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升降用药

实战版:阴阳升降用药大法!!!

升左路的药略谈:
附子,川乌草乌【通常配合使用】,细辛、生姜、桂枝、麻黄、柴胡、川芎。
附子作用于最深层次,相当于圆运动的最低点,对应于肾,少阴系统,骨头内,深寒,陈寒。久病入里,或者大量输液导致急慢性肾功能问题,骨髓病【白血病、造血功能病】。生附子力道峻猛,用于救急,熟【泡或者叫制】附子用于缓和期的助阳散寒。生附子的钻透力也较熟附子好,所以用于刺痛钻痛的效果比熟附子好;川乌草乌擅长于筋骨关节层面,这些部位的病痛,用川乌草乌效果最好;川乌草乌是特种大队的话,细辛就相当于特种小分队,骨节隙缝的穿透性非常好,穿破陈寒的屏障,打开通道效果非常好。细辛单独力量不够强大,通常都是配合附子川乌草乌来发挥功效。
生姜就是基层部队,但是是最重要的基础部队,所有作战都是在基层部队的基础上发挥功效。基层部队的特性就是量大,无所不至,无处不有。所有温阳药在加上相对最大量的生姜基础上,功效都能发挥到最佳状态。附子无姜不热,就是说附子的热性相当于大将军,气势强大,但是必须有兵力配合调用,才可以显示出来,光头司令是作用不大的。将军驾到,前面还需要有小兵开路,走起来就顺畅了。这就是大量生姜搭配附子使用就不会有剧烈排病反应的缘故。火神理论推广最大问题就是排病反应的剧烈。加入一味生姜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这是澄空先生的智慧。
桂枝作用面在皮下,肌肉之间。麻黄作用面在皮肤。所以,肌肉酸痛多用桂枝【解肌】,皮肤痛用麻黄【解表】。
柴胡是由内脏一路通到肌表的,上述的药可以理解为走外围,柴胡可以理解为走内路。更准确的说,是打通上下。柴胡用药的部位是根部为主,连带手指长的细枝。枝上行,根下潜。所以,柴胡的特性,说升或者说降都不太合适,说调升降,上下通行是最合适的。
川芎主要就是走血液血管内。也应该理解为通行,而不需要定性上或者下。肝主藏血,血管有升有降,走肝的药,大多都可以这样定性。厥阴肝木少阳胆木的特征就是寒热并存,上下通行。
降右路的药略谈:
龙骨、牡蛎、黄芩、石膏、知母、百合【兼论五味子】、杏仁、川贝、厚朴、枳实、大黄、芒硝。白芍。
龙骨、牡蛎沉重手感冰凉【生用。煅的收敛为主,降性减弱】,决定了性质就是下潜重镇的作用。用于神志上亢不清不明太过的状态。
黄芩和石膏都是从上往下降的,但是黄芩类似于干冷,凉而干燥,石膏类似于湿冷,凉而带润。黄芩小量取用即可,一般20克内,石膏需要大量,一般10克到上百克都有。黄芩的作用迅速,但不持久;石膏的作用较慢,但绵长。知母凉降之性次于石膏,润性强于石膏,用于兼燥的病。
百合,合阳明,汁肉肥厚,可以归属于养阴物质基础方,但因为其聚敛下降的作用也很突出,所以,列入降气类。质感清而不腻,收敛而又不会过于滋腻,可以大量使用。五味子收敛之性强,但是本性温,降性不足,所以不宜列入此列。收敛是由外向里收,下降是由上而下。相类似而不同。五味子收敛而不降,就像网一样把木气金气束缚住,所以不宜多用,一般
20克内为宜,组合比例中从属为宜。
杏仁有甜杏仁苦杏仁之分,甜杏仁因其甘偏于润肺的作用,苦杏仁因其苦偏于降逆下泄肺气。杏仁带有油脂,润降止咳,对比其它止咳药如紫菀、百部,功效比较温和。川贝也降逆止咳,但是补益的作用就大于杏仁,降气之性稍逊杏仁。贝母也有类似于杏仁的甘苦之分。浙贝带苦,降逆止咳之效更强,性凉偏寒。川贝甘为主,润肺之效更佳。性凉。
大家发现没有?这些降气之药,多作用于肺。五脏中心肝脾肾皆升,唯有肺独降【严格来说也还有升,宣发的作用就是升,但主要体现为降为主】,对应六经为阳明燥金,阳明病里提纲证就是白虎汤证,君药石膏。所以,如果一个人肺有问题,气的下降就出现很大问题。肺切除的患者,睡眠就非常难办,因为你连降气的工具手段都没有了,用方中你就只能至始至终多加生脉饮【党参、麦冬、五味子】帮助下降。
在前面讲的补津液的药,其实也是下降的药,但它们是以本身体质沉重之性来降,而不是下降之性。所以,归入补充津液的基础方更合适,而不放入下降方。但是通过组合,入生脉饮,下降的功效还是不错的,轻微的气不降,用生脉饮就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严重的气不降,就必须搭配降气的药了。黄芩和石膏两味药基本就足够了,在量上作调整就是。止咳的根源是降气,只要降气就可以止咳,所以,不一定非要用杏仁川贝。
让肺气宣的,让肺气不降的,就是肝气,左路上升的最主要的气。根于肾水上达于肺金,沟通上下的作用。作用于肝的就有升药也有降药。前面生姜升肝气,这里厚朴、枳实就是降气作用。降就有重着之性,所以,厚朴为厚厚的一层树皮,枳实为沉重的果实切片。厚朴偏作用于心胸口上段,枳实偏于腹腔一段。通常同时搭配使用。
大黄的下泄之力,大名鼎鼎了。芒硝也是下泄的,不过,相对而言,大黄泄无形之气,芒硝泄有形之实。所以,大黄煮久泄力就不足,要泄利,一般后下。芒硝是非常沉重的矿石,遇水即化,所以一般用药汁搅拌冲服。芒硝味咸性寒,借其重坠之性迅速下达肠腑之间,所以,通腑之效一流,五脏之病就所顾不及。肠腑之间有任何淤血痰浊,芒硝都可以快速清除,是其它药所难以比及的。但是,这个时代,肥脂厚腻吃多了,枯燥硬结之病机,还能有几个?慢性病阴虚之体【污浊易于留滞】,穷困之地多用。其咸能软坚之性,我理解为咸令局部大量吸水聚集渗透之故。体会不多。当年的“神医”胡万林就是靠大剂量芒硝通利治病而起名。现在没有多少阳明腑实【便质坚硬的便秘】的病人了,胡万林来到今天也成就不了当年的风云气势。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的组合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承气汤。
白芍是和川芎刚好相反相应的一味药。它们都走肝入血,但是川芎走串发散,白芍收敛内聚。川芎的化瘀是辛散之性,白芍的化瘀是酸的软化分解之性。
别论:陈皮。干姜。炙甘草。
陈皮气清芳香【特别是正宗的新化陈皮】,清气上行,头脑精神为之一振。但是服用后放屁多多,就说明下通腑气的作用也很强。所以,我将陈皮定义为调升降之药,不在纯升或者纯降之列。
左升右降的中间,还有一个轴心,那个轴心也在转,只不过位置不变,定在那里转,相当于自转。外圈的升降相当于公转。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前与后的气交流都要通过这个轴心来转。轴心自己只是一个传力、通道的作用而已。所以不需要发力,只需要保证通道通畅即可。通畅用门户来形容就叫开,开的力量来自于热,寒凉则合。所以,只需要保证够热就可以。干姜就是起这个作用的。生姜嫩,牛气冲天,老了就圆滑了,锐气收藏起来,不走动了。老姜就是守得最好的。用老姜做成的干姜就更加固守了。它的效力一般维持在脾胃中焦这个圈里。
姜的火力猛,但是不持久。为了让这个力量缓和持久的作用,就需要炙甘草的作用来搭配。干姜是火,炙甘草就是土块,把火的热量藏起来持久保温。生甘草收藏补益之力不如炙甘草。生甘草偏凉,降气清火。
干姜就像热汤,炙甘草就像汤面上的油,陈皮就像放在汤中的那一撮葱花。整个搭配就非常美妙了:有热,又能持久,还不油腻。
别论:五味子、山茱萸、砂仁。
五味子收敛上半部从上往下收【敛肺,用于虚咳多汗】,山茱萸收敛下半部【敛肾,用于尿频多尿】从上往下聚。刚好相对称,上收下引。砂仁作用于中焦脾胃,把外散的气向脾胃收敛【敛脾胃,用于腹胀】。这三味药就像三个金钟罩,护住了一气在规定范围内周流不息。收太紧就会影响气的运转,所以一般作为辅助药,用量比例较低。
特殊药组:附子+石膏 附子+大黄
寒热不调升降不周的病机,严重时会表现为:上半身如处冰窖,下半身如陷火窑,或者相反。或者表现为左右的区别。这时候就可以加大圆运动的周转力度,用大热大寒之药搭配:附子
+石膏。如果是久病,垃圾堆积严重,几天一次大便的,可以改用附子+大黄。加石膏是调气,加大黄是通过泄有形垃圾调无形之气。因为这组药的强力,所以中效即止。寒热调平,上下左右寒热平均了,排出污秽之便了,就要立即停用这对组药。
每个人对药物的体会都有不同,大方向都一样,但具体细节都有自己的特色。以上的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仅是大家可以借鉴的一个说法而已,仅供参考。
气升不及的病,表现为“寒”和“功能不足”,则用升药;
气降不及的病,表现为“热”和“功能太过”,则用降药。
在判断好疾病的性质之后,再考虑物质基础问题【能量和垃圾】,相应的选择药物,一个处方就出来了。上文所列的药物只是一小部分,不过,就已经足以解决大部分的疾病了。再怎么增加药物,只不过是细节的再精确而已,大同小异,大方向脱不了这个圈圈。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普通患者完全可以自助式的解决自身的问题。稍有一点不舒服,患者自己最先察觉到,这时用药,因为病轻,会很容易就见效!小病自己解决,大病找医生,这是多么好的意境啊!
具体用药时间,根据天道即可:春夏气升,秋冬气降;白天气升,下午晚上气降。白天就是春夏,晚上就是秋冬。
用药法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助阳发散,升发助阳之药白天服用;秋冬助阳收敛,下降敛阳之药晚上服用。养阴的意思,是帮助阳气的收藏。
影响人的因素有:天、地、人。天道指日升日落,非人力可变;地指生活工作居住环境的改变,非药力范围【属于风水范畴】,但是其中的寒热是可以调整的,比如夏天不要用空调或者采取防护措施,冬天不要开太高的暖气,
10~15度为宜。以及避风。这些是养生问题。所以,真正影响我们自身变化最大最多的是人自己。主动性最大的也是人。
服药的时机借助“天”的力量,“地”的因素不变,相对“人”就是二比一的优势了。所以,公式化的早扶阳晚养阴,就足以应对绝大部分的疾病。傻瓜式操作。

