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秋将至,俗语"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今年是公秋还是母秋?

进入中伏,"上蒸下煮"的炎热天气,让人难以招架,人们常说,"热在中伏,冷在三九",这几天的持续高温,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人们真盼望这酷热难熬的夏天快快结束,凉爽的秋天将尽快到来,其实,正如民间老话所说"中伏不尽秋来到",这几天虽然天气闷热难耐,但早晚已有点凉飕飕的感觉,这预示秋天的脚步声已悄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今年立秋节气在公历8月7日,农历六月二十九日交节,距离立秋节气只有十一天了。

立秋是我国廿四节气中第十三节气,太阳运行到黄径135度时为立秋时节,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是暑去凉来,表示秋天开始之意,立秋后天气会渐渐凉爽,不过我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立秋过后盛夏的酷热不会很快消退,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仍然较高,按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只有当地持续5天日平均温度恒定在22度以下才算正式进入凉爽的秋天。

按古历法规定,每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所以立秋后的一段时间还处在酷热的三伏天,在民间人们常说的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若遇秋老虎温和的年份,立秋后还稍有点凉风,可以消减盛夏的余热,让人舒服点,如果碰到"秋老虎"发威的一年,那立秋后的气温更加酷热干燥,让人难耐。

在古代农耕时期,立秋节气对农民的农事活动和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所以人们对"立秋"的气候变化和时间的早晚,非常看重,如民间至今流传的谚语“秋不凉,籽不黄;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忧忧;七月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样样丢。”这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在古代,由于立秋的天气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民一年的庄稼收成好坏,所以人们为更准确地预测立秋后的天气变化,在民间人们又把立秋区分为"公母",他们认为当年如遇"公秋"的话,秋后天气会比较凉爽,而若遇"母秋"的话,那将是不好的预兆,秋后一段时期天气依然热度不减,再加秋季的气候特点"燥热",让人更加难熬。那么我们又如何分辩出今年是公秋和母秋呢?

今年立秋节气在农历六月廿九日,白天14时53分48秒交节,至今在民间流传着两种分辩公母秋的方法:

一种说法是,按农历立秋节气具体交节日子的尾数单双数来区分,如果交节当天的日期尾数为单数的话为"公秋",日期尾数出现双数为"母秋"。今年立秋的日期是农历六月廿九日,因"廿九日"为单数,所以今年为"公秋"。

另一种说法是,按立秋节气当天交节的时间来区分,如果立秋节气交节时间出现在白天话为"公秋",出现在晚上为"母秋"。今年立秋在六月廿九日白天14时53分48秒,因立秋在白天交节,所以今年为"公秋"。

由上可确定今年立秋是"公秋",所以今年立秋后,"秋老虎"不会发威,气温会比较凉爽,天气会渐渐出现秋高气爽的舒适温度。

那么俗语"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又如何理解呢?

现在,我们非常好理解这句俗语的语意了,其语意是:如果一年立秋是"公秋"的话,立秋后,夏天的酷热会逐渐消退,天气会变得凉爽舒服,先前用来解热的扇子也会丢掉不再用了。如果遇到"母秋"的话,"24个秋老虎"会发威,立秋后一段时间天气还是很酷热,就连耐热的耕牛也招架不住,甚至会有热死的现象。


小结:由以上可知,今年是"公秋",按老宗祖的预测方法,今年立秋后一段时间天气会逐渐凉爽起来,不会出现秋老虎发威的现象,但也不能高兴太早,天气变化莫测,我们还是要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以免造成误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立秋了,秋后会是怎样的天气呢?
“秋包伏热到哭”,今年是“秋包伏”吗?为何才刚入伏就这么热?
处暑!
“秋老虎”发威 专家支招秋季养生保健
农村俗语“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有啥道理?启示对农民重要
明天入伏,不怕伏包秋,就怕秋包伏,三伏天到底有多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