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美文学简史》

《欧美文学简史》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古代希腊抒情诗,散文体动物故事。

·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表现了他们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某些习俗与名称的来源的故事。

   神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有: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宗谱、神的活动、人类的起源、奥林波斯神统等。

  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主要内容有:赫拉克勒斯、伊阿宋、忒修斯等英雄的故事。希腊神话的基本特点是人神同形同性(神话中的神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他们不仅和人有着同样的形体,而且和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神除了永生不死和有着无比的法术和智慧之外,与凡人几乎没有多大差别)。希腊神话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品。两部史诗的内容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伊利昂纪》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最后一年中几十天内发生的故事;《奥德修纪》描写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的回国,表现人与自然的斗争及人们为争夺财富的斗争。特洛亚是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个城市,公元前12世纪初期,希腊半岛上的一些部落,曾组成联军,向特洛亚发动进攻,引起了一场持续10年的大战。最后希腊人得胜,毁灭了这座城市,掠走了大批的财产和俘虏,这就是特洛亚战争。在希腊传说中,战争的起因被说成是为了争夺斯巴达的王后海伦。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极其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风尚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史诗反映出在荷马时代的希腊,居民中依财产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已有贵族、平民和奴隶的区别,就是军事首长和各部落的显贵。贵族们过着豪华的生活,但并不脱离劳动。奴隶主要是为主人从事家务劳动和豢养牲畜的家奴。荷马时代还不是奴隶社会,古代的氏族组织还保持着相当的活力。部落中最高权利属于民众大会,一切重大的问题都要在民众大会上讨论决定。但民众大会作用已经很小,贵族起着决定作用。

  在思想内容方面,史诗表现了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热爱生活、肯定人的积极力量的积极乐观的思想;史诗还表现了古希腊人的冥府乐土观念以及他们重视现世、不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的思想。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在古代希腊,戏剧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酒神祭奠仪式(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是酿酒和葡萄种植的保护神,后来成为一切植物之神。他本来是一个小神,只在平民中受到崇拜。每年春秋两季都有酒神祭奠,祈祷或庆祝丰收,是一种盛大的群众性活动)。悲剧起源于这种仪式中的酒神颂歌,喜剧起源于这种仪式中的狂欢歌舞。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希腊悲剧随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兴衰而兴衰。希腊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作家通过神话题材反映现实,基本主题是反侵略、反专制,表现为民主和正义事业而奋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崇高理想。基本上是一种英雄悲剧,它旨在严肃而不在悲(亚理士多德说悲剧是对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古希腊悲剧保留至今的有三位作家的32部作品。

  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是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的悲剧诗人,代表作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之一《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作品借用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的神话,表现了雅典民主派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歌颂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正义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精神。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首先运用第二个演员,运用服装、高底靴和布景,并使对白成为剧中的主要成分,希腊悲剧的结构程式和艺术特点在他的剧中基本形成。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代表作是《俄狄浦斯王》。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由于神示,在无意中犯了杀父娶母之罪的故事。表现了俄狄浦斯的坚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激烈冲突。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兴盛时期民主派的思想意识特点:怀疑神和命运的合理性,肯定个人的独立自主精神。索福克勒斯首先使用第三个演员,打破三联剧形式,使合唱成为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希腊悲剧的艺术形式在他的创作中发展到完善程度。《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在结构布局方面的典范。

  欧里庇得斯与索福克勒斯生活在同一时期,是三大悲剧家中最富民主倾向的一位,因善于在剧中讨论哲学问题而被誉为剧场里的哲学家。其代表作是《美狄亚》。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中伊阿宋取金羊毛的故事,表现伊阿宋的背信弃义和美狄亚的复仇。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贫富的分化,社会道德的堕落,家庭的崩溃。欧里庇得斯的作品比较接近现实,他在写实手法和心理刻画两方面对希腊悲剧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作品标志着英雄悲剧向世态剧的转变。

·古代希腊喜剧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古希腊喜剧的产生比悲剧晚将近半个世纪。主要是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古典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的喜剧称为旧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被称为喜剧之父),主要作品是《阿卡奈人》,是一部反内战的作品。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的喜剧称为新喜剧,与 旧喜剧相对而言,不以政治讽刺为主要内容,而主要是世态剧(爱情、家庭生活),代表作家是米南德,主要作品是《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

·古代希腊文艺理论

  古代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家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欧洲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西方唯心主义文艺思想的先驱。他的主要文艺观点是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即影子的影子,现实世界不真实,艺术就更不真实。艺术对社会起伤风败俗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在文艺思想上基本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是西方唯物主义美学的先驱。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模仿自然,要求文艺要表现事物的规律性,他还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代表作是《诗学》。

·古代罗马文学的代表作家维吉尔

  是古代罗马最重要的诗人。代表作是史诗《埃涅阿斯纪》。史诗采用罗马神话的说法,认为罗马的祖先是特洛亚王子埃涅阿斯。作品写他建立罗马国家的艰苦历程。在艺术上模仿荷马史诗的写法,但是是一部个人创作(荷马史诗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是人民集体创作),因而被认为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典范。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

·教会文学及其特点,主要的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

·骑士文学的内容及其形式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属于世俗封建主文学。法国是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最发达的国家。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冒险故事和骑士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主要体裁是抒情诗和叙事诗。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在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的中心主题是写骑士之爱。品种有 破晓歌牧歌情歌夜歌怨歌等,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

  骑士叙事诗的中心在法国北方。其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游侠与冒险。分为:古代系、不列颠系、拜占庭系。以不列颠系为重要,代表作品是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法国诗人克雷田··特罗亚的《刑车骑士郎斯洛》以及《特里斯丹与依瑟》。骑士叙事诗以一两个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来组织长篇故事的结构方法、注意人物外形与心理描写的艺术特点,奠定了欧洲长篇小说的基础。

·但丁及其《神曲》

  《神曲》的三部《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作品写但丁在古代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三界的故事,实则反映意大利的现实(评点、批判现实、表现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理想)。

  《神曲》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两重性。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彼特拉克和薄迦丘;法国作家拉伯雷;西班牙作家维伽;英国作家乔叟、托马斯·莫尔、斯宾塞、戏剧方面的大学才子派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形成的世界观。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中世纪教会宣扬的宗教世界观。反对教会把神看作宇宙的主宰,赞扬人性的美好,肯定人的力量、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认为幸福就在人间,宣称人有享受现世幸福的权利,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以神为中心、以禁欲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反动世界观,矛头指向教会统治和神学思想。崇尚理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主张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人的才智。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压迫,提倡个性解放,认为人的贵贱不应取决于出身门第而应有个人的品德和功德来决定,提倡仁爱、平等的观念,以反对封建关系。在政治主张上,许多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割据,希望有强大的王权来实现国内的统一与安定。  

  人文主义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积极意义,但是,人文主义追求的目标主要是个性解放。人文主义者所标榜的并不是全人类,只是资产阶级自身和资产者个人。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