人体的变化再多再大,最终要回归到天道来——多重的病,你还是得向着白天醒,晚上睡这个规律靠拢。所以,即使不能精细辨证人体的诸多变化而调整用药【有时候晚上得用升发的药,白天得用收敛的药】,也无妨,你就按照天道的规律来就是。

药象之阴阳升降-用药法象(二)
药有阴阳之象,五行五色之意,四气五味之性,升降浮沉之势。”

药有四气:寒热温凉;

药有五味:酸苦甘辛咸淡。

凡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

凡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此五色之义也。

凡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

凡寒热温凉,气也。酸苦甘辛咸淡,味也。

气为阳,味为阴,

气无形而升,故为阳。

味有质而降,故为阴。

气厚者为纯阳,薄为阳中之阴。

味厚者为纯阴,薄为阴中之阳。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阳气上行,

故气薄者,能泄于表,厚者能发热。

味厚则泄,薄则通,阴味下行,故味厚者能泄于下,薄者能通利。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辛散、甘缓,故发肌表。

酸收,苦泄,故为吐泻。

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清阳出上窍,耳目口鼻,

浊阴出下窍,前后二阴。

清阳发腠理,阳升散于皮肤,故清阳发之,

浊阴走五脏,阴受气于五脏,浊阴走之。

清阳实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本,故清阳实之,

浊阴归六腑,六腑传化水谷,故浊阴归之。

此阴阳之义也。

凡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面降。

味薄者升而生,象春;

气薄者降而收,象秋;

气厚者浮而长,象夏;

味厚者沉而藏,象冬;

味平者化而成,象土。

气厚味薄者浮而升,

味厚气薄者沉而降。

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

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

寒无浮,热无沉。

此升降浮沉之义也。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谓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阳之体,故入手太阳;麻黄苦,为在地之阴,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麻黄发汗而升上。然而,升上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手太阴;附子,气之厚者,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大黄,味之厚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粥淡,为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茶苦,为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

