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之语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的意义
userphoto

2015.07.30

关注

花鸟画在唐代晚期开始走向独立,经五代、北宋皇家的赞助和画院画家的创作,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峰,形成了格物求真、追求文学意境的意象写实主义的经典绘画风格。元始,文人画兴起,水墨写意的手法成为文人艺术表达的重要语言,而工笔形式则日渐式微。工笔花鸟画发展则在北宋经典风格的余辉之下在绘画史中时隐时现,难以在文人画话语系统中再创辉煌。这种局面,直到二十世纪初,在“美术革命”口号声中,传统文人画的评价系统得以当代知识分子的质疑和诘难。禁锢的松动,为传统绘画中丰富的表现形式走向现代奠定了舆论基础。工笔花鸟画领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出现了诸如陈之佛、于非闇等一批名家,然而在战乱与革命的年代里,非艺术因素限制了他们在工笔花鸟画领域实践的高度,他们的成就为传统工笔花鸟画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奠定了前期基础。改革开放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为传统工笔花鸟画在现代语境下重塑经典提供了契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艺术界的思想是空前活跃的,西方和传统艺术的各种流派、风格都为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发展提供借鉴的可能。工笔花鸟画家在现代转型中通常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在传统图式基础上进行继承创新的传统型路径,工笔花鸟画的传统主要是指包括北宋院体工笔花鸟在内的前人积累的一切工笔花鸟画的传统,这些传统成为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形态基础,现代工笔花鸟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自然写生,并融入个人、时代审美,吸收一切中外艺术中可利用的合理因素进行创新,开创新意。二是借取西方图式进行形式创新尝试的融合中西的路径,融合中西的创作路径更多见于在创作中将传统工笔花鸟画语言融合西方艺术的形式、手法、观念进行静物画转换的创作。三是完全运用西方具象写实造型改造传统的意象花鸟形象进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的路径,这种创作的手法肇始于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画法,带有效仿。此三种路径为中国传统绘画在现代转型中通常所见的三种模式,但落实到具体鲜活的工笔花鸟画创作时,并非绝对的界限分明,同样,在具体某种路径中,因为创作者的个人审美倾向,也会呈现出各种丰富的艺术风格出来。

三种路径在工笔花鸟画的现代转型中都有可能创造出富有新意的具有时代感的样式。就融合中西的路径而言,西式形式和观念入画则完全可能形成一种别具的风格,但因中西艺术的经验并非完全一致,运用西式形式和观念的改造,往往容易使传统花鸟语素成为西式形式和观念的道具,而使花鸟画的本质流于虚无,至于第三种西方写实路径,因和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相异,并且格调易于流俗通常被视为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歧途。而传统型路径因其在工笔花鸟画文脉传承上具有正统性而为当代多数工笔花鸟画家所采纳,但也因为北宋工笔花鸟画的强大的传统,也使得这一条道路具有突破的难度。同样,也正是传统突破的难度决定了传统型工笔花鸟 画的在当代走向高度的可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文化环境为传统工笔花鸟画再次走向高峰做好了各种准备,工笔花鸟画领域期待着一批具有时代机缘能够重塑当代经典的艺术家的出现。苏百钧先生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位。

绘画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位画家所取得艺术成就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为内因,二为外因,所谓内因指画家的个人因素,包括天赋、勤奋、个性、修养,外在条件包括师承、机缘、地气、环境。以上诸因,互为关联,任何缺失都将影响艺术成就的高低。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内因中的勤奋与天赋。

苏百钧先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上无疑是勤奋的,这种勤奋表现为对工笔花鸟画事业的毕生热爱和执着,并从中得以巨大的精神享受,据说在文革期间,花鸟画家们都转向最能表现革命的人物画创作的时候,苏百钧依然在画着他的带有资产阶级情调的花花草草。超越功利色彩的喜爱是其与工笔花鸟画的三生之缘。苏百钧对于工笔花鸟画事业孜孜以求,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其中,当九十年代末期苏百钧带着他的几十张巨幅工笔花鸟画精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的时候,无论其艺术水准还是其勤奋的精神足以让每一个人惊叹,而在这几十幅作品之后,让我们看到了他与自然亲近的每一个身影,无论是荷塘、滩涂、还是菜地、庭院,他都非常敏感地捕捉着自然界万物美丽的一瞬,其夫人雷承影女士曾记载他夜间骑车回老家附近院子里打手电观察三棱剑花的事情,现如今当我们看到其表现三棱剑花的《谧·花间》系列的时候,又有谁会想到作者为留花影而付出的辛劳和汗水。直至今天,我在其画室小坐,面对苏先生放在我面前的一大摞花鸟扇面之时,依然让我震惊于他的勤奋与钻研精神,足以令我等晚生汗颜。