  人文主义文学具有如下特点: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倾向;注意写实,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还保留着许多传统因素,并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着重从道德心理上进行刻画,而不注重对人们的客观物质关系进行分析;人物性格复杂而完整;注重民族特色,表现爱国情绪,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人文主义文学为欧洲文学中的许多体裁奠定了基础,如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 、散文等。

·《十日谈》的结构、主题及其意义

  薄迦丘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品以尖锐泼辣的风格对教会和封建思想进行了讽刺和攻击。该书包括100个小故事,来源各不相同,反映了意大利的现实,充满人文主义思想。它的重要主题是反教会,揭露僧侣和教会的腐败、虚伪。有些故事,反对禁欲主义,肯 定人有享受现世爱情幸福的权利。还有些故事赞扬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才干、智慧和进取精神

  《十日谈》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奠定了近代短篇小说的基础。小说 以其对现实生动的描摹,对人物心理、景物的生动刻画取胜。小说以意大利语写成,文笔简练、生动。

·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出现在西班牙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岁不是人文主义文学,但和人文主义文学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西班牙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又译《小癞子》),作品的写实性,以及它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串连各种社会画面的结构方法,都显示了它的独特性。这部小说的影响延伸到1718世纪,乃至19世纪以后的欧洲小说。

·堂吉诃德的形象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同名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最显著的特征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骑士小说中写的东西:魔法、妖怪、巨人、仗义行侠等等,为此,他闹尽笑语,表现了其性格固执与荒唐的一面。但是,他出外游侠,既是为了建立骑士的荣誉,也是为打抱不平,救世济人,主持正义。由此可见,在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外衣下,还包含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但他想在当时恢复过时的骑士制度,以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办法解救人民的幻想,决定了他必然失败,必然成为一个受人嘲笑的滑稽人物。这个人物很复杂,又可笑又令人敬佩;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因素;既是作者讽剌的对象,又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其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1590年-1600年为第一时期。这是莎士比亚从思想到艺术逐渐成熟并且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主要创作历史剧和喜剧,创作基调是明朗乐观的。主要作品有历史剧《查理三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1601年-1607年为第二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主要创作悲剧。作品表现了一种悲愤、阴郁的情调,对人文主义理想的歌颂转为对现实的严峻批判。这一时期的作品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精华,其成就达到了世界剧坛的顶峰。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608年以后是第三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了一系列传奇剧。他恢复了人文主义理想的信念,重新探索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幻想以调和的乌托邦的方式来解放矛盾。主要作品有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哈姆莱特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不断地与敌人周旋,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要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替父报仇,还里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改造现实,改变这个颠倒混乱的社会,在这一方面地感到力不从心。

  哈姆莱特之所以不能完成改造现实的任务有两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当时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处于萌芽状态的先进势力还不能战胜强大的恶势力。从主观上看,人文主义理想本身也存在局限。所以哈姆莱特最终报了父仇,但他自己也与敌人同归于尽,并没有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

·《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哈姆莱特》基本上是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进行创作的。但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原则又有自己的独特性。第一、他常取材于现成的材料或剧本而不是直接取材于现实。他在旧故事的骨架中填入现实生活的画面,注入时代的灵魂。第二、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紧密相连。

  《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主要有:第一、戏剧所反映的生活画面具有广阔性;第二、戏剧冲突紧张关锐,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第三、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相结合;第四、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呈现出多面性和复杂性,并且性格始终处在发展中。通过对比和人物的内心独白来展示人物性格也是莎士比亚常用的手段。第五、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词汇量大,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以及形象化的语言,剧本主要用诗体,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

 

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英国主要的作家作品(弥尔顿的三部长诗),法国主要的作家作品(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主要作品;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拉辛;文艺理论家布阿洛;寓言诗人拉封丹)。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古典主义作家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宣扬公民义务和责任作为自己的职责。但一些优秀的古典主义作家并不是一味地颂扬君主,他们的作品中有要求国王以仁治国、主持正义、支持反对封建偏见和宗教欺骗的斗争;谴责暴政等内容,如高乃一、拉辛、莫里哀等的作品。

   思想上崇尚理性。布阿洛把理性当作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最高标准。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古典主义作家也按照理性的原则进行创作。古典主义从理性出发制定了创作的规则,形成其创作文字简洁、结构明晰、逻辑性强等特点。

  艺术创作上提倡模仿古典,重视规则。在诸多创作原则中,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影响最大。三一律(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个整一),即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在同一事件,时间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包含的时间只能在一天(24小时)之内。

·达尔杜弗的形象

  达尔杜弗是外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后成为职业宗教骗子。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质。达尔杜弗形象的主要特征是表里不一。例如他对奥尔贡说对任何东西也不要爱恋,而自己却贪吃贪睡贪色,不肯放过任何享受的机会。剧本不但层层剥下了达尔杜弗伪善的外衣,使其本相毕露,并且指出了他的险恶用心和严重危害霸占奥尔贵的妻子、财产,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家门。达尔杜弗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在欧洲语言中达尔杜弗已经成为伪善的同义语。

 ·《达尔杜弗》的艺术特点

  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的原则;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结构严整紧凑,层次分明。在喜剧中含有不少悲剧性因素。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法国的主要作家作品;德国的主要作家作品;狂飙突进运动。

·启蒙运动

  是第二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也是从政治上推翻封建制度,在思想上的准备和发动。

·启蒙文学的主要特征

  启蒙文学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启蒙文学作家往往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文学往往是他们进行反封建斗争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

  在启蒙文学中,主人公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普通平民。

  狄德罗提出要真实、自然的近代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新文艺的纲领;在题材上主张写一般市民的家庭日常生活,反对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风格。

  在体裁上,出现了市民剧、现实主义小说、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

  启蒙文学(包括创作和理论)是欧洲文学从古典主义向近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转变的关键。

·歌德及其《浮士德》

歌德青年时期的主要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①浪漫主义作家强烈地不满现实,他们不喜欢描写现实,而喜欢描写主观理想及非凡的事物。

②浪漫主义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和枯燥而冰冷的理性,作品着重抒发个人的感情和体验。

③浪漫主义作家热爱大自然,雄奇的大自然和远方异域是他们寄托理想和他们笔下的人物经常出没的地方。

④浪漫主义作家对中世纪历史及民间传说很感兴趣,他们热衷于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并进行加工创造。

⑤浪漫主义者要求个性解放和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墨守成规和压制个性。他们在创作中采用多种体裁,尤其喜欢那些易于抒情的体裁,如抒情诗、抒情叙事诗、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戏剧和历史剧等。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喜欢用华丽的词藻、生动的比喻等。

·《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

    《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描写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说明社会是造成他们不幸的根源。这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第二,肯定人民反抗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及其制度的正义性。第三,阐明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是贯串全书的根本思想。

小说主题思想的第一方面是通过芳汀、珂赛特、冉阿让的悲惨遭遇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些形象,作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富人们为所欲为,劳动人民则注定要过贫苦的生活,而那些处境最悲惨的人都是一些诚实善良的人。资本主义的现行法律是保护资产阶级利益而同劳动人民为敌的。