两张古方解决干燥综合征
小编导读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从其病名我们便能知道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干燥”二字上,眼睛干涩、口干咽燥等。得了干燥综合征,简单的喝水、补水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找准病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方可让身体告别干燥。
唐某,女,49岁。2010年9月20日初诊。
患者两年前始觉两眼干涩不适,灼痒羞明,口干咽燥,在当地治疗无效,又到县城及达州市等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干眼症,治疗无好转。后在省城某三甲医院检查,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曾间断服用西药及点眼治疗年余,病情时轻时重,缠绵不已,遂来我处诊治。患者早年曾胎孕四次,已育两女,去岁绝经。无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病史。
刻诊:面色黯黄,频频眨眼,咽干声嘶,夜间尤甚
。时见闭目而语,两眼干涩,觉有异物,灼痒羞明。结膜充血,角膜表面不泽。两颊呈对称性肿大,唇紫皱裂。头昏乏力,心烦失眠,时有短暂潮热,腰腿酸软,大便干燥,溺色黄。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此阴虚燥热,目失濡养。予调营敛肝饮加减:
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阿胶15g,五味子15g,枸杞子20g,麦冬30g,沙参20g,酸枣仁20g,陈皮10g,生地30g,黄柏10g,大枣10g,火麻仁30g,肉苁蓉30g,水煎服。2日1剂,5剂。
二诊(9月30日):服上方后,眼干涩痛痒略减,大便按时得下,余症同前,前方加菊花20g,密蒙花20g,续服5剂。
三诊(10月15日):眼涩羞明显著好转,问对时不再闭目应答,咽干声嘶及潮热诸症悉减,睡卧渐安。舌红少津,脉弦细而弱。治当滋肾养肝,益气生津。予景岳左归饮加减:
熟地20g,山萸肉15g,山药20g,枸杞子20g,西洋参20g,麦冬30g,五味子15g,石斛15g,玄参15g,密蒙花10g,菊花10g,夏枯草15g,浙贝15g,炙甘草10g,水煎服,5剂。
另予景岳左归丸加减作丸:熟地150g,山萸肉80g,枸杞子80g,山药(蒸)80g,龟胶(蛤粉炒)60g,鹿胶(蛤粉炒)60g,菟丝子100g,怀牛膝80g,女贞子(炒)80g,茺蔚子(酒炒)80g,沙苑子(酒炒)80g,人参100g,麦冬100g,五味子80g,紫河车150g,肉苁蓉150g,菊花80g,浙贝100g。混合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g,服中药煎剂时每日1次,单独服本丸时,每日3次。
服上方期间,病情日渐好转。2月后来我处复诊,未见眨眼闭目,眼睑开阖自如。结膜无充血,角膜光滑透明。唇色润,无皱裂,口干咽燥亦诚,续服完原先所做蜜丸后停药,随访1年,未再复发,病愈。
临证思辨 干燥综合征又名斯耶格兰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口、眼干燥或有鼻、咽、气管、支气管、阴道及皮肤干燥为特征。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只有口、眼等干燥症状,而继发性除口、眼干燥症状外,常伴有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其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之女性。本病往往呈缓解与加剧交替,缠绵难已,自然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西医治疗主要是消除诱因、免疫调节或替代疗法,但其疗程太长且疗效不易稳定。
本病属中医“燥证”“痹证”“虚劳”等病范畴,多为元阴不足,气血津液匮乏所致,皮、肉、筋骨及眼、耳、口、鼻诸窍失于濡养,而见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燥诸症;或见月经量少,甚则闭经。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血脉无以濡润诸窍,亦可致燥。《素问·痹论》说:“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虚劳多为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不复,脏腑亏损,积劳成疾,而致津枯血燥。
本例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系绝经期妇女,曾多次孕产,精血亏耗,时值天癸方竭之际,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元阴不足,目失濡养,虚火上炎,上干清窍,故见眼红干涩、口干咽燥诸症,用调营敛肝饮加减为治。因“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故应养血柔肝、滋燥明目。加太子参、沙参、五味子、麦冬增其养阴敛津之力,添肉苁蓉、火麻仁滋肾润肠以解津枯便秘之患,菊花、密蒙花养肝清肝去目赤之殃,生地、黄柏滋阴清相火。以此方增损服之近月,病情好转,眼涩羞明、咽干声嘶及潮热诸症悉减。继以滋阴补肾、益精培元、养肝清肝之左归饮加减煎服,兼用左归丸加减为丸调之,治疗未逾百日,终竟全功。

