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北大中文系助理教授张一南,关于中国六朝文学和风流名士,问我吧!
userphoto

2023.02.02 北京

关注
共38个提问,36个回复进行中...
追随星河_奔赴山河:
2022-12-17 ∙ 未知1
个人而言,对魏晋非常偏爱,尤其是竹林七贤和王谢风流,已经不单是学术上的研究,甚至到了感情上的可谓沦陷,想知道您是怎么看待竹林七贤与王谢的? 还有就是,想问一下带着个人感情去进行文学涉猎算不算忌讳,个人读史及涉猎文学都有着明星的感情偏向,个人感觉自己属性偏文学家而不是公正的史学家
张一南:
2022-12-20 ∙ 北京
8
我一直引嵇阮王谢为我这一流人物,在他们的鼓舞下,我不怕做一个疯子。所谓疯子,就是哀乐过人。 关于感情与研究:一方面,一些人自以为很爱历史人物,但其实理解得很浅。对于这种人,一种委婉的劝诫就是,“研究和感情不是一回事”。但是,另一方面,一些资质平庸却非要以研究为生的人,又拿着这句话当说辞了,说得好像只要不通人情,就是正经研究了似的。其实,好的研究(甚至不限于人文学科)就是要通达于人情的。学者和常人的区别,不是学者没有感情,而是学者对人情的理解更深入更精确。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有感情,却没有达到深入的理解,那就说明你这个感情其实是粗糙的。
年以不少,心向何处!:
2022-10-11 ∙ 未知5
如何让小学阶段的小朋友爱上文学特别是古代诗词歌赋这些?
张一南:
2022-10-13 ∙ 未知
211
看起来,您小学的时候也没有很爱这些?否则您只要把您小时候的经验复制过来就好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首先要考虑让小朋友不恨这些。 不要让小朋友把古代文学和不美好的经验联系在一起。不要跟他说,怎么别的小朋友喜欢,你不喜欢啊,你没有出息。不要跟他说,背了这些就可以考好大学,做大官发大财。不要因为他背不出古诗就打他骂他。 一开始不必急着让孩子背,可以先给他念,让他在一个以古诗词为背景音的环境中玩耍。不必念得多么花哨,就像过去的私塾先生一样,朴实无华地念,还原古诗词本身的美。大人自己在那里念得很陶醉,小孩子总会产生好奇,就会想跟着念了。一旦他开始念了,学会背一首小诗了,一定要鼓励他。 其实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教学法很好,先生在上面念,弟子在下面念,各念各的。先生念自己喜欢的文章,自己很陶醉,弟子只要跟着学样就行了。 孩子如果说不喜欢诗词,千万不要着急。我三岁的时候就曾经跟我妈妈说:“妈妈,我最讨厌背唐诗了。”于是我妈就不让我背了。这并没有耽误我后来真正喜欢上唐诗,以唐诗为业。
柳桐倚:
2022-11-05 ∙ 未知3
请问张老师,骈文在中古文体系统中处在什么位置,与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张一南:
2022-11-06 ∙ 未知
4
赋是一种韵文,是要押韵的,是一种审美的文体,“润色鸿业”之类的实用价值,是建立在审美的前提下的。 骈文就是多用对仗的散文,不押韵。六朝的骈文本来是应用文,第一指向是实用,审美只是附带的功能。古文运动兴起后,“文”才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带动了写骈文的人追求审美价值。但至少直到李商隐的时代,骈文还是以实用为主的,只有明清的人,因为离中古远了,才把骈文当做审美对象。 赋-诗-词是一个系统,是中国文体系统的主流。而骈文作为应用文,是游荡在这个系统的边缘的,不同时代的骈文之间,也没有明显的传承性。 骈文最高的艺术,仍然是应用文的艺术,也就是“必也正名乎”,给所写的人和事一个美好的名义,说明这些当代出现的事物,相当于古代的什么美好、典雅的事物。李商隐比别人强,主要是这方面强。但是这种艺术很有局限性,一旦离开了当时的语境,后人就看不懂了,不明白他高妙在哪里了。不过,对每个时代的人来说,这种艺术还是很实用的。
柳桐倚:
2022-11-01 ∙ 未知2
张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中文考研人,请问在学习文学史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比较系统地建构自己对文学史的理解?最近读完了您的新书,觉得其中很多分析都非常透彻,但是自己在学习文学史的时候就没能发现您所注目的问题,感觉经常是被动接受书中的观点,不能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请问应该在什么方向上下功夫呢?
