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9大经典语录,建议背下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是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人的前半生,拼的是勤奋与努力,后半生才是拼智慧,若是没有智慧,进步很难,但被后浪追上却很快。所谓的大智慧到底是什么?

有一本必读的万世经典,被无数学者痴迷,能弥补众生所不明白的真相——它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今天摘取9句《道德经》之经典语录,与诸君分享。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解释:做人最高的善良品德,应该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又与世无争,它出现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卑微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延伸:用水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水,刚柔并济,柔可滋润万物,刚可水滴石穿,放低身份,不与万物争。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像水一样,具有“强者”的资本,还愿意保持“弱者”的姿态,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释: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指的就是宇宙由混沌状态演化为有形、有象的天地万物的发展过程.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中万物的生化运动,都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

延伸:道创造了“一”这个哲学概念,所以“道生一”指效法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由“一”产生了阴阳概念,所以说“一”生“二”,阴阳和谐使得事物有存在的可能,,“二”加“一”,这是“三”,“三”就是指附有阴阳属性的具体事物,,所以说“二”生“三”;以此类推,,事物维持阴阳和谐便能创造出万物,所以说“三生万物”。

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释:祸患没有比不懂知足的后果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惨痛的。所以懂的知足,才能经常获得满足。

延伸:人生再长,不过短短几十载光阴,如果全部放在争名夺利中,永远没有尽头,名利是没有终点的,所以要懂得知足常乐,懂得适可而止,生活自然就轻松愉悦了。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解释:把简单粗茶淡饭认作美味,把朴素的衣衫认作美丽的服装,把纯厚的风俗认作欢乐,把简陋的居所认作安适。

延伸:应用到现代,意指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因为只有安定的环境,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享受生活。

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解释: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以天下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指圣人体察明间疾苦,设身处地,与百姓息息相通,以百姓的愿望为自己的愿望。

延伸:做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以换位思考,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这样才能造福于人民,对的起人民的信任,反过来,也会人民也会拥戴。

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解释:得到重视,就很高兴;受到奚落和批评,就很伤心,自己的心境随着外界的毁誉上下起伏,再不能有片刻的平息宁静,喜怒无常,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延伸:太看中成败得失了,于是一有风吹草动,自己的神经就跟着慌乱起来,心里装满了很多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所以情绪很容易受到这些影响。

对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心就越不能自由,尝试给自己肩负吧。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解释:越是完美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却永远不会衰竭;越是充盈饱满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越是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延伸: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越是自然的东西,越是能量巨大,刻意而为之的事物,总是不得其内涵,因此也延伸出人不可貌相,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能力有多强。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延伸: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亘古不变的对立,凡事都有两面,如果只看到一面是不全的,就像人一样,都有善恶两面,只能最大限度为善去恶。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需要多人合抱那么粗的树,也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也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延伸: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万事开头难,但再艰难的事情,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加上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量变才能引起最终的质变,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敢为人先,敢于从零开始。

才疏学浅,浅谈几句经典,望诸君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道德经》
《道德经》内容提要及老子思想概论
淮南子·本经训译文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八章
第二部分《道德经》译文1-36
和谐世界 以道相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