《万病至简论》 
    《万病至简论》谈的是原则性问题,下面这篇文章在理法方论上详细阐述。

    导致疾病的原理有两方面:1 有形物质基础  2 无形功能【气】的运转
    有形物质基础有两个方面:1 导致疾病的垃圾 2 清洗垃圾的水【津液血液】
    无形功能【气】的运转也是两个:1 升  2 降
一:物质基础
    1 导致疾病的垃圾
    主要来自于饮食。肉味厚重属阴,多食肉体内垃圾就多。凡有形之病【肿瘤、痘痘、痤疮、痔疮,增生、结石】越吃肉病越重。有时候不是医生不高明处方不好,而是患者吃肉太多。所以,这类病,应该少吃最好不吃肉。疾病好的快慢取决于患者自己。
    在病理上,成形的垃圾形态有两种:痰湿,淤血。阳化气的原理,浓度较低的垃圾加热了直接就可以化解掉,但是郁结久了坚硬的痰淤就要用专门化解的药物来清理了。这些药物相当于强力清洁剂,效力越强的腐蚀力就越强【对身体伤害性同时也加大】。针对痰核,较柔和的是陈皮,接着是半夏,再接着就是胆南星。针对淤血,最柔和的是红花、当归、田七、川芎、元胡。红花最轻,效力也是最缓和,但是速度快,用于清理悬浮状态的淤血效果是最好的,比如新伤内出血,立即大量红花嚼服,温黄酒送服,可以迅速止血,延缓稳定病情,活血化瘀同时还能生新。其它的都是块状茎,和它们沉重的质感一样,功效也是缓和的,适用于阴血不足,淤滞较重较粘稠的情况,就像厚重的油污,清洗速度快是没用的。所以化瘀血的药多质重。相对来说,归身补血不攻,只有归尾可以活血,破血都说不上,所以当归化瘀功效最低;田七最沉重,气感柔和沉敛绵长,攻补兼施,适合较长期服用,相对于当归作用于血,田七偏作用于筋骨,所以有个习俗就是在孩子二七二八的时候每个月服用一两次田七,孩子就长得好;川芎气感最强走串最快气势浑厚,可以作为化瘀血基础药,元胡的气感是尖锐的,渗透性最好,适合巷战;化瘀血最厉害的是三菱、莪术,也都是块状茎。两者通常搭配使用,他们就像坦克一样,无坚不摧,用于攻坚战,破碉堡,最难化开的由它俩上,但是破坏性也最大,不可久用。
    越顽固的淤块【久病之人的体质】,越快不了,只能慢工出细活,药效需要的是粘合附着慢慢渗透。所以,化瘀血痰浊时,我通常会选用酸味药。说实话,对于理论上说的咸能软坚散结,我是体会不大,酸味的软坚散结,我倒是感受最明显。用山楂泡水,再多污垢的茶壶杯子,立即就清清亮亮。最硬的牙齿,吃了酸梅后立马打软。所以,但凡有淤滞,我惯用乌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陈皮、白芍这几味酸药。效果相当好。特别是在排除宿便这块应验最多最显效。至于化瘀,最好用丸剂,缓慢释放、附着、渗透、分解。
    2 清洗垃圾的水
    就是体内的津液血液。垃圾相当于污物,血液津液相当于水。水越多,清洗就越容易。水越少,清洗就越难。津液血液不足的人,中医叫“阴虚”。这种人很难治,因为无论你怎么用功,都必须在有足够运输载体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再好的洗衣粉洗衣液,都必须有水才可以发挥功效。阴虚的人垃圾再多症状再难受,有时候没办法优先解决,因为你没有水,先要给你补水,其它治疗才可以跟进。所以,这类人的疾病好的快慢,已经被阴虚的体质限制死了,只能慢慢来,有水了再说。要致富,先修路。要治病,也要先修路——水路。
    补津液的药都是富含汁液的,比如党参、麦冬、天冬、沙参、玉竹、枸杞、熟地、红枣。补水加上锁水,效果就会更好,锁水的是酸味药,比如五味子、山茱萸、乌梅。严格区分,同样补津液,他们还有各自不同的归属特点,比如补肝补肺还是补肾,但人是一体的,补哪里不是最终都会汇合?区分意义不大。津液不足都可以用这些药搭配。
    补血的药,当归首当其冲。通常把熟地也算入补血药。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本来都不补血,他们只是提供补血所需的养料,原料而已,制造血的才是补血,睡觉才是造血补血的根本。最补血的是早睡觉!即使不吃当归,普通饮食不照样制造了生长需要的血液吗?服用当归不早睡觉,照样补不了血;不服当归,早睡觉,血液依然生成。何轻何重,应该是很明确了。所以,再讲究哪味药补血不补血,谁效果更好,意义就不是太大了。
    上药三品:“精”“气”“神”——都是人体自己本就具备的功能。让它们正常发挥功能,就是最补的药,最好的药。
二:无形功能的运转——也就是气的运转
    人体气的运转有以下规律:热升凉降。左升右降,前升后降。刚好就形成一个圆圈,这种气的运动就叫圆运动。功能不正常就是气升降的功能不正常。左路叫不升,右路叫不降。有没有升太过呢?有,体现为不降。有没有降太过呢?有,体现为升不及。所以,本质的只有“不升”和“不降”两种。气的升降和功能之间如何关联呢?气就是热能,气走到哪里,能量就走到哪里,那里的功能就发动起来。
    1  升
    升的功能位置上,体现在身体左边、前面的功能正常发挥。性质上,升为阳气发散,热、用阳。有病了,多体现为阳气发散不利、功能不足的症状:左边手脚无力【气不足】、恶寒畏寒【气不足不升】精神萎靡【气不足】、手足冰冷【气不足】、食欲不振【气不足】尿多、记忆力下降【气不足】大便溏泄【阳气不蒸化上升】、皮肤痒【气不透】、胸闷【气不透】等等。
    2  降
    降的功能位置上,体现在身体右边、后面的功能正常发挥。性质上,升为阳气收敛,凉、藏阳。有病了,多体现为阳气收敛不及、功能太过的症状:右边手脚僵硬、前胸乳腺疾病,发热、大汗、便秘、失眠、多梦、焦虑、烦躁、口苦、咽干、目眩、渴饮等等。
    治病就是让不升的升,不降的降,圆圈画好了,病就好了。治病也就很简单了:画个圈而已。用一元堂常用的术语叫做:调升降。
升左路的药略谈:
    附子,川乌草乌【通常配合使用】,细辛、生姜、桂枝、麻黄、柴胡、川芎。
    附子作用于最深层次,相当于圆运动的最低点,对应于肾,少阴系统,骨头内,深寒,陈寒。久病入里,或者大量输液导致急慢性肾功能问题,骨髓病【白血病、造血功能病】。生附子力道峻猛,用于救急,熟【泡或者叫制】附子用于缓和期的助阳散寒。生附子的钻透力也较熟附子好,所以用于刺痛钻痛的效果比熟附子好;川乌草乌擅长于筋骨关节层面,这些部位的病痛,用川乌草乌效果最好;川乌草乌是特种大队的话,细辛就相当于特种小分队,骨节隙缝的穿透性非常好,穿破陈寒的屏障,打开通道效果非常好。细辛单独力量不够强大,通常都是配合附子川乌草乌来发挥功效。
    生姜就是基层部队,但是是最重要的基础部队,所有作战都是在基层部队的基础上发挥功效。基层部队的特性就是量大,无所不至,无处不有。所有温阳药在加上相对最大量的生姜基础上,功效都能发挥到最佳状态。附子无姜不热,就是说附子的热性相当于大将军,气势强大,但是必须有兵力配合调用,才可以显示出来,光头司令是作用不大的。将军驾到,前面还需要有小兵开路,走起来就顺畅了。这就是大量生姜搭配附子使用就不会有剧烈排病反应的缘故。火神理论推广最大问题就是排病反应的剧烈。加入一味生姜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这是澄空先生的智慧。
    桂枝作用面在皮下,肌肉之间。麻黄作用面在皮肤。所以,肌肉酸痛多用桂枝【解肌】,皮肤痛用麻黄【解表】。这两味药讲的最多,我就不再多讲了。
    柴胡是由内脏一路通到肌表的,上述的药可以理解为走外围,柴胡可以理解为走内路。更准确的说,是打通上下。柴胡用药的部位是根部为主,连带手指长的细枝。枝上行,根下潜。所以,柴胡的特性,说升或者说降都不太合适,说调升降,上下通行是最合适的。
    川芎主要就是走血液血管内。也应该理解为通行,而不需要定性上或者下。肝主藏血,血管有升有降,走肝的药,大多都可以这样定性。厥阴肝木少阳胆木的特征就是寒热并存,上下通行。
    降右路的药略谈:
    龙骨、牡蛎、黄芩、石膏、知母、百合【兼论五味子】、杏仁、川贝、厚朴、枳实、大黄、芒硝。白芍。
    龙骨、牡蛎沉重手感冰凉【生用。煅的收敛为主,降性减弱】,决定了性质就是下潜重镇的作用。用于神志上亢不清不明太过的状态。
    黄芩和石膏都是从上往下降的,但是黄芩类似于干冷,凉而干燥,石膏类似于湿冷,凉而带润。黄芩小量取用即可,一般20克内,石膏需要大量,一般10克到上百克都有。黄芩的作用迅速,但不持久;石膏的作用较慢,但绵长。知母凉降之性次于石膏,润性强于石膏,用于兼燥的病。