小说主题思想的第二方面是通过共和党人1832年夏在巴黎举行的武装起义来表现的。雨果用大量的篇幅从共和党人最初的小组活动、斗争的开展和起义的爆发一直写到英雄们的壮烈牺牲,热情歌颂了起义者的英勇无畏、坚强不屈,肯定了他们事业的正义性。小说还塑造几个感人的形象,如马吕斯、马贝夫老人和小英雄加夫洛什等。   

小说主题思想的第三方面主要是通过冉阿让和沙威的转变及行为来表现的。冉阿让坐牢多年,但是法律的制裁并设有使他改过,反而使他严生了“凶狠残暴的为害欲”,而卞福汝主教的仁慈却使他弃旧图新。冉阿让的仁慈又感化了沙威。沙威是个死心塌地为统治阶级卖命的鹰犬,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打手。就是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人物最终也被仁慈感化了。通过冉阿让和沙威的转变,作者表明,以惩罚作为基本手段的法律不过是低级的法律,而慈悲和仁爱则能把人改造成为新人,是高级的法律。但雨果对沙威良心发现、最后自杀的描写带有很大的幻想性。

·奥涅金的形象

奥涅金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贵族青年中的一种典型。他的性格是复杂的,是由他所受的教育和生活于其中的贵族生活环境决定的。奥涅金从小接受的是脱离人民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贵族教育,长大后是社交界的宠儿,每天过着空虚的生活。但他却与一般贵族青年不同,他受到了当代进步思想的影响(如卢梭的《民约论》),对自己的空虚生活和现实感到不满和失望,得了“忧郁症”,他还在乡下进行了使地主们愤怒的改革。但由于奥涅金受贵族阶级的影响太深,没有毅力背叛他的阶级,并且脱离人民,这决定了他不能走上为改造社会而斗争的道路。

对达吉亚娜的爱情和与连斯基的决斗充分表现了奥涅金的矛盾性格。前者表现了他对纯朴真挚爱情的不理解(上流社会的生活所致)、自我优越感和精神空虚;后者表现了他无力反抗上流社会的陋习。   

奥涅金旅行归来重新爱上了达吉亚娜,是因为他从她身上看到了过去没有发现的优秀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消极的生活态度的改变。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先进贵族青年的本质特征脱离人民。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①力求真实地描绘现实,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现实,主张冷静地观察现实,客观地描写现实,注重细节的真实性。

    ②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作家力图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弊病,因而被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③注重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典型化原则是现实主义的真谛。

④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其创作的思想基础。

·于连的形象

于连出身于小业主家庭,天资聪颖,崇拜拿破仑,一心想出人头地。他踏进人生竞技场的第一步是给市长的孩子们当家庭教师。于连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平民意识,对庸俗、无能、高傲的市长抱鄙视态度。他对德瑞那夫人最初的动机是要征服这个贵族妇女以示反抗。于连与德瑞那夫人的情人关系暴露后,于连进了贝藏松神学院。在神学院二虞我诈的险恶环境中,于连施展了伪善的本领,博得了彼拉院长的赏识。院长离开修道院时把他介绍给巴黎的大臣木尔侯爵当秘书。在那里,于连的平民意识逐渐消失,他同侯爵小姐发生爱情关系,为反动势力效力,眼看就要飞黄腾达。这时,教会迫使德瑞那夫人写了一封揭发信,他的幻想一下子化为泡影,他向昔日的情人开了两枪,并因此被捕入狱。在狱中,于连的平民意识又恢复了,他拒绝上诉和忏悔,以示抗议,最终被处死。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无权和受压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对现存制度的反抗属于个人主义的反抗,因而一旦发迹就很容易满足和妥协。他的形象鲜明地表现出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反抗性、妥协性和动摇性。司汤达通过于连的形象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复辟的思想。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①描写了金钱对社会各方面的腐蚀和主宰作用,拜金主义对人们内心世界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例如《欧仁妮·葛朗台》

②描写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塑造了不同时期的资产者形象(例如高布赛克、纽泌根、葛郎台等),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兴衰。

③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史(包括古老的贵族阶纽的没落、他们的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以及新贵族的全面没落等内容。)这些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例如《古物陈列室》)巴尔扎克是个正统派,他的同情在贵族一边,但当他具体描写他们的言行时,又无情地嘲讽了他们。

④以赞赏的态度描写了共和党人的形象(例如(幻灭)和(农民))。但对人民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巴尔扎克不承认劳动人民有参政的能力,不赞成工人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又描写了人民中间蕴藏着美好的品质,并同情工人的疾苦。这种矛盾态度在多部作品中都有表现。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①把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高度统一起来。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不仅表现了极广阔的生活画面,而且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的高度,自觉地力图把握时代脉搏。

②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力图使环境和人物表现得真实准确,其原因是作家把握住了代有本质性的特征,把典型人物的塑造与典型环境的描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拉斯蒂涅的形象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的第一主人公,是一个被资产阶组金钱至上的社会原则所腐蚀的贵族子弟的典型。他的形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贵族阶级没落、资产阶级崛起的历史趋势――贵族子弟抛弃贵族阶级的生活原则而资产阶级化。拉斯蒂涅是外省破落贵族子弟,为重振家业到巴黎寻找出路。这个本想通过勤奋读书取得功名的青年,很快就被巴黎的花花世界所腐蚀,产生了迅速爬上去的欲望。他去拜访远房亲戚、上流社会的重要人物的鲍赛昂夫人,夫人给他上了第一课,她告诉了他巴黎成功的秘诀:越没心肝,升得越快,并让他去追求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丹斐纳,以此作为向上爬的跳板。同住在伏盖公寓的逃犯伏脱冷又告诉他另一条发财致密的秘诀:谋财害命。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是拉斯蒂涅人生道路上的两个导师,他们的语言虽不相同,但阐述的原则是相同的:要想向上爬就要不择手段。拉斯蒂涅怀着恐惧拒绝了伏脱冷合伙谋财害命的计划,按照鲍赛昂夫人的指点,征服了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过了一段挥霍放荡的生活。当他看到纽沁根太太不能控制丈夫,自己眼看囊空如洗时,就准备实施伏脱冷的计划了。与此同时,为金钱至上的法则所左右的变故在拉斯蒂涅身边惊心动魄地发生了:鲍赛昂夫人被看中资产阶级小姐巨额陪嫁的情人抛弃,不得不挥泪告别巴黎到乡下隐居;曾经是富翁的高老头被两个挥霍无度的女儿盘剥得一贫如洗,象狗一样惨死在伏盖公寓;自认为有着神机妙算的伏脱冷被贪图当局赏钱的人出卖,啷当入狱。这三件事给拉斯蒂涅上了刻骨铭心的人生三课,他完成了自己的社会教育。埋藏了高老头,他站在公墓的高处远眺着巴黎灯火通明的上流社会区,下定了泯灭良心大干一场的决心。《高老头》真实地表现了拉斯蒂涅成为野心家的过程。

·《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双城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小说的思想内容是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节线索来表现的。它的基本主题主要包括三方面:

