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鉴赏方略
散文鉴赏方略 散文鉴赏:揣摩语言,合旨适境。
揣摩语言是在客观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富有警策作用或者能够代表作者风格或者对文章主旨表达有决定作用或者意蕴丰厚或者运用修辞的重点语句和语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赏析,体会其象征义、比喻义,寻觅出文章各部分之间在言情表意上的内在联系。
揣摩散文的语言要以作品的题旨、情境为参照系。比如《故都的秋》中“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这一句,含义颇丰,如何阐发其深刻内涵呢?联系情境,题旨,不难得出:“有情趣的人类”在文中侧重指文人学士,作者借写古代文人学士逢秋悲啼,实际上表白自己作为一名有着民主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内心多感的“情趣”——深远的忧虑和孤独冷落之感。作家自己独立于北国的寒秋中,曾如夏蝉一样高唱过“唤醒民众的醉梦”的他,由于不得志,而对北国深秋的秋声、秋雨,能不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伤感之情吗?
另外,揣摩语言还需考虑其他方面,如本句的句式结构、在语段中的地位、相邻句、在全文的作用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等。
散文鉴赏:明确意象,缘景入情,建构意境。
赏析散文的意境应缘景入情。在把握语言的基础上,将语言符号所代表的内容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物象,融入作者和读者的双重感受后,明确清晰的意象,然后找出意象构成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和意象群之间的内存关系,结合作者情感、创作背景、读者的真切体验,建构起符合文章主旨又体现读者个性的意境来,使读者与作者在一定层面上达到情感的共鸣。写景状物的散文要从景物特征入手。《我的空中楼阁》中“小屋”的最大特征是“轻灵而自由”。而作者的人生理想正是“自由”。自由是景与情的相通点、结合点。记事述人的散文要从典型细节入手,如刘和珍的“和蔼、微笑”。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它可以使读者从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脉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在朗读中欣赏那山中轻灵自由的小屋,感受作者的快乐、幸福,在朗读中想像刘和珍的音容笑貌,感受作者悲愤的心境。
明确意象,构建意境,读者可以徜徉于美妙超俗的艺术世界,得到舒心惬意的美的享受,美的启迪,做一次灵魂和精神世界的心灵旅游,这就是鉴赏的真谛。
散文鉴赏:展开联想和想像。
所谓“联想和想像”是指读者选定了主要的鉴赏切入点后,随着作者的行文思路,面对文章中的情与景,事与理,进行主观的体验与感受,要么由此及彼,要么由表及里,要么由现实到未来,要善于通过比较,进行发散思维,从而使阅读内容经过读者自己的再创造而得到拓展和丰富。刘勰《文心雕龙》有“寂然凝虑,思接于载;悄然焉动,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去之色。”另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两句谈的都是联想想像在文学鉴赏中的非凡作用。比如《我的空中楼阁》,在欣赏了“山中小屋”的优美画卷后,可引导学生欣赏作家的“形象美”。通过想像,描述生活在小屋中的作者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用我们知道的文人为其画像。指导学生联想和想像,要求他们围绕文章的内涵进行发散思维。如想像成“陶渊明”“王维”就抓住与李乐薇都是寄情山水,向往清幽闲适的生活这一点来谈;想像成“李白”“欧阳修”,就抓住他们笔下的小屋、敬亭山、滁州山水都赋予了灵性这一点。联想想像可以扩展作品的内涵,真正体现读者的再创造,再现美的意境。
另外,联想想像可以深化文章的题旨,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比如《灯》一文结尾,“灯光”已成为生活的象征、希望的火种、力量的源泉,这时联系世界文坛上有崇高威望、获诺贝尔奖而选择人为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海明威、伍尔芙、茨威格、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人,启发学生思考文中“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含义,以此阐明精神之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散文鉴赏: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就是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与理,对鉴赏对象的各主要特征进行宏观和理性的思考。“分析评价”是对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最高级的一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评价,关键在于是否能结合作者情感、创作背景、读者的生活底蕴做出客观、合理而具有读者个性特征的结论。在鉴赏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评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让我们的鉴赏不受世俗的、流行的眼光羁绊,可以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评价更为准确。比如《灯》,我们需要对“灯光”所蕴含的哲理进行分析评价。如果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思想,从政治层面来看:“灯”给人们照明,指路,使人感到祖国的希望和光明,从而表达了作者抗战必胜的信念。如果脱离写作背景,“灯”具有了人生哲理的意味,“灯”象征着光明、温暖,象征着不断进取的生活信念。又如《门槛》一文,联系写作背景,“门槛”是“进步与反动,革命与不革命的分界线”;脱离写作背景,“门槛”可以象征两种选择的分界线,人们心灵中矛盾的标尺,前进或后退,坚持或放弃,都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跨过一道“槛”。再如《灯下漫笔》中作者对中国历史的精辟概括,《巴尔扎克葬词》中雨果对生与死的理性思考,都需要我们反复研读,认真分析,做出合理的评价。
散文鉴赏方略:不同作品的比较鉴赏。
“观于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在平时的散文鉴赏中,注意联想和思考,同样的题材和主题,别的作品是怎么表现的;同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自己接触过的别的作品相比,那一个更能打动人。比较是鉴赏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对散文的单篇鉴赏,进入到一定层次后,必须进行同类或不同类单篇作品的相互比较,才能形成有层次有系统的鉴赏能力。
该采取何种方法呢?1.在平时的鉴赏活动中,应充分展开联想,从散文的意境,用词用语、形象刻画、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哲理内含、表达技巧、谋篇布局等角度选择相类或相反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学习《灯下漫笔》一文,可选择同时期的《春末闲谈》《灯下漫笔》(二)等相关的作品进行比较鉴赏,也可选择与“以小见大”手法相同的《从孩子照相说起》进而把握鲁迅的杂文技法;还可选择胡适《差不多先生传》比较鉴赏,把握鲁迅对国民奴性的批判。2.注意了解一些散文鉴赏的有关概念。3.注意参考一些文艺评论文章,学习它们评论的角度、得出的结论、鉴赏用语、文章的重心等等。
(文:江永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对比鉴赏题解题方略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课件
语文轩—— 走进诗歌的意境
S1288.com|谈奇石鉴赏能力-奇石论坛,奇石欣赏,奇石图片,奇石收藏,奇石展销会
古诗鉴赏 专题三
境由象生,披荆入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