    百合,合阳明,汁肉肥厚,可以归属于养阴物质基础方,但因为其聚敛下降的作用也很突出,所以,列入降气类。质感清而不腻,收敛而又不会过于滋腻,可以大量使用。五味子收敛之性强,但是本性温,降性不足,所以不宜列入此列。收敛是由外向里收,下降是由上而下。相类似而不同。五味子收敛而不降,就像网一样把木气金气束缚住,所以不宜多用,一般20克内为宜,组合比例中从属为宜。
    杏仁有甜杏仁苦杏仁之分,甜杏仁因其甘偏于润肺的作用,苦杏仁因其苦偏于降逆下泄肺气。杏仁带有油脂,润降止咳,对比其它止咳药如紫菀、百部,功效比较温和。川贝也降逆止咳,但是补益的作用就大于杏仁,降气之性稍逊杏仁。贝母也有类似于杏仁的甘苦之分。浙贝带苦,降逆止咳之效更强,性凉偏寒。川贝甘为主,润肺之效更佳。性凉。
    大家发现没有?这些降气之药,多作用于肺。五脏中心肝脾肾皆升,唯有肺独降【严格来说也还有升,宣发的作用就是升,但主要体现为降为主】,对应六经为阳明燥金,阳明病里提纲证就是白虎汤证,君药石膏。所以,如果一个人肺有问题,气的下降就出现很大问题。肺切除的患者,睡眠就非常难办,因为你连降气的工具手段都没有了,用方中你就只能至始至终多加生脉饮【党参、麦冬、五味子】帮助下降。
    在前面讲的补津液的药,其实也是下降的药,但它们是以本身体质沉重之性来降,而不是下降之性。所以,归入补充津液的基础方更合适,而不放入下降方。但是通过组合,入生脉饮,下降的功效还是不错的,轻微的气不降,用生脉饮就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严重的气不降,就必须搭配降气的药了。黄芩和石膏两味药基本就足够了,在量上作调整就是。止咳的根源是降气,只要降气就可以止咳,所以,不一定非要用杏仁川贝。
    让肺气宣的,让肺气不降的,就是肝气,左路上升的最主要的气。根于肾水上达于肺金,沟通上下的作用。作用于肝的就有升药也有降药。前面生姜升肝气,这里厚朴、枳实就是降气作用。降就有重着之性,所以,厚朴为厚厚的一层树皮,枳实为沉重的果实切片。厚朴偏作用于心胸口上段,枳实偏于腹腔一段。通常同时搭配使用。
    大黄的下泄之力,大名鼎鼎了。芒硝也是下泄的,不过,相对而言,大黄泄无形之气,芒硝泄有形之实。所以,大黄煮久泄力就不足,要泄利,一般后下。芒硝是非常沉重的矿石,遇水即化,所以一般用药汁搅拌冲服。芒硝味咸性寒,借其重坠之性迅速下达肠腑之间,所以,通腑之效一流,五脏之病就所顾不及。肠腑之间有任何淤血痰浊,芒硝都可以快速清除,是其它药所难以比及的。但是,这个时代,肥脂厚腻吃多了,枯燥硬结之病机,还能有几个?慢性病阴虚之体【污浊易于留滞】,穷困之地多用。其咸能软坚之性,我理解为咸令局部大量吸水聚集渗透之故。体会不多。当年的“神医”胡万林就是靠大剂量芒硝通利治病而起名。现在没有多少阳明腑实【便质坚硬的便秘】的病人了,胡万林来到今天也成就不了当年的风云气势。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的组合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承气汤。
    白芍是和川芎刚好相反相应的一味药。它们都走肝入血,但是川芎走串发散,白芍收敛内聚。川芎的化瘀是辛散之性,白芍的化瘀是酸的软化分解之性。
    别论:陈皮。干姜。炙甘草。
    陈皮气清芳香【特别是正宗的新化陈皮】,清气上行,头脑精神为之一振。但是服用后放屁多多,就说明下通腑气的作用也很强。所以,我将陈皮定义为调升降之药,不在纯升或者纯降之列。
    左升右降的中间,还有一个轴心,那个轴心也在转,只不过位置不变,定在那里转,相当于自转。外圈的升降相当于公转。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前与后的气交流都要通过这个轴心来转。轴心自己只是一个传力、通道的作用而已。所以不需要发力,只需要保证通道通畅即可。通畅用门户来形容就叫开,开的力量来自于热,寒凉则合。所以,只需要保证够热就可以。干姜就是起这个作用的。生姜嫩,牛气冲天,老了就圆滑了,锐气收藏起来,不走动了。老姜就是守得最好的。用老姜做成的干姜就更加固守了。它的效力一般维持在脾胃中焦这个圈里。
    姜的火力猛,但是不持久。为了让这个力量缓和持久的作用,就需要炙甘草的作用来搭配。干姜是火,炙甘草就是土块,把火的热量藏起来持久保温。生甘草收藏补益之力不如炙甘草。生甘草偏凉,降气清火。
    干姜就像热汤,炙甘草就像汤面上的油,陈皮就像放在汤中的那一撮葱花。整个搭配就非常美妙了:有热,又能持久,还不油腻。
    别论:五味子、山茱萸、砂仁。
    五味子收敛上半部从上往下收【敛肺,用于虚咳多汗】,山茱萸收敛下半部【敛肾,用于尿频多尿】从上往下聚。刚好相对称,上收下引。砂仁作用于中焦脾胃,把外散的气向脾胃收敛【敛脾胃,用于腹胀】。这三味药就像三个金钟罩,护住了一气在规定范围内周流不息。收太紧就会影响气的运转,所以一般作为辅助药,用量比例较低。
    每个人对药物的体会都有不同,大方向都一样,但具体细节都有自己的特色。以上的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仅是大家可以借鉴的一个说法而已,仅供参考。
    气升不及的病,表现为“寒”和“功能不足”,则用升药;
    气降不及的病,表现为“热”和“功能太过”,则用降药。
    在判断好疾病的性质之后,再考虑物质基础问题【能量和垃圾】,相应的选择药物,一个处方就出来了。上文所列的药物只是一小部分,不过,就已经足以解决大部分的疾病了。再怎么增加药物,只不过是细节的再精确而已,大同小异,大方向脱不了这个圈圈。
    所以,中医真的可以很简单!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普通患者完全可以自助式的解决自身的问题。少有一点不舒服,患者自己最先察觉到,这时用药,因为病轻,会很容易就见效!小病自己解决,大病找医生,这是多么好的意境啊!
    具体用药时间,根据天道即可:春夏气升,秋冬气降;白天气升,下午晚上气降。白天就是春夏,晚上就是秋冬。
    用药法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助阳发散,升发助阳之药白天服用;秋冬助阳收敛,下降敛阳之药晚上服用。养阴的意思,是帮助阳气的收藏。
    影响人的因素有:天、地、人。天道指日升日落,非人力可变;地指生活工作居住环境的改变,非药力范围【属于风水范畴】,但是其中的寒热是可以调整的,比如夏天不要用空调或者采取防护措施,冬天不要开太高的暖气,10~15度为宜。以及避风。这些是养生问题。所以,真正影响我们自身变化最大最多的是人自己。主动性最大的也是人。
    服药的时机借助“天”的力量,“地”的因素不变,相对“人”就是二比一的优势了。所以,公式化的早扶阳晚养阴,就足以应对绝大部分的疾病。傻瓜式操作。
    人体的变化再多再大,最终要回归到天道来——多重的病,你还是得向着白天醒,晚上睡这个规律靠拢。所以,即使不能精细辨证人体的诸多变化而调整用药【有时候晚上得用升发的药,白天得用收敛的药】,也无妨,你就按照天道的规律来就是。
    中国文化智慧的巅峰代表《周易》有三个基本规律:简易【简单原则】、不易【不变的规律】、变易【表现形式的多变】。中医亦如是。作为普通患者,仅为了解决自己的轻微小毛病,用简易和不易就已经足够。作为专业的人士,变多了,有时候会迷失,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迷失了,但愿我的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重归简易和不易。
    逮着简易说简单不足以应对临床需要
    逮着变易说变化那么复杂抓不住根本
    于是这些人就成为了永远都是正确周易“大师”——“不易大师”
    以下用案例来演绎上文的思想——论牛皮癣
    皮肤在人的外围,肺所主,肺居最上,所以,皮肤应于天,牛皮癣,就是天空中垃圾堆积严重,乌云密布。把乌云去除就是牛皮癣的治病之道。那问题就简单了:阳光,热发散;或者寒水雨露下降。阳光是又热又发散的生姜,再加上大将军附子,云层太厚,就要穿透,加上细辛,最擅长于打开皮肤毛孔天幕的就是麻黄。这只是外围的,由里向外向上透发的,是肝的木气,所以要加入柴胡,升发的药,这样就足够了。还要考虑水分足不足,没有水,热气是运行不了的,水就相当于气的舟楫。所以,加入党参、红枣、炙甘草。舟楫需要穿过中间的闸门,开门就加干姜——这个处方其实就是我创立的小柴胡加姜附汤加味了【多加了麻黄、细辛】。所以这个也可以相当于此方的方解。淤滞久了,就要化瘀,皮肤的淤滞相对来说表浅,浓度不大,还是比较容易化开的,然后又是广泛散布的,所以,就应该加红花——早上升发阳气的处方就出来了。
