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真的需要“理财”吗?

大部分人,至少在他们刚刚踏上就业岗位的时候,并不需要所谓的“理财”。尤其是需要花费精力频繁查看打理的所谓“理财产品”。本文面向那些对投资和理财不了解的散户,股神和大鳄请无视。


首先,我在这里对理财产品的范畴做一个局部定义。我认为能称为“理财”的产品,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产品发行方有监管机构颁发的金融业务经营许可(即所谓的牌照,而不是备案之类,这很重要),且不是这个行业里持牌机构的末流,例如城商行、小券商、小信托等;同时,面向投资者的销售机构也持有类似基金销售业务许可等准牌照;

(2)只需要被动等待,不需要主动操作;

(3)长期反复投资,获得持续收益是大概率事件,很少出现暴发或巨亏;

因此,根据上述的定义,股票、期货不符合(1)和(2),P2P不符合(2)(3)。以此类推,读者们可以自行比较判断一下。


选取这三条标准的理由如下:

第一,理财最首要的原则是守住老本,而不是跑赢通胀

很多小康家庭和小中产在本次互联网金融热潮中,在“跑赢通胀”的鼓吹下拿出大量财产甚至连养老金一起全仓杀入所谓财富管理公司发行的高收益产品,最后全部积蓄归零的主要原因就是违反了这个原则。

传统机构对于风险防控的意识和风控水平,在很大概率上还是要远远好过新金融机构的,能接入央行征信这一点就已经超过大多数合法的征信手段;同时,一行三会监管框架下的机构也有相对成熟的体系,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在解决过程中也相对多些保障;最后,合规的销售机构现在不太敢打擦边球,把不适合你的风险偏好的产品销售出去。例如一些高风险高门槛的信托、部分私募产品等;

因此也容易推断得到,如果销售渠道在骗你,那么产品的发行机构是谁也无所谓了。所以发行方和销售方的合规性需要同时满足,这条原则才能发挥作用。很多在银行营业部里购买了银行内部不法人员推销的野鸡理财产品的受害者有很多故事要跟你讲。

少输通胀好过老本失守。


第二,对大多数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人来说,理财的收益是次要的,认真投入工作获得升职加薪的收益更高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承受风险的精神压力也是有限度的,而这两个指标都有成本,尽管不一定是资金。整天盯着股票红红绿绿变幻,但涨来跌去就那么几千块钱。与其把宝贵的时间和业余精力花在选股、选基金上,还真不如好好投入工作。想一想,是靠上班开小差不停刷手机一年下来10万块勉强挣了1万爽,还是一年下来业绩提成多拿一万爽?除非是证券市场的从业人员,我认为可以小买一点主要是了解市场动态“找找感觉”以外,我个人认为大多数人并不需要投资于个股。

个股可以算作投资,那么证券投资基金能算理财吗?我认为可能不算,多数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面向散户的公募基金,净值的变动很快、变动幅度很大。尽管不需要盯盘操作,但是每天关注净值,最后觉得还不如自己上的感觉并不好。如果非要配置股票型资产,还是建议买被动型的指数基金,而且得遵守纪律每周/每月定投,遵守不了的和股票区别也不大。

同时,收益的绝对值和投资的本金规模相关性较大,除非是极少数金融、游戏中的岗位遇到市场大年,能有不凡的收入以外,大多数人很少攒下较多的本金。少量的资金就算偶然遇到收益爆发(例如股票连续涨停),也因为是配置单一,实际承担了过高的风险。

而“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这句话相信大家也都听过,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原则,但是对小资金来说,资产多元化配置是有成本的。10万元积蓄还要分配2万元投黄金,4万元固定收益、4万元股票基金、2万元货币基金吗?光是申购费和研究配置的精力就够你吃一壶的了。低于50万这个量级的资金,在我看来没有多元化配置的必要。万一配置错了,或者运气不好遇到某种资产暴跌,你还坐得住吗?


第三,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购产品的收益和风险,不要使用杠杆

本轮股灾很多人倾家荡产的原因主要是超过自己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使用过高的杠杆,而使用过高杠杆的原因则来自于自己的贪婪。对散户而言,可以接触到资产有三种,第一种是低风险低收益,第二种是高风险高收益,第三种是高风险低收益。尤其最后一种往往还打扮成低风险高收益出现。

现在有很多无良的野鸡交易所鼓动不明真相的散户去做所谓的现货贵金属、原油、外汇投资,其中黑幕,铁汇套利是怎么回事? - 许哲的回答 - 知乎 这一篇已经讲得很清楚,不再赘述。很多本想“理财”的散户,在这些打着理财旗号,实际上做着投资、投机甚至骗财的,冠以“理财顾问”等头衔的地推人员鼓吹下,不明不白的进了坑。

高风险高收益类的资产,对于散户而言可重复性比较差。因为资产规模小、分散难度大。“浮盈加仓,一把亏光”这种顺口溜看着戏谑,背后可是不少人的血泪。由于收益的不确定性,难免出现在不断把收益滚动再投资以后出现一把大幅度回撤甚至亏损的情况。因此我个人建议如果一定要配置高风险资产,严格控制规模。

相应地,低收益低风险类的可投资性就比较强,尤其是一些具备国家隐性信用保证在内的银行理财等,作为守成是很好的选择。


因此综上,好好工作,升职加薪,不要天天理财。存了没几个钱就老老实实买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不要动不动借钱all in。至于那些什么“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之类的鸡血励志理财课,少交点智商税,就能多拿几块收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收益为多少才能跑赢通胀?
你最起码要知道怎么跑赢通货膨胀吧?
低中高理财工具的收益情况!你是否理解高风险高回报呢?
年化收益率12%,难吗?
14万资产打水漂,你对“资产配置”的理解真的对吗?
理财产品的利率要达到多少才能抵抗“通胀”?看完心里有谱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