①小说通过对贵族罪恶及人民苦难的描写,说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厄弗瑞蒙德侯爵抢走德代石太太美丽的姐姐进行玩弄,她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悲愤而死。弟弟前去报仇,被侯爵杀死。被玩弄的姐姐不堪忍受心灵和肉体的折磨神志失常,也悲惨死去。正直的马奈特医生告发了侯爵的罪恶,告发信却落到了侯爵的手里,马奈特医生因而被关进了阴暗的巴士底监狱。侯爵的兄弟驱车轧死了穷人的孩子,傲慢地扔下一枚金币扬长而去。当时农村赤贫、城市穷困,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正是在这种贫富悬殊日益严重、阶织对立异常尖锐的情况下,法国大革命爆发了。狄更斯对法国大革命背景的描写,深刻地说明了这场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表现了作家进步的思想顾向。

②由于受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局限,作家把革命描写成一场血腥的报复。在他笔下,革命群众一个个粗鲁野蛮,革命的中坚分子是一些毫无理性,只求嗜血复仇的暴徒。在这方面.狄更斯受了卡莱尔在《法国革命史》中阐述的“革命即报复”观点的影响。这表现了作家对暴力革命的否定。

③作家在马奈特医生、路希、卡尔登等人物形象上寄寓了用人道主义改变丑恶现实的理想。而这种救世药方不过是美丽的幻想。

《双城记》在表现狄更斯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是十分典型的。

·《双城记》的艺术特点

①用现实主义的方法真实地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人民受苦,贵族横行霸道)及其革命的场面。《双城记》与一般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是,不拘泥于冷静客观的描写而充满激情,不少地方运用了辛辣的讽刺,表现了作家的爱憎。

②运用了浪漫主义的神秘幻想和象征比喻的手法。故事情节在许多地方带有神秘色

③善于运用带有隐喻的形象和词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④情节复杂,但布局精巧。

·《死魂灵》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玛尼洛夫:是一个在文雅外表掩盖下的精神空虚的地主,他没有头脑,没有本事,靠祖传的庄园过着饱食终日的生活。他突出的特征是他的甜腻相和没有个性的个性。

科罗包奇咖:是个寡妇,她愚蠢浅薄,孤陋寡闻,但很会攒钱,是一个在俄国任何一个偏僻 角落里都会碰到的孤陋型的地主。

诺兹德辽夫:是一个厚颜无耻的流氓无赖型的地主。劣迹昭昭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的主要内容。

梭巴开维奇:是一个粗鲁残暴和贪婪凶狠的农奴主,他奉行弱肉强食的原则,对农奴进行残酷剥削,他的长相、举止和生活方式也像一头野兽,无半点文明可言。

泼留希金:是一个极端腐朽没落的农奴主的典型。他的性格特征是极度的贪婪和吝啬。他生活的目的是聚敛财富不为自己享乐也不为他人造福的病态的聚敛。手段是既捡又偷, 他的吝啬既对别人也对自己,他过着不如囚犯的生活,穿的衣服像叫花子。这一形象说明 腐败的农奴制使它的主人们堕落到多么可怕的地步。

乞乞科夫:是《死魂灵》的主人公、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他出身于小农奴主家庭,生活于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发展的俄国。从父亲那里接受的是带资产阶级色彩(金钱万能)的封建家教,养成了投机钻营、惟利是图的性格。他全部生活的目的是追求花天酒地的寄生生活 。收买死魂灵的罪恶勾当集中反映了他的性格。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罪与罚》的主人公。他的故事可以分为犯罪与惩罚两部分。他是从外省到京城求学的大学生,聪明敏锐,心地善良,性格高傲,孤独忧郁,有些怪僻。他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十分贫困,后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他付不起房租,有时甚至挨饿。在走投无得的情况下,有三件事促成了他酝酿已久但又不断反悔的杀人计划:其一是酒馆里大学生和军官关于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用她的钱能办许多好事的议论。其二是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的悲惨遭遇。其三是母亲谈到家中艰难处境的信。此外,他头脑中还有一种理论,即认为人分为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两类,前者天生循规蹈矩,而后者有权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为所欲为。拉斯柯尔尼科夫想试验一下自己是否属于不平凡的人,于是,他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以及老太婆的妹妹。

犯罪以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惩罚。他的精神崩溃了,并且断绝了和朋友的联系。陀氏认为这说明他的为所欲为理论破产了。陀氏还认为这种理论的思想实质是极端个人主义,而这种理论产生的原因是虚无主义(即被保守派所诬蔑的无神论、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陀氏对进步思想的歪曲。

拉斯柯尔尼科夫最后在索尼亚虔诚信仰的感召下投案自首。这是一个艰难的、其间多次出现过心理抗拒的过程。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8年苦役,索尼亚和他一同去了。在索尼亚的献身精神和爱情的感召下,他逐渐发生了变化。作者暗示,他将获得新生。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

·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是这一时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突出成就。它包括公社革命酝酿时期,公社存在时期,公社失败后公社社员遭到屠杀、监禁和流放时期的文学。其主要内容是真实记录了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反动派的血腥罪行,体裁包括诗歌、政论、散文、小说和回忆录等。巴黎公社的文学作品主要有:

1、诗歌:路易斯·米雪尔的《和平示威》、《囚徒之歌》、爱·德勒的《巴黎换一块牛排》、艾蒂安·卡尔沙的《凡尔赛分子》、让·巴蒂斯特·克雷芒的《浴血的一周》、《上墙根去!队长》、《巴黎公社之歌》、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公社没有覆亡》、《一八七一年流亡者之歌》、《铁匠的梦》、《十万大军》、《前进,工人阶级》、昂利· 布里萨克的《装口袋》、夏特立的《公社万岁》、于葛的《为路易斯·米雪尔唱的夜曲》等。

2、小说:主要作家有儒尔·瓦莱斯和克拉代尔。

·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初的法国,其思想理论基础是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泰纳接受了哲学上孔德的实证论,提出种族、环境、时代三个要素决定文艺创作的理论。左拉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当代生物学和医学,特别是遗传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文艺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生物本能支配其社会行为。自然主义理论的要点包括:

①强调客观地反映现实,但反对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法,而强调“描摹的自然”(主要是随便观察到的、偶然的现象),要求文学成为单纯记录直接印象的照相机。

②要求作家成为科学家,在作品中要冷静客观,不应流露个人感情和给予评价。

③认为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支配人的行为,认为是生物学的规律决定着人的心理、性格、情欲和行为。自然主义者十分注重遗传对人产生的影响。

自然主义的主要作品有法国龚古尔兄弟的小说《日尔米妮·拉赛尔特》、左拉的小说《黛莱丝·拉甘》、《玛德兰·费拉》、《小酒店》,德国的剧作家豪普特曼的剧本《日出之前》。此外,意大利、挪威、西班牙、俄国、美国的文学都曾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法国,但它的某些特征在以前的一些作家作品中就有所表现。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马拉美、魏尔伦和兰波。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最主要的先驱。他提出的世间万物“相互感应”的观点,成为象征主义诗派的理论基石。

