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素的哲学问题归纳为七个问题。

 

赵林: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面我把罗素的哲学问题归纳为七个问题。

1、世界是分为“心”和“物” 的吗?如果是,那心是什么?物又是什么?这里所说的“心”和“物”都是一种哲学的概念。我们搞哲学的人觉得物质和精神在哲学上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也许你在来听我的课之前,都非常清楚,什么都懂,一学期听完以后,你就糊涂了,那就对了。(大笑)哲学就是要把你搞糊涂,糊涂以后你就有批判精神了。以前觉得理应如此的东西,现在觉得未必了,你就有了怀疑意识和批判精神,这个时候你才刚刚开始有了哲学的慧根。(笑)哲学就是对那些大家认为天经地义的观念的一种怀疑和批判嘛,这才是哲学啊。所以哲学首先是一种意识,而不是现成的答案。如果哲学都固定于现成的答案,那就不是哲学,而是教条。哲学的活的灵魂是永远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自由精神,这才是哲学。所以,很多同学平时对哲学很反感 ,而我在武大讲西方哲学史,最大的教室给挤得满满的。人们不禁疑惑:哲学有这么大的魅力吗?我说哲学本来就很有魅力嘛,人们反感它是因为大家对哲学存在一种误解嘛。就好比在学校之外碰到一个人,他问:你是搞什么的?我说搞哲学的,他马上回应:哦,搞政治的。(会心地笑)哲学和政治完全不是一回事嘛。

关于以上的问题,我们能解决吗?解决不了的问题啊。我们哲学界的一些老前辈达到一定的年龄以后啊,确实就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我们武大的陈修斋教授,已经谢世了,他的弟子们在整理他的一些手稿发现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哲学无定论》。他在这篇文章中写到:我所见到的哲学问题都是没有定论的,不是由于我们今天的知识局限没有定论,而是这些问题永远就不可能有定论的。这些问题说起来可能跟同学们的常识相悖,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嘛,心也最终统一到“物”的呀。且不说西方的基督教徒的看法和我们正好相反,单说我们的结论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是从经验里推论出来的。但是我们现在解决的是一个总体性的命题,这样的命题是不可能根据经验推论出来的。大家知道,从逻辑学来说,经验归纳只是不完全归纳,它所得出的结论只是或然性,没有必然性。因此我们只能说世界极大可能是归于物质的,而不能说世界必然统一于物。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世界各个局部的、细节的问题,我们由此而整合出一个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结论,是不恰当的。就是事物的某一点的结论,是不能作为推导整个事物的依据的。这在逻辑学上也是成立的。十八世纪英国怀疑主义哲学家休谟说:我们面前如果有二十颗棋子,我给你讲了每一颗棋子的原因,然后你问我这二十颗棋子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认为你这是一个假问题。我想,我只能说到这里了,同学们慢慢去领会吧。北大还有一位哲学界的泰斗张士英先生,他晚年也在报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其中一篇叫《说不可说》。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不可说的,但是人又有这样一种不屈的探求精神,非要去说那些不可说的东西。这样,哲学才能发展,但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却仍然没有答案。大家可以看看,从古希腊到今天,哲学研究的仍然是“心”和“物”的问题,三千多年都没有改变,这正说明了哲学的问题没有终极性答案。