张一南:
2022-11-02 ∙ 北京
18
第一,考研还处于入门的阶段,这个时候别想太多“构建自己的体系”,“被动接受”是必要的,当然,不必特别膜拜“书中的观点”,主要是要“被动接受”书中的知识。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一开始的机械学习是必要的。 第二,等你开始进入研究领域了,邓广铭先生说过,研究中国历史有“四把钥匙”:年代、职官制度、历史地理、目录学。我在文学史研究中,想把第四把钥匙置换为“文体学”。 我们研究一个作家或一个现象,要从这四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他是什么年代的?不是泛泛的“魏晋”、“唐代”,而是他比韩愈大几岁?比韩愈中进士早还是晚?他的家族在他的时代是什么地位?他爸爸是干什么的?他从这个官变成那个官,到底是升了还是降了?他高兴不高兴?他的郡望是哪里?这个郡望和姓氏的人有什么样的气质?他一生走过哪些地方?这首诗其实是在哪里写的?当时他正在经历什么?刚刚写过哪首诗?他这一生,出身于什么阶层,最终生活在哪个阶层?这首诗是什么体裁?这个体裁有什么要求?他是否对这个体裁有所开拓?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三,具体到考研阶段,作为一个做题家,应该有“专题复习”的意识。关于一个文体,或者一个主题,比如山水诗、咏史诗,可以做一个专门的梳理,从先秦梳理到清代。这不仅有助于你建立知识框架,也为你以后的研究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 最后,如果你真的有志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建议通读逯钦立先唐诗、全唐诗和全宋词。不打折扣,一首一首读下来。
小兔兔:
2022-11-01 ∙ 未知1
请问您,六朝名士是否是不愿意留下功名呢?还是讨厌政治?
张一南:
2022-11-02 ∙ 北京
16
我不断地在猜你说的“六朝名士”是哪些人。我说过了,这是个很晚才有的概念。下次问问题的时候点名好吗?如果你问嵇康、陶渊明,我就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去猜你问的是谁了,回答问题会更有针对性一点。 如果实在你想不起任何你个“六朝名士”的名字,能不能告诉我,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概念的?看了什么书、什么纪录片或者什么电视剧? 我还是建议你,去关怀具体的人,而非“六朝名士”这样虚无缥缈的概念。 如果这些人不曾留下功名,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的? 以及,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多数的人是不能如愿的。一个人可能很想占据有利的位置,为天下人做一点事,在年轻的时候也被大家都看好,但最后并没有成功。 也许你要责备他:“为什么别人就能成功?还是你不够努力。”但是到了这一步,需要的努力就不是什么好努力了。就像朱一龙说的,“我的自尊心只允许我做到这一步了。” 如果你认为我们这些人的自尊心不能允许的努力才是政治,那就是讨厌政治吧。
听雨枫桥:
2022-10-25 ∙ 未知2
张老师您好!请问魏晋风度中,今人应该扬弃什么?
张一南:
2022-10-25 ∙ 未知
54
魏晋风度是巫师的事情,任何时代的麻瓜都不许学。
Monicaaa:
2022-10-14 ∙ 上海1
张老师您好。想问个稍稍偏题的题外话,就是在文学阅读中,关于悲与美之间的关系。 王尔德说,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注定是悲剧。这句话曾让我印象深刻,形成了一种“悲”更美的认知。这种悲与美的关系,在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中亦然吗?纯粹的喜不能称之为美的文学吗?
张一南:
2022-10-14 ∙ 未知
100
喜剧背后如果没有悲剧,就是闹剧。从作诗来看,一个人在最开心的时候,无法写出自己一生中最好的作品。
小兔兔:
2022-10-30 ∙ 未知1
请问您,六朝名士对士族整体的态度是批判性的?还是回避?
张一南:
2022-10-30 ∙ 北京
15
“六朝名士”是最近才使用的词,他们就是士族成员。
小兔兔:
2022-10-29 ∙ 陕西1
请问您,六朝名士中有没有文武全才,会武术的?