象征主义和模仿现实的现实主义及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完全不同,它追求的是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象征主义认为,人视力所及的外部世界,并不是世界的全部,还存在有“另一个世界”。这“另一个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万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各种感觉之间,存在着隐秘的、相互感应的关系。诗人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诗歌去沟通和认识这个隐秘的世界。沟通的媒介便是象征物的物象,用它来暗示主题或暗示其他事物。象征物象会使你发现内心隐秘之处和普通事物背后的真实。这就是通过象征、暗示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隐秘关系的过程。因为世界万物的关系变幻莫测,这个过程也充满神秘。象征派诗歌的意象常常是恍恍忽忽,甚至是半隐半现。所以,神秘性便成了象征主义的显著特点。象征主义者在他们的诗歌中大量采用暗示、象征和联想等手法来隐喻和表现他们所追求的那个世界。由于沉醉于追求隐秘的含义,象征主义者有时赋予词语另一种意义,有时对词语作出非常奇特的、出任意料的组合,以至造成诗句晦涩难懂的情况。但象征主义者比较强调诗的音乐性,讲究词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出现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代表人物是王尔德和佩特。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创造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纯粹美”。唯美主义最早的鼓吹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艺遵从道德和功利目的。王尔德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戈蒂耶的观点,认为不是生活高于艺术,而是艺术高于生活。只有艺术的美才具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有任何功利主义目的,不应受任何道德规范束缚。王尔德的代表作是《道林·格雷的画像》。

·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

《卢贡马卡尔家族》是一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史诗。涉及的内容有:

①政治:如《卢贡家族的命运》、《卢贡大人》、《普拉桑的征服》。②军事:如《崩溃》。③宗教:如《莫雷教士的过失》。④不动产投机:如《贪欲》。⑤商业和金融:如《妇女乐园》、《金钱》。⑥工人生活:如《小酒店》、《萌芽》、《人兽》。⑦农民:如《土地》。⑧科学:如《巴斯卡尔医生》。⑨艺术:如《作品》。⑩交际花:如《娜娜》。

这部巨著包括1000多个人物,是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也是这一时代的百科全书。在这20部长篇小说中,比较重要的有:《卢贡家族的命运》、《贪欲》、《妇女乐园》、《金钱》、《小酒店》、《崩溃》,最重要的作品是《萌芽》。

·《萌芽》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萌芽》是反映无产阶级早期斗争的作品。在作品中,作家真实描写了煤矿工人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工人们在极端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很多人得了矽肺病,并影响到子女的身体。工人们从早到晚拼死拼活地干,还是免不了挨饿,作家明确认识到工人的贫困完全是由资本家的剥削造成的。《萌芽》中描写的罢工,是有阶级觉悟的工人的集体行动,带有一定的政治斗争的性质,罢工虽然非常艰苦,但工人们同仇敌忾,具有为共同的事业而献身的不屈精神。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小说的结尾预示着工人阶级的正义事业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萌芽》是19世纪反映工人运动的最优秀作品。

艾坚:是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工人领袖形象,具有英勇无畏、勇于献身的优秀品质。他的弱点是思想比较混乱(既相信马克思主义,又相信空想社会主义和达尔文生存竞争理论),因而无力长期领导群众,他甚至幻想合法斗争,还有虚荣心和名利思想。

马赫嫂:她从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她的形象体现了工人阶级勤劳、淳朴、坚强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等优良品质。起初她对资本家存有幻想,但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她抛弃了幻想而勇敢斗争,并且表现得十分坚强,马赫嫂是小说写得最丰满的形象。

·《萌芽》的艺术成就

①善于把粗犷和细致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既勾画出气势磅礴的群众场面,又有许多细致的描写。

②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以突出劳资矛盾。

③有自然主义的描写。

·莫伯桑短篇小说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①描写资产阶级风俗习尚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家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拜金主义等丑恶风尚,也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和追逐浮华的心理状态。如《遗产》、《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②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人们普遍缺少同情心,这类作品主要有《瞎子》、《穷鬼》等。

③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家强调在普通群众中有更多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米隆老爹》、《蛮大妈》、《羊脂球》、《 菲菲小姐》等。

莫泊桑还有一部分在自然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作品。在个别小说里,人竟被写成是被兽行驱使的动物。

·莫伯桑小说的艺术特点

    ①莫泊桑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截取其中一个极平凡但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小见大。

②构思与布局巧妙。莫泊桑反对“创造奇遇”,不赞成故意写那些危言耸听的故事,主张“以单纯的真实来感动人”。作品取材于平凡的生活,但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布局,开始时平稳地展开,情节突然发生转折,往往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苔丝的形象

①苔丝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淳朴,感情真挚,热爱劳动,不爱慕荣华富贵。她爱克莱是因为他思想开明、善良。②苔丝性格刚强,富于反抗精神。当她明确意识到自己的一生是被亚雷所毁时,就不顾一切地杀死了他,这突出表现了苔丝对社会和恶势力的反抗精神。③苔丝的反抗是不彻底的,她有宿命论观点。④苔丝的悲剧有明显的社会原因,是恶势力、资产阶级剥削及其宗教、道德压迫的结果,是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造成无数小农破产甚至毁灭的现实的写照。

·娜拉的形象

娜拉是一个美丽、真诚、善良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在识破海尔茂的虚伪面目前,娜拉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并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她具有真诚、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如忠于爱情、独立借钱、还债,想以自杀保全丈夫名誉等。识破海尔茂的虚伪面目后,娜拉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及维护这种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提出疑问和控诉,毅然离家出走。

·易卜生戏剧创作的意义

易卜生戏剧创作的主要意义是在19世纪后期的欧洲引起了一场戏剧革命。在内容上,他发扬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当代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在艺术上,对戏剧艺术的发展进行了许多革新和创造,包括结构、主题、对白、心理刻画等方面。

·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40年代-60年代初

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基本内容是写贵族少年尼考林卡性格和思想的形成过程,并表现出托尔斯泰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初步特点(道德自我完善的思想,艺术上的心理分析等)

特写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包括三篇特写,主要内容是记录了在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普通士兵的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带有自传性,作品的情节以托尔斯泰回故乡从事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失败的改革为基础。小说真实反映了农民的贫困生活,并说明农民和地主之间的鸿沟是不能填平的。

此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表现贵族平民化的努力失败的中篇小说《哥萨克》和表现一个农奴的悲剧的小说《波里库什卡》。

60年代初-70年代

  《战争与和平》A.主要内容是写18051812年俄国同拿破仑法国进行的几次战争以及和平时期的生活。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惨烈的战争场面,也反映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的许多特点。全书的重点是歌颂1812年战争中俄国人民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B.在阐述历史问题时,作家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个人对历史事件不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又有认为一切历史事件都是命中注定的宿命论观点。

C.托尔斯泰此时还是站在贵族立场,但仍揭露本阶级的弊病。他笔下的贵族分成两类,一类是当朝宫廷显贵,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官僚和腐败贵族。另一类多是外省庄园贵族,他们保持了民族的优秀品质,书中主要男主人公都是这类人物。

