔戟掷布”,吕布心怀怨恨,后因与董卓的侍婢私通一事,“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于是萌生杀机。王允不失时机地拉拢吕布,合谋杀死了董卓。  《后汉书》对此事的记载也大致相同。在真实的刺杀事件中,王允的确运用了一些计谋,但根本不是人们熟知的美人计,也许只有“布与卓侍婢私通”一事能与美女沾上边。
        “力斩乱臣凭吕布,舌诛逆贼是貂蝉”,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这两句诗最早出现了貂蝉的名字。后来,貂蝉又成为《刺董卓》、《貂蝉女》等金代和宋元戏曲的主角。
        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让貂蝉的形象变得更加具体。在剧中她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曾被汉灵帝选入宫中,成为一名宫女,因掌貂蝉冠来,故名貂蝉。后来灵帝将其赐予丁建阳,丁建阳又将她配与养子吕布为妻。黄巾起义时,夫妻二人失散。她之所以接受王允的连环计,就是为了能与远在长安的丈夫吕布团圆。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捕风捉影地对貂蝉的故事进行了有意的误读,她的身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吕布之妻变为王府歌伎,把原本被动接受美人计的貂蝉塑造成一位“年方二八,色伎俱佳”,深明大义,为报王允教养之恩而甘愿献身的女性。但是,这个被罗贯中称赞的智勇双全、舍身救汉的奇女子,看似女中豪杰,实为男人手心的尤物而已。在男权社会下,年轻貌美的貂蝉被剥夺了爱与被爱的权利,身不由己地踏入虎狼之穴,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身体,完成了男人所谓的“义举”,但即便舍生取义,也难免被扣上“红颜祸水”的帽子,貂蝉何其不幸!

                                                                      二乔  铜雀春深别有缘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这两句诗带给后人无限遐想,人们纷纷猜测,她们到底有多美。罗贯中更是在《三国演义》里,把二乔与孙权、周瑜的爱情故事渲染了一番,铜雀台被说成是专为二乔所建,赤壁之战成了为争夺女人而发动起来的“特洛伊战争”。
        二乔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们姓桥而不姓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建安三年,孙策欲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合军西进占领了皖城,“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在《江表传》中,“策从容戏瑜曰:‘桥公儿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她们的故事在史料中也就只有这寥寥的数笔,并没有后世传说中那样精彩。
        关于曹操为二乔修建铜雀台,并发动赤壁之战的故事,就更不足为信了。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建安十三年(208年),而铜雀台始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诸葛亮劝说周瑜联合抗曹时,怎么会预先知道曹操会打造一个铜雀台?
        在真实的历史上,大乔、小乔姐妹并没有后世臆想的那样重要,她们和那个时代所有的女人一样,只是男人故事里的小小符号而已。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重病卧床的曹操担心妻妾们今后的生活,特意在遗令中说:“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让妻妾仍住在铜雀台不致被赶走。他还担心她们以后日子艰难,劝她们学会做鞋子,卖了作为生活费。曹操的良苦悲悯用心令人感慨,也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女人在失去丈夫后流离失所的命运。更有甚者,东吴大将吕蒙去世后,孙权痛苦之余,还令吕蒙的两个爱妾殉葬,可见那时殉葬制十分普遍。曹操没让妻妾陪葬,也算是她们运气不错。她们从属于男人,轻得就像风中的尘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大战《三国志》
正的三国历史
【申江诗潮・第327期】胡中行:“三省一悟”禅诗第三辑(总722期)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盘点《三国演义》的经典成语俗语,烂熟于心
常明:白马白袍赵子龙(《三国志演义》的文学再造之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