张一南:
2022-10-29 ∙ 未知
6
那种贴身肉搏的武艺,属于技艺,士族是不学习的。真正上阵搏杀的士兵,也不会练很多花拳绣腿,只要练好自己兵种的一两个动作,服从纪律就可以。 士族有带兵的。比如陶潜一生的主要业绩就是带兵打仗,被视为“兵家”。但带兵的主要学问在于兵法谋略和管理军队,也不是“武术”。陶潜这样的人也不需要上阵厮杀。事实上,你在《三国演义》电视剧里看到的将军捉对厮杀,是不符合当时战场的现实的。 陶潜这样以打仗见长的人不被视为典型士族,但典型士族也可以去带兵打仗。比如淝水之战就是在谢家人的领导下打的。谢玄在前线立了大功,但他也不会“武术”,他的胜利还是治军的胜利。
小兔兔:
2022-10-28 ∙ 陕西1
请问您,六朝名士有没有南北派之分?
张一南:
2022-10-29 ∙ 未知
5
永嘉南渡以后,中国南北方分裂为不同的政权,这对文化发展肯定是有影响的。 南方政权基本上没有民族焦虑,并且在南渡之初是“王与马共天下”,士族和皇帝的关系比较亲近,因而士族也更承认皇权下的官僚系统。当然,到后来,士族文化也越来越内化了。士族文化偏于创新,创造了清谈、新体诗等新文化。 北朝文化是从民族焦虑中走来的,经历了汉族传统儒士对出身异族的统治者的艰难驯化。士族与皇权的关系更为疏离。北朝的士族文化偏于保守,没有创造或很好地接受新体诗,基本保持汉晋文学的旧结构,学术也以继承汉儒经学为主。
小兔兔:
2022-10-26 ∙ 未知1
请问您,六朝名士是在六朝就有了影响力,还是在后世?
张一南:
2022-10-27 ∙ 北京
5
在当时就有影响力的。拿陶渊明来说,他其实和当时朝廷核心的刘裕、王弘等人都有交往。当然,他并不直接参与政治,而是像嵇阮一样,不与统治者合作。名士的影响力主要是在文化方面。萧梁时候,昭明太子就把陶渊明的诗集放在案头,随时翻阅。人们也信任名士对一个人的品评,而不是只看一个人的官位。
小兔兔:
2022-10-25 ∙ 陕西1
请问您,六朝名士是否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张一南:
2022-10-25 ∙ 未知
10
六朝的时候,这些还都属于技艺,没有后世那么崇高的地位。具体来说,画还没有进入文人群体,画画被认为是画工的事,文人会画画就像我们今天教授会打游戏一样。书法本来也是书吏的技能,是寒素上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但从钟繇开始,特别是到王羲之以后,书法成为了文人的一种风雅技能。其本质也是从地位不高的事变成了文人的一种闲情逸致,类似我们今天做烘焙什么的。下棋已经出现在了很多笔记小说中,不过也主要是一种游戏。琴比较早成为风雅的事,从孔子那个时代就是君子诗教的工具,到嵇康以后更是获得了优雅的地位。那时候的琴曲也不像明清以后琴曲那种淡远的风格,而是比较激越的,类似楚辞的风格 。
Puzz康:
2022-10-18 ∙ 上海1
张老师您好,总听说魏晋风度、建安风骨,究竟什么是“建安风骨”?是从文学衍生成一种精神美学了吗?对中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张一南:
2022-10-18 ∙ 未知
40
风骨其实就是美好人类的一些本质的东西,一些潇洒而又骨鲠的表现。士人的表现就像一种艺术创作,没有一定之规。风骨是更本质的,文学是风骨的一种表现。每当一个时代的文学足够熟练,就会自然地追求风骨。盛唐就是一个典型。
MiaGo:
2022-10-18 ∙ 上海3
六朝士人比女人还爱美吗?唐朝以胖为美,六朝追求的审美观念有什么特点?