D.主人公安德烈和彼埃尔都是精神探索型人物,但两人性格很不同。安德烈才智过人,孤傲坚强,刚直不阿,他过着一种紧张的精神生活,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对自己永不满足,最后为国捐躯。他是那个时代俄国最优秀的人物之一。彼埃尔是个淳朴善良的好人,但容易感情冲动,缺乏意志力,经常显得漫不经心。彼埃尔探讨一种道德的理想,寻求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的生活。在小说的最后部分,他走上了同专制政权作斗争的道路。

E.娜达莎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艺术魅力的妇女形象之一,但由于托尔斯泰保守的妇女观,她最后成为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F.《战争与和平》在艺术上十分精湛,被称为史诗体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特点。A.安娜的悲剧命运是小说的中心。安娜在未成年之时由家人做主嫁给了官僚卡列宁,卡列宁是个枯燥乏味的人,妻子对他不过是一件装饰品。伏隆斯基唤醒了安娜沉睡的爱情,为了爱情,安娜离家出走。安娜的行为遭到了上流社会的迫害,卡列宁用各种办法来折磨安娜(拒绝离婚,拒绝把儿子给安娜)。后来伏隆斯基对安娜开始冷淡,安娜走投无路,最终自杀。安娜的悲剧完全是社会造成的。B.列文的形象:列文是小说第二条线索的中心人物,他的形象表达了作家思想的矛盾,既憎恶统治阶级的腐败,又不想改变现存制度。列文最后在家庭中找到了幸福,这和安娜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很高,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尤其是心理描写)和小说的结构上。

70年代末-90年代

《复活》: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主人公聂赫留道夫为她上诉请愿的过程,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还有剧本《黑暗的势力》、《文明的果实》,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等。

·《复活》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

《复活》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聂赫留道夫为她上诉请愿的过程,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进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通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沙皇俄国司法制度和暴力镇压机构的罪恶本质,这包括对法庭上一群法官的揭露,对中高级官吏的揭露,对监狱的可怕和丑恶的揭露。作者指出,许多人遭到逮捕和判刑的原因是他们妨碍了官吏和富人们享有特权,而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

②对沙皇专制制定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给予了无情地揭露。

③《复活》中的贵族已经没有优秀人物,他们都是一些空虚、腐朽、伪善的寄生虫。

④托尔斯泰的同情完全在农民一边、在《复活》中,作家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并明确表示反对土地私有制。

·聂赫留道夫的形象

聂赫留道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起初,他是个纯洁高尚的青年,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曾把继承来的土地送给农民。但后来受到贵族社会腐朽放荡生活的熏染,成为一个利己主义者,干出了诱骗玛丝洛娃的勾当。在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强烈地震动了,开始意识到自己有罪。在为玛丝洛娃的案件奔走上诉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逐渐树立了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的信念。但他最终没有找到铲除社会罪恶的途径,而是在宗教道德中找到了精神归宿。聂赫留道夫做为托尔斯泰探索型主人公的最后一个,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思想。聂赫留道夫的结局反映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矛盾性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的软弱无力。

·别里科夫的形象特征

“套中人”别里科夫是世界文学中著名典型之一,已经成了保守和因循守旧的代名词。

别里科夫是个中学教员。这一形象的主要特征是:他胆小怕事,性情孤僻,习惯古怪:晴天也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他总戴着黑眼镜,一上床就用被子蒙上头。总之,他用各式各样的套子将自己包起来。他总是追念过去,歌颂过去,就连他教的古希腊语,仿佛也成了他性格的注解。他恐惧并仇视新鲜事物。他对城里成立戏剧小组、阅览室、茶馆都要摇头,感到惊慌,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

别里科夫总是站在极端保守的立场上指摘别人,站在官方立场观点限制别人,他成了一个自学的官方奴才,因此具有危害性。在学校的教务会议上,他的套子论调把教师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教师都怕他,连校长也怕他。他不但辖制了学校,甚至全城都受到了他的辖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社会内容、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小说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的问题,同时对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乡镇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乡镇鄙陋、居民生活贫困、精神空虚、习俗野蛮、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盗匪横行、江湖骗子到处流窜等),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美国社会生活。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在艺术上,小说具有现实主义具体性和浪漫主义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在语言上常运用口语、俚语,叙述简练明快、流畅轻松,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风格。

 

第九、十章20世纪前期、后期欧美文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各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

后期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流派之一。它最初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后波及欧美各国,文学史称之为前期象征主义。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重又隆盛起来,并一直流行到40年代,文学史上称之为后期象征主义。后期象征主义在创作思想和方法上和前期象征主义一脉相承,但也有一些发展。有些诗人突破个人狭窄的生活在圈子和个人感情的限制,视野变得开阔,甚至出现了重大的主题,因而富有时代感。爱尔兰的叶芝、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和英国的艾略特都是世界有名的大诗人。他们的作品反映出了象征主义诗歌艺术的发展。除他们之外,各国还有一大批象征派诗人和剧作家,使后期象征主义成为一个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大流派。在大量的象征主义诗歌中,以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和艾略特的《荒原》最著名。此外,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剧作《青鸟》也非常有名,在象征派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后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的一场文学艺术运动,涉及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文学中的表现主义反对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原则,强调感受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在创作实践中,表现主义作家经常描写永恒的品质,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品质的抽象象征,有时甚至无具体名姓,有时扭曲客观事物的形象,作品情节常常荒诞离奇。由于强调描写永恒的品质,表现主义诗歌一般不注意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而着意去宣扬所谓普遍的人性。在表现主义文学中,戏剧的成就最为突出。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他的《鬼魂奏鸣曲》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之一。剧情围绕着到了老年的资产阶级恶棍和杀人犯亨梅尔展开,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残酷和邪恶到极点的人际关系。戏剧的情节极为荒诞,鬼与人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在荒诞的情节中却蕴藏着严肃的社会意义。除斯特林堡外,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作品还有德国凯泽的《从清晨到午夜》,托勒尔的《群众与人》、《机器破坏者》等;捷克的剧作家和小说家恰佩克的《万能机器人》;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某些剧作也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戏剧的重要作品,如《毛猿》、《琼斯皇》等。在小说方面,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之一。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欧洲许多国家。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帕拉泽斯基;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等。未来主义者以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追求文艺内容和形式的革新为宗旨,主张作家应歌倾和赞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生活、速度的美、力量和竞争,甚至认为战争、暴力、恐怖能摧毁旧的一切,所以也应加以歌颂。在艺术形式上,他们强调直觉,排斥理性和逻辑。有的未来主义者甚至要求取消语言规范,取消形容词、副词和标点符号,以字形的变化、图案的拼贴和组合、数学符号、乐谱等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和不可理解的事物。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他创作的前期也是个未来主义者,曾创作有名的未来主义长诗《穿裤子的云》。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产生于20世纪初,2030年代成就辉煌,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医生、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性的本能冲动是支配人类各种精神活动的原动力的理论,构成了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意识流小说家在自己的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的心灵生活特别是潜意识,以表现原始的生命之流在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碰撞,有的人因接受了“心理时间”的理论,在描写意识流的时候不仅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而且还采用时序颠倒、时间错乱等手法,以表现潜意识的无序性。