    下午养阴,本质就是涵养阳气,把阳气收回来,第二天就有足够的阳气继续发散用功。收阳气的过程,也就是降雨的过程。降雨需要水,需要寒,所以,选用党参、麦冬、五味子——这一组是降雨的最佳拍档。这是给肺补水的,补肝水的是枸杞、乌梅,给肾补水的是熟地,水太多太寒了脾胃就吸收不了,所以加入干姜、陈皮、炙甘草这组最佳组合——这个处方实际就是我创立的生脉熟地枸杞饮了,这个也可以相当于此方的方解。前面说了,化瘀最好缓慢持续的药效,所以,实际,红花用在下午晚上是最合适的。早上也可以用,但是效果就不如晚上好了。我的文章《什么叫相火归位——兼论论人体的工作流程》里面讲到了,身体清理垃圾最好的时间在三焦主时晚上9~11点。
    朝阳晚雨,牛皮癣要消除,就很快了。
    如果延伸开来,还有多少病能跳出这两个处方的范围呢?所以,如果仅仅是把这个两个处方限制在治疗牛皮癣范围,那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从阴阳气机的升降谈 经方的组方原则与脑病的治疗思路
山东中医药大学 高树中 2015-11-26济南
? 一、阴阳气机的升降 ? (一)正常状态下的气机升降
? 人活着全靠一口气 ? 何谓阴阳与气机?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 气在体内是如何运行的?如何升降出入的?
? (二)影响气机升降的因素
? 百病皆生于气也 ? 哪些因素可以导致气机升降出入的失常?
? (三)气机升降失常的判定和辨证
? 如何知道气机升降出入的失常? ? 是哪儿失常?如何进行部位的判定?如何进行中医辨证?
? 二、阴阳气机升降与经方的组方原则 ? 三、阴阳气机升降与脑病的治疗思路
? (一)如何调理气机失常? ? (二)脑病的治疗思路
一、阴阳气机的升降
(一)正常状态下阴阳气机的升降
? ? ? ? ? ? 主要讲两个问题: 1.自然界阴阳气机的升降规律是什么? 2.人体阴阳气机的升降规律是什么?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日月为易。不易、简易、变易、交易。
? 易者,易也,为天地之易;医者,易也,为身 心之易。
太极图的画法问题
? 太极图被称为天下第 一图
? 说明其重要性和应用 的广泛性 ? 可惜的是现在画滥了 ? 从理论上讲,画对的 可能性只有1/4。 ? 这张图正确吗?
太极图的画法问题
? 这两张图画的很漂亮,但正确吗? ? 黑白阴阳鱼有四种组合:黑鱼头从右侧向上、黑鱼头 从左侧向上,白鱼头从右侧向上、白鱼头从左侧向上。 ? 这四种画法只有一种是正确的。 ? 以上三种画法都是错误的或者说都不准确。
太极图的正确画法 ——欲明人体升降,先明天地阴 阳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神明 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 · ?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 阳气者,若天与日……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 也。《素问· 生气通天论》 ? 但严格讲,这个图也是 演化的太极图
古人是如何画太极图的?
? 南宋易学家张行成 《翼玄》的易先天图 ? 鱼体比较扁长一些 ? 白鱼(阳)从左侧上 行,上行极而头下
? 黑鱼(阴)从右侧下 行,下行极而头上 ? 白鱼黑眼,黑鱼白眼
古人画的太极图
? 明赵撝谦《六书本义》 天地自然河图 ? 也是阳升于左,阴降 于右 ? 鱼眼不是圆的 ? 配先天八卦图
古太极图
? 明末章潢《图书编》 古太极图 ? 配先天八卦图 ? 加了4条线,划分了 八卦八方的区位
? 古代的方位与现在的 地图相反
太极图的正确画法
? 阳升阴降 ? 阳升于左,阴降于右 ? 阳升极而降(重阳则 阴) ? 阴降极而升(重阴则 阳) ? 阳鱼有阴眼,阴鱼有 阳眼(阴阳互根)
太极图是人画出来的?还是天 画出来的?
? 河南登封周公测影台 照片 ? 据传周公在营建东都 洛阳时,在此利用土 堆、木杆进行测影 (土圭测影) ? 唐玄宗开元11年 (723年)太史监南 官悦仿周公旧制,建 此石制测影台
太极图与日晷测影
? 《山海经》、《内经》都有测日影的记载 ? 一年四季的日影轨迹图就是一幅天然的太极图 ?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 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立端于 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六节脏 象论
不明太极,枉为中医
? 此图源于田和禄《周 易真原》 ? 日月为易,讲的是天 地日月阴阳之气的运 动变化规律 ?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 医
不明阴阳,言行皆妄
? 此图源于田和禄《中医 运气学解秘》 ? 春夏秋冬四季太阳视运 动投影图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 根本也。 ?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 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太极图是天地阴阳之气运动变 化的时空全息图
? 此图源于田和禄《中医运气 学解秘》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 也。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 沉于生长之门。 ?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 愚者佩之,圣人行之
实测太极图 ——太极图与二十四节气
? 此图源于田和禄《中医运气学解 秘》 ?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 阳 ?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 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 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生气通天论)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上古天真论) ? 平分秋色
太极图配四时四方五行五脏图
? 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 …… 其类草木… ?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 类火…… ?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 类土…… ?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类 金…… ?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 类水…… ?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 ——金匮真言论
不明太极,枉为中医 太极图配四时四方五行五脏图
?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 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 喜怒悲忧恐。暴怒伤阴, 暴喜伤阳。厥气上行, 满脉去形。喜怒不节, 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四时阴阳,各有经纪; 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其信然乎? ? ——阴阳应象大论