2、宇宙有没有任何统一性或目的性?它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我们唯物主义者认为,宇宙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规律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如果有某种统一性,那么问题就来了:宇宙中的规律是怎么来的?面对这个问题就有两种回答,一种回答叫创造论,一种叫进化论。创造论认为:宇宙为什么那么和谐啊,为什么那么有规律啊,为什么那么地充满目的性?这个目的性就是一个哲学概念了,和谐就暗示着一种目的性。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就转过来说说我们的人工产品。人类的任何人工产品都是有目的的,造钟表是为了报时,我们把杯子造成圆口的是为了喝水方便,灯是为了照明。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因此人的任何行为都有目的,这毫无疑问。但是我们如果由人造物推而广之到自然物,我们马上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自然界不是我们人造的,它本身有没有目的?如果说它没有目的,那它为什么那么和谐?你看有猫就有老鼠,有青山就有绿水。看我们人,假如我们还是和我们的祖先一样,不知道进化论,不知道如此美好和谐的我们是由丑陋的猴子进化而来的,我们认为人生来就是如此的和谐,有柔弱的眼睛,就生出睫毛为它遮挡风沙;耳朵容易进异物,就生出耳廓保护它;鼻子有孔,孔就朝下而不是朝上长。(大笑)如果我们没有进化论的思想,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如此和谐的人一定是由更高智慧的神创造出来的吧。闹钟很和谐精美吧,是因为人按自己的目的创造了他,赋予它走时、闹响等功能。同样,大自然的精美程度几百倍于钟表吧?那你能说它完全是偶然吗?如果说它是偶然,那它的几率比这样一种几率还要小几千倍:你到印刷厂随便抓一把字钉往地上撒,就撒出了一部《伊利亚特》(笑)。因此,在没有进化论思想的前提下,我们就会很自然推出上帝创造世界的结论。正是由智慧、万能的上帝赋予了世间万事万物的目的性,而这个目的性就是进化论里的方向。有了进化论,当然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就遭到了威胁。进化论说,人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这么和谐的,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在自然淘汰、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和谐了。所以进化论就解释了目的性的来源,也解释了规律和统一性的来源。世界原本无序的,是没有什么规律性、目的性和统一性的,随着世界逐渐的发展,它慢慢地有了统一性和方向性,所以这个世界就从一个无序的世界变成一个有序的世界,进而变成一个和谐的世界。这就是世界的发展,这就是世界的进化论,这就是我们今天相信的科学。所以目的论和进化论就成为相互对立的观点。到了今天就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去年,由香港教会大学出面组织美国各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到我国访问。其中的克林顿前首席科学顾问Join gage 还到贵校做过报告。他们都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卓著的人,但同时他们又都是具有神学背景的人,而且他们的基督教信仰根深蒂固。他们现在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企图在科学与神学之间寻找一个共同的东西,在某些关键性的问题上,还是试图用神学来回答科学所不能得出的结论。他们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事物都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那么这个方向是哪里来的?这是进化论本身不能解释的。方向是在事物进化之前就被确定了的,所以才称之为进化,那么是不是还是表明了是上帝在决定事物进化的方向?

3、到底有没有自然律,还是我们信仰自然律仅仅是出于我们热爱秩序的天性?这个问题更加具有颠覆性,这个问题使得我们研究自然科学的人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自然规律是不是客观存在?还是由于我们热爱秩序的天性使得我们把规律赋予自然事物?这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是我们人给自然界立法,是我们把规律赋予给客观事物,然后再反过来把它作为对象来加以研究。康德对哲学界的影响,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而且他对科学界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做结论,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结论。我只想举一个例子来帮助同学们来理解这段话。我们看到一群孩子们在玩游戏,玩游戏就应该遵循游戏规则吧,那么他们都会一丝不苟地遵守规则。而我们大人觉得他们的规则本身并不是完善的,我们可以悄悄告诉小孩,你可以犯规,可以投机取巧。他不会相信你,他觉得规则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因为它是客观的。而这些规则只不过是他的父兄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实际上我们所说的一些客观规律,当然不是所有的,只不过是我们人类约定俗成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某种意义上,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它虽然不是由人类约定俗成的,但它是跟参照系有关的,不同的参照系,连时间、空间都不一样,物体的形状也不一样。所以,规律也同样跟参照系有关,是相对的。不同地区的孩子,玩同样的游戏,也许采用的是不同的游戏规则。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些所谓的客观规律的时候,我们也会像孩子一样,把它当成是客观而神圣的。焉知就没有一个更高的东西,看着我们就像我们看孩子们一样?二十世纪的一位文学家米兰. 昆德拉有一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笑)人总觉得自己思考得很深刻,而上帝就觉得好笑。就像我们看着孩子们一丝不苟地玩游戏,我们觉得很好玩一样。所以,很多时候我老喜欢跟同学们讲“苍蝇意识”。十八世纪有一个哲学家叫洛克,他说一个事物的重量、硬度、广延都是客观的,是它的第一性,而他认为一个事物的颜色、声音、滋味则是第二性质,跟我们的主观感受有关,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由我们主观决定的。当时我们批判他是唯心主义,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颜色确实跟我们的接受有关系啊。比如说三个同学中有一个色盲,他看到的这个红色的台布就是绿的,我们说多数人说它是红的,所以它是红的。但是万一不巧,来的全部都是色盲,那你说这台布是红的还是绿的呢?那就不好说了啊!(大笑)但是,色盲毕竟是少数,所以我们说他的眼睛是不正常的。那么昆虫呢?以它们的复眼来看,物体不仅颜色不一样,连形体都不一样。在他们看来,也许这个桌子就是圆的。当然我们是人,我们有绝对的话语权,我们说桌子是方的它就是方的,而苍蝇没有发言权,只好作罢。(大笑)但是从哲学的角度讲, 谁也不能否认苍蝇看到的也是客观实在呀!我们说,认识是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嘛,客观事物不一样,认识就不一样;主观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的嘛。