意识流小说家不但创作出了使现代派文学为之生辉的作品,他们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他们在理论中反对传统现实主义作家对人物故事、物质环境进行生动逼真写实的方法,认为那样写只能达到表面的真实。他们要求作家进入人物内心的深处,特别是要求解除作家对人物的“控制”,让人物直接表白自己的思想。意识流小说在内容上以表现意识(以及潜意识。在人格的三个心理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从低向高的随意流动为其主要特征。在作品结构和情节展开上要求突破循序发展或其他逻辑性设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自由跳跃,甚至颠倒时空。他们最基本的写作方法是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这种方法能最好地体现“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吴尔夫,美国的福克纳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产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涉及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影响波及欧美各国。超现实主义敌视一切道德传统,认为任何清醒理智的思维活动都会被资本主义文明所毒化。他们提出作家要听从潜意识的召唤,要写梦境、事物的巧合、精神的自然状态,并提出适应这种要求的写作方法—— 一种不受理性、美学、道德准则制约的完全无意识的自动写作法。由于这一派作家极随意地采用比喻和象征而无视内容的逻辑关系,往往使作品难以理解。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烈·布勒东、保尔·艾吕雅、路易·阿拉贡等。

·存在主义(后现代)

存在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思潮,4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扩大至全世界。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紧密,存在主义文学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核心,存在主义哲学以文学为主要表现形式。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无神论存在主义者法国哲学家萨特。萨特存在主义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第一,存在先于本质。第二,自由选择,即人在决定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第三,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萨特并没有陷入悲观主义而不能自拔。他的自由选择原则又鼓励人们去行动,为自己创造自由。

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带有明显的哲理性,作品善于设置特定的“处境”,使人物在这个处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这在戏剧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存在主义作家不讲求作品情节的引人入胜,曲折复杂,只求对人物和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有充分的表现。他们的作品往往哲理性突出而形象性欠缺,叙述口吻也较冷漠,语言不重辅饰,语句一般较短,以明了为上。法国存在主义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萨特、加缪和西蒙娜··波伏瓦。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最早出现在50年代初的法国巴黎剧坛,后风靡欧美各国。荒诞派戏剧的基本主题是表现人生无意义、无价值、无作用、悖理而荒谬。这种主题往往直观地怪诞夸张地通过舞台上人与人、人与外界、人与自我的关系表现出来。这类戏剧往往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完整的戏剧结构和合理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合乎逻辑的连贯的语言和明显的时空观念,人物大都行为怪异、滑稽可笑,代表着某种抽象的普遍性的品格。但是喜剧性效果并不是作家追求的目的。荒诞派戏剧往往是在表面喜剧性的背后,隐藏着带有痛苦滋味的人生问题,尤奈斯库曾把自己的戏剧称之为悲剧性的闹剧。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作家有爱尔兰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贝克特、法国的尤奈斯库、阿达莫夫、英国的品特、美国的阿尔比等。

·新小说派

新小说 50年代兴起于法国,开始时不被重视,后逐渐流行开来。重要作家有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洛德·西蒙等。新小说派作家反对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写作方法,认为那种方法已经过时,不适于表达20世纪人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环境。因此必须和这种传统决裂,创造新小说。传统小说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通过人物命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一定的社会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反映出某种意义,这一切都是新小说要反对的。在新小说家看来,文学作品事先预期定下某种意义是不对的,新小说派的领袖罗伯-格里耶说: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作家不能凭个人主观感情赋予衣食住行以意义。小说的使命仅在于写出一个更实在的、更直观的世界。新小说家还反对传统小说以人物为中心的写法,认为那就把客观事物变成了人的附庸,忽视了物的作用,影响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现代人处于物质的包围之中,因此必须以写物为主。新小说家不可能不写人,但把人看成物,人是物化了的人。他们还反对传统小说精心构思的情节结构,认为那都是臆造的东西。他们主张非情节化,也不必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但实际上有的新小说家还是注意结构的,作品表面上内容零碎,但作品各部分仍相互关联、呼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新小说家们在各自的创作中各有侧重,彼此很不相同。有的侧重于写物,描写外部世界,有的着意于日常琐细事物描写,并力图在其中找到内心的奥秘。也有的作家则直接描写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混乱的意识。进入80年代后,新小说似乎快要销声匿迹了。因为于克洛德·西蒙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新小说又开始热了起来。西蒙的地位也迅速提高。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幽默是美国文学的传统,但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却迥然有别。它不再描写那些活泼、风趣的内容,而是以一种无奈的嘲讽和绝望的微笑来表现人生的荒谬、痛苦和残酷,因此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时的幽默。作家在作品中强调的是人在绝境中通过幽默而保持精神上的镇定。正如肯·凯西在小说中所说的“……必须用笑来对待伤害了你的事情,这正是为了使你保持平衡,正是为了使你不致发疯。黑色幽默的主要作品有库尔特·冯尼格特的《第五号屠场》、《猫的摇蓝》,约翰·巴思的《烟草经纪人》,托马斯·品钦的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以及唐纳德·巴塞尔姆等人的作品。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拉丁美洲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它形成于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至今在世界文坛上仍然有广泛的影响,在整个20世纪欧美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作家有: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古巴作家卡彭铁尔、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秘鲁作家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

·《母亲》的主要人物形象

母亲(尼洛夫娜)20世纪初俄国普通工人的母亲和妻子的典型形象,也是当时俄国正在觉醒的革命群众的典型形象。小说开始时,母亲是一位备受折磨、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普通劳动妇女,在儿子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接受了革命真理,小说通过以下事件表现母亲的成长:(1)沼地戈比事件后,母亲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这是她成长的重要标志。(2)五一游行时,母亲参加了游行,进一步体会到真理的力量。(3)巴维尔第二次被捕后,她和革命知识分子住在一起,完全投身于革命工作。(4)小说结尾处,母亲冒着生命危险散发传单,她不顾暗探的毒打,向群众高喊革命口号,通过以上过程说明母亲已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坚强的革命战士。母亲的形象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在教育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初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普遍觉醒。

巴维尔:是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没有走像父亲那样悲惨生活一辈子的老路,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迅速走上革命道路。小说通过以下事件表现巴维尔的成长:(1)组织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学习革命理论,向工人作宣传工作。(2)沼地戈比事件中领导工人进行斗争,但这时群众没有觉醒,说明巴维尔缺乏领导斗争经验,斗争失败,巴维尔入狱。(3)领导五一游行,这时群众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紧紧团结在红旗周围。(4)在法庭上进行演说,宣传了革命真理,宣判了旧世界的死刑。通过以上事件,说明巴维尔成长为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小说在表现巴维尔在历次斗争中的英勇行为的同时,还表现了他崇高的献身精神。

·《母亲》发表的意义

《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期,与过去的文学作品不同,它第一次深刻地描写了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描写了这一斗争发生、发展直至走向高潮的过程。