不明太极,枉为中医 ——以太极图解读《内经》
?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 生酸,酸生肝,肝生筋, 筋生心,肝主目。其在 天为风,在地为木,在 体为筋,在脏为肝,在 色为苍,在音为角,在 声为呼,在变动为握, 在窍为目,在味为酸, 在志为怒。怒伤肝,悲 胜怒;风伤筋,躁胜风; 酸伤筋,辛胜酸。 ? ——阴阳应象大论
明了太极,学医太易 ——以太极图解读《内经》
? 心者,生之本……通于 夏气。 ? 肺者,气之本……通于 秋气。 ? 肾者,主蛰,封藏之 本……通于冬气。 ? 肝者,罢极之本……通 于春气。 ? 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 仓廪之本……此至阴之 类,通于土气 ? ——六节脏象论
明了太极,学医太易 ——用太极图解读《内经》
?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 俞在颈项。 ?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 俞在胸胁。 ?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 俞在肩背。 ?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 俞在腰股。 ?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 在脊。 ? ——金匮真言论
太极图是时空全息图 ——既有一年的信息,也有一天 的信息
?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 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 昏,天之阳,阳中之阴 也。 ? 合夜至鸡鸣,天之阴, 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 旦,天之阴,阴中之阳 也。故人亦应之。 ? ——金匮真言论
明了太极,学医太易 ——一日也可分四时
? 春生、夏长、秋收、 冬藏,是气之常也, 人亦应之。
?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 则为春,日中为夏, 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 ——《灵枢· 顺气一 日分为四时》
明了太极,学医太易 ——用太极图解读脏腑的阴阳属 性
?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 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 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 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 ?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 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 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 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 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 阳也。 ? ——金匮真言论
脾为阴中之至阴?脾不主时?
?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 中央,长以四时长四脏, 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 主于时也。 ? 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 时也。 ? ——太阴阳明论
随处可见的太极图评析
? 此图见于山东的一道 观。 ? 阴阳升降都未明, ? 莫谈祈福并留名。
太极图评析03
? 湖北省郧西县夹河镇 金銮山景区栽植树木 形成的景观太极图 ? 只可惜成了阴升阳降 ? 如果把两种树对调一 下,那就没有遗憾了
? 中国中医药报1996 年的太极图标 ? 喉舌尚且如此, ? 如何面对黄帝? ? 中医为何不行? ? 看此只好无语!
太极图评析19—2
? 2010年中国中医药 报的太极图标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闻过则喜、知错必改 者,真君子也。
小错不断,仍有遗憾!
? 安徽绩溪龙川太极湖 村的太极图案 ? 这才叫有文化!
安徽绩溪龙川太极湖村太极图
? 东南大学李仕澄教授 对此有专门研究 ? 难怪龙川出龙子
? 和谐社会——阴阳冲 气以为和
八卦图有两种: 先天(伏羲)、后天(文王)
古太极图——实际就是太极先 天八卦图
? 明末章潢《图书编》 古太极图 ? 配先天八卦图 ? 加了4条线,划分了 八卦八方的区位
? 从这个图可以非常明 白的看出八卦为什么 是如此排列?
后天太极八卦图配五脏 ——人体五脏气机升降图
?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心部于表,肾治于里, 脾为之使,胃为之 市。——刺禁论 ? 肝升于左 ? 肺降于右 ? 心火下降以温肾水 ? 肾水上乘以济心火 ? 脾升胃降为升降之枢纽
人体内的阴阳气机是如何升降出入的? ——升降运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 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 故器者生化之宇,气散则分之,生化息 矣。 ?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 ——六微旨大论
人体的气机是如何升降出入的?——脏腑 是人体升降运动的核心
? 历代医家都有论述和 探讨 ? 大道至简,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 ? 脾升胃降 ? 肝升肺降 ? 水升火降(心肾相交) ? 六腑以通为用
黄元御(1705-1758) 《四圣心源》论阴阳气机升降
?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 异位,两仪分焉。 ? 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 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 土也。 ?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 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 ? 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 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 积温成热,而化火矣。 ? 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 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 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黄元御(1705-1758) 《四圣心源》论阴阳气机升降
? 水、火、金、木,是 命四象,四象即阴阳 之升降,阴阳即中气 之浮沉。 ? 分而名之,则曰四象; 合而言之,不过阴阳。 ? 分而言之,则曰阴阳; 合而言之,不过中气 所变化耳。
黄元御(1705-1758) 《四圣心源》论阴阳气机升降