4、人是不是天文学家看到的那个样子,是由不纯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东西,在一个渺小而不重要的星球上无能为力地爬行着呢?还是像哈姆雷特所说的那个样子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大笑)
当然我们说这个问题就不是自然科学的问题,而是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了吧。那么人到低是崇高呢还是渺小呢?这自然就导致很多问题。中世纪,基督教把人看得像虫子一样渺小而谦卑,只有上帝才是崇高的,这就导致人性的扭曲和压抑。反过来,到了近代工业革命以后,人又无限膨胀,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那么无限地夸大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把自己的同伴——其他动物当作自己虐杀、摧残的对象,其结果就直接导致了我们今天的生态问题嘛,一系列环境问题嘛。所以人要过分像哈姆雷特那样把自己看作宇宙的主宰,也会带来一系列实践上的恶果啊。
5、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还是一切生活方式都是虚幻无味的呢?假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那它所包含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生活方式是有贵贱之分的,只是不同的时代高贵和低贱的界定不同。
6、善为了要受人尊重就须得是永恒的吗?或者说哪怕宇宙是坚定不移的趋向死亡,它也是值得加以追求的吗?
这就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了。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值得我们去追求的永恒的善?因为我们都知道,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短暂的,那么人生这么短暂,有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永恒的、无限的东西呢?有没有必要以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一种无限的价值呢?还是把握有限的生命,及时行乐,得过且过?很多时候,我们会奇怪地发现,人类方面很自私 ,每个人都要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另一方面,我们说千百年甚至上万年以来,人又总是被一种崇高的、永恒的、无限的价值体系所感动,人们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即使是在像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清醒得令人可怕的世界里面,善仍然有它的永恒价值。所以这个问题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争论,基督教徒就认为无神论者很可怕呀,因为无神论者无所畏惧啊,无所畏惧就最可怕了。(大笑)他主要是从道德角度来说的。但事实上我们说我们无神论者还是有信仰的,只是我们的信仰和狭义的宗教信仰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却是殊途同归的。1993年全世界召开了一次“全球宗教伦理大会”,发表了《全球伦理宣言》,面对今天这样一个四分五裂、彼此争斗的悲惨状态,各个宗教门派的人士共同认为:所有的宗教尽管殊异,但是其核心价值是一样的,基本经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任何的宗教股子里都应该是宽容的。
也就是说人有没有必要追求善?我们人生在世都会面对两样东西,一个是善就是道德,另一个就是功利即幸福——这里我们主要是制物质、利益方面的幸福。人追求幸福,责无旁贷,如果一个社会不允许人追求幸福,那就像中世纪的欧洲和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一样,是一个摧残人性的异化的社会。但是反之,如果一个社会只鼓励人们一味追求物质幸福,完全不顾及道德,那么这一定是一个冷冰冰的夏洛克式的可怕的社会。所以我们总在这两者之间倍受煎熬,我们追求道德,我们又渴望幸福。但是我们往往会遗憾地发现,正如康德说的:幸福的人不讲道德,讲道德的人不幸福。(笑)两者是分离的,很多人道德水准很高,但他一生都过得很悲惨,所以他只能乞求彼岸的幸福,他希望用此生的道德换来彼岸的一个好的结果。而那些很幸福的人呢,为了追求幸福不择手段,他往往是践踏了道德的原则才在某种意义上获取了幸福。面对两者的分离,那该怎么办呢?康德给我们预设了一个未来:在未来的世界里有一个最高的主宰,他将根据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来分配幸福。道德水平越高,他享用的幸福就越多。这样一个社会才是公平的,而且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社会的存在,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才会坚持道德。
7、究竟有没有智慧这个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人类集经验的愚蠢呢?人类历史已经千百次地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曾经上千年地陶醉在一种最高智慧里面,最后,才发现那不过是一种愚蠢。中世纪基督教的关于上帝的智慧,在我们今天以科学、理性的思维来看,不是一种愚蠢吗?反过来说,几百上千年以后,谁又能保证没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我们今天的科学、理性又不是一种精致的愚蠢呢?

  最后,罗素在提出了这些问题以后,他说到:“对于这些问题在实验室里是找不出答案的,各派宗教都曾宣称:能够给出极其精确的答案。但是,正是他们的这种确切性,才使近代人满怀狐疑地看待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如果不是对他们的研究的话——就是哲学的业务了。”所以,我们今天就是从罗素的这一段话开始阐述我们的问题。这基本上是从理论的层面阐述了科学、宗教、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揭开宇宙起源之谜,揭示灵魂的奥秘,全面刷新你的世界观
罗素论哲学的价值
宇宙的存在是否需要有目的性?
1.哲学探索
罗素|哲学的价值是什么
101个哲学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