②《母亲》成功刻画了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形象,描写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坚强的意志和斗争艺术。高尔基站在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对巴维尔母子形象的塑造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母亲》被认为是这一创作方法的典范作品。

③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对当时的革命斗争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形象

葛利高里这一形象的基本特点:葛利高里在作品中首次出现时是一个生龙活虎的19岁的小伙子,他尊敬父母,热爱乡土、劳动和大自然,有敏锐的感受力、深厚的同情心、丰富的内心世界,性格倔强,并且富于反抗精神。特别是在爱情问题上,他表现了追求自由和维护个性独立的精神。和所有的哥萨克一样,他自幼受到哥萨克习俗和落后意识的深刻影响,从少年时代起,美好的天性就与旧意识的影响深深交织在他身上,并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葛利高里的摇摆性:在国内战争中,他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参加白军叛乱。他摇摆不定的原因是他想走既不是白军又不是红军的第三条道路——符合哥萨克真理的道路,这是由以下三方面决定的:①哥萨克旧思想的影响;②中农出身;③独特的个性特征。

葛利高里悲剧的根源:他追求个人幸福的社会理想与当时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发生了矛盾,这种追求变成了对历史总趋势的对抗,因此失败是必然的。肖洛霍夫对葛利高里抱同情态度。

·《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形象

亨利属于在20世纪初美国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天真单纯,没有认识 到帝国主 义战争的性质。他志愿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因为他相信政府的宣传,以为是在拯救民主,但是战争的实际情况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亨利从积极参战到逃离战争有一个转变过程。①开始时的主导思想是保家卫国。②受伤后表示不喜欢战争。③住院期间享受了和平与爱情的美好,到归队时厌战情绪已十分明显,但仍能尽军人的职责。④卡波雷托大撤退中,亲眼看到士兵的厌战情绪达到高峰;被误认为是间谍即将被枪毙;跳河逃跑,脱离战争。亨利脱离战争后,投入爱情的怀抱,但凯瑟琳因难产而去世,他的爱情理想也破灭了。

·冰山原则

“冰山原则”指海明威在1932年发表的《午后之死》中总结自己的创作原则时提出的著名论断:“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意为作家要有深厚宽广的生活和感情基础以构成冰山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但在表达时不要把话说尽,而要含蓄凝练,如果作到了这一点,读者“自会感觉到他们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己经写出来似的”。

·卡夫卡的主要作品分类

卡夫卡的主要作品可分为四类:

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如短篇小说《判决》、《乡村医生》。

揭示现代人的异化现象。如短篇小说《变形记》、《饥饿艺术家》。

揭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困境和困惑感。如短篇小说《地洞》、《老光棍布鲁姆费德尔》 。长篇小说《美国》基本上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成,也是表现这类主题的。

描写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统治阶级的专横和腐朽。如短篇小说《在流放地》、《万里长城建造时》,长篇小说《审判》。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点

卡夫卡的小说在艺术特点上与19世纪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明显不同。它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环境描写的具体性,小说一般不交待具体的地点,没有确切的时间,也不说明具体的社会背景,所有这些特点都是由寓言式小说这一特点决定的。为了更好地表现寓言式小说的哲理性,卡夫卡常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如:荒诞、象征、梦幻、佯谬、苦涩的幽默等。

·《尤利西斯》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被认为是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文学著作。

《尤利西斯》写了布鲁姆和司蒂芬从早上8点到深夜时许共18个小时的活动,并通过古今的对照让人们了解今日的社会和今日的人。小说中几个重要人物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有缺点,也不乏有好的品质。但时代和社会即现代的西方文化,把他们造就成今天的这个样子。他们的际遇和性格特点虽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他们联系起来,即精神空虚。

乔伊斯笔下的现代西方人大多陷入各种各样的烦恼和沮丧之中。布鲁姆终日奔波,命蹇时乖。妻子的淫荡,使他羞愧不已,虽有家室,难言幸福。虽生活在现代,但精神上是个流亡者,与他古代祖先的流浪生涯甚为相似。一种异乡做客的陌生感时刻伴随着他。斯蒂芬是个天分很高的知识分子。母临终前他对母亲要求的拒绝,一直噬啮着他的灵魂。他对历史、哲学、国家和社会,作了很深的思考,但是现在,他像一个流浪者,生活很不安定,在精神上,他更是一个漂泊者。莫利具有现代西方社会享乐型女人的特点。她耽于肉欲,淫荡成性。不过,她只是现代西方社会精神空虚、道德沉沦的小小缩影而已。她只是那个社会中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在结构形式上,《尤利西斯》套用了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书中的人物和章节与《奥德修纪》相对应。乔伊斯确信,让现代小说与古代希腊史诗在人物与结构上相对应,能够更好地表现他对现代社会的认识,会更深刻地体现小说的主题。布鲁姆的庸人主义、司蒂芬的虚无主义和莫莉的肉欲主义,都明白无误地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精神文明和世风道德的下降与没落。小说清楚地反映了西方精神与文化的危机。

·《苍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幕剧《苍蝇》是萨特的代表作之一,根据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特斯》改编而成。《苍蝇》是一部体现存在主义“自由选择”思想的悲剧。俄瑞斯特斯回国后,在面临是否复仇的问题上遇到重重阻力,但俄瑞斯特斯最终选择了复仇。而复仇之后的局面使他面临又一次选择,当人们打他骂他的侍侯,如果他继续留下来,则意味着小城将继续受苍蝇的烦扰,人们将继续生活在地狱般的境况中。因而俄瑞斯特斯毅然选择了离去。姐弟俩的选择各不相同,厄勒科特拉选择妥协而摆脱了苍蝇的围攻,俄瑞斯特斯选择伸张正义,承担后果,宁愿忍受苍蝇的叮咬和追逐。俄瑞斯特斯勇于挑战命运,通过“自由选择”最终确立了自己英雄的本质。

《苍蝇》具有古希腊悲剧的特点。全剧从“危机”写起,回朔过去发生的事情,戏剧冲突紧张尖锐,台词浓墨重彩,主人公充满英雄气概,他们虽完成了正义的事业,但个人命运往往是悲剧。

·《百年孤独》的孤独主题

①《百年孤独》写加勒比沿岸某个小镇马孔多从荒凉的沼泽地中兴起,最后被飓风卷走而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百年变迁,其中贯穿着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

②马尔克斯在谈到《百年孤独》的主题时说它是“描写孤独”的书。小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表现了布恩蒂亚家族特有的孤独的精神气质,并由此象征性地表现了民族、国家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封闭落后,与世界文明隔绝,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衰落、人民备受欺凌压迫,这种状况与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紧密相连。

③孤独意味着闭关自守、与文明隔绝、愚昧落后,其后果是连年内乱、民不聊生以及外国势力的疯狂入侵和掠夺。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年孤独》也是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悲惨历史的写照。“孤独的反面是团结。”团结意味着对孤独的反抗,对毁灭的反抗。马孔多最终的消失起到的政治警示作用是振聋发聩的,它说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走出孤独,将永远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最重要的名词解释
2001年-2008年外国文学史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常识
西方小说发展史
外国文学发展脉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