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尔克斯:魔幻与现实结合的人生
马尔克斯:魔幻与现实结合的人生 
日期:2014-04-19 作者:钱好 来源:文汇报

马尔克斯:魔幻与现实结合的人生

  

人生亦魔幻

  今年的3月6日,87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城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庆祝自己的生日。当天他穿了一身西装,胸前别一朵黄玫瑰,走出家门,向门外的记者和摄影师们问好。他接受了为他准备的生日蛋糕,与大家一道哼起了墨西哥传统的生日小曲《拉斯马尼亚斯塔斯》。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在公众前露面。一个多月以后,这位在世界文坛掀起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飓风的一代文豪,却永远地去了另一个世界。

  1927年3月6日,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的小镇阿拉卡塔卡。

  8岁前,马尔克斯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上校,曾两次参加哥伦比亚内战,指挥过著名的“千日战争”。外祖父曾经带幼时的马尔克斯去“联合水果公司”的店铺里看冰,曾经对“香蕉公司屠杀事件”沉默不语,也曾经对马尔克斯说“你无法想像一个死人有多么重”,这些故事后来都出现在了《百年孤独》、《枯枝败叶》等小说里。而他的外祖母是一个勤劳的农妇,对拉美传统神话故事非常熟悉,会把房间里出现的一切描述得满是鬼魂、幽灵和妖魔。17岁那年,马尔克斯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一早醒来居然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他心想:“我外祖母不也这么讲故事的吗?”事实上,正是马尔克斯童年置身其中的现实生活,一点点搭建起他笔下天马行空的魔幻世界。

  1940年,马尔克斯迁居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7年后进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

  1958年,马尔克斯结婚,次年有了第一个儿子。1960年,马尔克斯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之后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1999年,72岁的他被检查出淋巴癌。前年,他已罹患老年痴呆,基本停止了写作。

  

像木匠一样写作

  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影响力最大的作品,曾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球卖出超过3000万册。然而,马尔克斯本人却在在1973年的某次访谈中说:“假使《百年孤独》不是我写的,我也不会去读它。我不看畅销书。”

  马尔克斯说,当年他的西班牙语出版商说打算给《百年孤独》印8000册,他目瞪口呆,因为之前他的其他书的销量还从来没有超过700册,他写完第一部小说《枯枝败叶》后,花了7年时间才找到愿意出版它的人。但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百年孤独》的8000册一周就卖完了。他当时连邮费都没有,只邮了半部书稿过去,后来出版社预支给他稿费改善了他的生活。现在这本书红遍了世界。

  在他的小说里,第二受欢迎的恐怕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

  值得一提的是,马尔克斯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他曾经服务哥伦比亚的《观察者报》。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真正的事实中去发现可能性,是记者和小说家的工作,也是先知的工作。”当时他每日强制要求自己像木匠那样工作,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拼搏精神,和誓当“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的强烈愿望,拼命写作。

  据说,马尔克斯写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后,在一个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一边冻得发抖,一边修改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9遍,它是我所有的作品里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在1982年集结成册的马尔克斯谈话录《番石榴飘香》中,他曾说,精选素材有可能加工提炼出番石榴的香味。这是一个极富拉丁美洲神韵的比喻:番石榴是拉丁美洲一种常绿灌木,果实呈球形或者卵形,香味浓郁,但果肉粗糙,制作果汁、果酱非常鲜美。文学作品的加工亦是如此。作家只要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沙里淘金,精心加工,定能让作品散发浓郁的芬芳。

  而他自己心目中最成功的小说,是绝对自由的小说,“是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深入现实的力量让读者忧虑不安的小说”。“如果它能够把现实翻转过来,让读者看到另一面的情形,那就更好了。”

  

马尔克斯的朋友们

  1957年春天,30岁的马尔克斯在巴黎圣米歇尔大街上与妻子散步时,偶遇当时刚满59岁、同为记者出身、早已经名满天下的海明威。马尔克斯一眼就认出了他,但内心纠结于是否该上前搭话,以及自己蹩脚的英文。最终马尔克斯并没有上前,而只是隔着马路大喊了一声“Maestro (大师)!”海明威意识到是在喊他后,扬起了手臂,用似乎有些孩子气的西班牙语回应道:“Adioooos,amigo(再见,朋友)。”这是两位大师唯一的一次交集。

  马尔克斯跟聂鲁达也是好朋友,他是这样描述好朋友的:“内心深处,他是个孩子。一个慷慨大方的好孩子。他是这样孩子气,以至买了很多玩具,如电动火车等,当他想得到一样东西时——例如要求其他朋友去看他——他会在电话里抽泣,好像要痛哭流涕一样,这样,朋友就会乘坐第一班飞机赶去看他……”有个关于马尔克斯和聂鲁达的段子:当聂鲁达被记者问对于《百年孤独》的看法时,聂鲁达从容不迫地说:“这是继堂吉诃德之后,写得最好的西班牙语小说。”但是他当时根本没有看过《百年孤独》。回到宾馆后,聂鲁达对妻子说:“你得给我把这本书找出来,我刚才惹大事了!”读完之后,聂鲁达没有修正对《百年孤独》的看法。

  拉美文坛的另一位巨匠级人物、同属“拉美文学爆炸”领军人物的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也曾经是马尔克斯的至交。然而,1976年2月的一天,在墨西哥城的一家电影院里,马尔克斯在一群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文化名流中发现了多年未曾见面的好友略萨,他高兴地叫了声“马里奥”,便伸出双臂向老友奔去。面对迎面而来的马尔克斯,略萨矫健地抡起胳膊,一记重拳正中对方的面门,马尔克斯应声倒地,鲜血从鼻孔中奔涌而出。略萨的这一拳结束了两位著名作家间的友谊,从此两人反目,30多年形同陌路。

  据说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来是要给略萨和马尔克斯共同颁奖,因为两人闹出了众所周知的矛盾,委员会担心一个都不出席引发尴尬,就给了马尔克斯……28年后,诺贝尔奖才回到略萨身边。结果宣布后,马尔克斯特意发布了一条推特说:“cuentas iguales”——“现在我们打平了!”

  (整理 钱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评|不一样的马尔克斯:依然范特西
汗漫:像番石榴,活着为了飘香 | 读马尔克斯
新刊 | 许志强:关于《马尔克斯访谈录》
读懂《百年孤独》,没那么难
莫言:这二十年来始终跟马尔克斯搏斗
邱华栋:小说的大陆气质 | 写作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