张一南:
2022-10-18 ∙ 未知
29
唐朝的审美其实是从六朝继承来的,就是张大千总结的“白胖高”。胖就是相对丰腴,不要筋骨太露,参见张莉的薛宝钗、朱一龙的齐衡(划掉)。当时喜欢这种,是因为这是当时上等人的长相。男性重视仪表是好文明。
澎湃网友jQrIBf:
2022-10-12 ∙ 上海4
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父子档,“三曹”和“三苏”哪家文学地位更牛?
张一南:
2022-10-13 ∙ 未知
53
三曹在文学史上个个能打,苏洵和苏辙多少算是沾苏轼的光。不过,对于某个我欣赏的序列,曹植是开头,苏轼是收尾。
小兔兔:
2022-10-23 ∙ 陕西1
请问您,谁可以做六朝名士的老师?
张一南:
2022-10-24 ∙ 未知
5
当时有一些老师聚众讲学的,像刘备的老师卢植、郑玄,就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另外,国家也办太学,满足部分读书人学习的需要。
Puzz康:
2022-10-14 ∙ 上海1
曹植的七步诗到底是真是假?为何历史上有所争议?
张一南:
2022-10-15 ∙ 未知
43
首先,《七步诗》是一首乐府诗,跟我们后来理解的“出口成章”的个体诗学不同。乐府不太注重记录作者,所以作者往往不太确定。不过,曹植亲自作乐府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这在他们那个特定的时代是皇族的一种特权。比起诗的真伪,《世说新语》记载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疑点更大,基本上是不可信的。曹植写这首诗的环境,最大可能是在自己的藩国里,郁郁不得志,在写作乐府歌辞的时候,游戏文字,作为消遣。其中的兴寄意味是明显的,但这首诗不大可能是曹丕逼出来的。
药师傅:
2022-10-12 ∙ 上海1
真实的隐士生活什么样?
张一南:
2022-10-13 ∙ 未知
50
所谓的“隐士”,只要是“不做官的读书人”就可以了。 “士”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群优越的人类。默认“士”是要做官的,“士”如果不做官 ,但人们还承认他是“士”,那他就可以成为“隐士”。“隐”是从官场消隐,并不需要从人间消隐。有的隐士非要住到深山里去,其实是一种作态。 当然,不做官的“士”,没有了俸禄,也是要生活的。他们没能力从事体力劳动,主要依靠他们庄园的收益为生。事实上,不管做不做官,中国古代的士人阶层都是靠庄园收益为生的,没有庄园的寒士也一般多少有点土地可以出租,否则他们无法脱产读书那么多年。不做官或者半官半隐的士人,就会住到自己的庄园里去,号称“躬耕”,但实际上,他们庄园的主要劳动力还是佃户和童仆。这帮人要真靠自种自吃,会饿死的。陶渊明写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还是比较精准地概括了隐士的生活的。
小兔兔:
2022-10-22 ∙ 陕西1
请问您,六朝隐士的著书立说如何流传下来?
张一南:
2022-10-22 ∙ 未知
5
有家人、朋友整理结集,不隐也是这样,那时候没有公费出版这一说。结集的一般是他们的文集,六朝的时候没有那么多人“著书立说”。六朝时结集的文集很少有流传下来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往往是后人辑佚的成果。
小兔兔:
2022-10-21 ∙ 陕西1
请问您,门阀士族也是有自己的文学圈子?有特定的文化交流方式?
张一南:
2022-10-21 ∙ 未知
5
首先,门阀士族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这个圈子庶人很难进入,靠政事上升的新贵也很难进入。但门阀士族也不是人人会写诗,很得意的人肯定是写不了诗的,失意的人写诗比较多。不过,越到后来,会写诗越成了士族(此时已经没有门阀了)的标志,那么士族的孩子难免从小就要学写诗。那么在他们的家族小圈子里,可能会形成写诗唱和的群体。刚刚上升的新贵,也会渴望通过写诗挤进这个小圈子。
加载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林”到“兰亭”的存异之路:魏晋名士由被动到主动的隐逸选择
魏晋时期的名士为什么选择归隐山林,而不愿意入世?
宁稼雨 | 东晋爆棚式网红达人谢安
六朝浙东人文与“浙东唐诗之路”
诗性、美男、隐逸文化:六朝文学为何“风流”?
寒素诗人陶渊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