画家的天赋则表现为对形、色、境的感觉与悟性,而这三者归结于一点也就是美感的问题。美感固然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但更多则是后天家庭及生活环境熏陶所致。苏百钧生于书画世家,其父为岭南画派名家苏卧农先生,受家庭影响从小对于绘事耳闻目染,并得其父亲授,未上学之时就会拿着画板对景写生,再加其生长于南粤之地,满眼枝繁叶茂、鸟语花香,自然之美感便会在其心中生成 。苏百钧的绘画是有童子功的,并且在几十年创作教学之余坚持面对自然写生,练就了高超的运用传统白描技法进行写生的功夫。无论是以小幅绢素还是以六尺白宣,只得空闲,便传神留影。我曾见过其带学生在西双版纳对景所绘的几幅巨幅白描写生,画时以大画板托之,面对眼前之景,了然全局,从局部画起,凝神贯气,放笔直取,一气呵成,线描运用应物象形,于自然中寻求笔法,或生涩,或流畅,或疾缓,或抒情,笔法、物形与精神完全融与一体。苏先生以此等一流写生功夫作为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基础,直面自然,以造化为师,并融汇传统,化生新意。然其在创作之时,并非完全照搬自然,而是根据画面美感经营之需要进行形式处理。与传统绘画的随类赋彩相比,现代绘画受西方影响在色彩的开拓上已经超越了传统观念的局限。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是善于运色的,而且因为在色彩运用的追求上使苏百钧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展现出丰富的面貌,从这丰富面貌中可见其对于材料运用多方的尝试和探索。同时,从苏百钧对于色彩表现的追求可以看出其绘画创作风格历变的轨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作品中明显地表现出画家在色彩和技术之中寻求传统突围和追求个性的努力,如1993年的《圆寂》中水面与荷茎的特殊表现及形式的追求,1 992年的《晚风》、1 997年的《热风》《拒霜》中对于色彩斑斓表现的追求。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色彩的表现逐渐走向淡雅平和。然而无论色彩浓烈艳丽还是温和平淡,苏百钧对于色彩的把握均能恰到火候,妍而不俗,艳而不腻,将表现物象置于一个或热烈、或朦胧、或雅致的色调之中。而这种通过色彩营造氛围的过程也是绘画造境的过程。工笔花鸟画中的境,也就是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感觉,而这种感觉直指画家的内心深处,其修养、感觉、梦境、品格也必然融化于这种画境之中,一个画家的才情、修养之高低也决定着境界之高低。苏百钧善于造境,他在画中通常寻找出一种统摄画面的感觉,或优雅,或激情、或静谧、或含蓄、或直白、或繁杂,然后运用虚实、对比、强弱等手段将画面统一于某种色调之后,而彰显表达之境。

作为文革之后,国内较早的一批绘画类硕士研究生,他们在专业上所表现出来的才情和能力是令人信服的,苏百钧作为其中一员,也同样是凭着绘画的实力立足于画坛的。对于广东当代画坛来说,苏百钧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即是岭南画派的传人又是当代学院教育培养出的精英。他将传统岭南画派的精神和当代学院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了岭南画派精神在工笔花鸟画领域的现代转型。在当代我们很少有人像苏百钧一样与绘事有如此机缘,能够出生在一个书画世家,并在父亲的指导下从小就接受传统式的绘画教育,学习诗词,临摹前人,打下扎实的基础,在青年时期,又能幸运地成为广州美术学院的工笔花鸟画研究生,受教于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这些岭南名家,其后,又能留校担任工笔花鸟画教职。更为难得的是,苏百钧又是一个天赋极好,不善交际,沉湎画道、乐此不彼的画痴。一切内在、外在的条件必然将他推向工笔花鸟画坛的第一线。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苏百钧就以他特有的岭南气息的工笔花鸟画在各项展览中频频获奖,画名日显。如果一个画家仅是靠天赋、努力、教育而取得工笔花鸟画的成就的话,放眼画坛,绝非苏百钧一人。然而,当他醉心于工笔花鸟画时,在工笔花鸟画上的成就也会给他带来最大的反哺。2003年苏百钧被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任工笔花鸟画教职,这成为他事业和人生的一次重大机遇。中国艺术素来具有南北之分,审美价值取向具有差异,盖为地理环境影响所致,一般得大成就者必须南北兼容以去一隅之局限。北京的地气以及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所带来的视野高度对于来自岭南的苏百钧必然会有另类的感受,从而提高他艺术思想的高度。从这个角度而言,占有如此机遇、具有如此机缘,当代工笔花鸟画坛似乎唯有苏百钧一人而已。

我曾和苏百钧就艺术教育的理念进行过交谈,他主张绘画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以教育者对于绘画理解的高度引导学生在绘画技法学习中进入道的层面。一个出色的画家理应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因为在道的层面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是一样的。苏百钧对于绘画教育的观念也正是他几十年工笔花鸟画。

学习、创作过程中的心得、感受与态度。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被事物外在华丽的外表所迷惑,而失去了寻求事物本质的判断。对于绘画之道亦是如此,然而苏百钧先生不仅具有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力,而且更善于把握自然之神。即使从他最为基础的白描训练中,也可以看出他是直指物我相融的精神境界。自古以来,工笔画和写意画的随性挥洒不一样,它在技术上需要画家具备耐心、毅力,而向工笔画最高境界迈进甚至更需要的是一种甘于寂寞的殉道精神。苏百钧是以精神入画的画家,他看似瘦弱的身躯背后却蕴含着具大的精神张力,他将这种精神张力融入他的笔墨之中,以至在每一幅作品背后都隐含着他的精神影子。

苏百钧对于他的工笔花鸟画事业出于机缘和痴迷,一路走来,却无意间以他的历程和贡献创造了当代工笔花鸟画史的一个高度。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在当下属于立足传统进行创新的传统型路子,他对于传统远涉宋元图式,近承岭南诸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强调写生的意义,从写生之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他长于捕捉自然之中令人怦然心动的一瞬,并转化为图式感觉,在传统技法运用的同时,积极从西方艺术、自然造化之中寻求技法的创新。他的工笔花鸟画善于造境,并直指人心,于物我与道浑然一体。此外,苏百钧更得天时、环境之助,此于他、于当下工笔花鸟画事业皆幸也!

王雪峰

2009年大暑写于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非闇《海棠伯劳图》
复古风工笔花鸟画 楚彦春仿古花鸟作品欣赏
观胡湄花鸟,足以让人拍案叫绝!
看他的作品,就像走进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美妙世界
莫晓松工笔花鸟画欣赏
工笔国画花鸟图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