?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 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 后。 ? 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 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 则为冬。 ? 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 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 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 ? 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 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 则在六月之间。
黄元御(1705-1758) 《四圣心源》论阴阳气机升降
? 盖天地之位,北寒、 南热、东温、西凉。 ? 阳升于东,则温气成 春;升于南,则热气 成夏。阴降于西,则 凉气成秋;降于北, 则寒气成冬。
黄元御(1705-1758) 《四圣心源》论阴阳气机升降
? 中气左旋,则为己土, 中气右转,则为戊土, 戊土为胃,己土为脾。 ? 己土上行,阴升而化 阳,阳升于左,则为 肝,升于上,则为心。 ? 戊土下行,阳降而化 阴,阴降于右,则为 肺,降于下,则为肾。
郑钦安(1824-1911) 《医理真传· 拙见解》论气机升降
? 夫人身立命……全凭者 一团真气运行,周流不 已。天开于子,人身者 一团真气,即从子时发 动,自下而中而上,上 极复返于下,自上而中 而下,循环出入,人之 性命赖焉。 ? 不过真气运行,先从左 而后及于右,从右而复 极于左。
火神派郑钦安(1824-1911) 论水升火降
? 《医理真传· 真龙约言》: 子时一阳发动也……极 则生一阴,一阴始于午, 至亥而龙体化为纯阴已 极,极则生一阳,故曰: 复一。一也者,真气也, 天之体也,气虽在下, 实无时不发于上也。若 离中真阴,地体也,虽 居于上,实无时而不降 于下也。 ? 故易曰:本乎天者亲上, 本乎地者亲下,此阴阳 升降之要,万古不易之 之理也。 ? 业医者果能细心研究, 即从真龙上领悟阴阳, 便得人身一付全龙也。
郑钦安论脾土
? 《医理真传· 五行说》: ? 然五行之要在中土,火 无土不潜藏,木无土不 植立,金无土不化生, 水无土不停蓄,故曰: 土为万物之母,后天四 象咸赖焉。
? 不独后天之四象赖之, 而先天立极之二气,实 赖之也。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易、简易 细节决定成败,入细医生——变易、交易
人体内升降出入的气主要有哪些? 元气是怎样升降出入的? 营气是怎样升降出入的? 卫气是怎样升降出入的? 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 什么叫肺朝百脉? 肺主治节的本意是什么?什么叫节? 为什么说四关主治五脏? 不治之症为什么叫病入膏肓?何谓膏肓?
何谓膏肓?
? 膏——膈 ? 肓——脐
? 膏之原,名曰鸠尾;肓之原,名曰脖 胦。——九针十二原 ? 肓俞 ? 膈关
四关主治五脏
四关是指穴位还是指部位? 腕关、踝关、膈关、脐关 脐是下焦、中焦之关 膈是中焦、上焦之关 原穴 腕踝针 脐疗 心口疗法
营气是如何运行的?
? 肺朝百脉 ? 肺主治节
太极是宇宙阴阳气化的缩影, 人体有太极吗?
? 宋· 朱熹:“太极者,可以指夫天地万物之跟也, 合而言之,万物统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 各具一太极也。”(《周子全书· 太极图说》朱 注) ? 朱熹《朱子语类》:“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 一太极。” ? 《内经》:“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 要一也。” ?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 穷。”
人的太极在哪里?
?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似乎可 以为人体之太极 ? 但“太极有名而无形” ? 作为实质性的脏器,肾非太极。 ? 太极何在?
求太极当求之气交 太极要“居中立极”
? 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 求之气交。 ? 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 气交之中,人居之也。 ? 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 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 由之。此之谓也。——六微旨大论 ? 天枢何在?为何叫天枢?
天枢何在?为何叫天枢?
?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 ? 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 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 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 名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 —至真要大论 ? 天枢穴在肚脐旁开2寸。
肚脐“居中立极”,是人体阴 阳气化的总枢
? 王冰注:当伸臂指天,舒足指地,以绳 量之,正中当脐也,故又曰半,所谓天 枢也。天枢,正当脐两旁同身寸之二寸 也。 ? 张志聪注:夫所谓枢者,上下交互而旋 转也。故在天地乃上下气交之中名天枢, 在人身以身半之中为天枢也。
为何肚脐这个部位是人体太极 之所在呢?
? 肚脐是如何形成的? ? 一窍与九窍:一窍不通九窍通 ? 《难经· 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 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为原,三焦者, 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 《难经· 八难》: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 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 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 《难经· 十六难》五脏在肚脐周围都有缩影定位
肚脐有个太极八卦图
? 《难经· 十六难》论 述了五脏在脐周的缩 影对应部位 ? 肝——脐左 ? 肺——脐右 ? 心——脐上 ? 肾——脐下 ? 脾——脐中
《难经· 十六难》
? 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 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 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 肝也,无是者非也。 ?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 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 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 无是者非也。 ? 假令得脾脉……其内证当脐有动气…… ? 假令得肺脉……其内证脐右有动气…… ? 假令得肾脉……其内证脐下有动气……
《难经》的思考和启示
? 脉证并治是始于张仲景吗? ? 古代名医是怎样看病的?什么叫“以我 知彼,以表知里”? ? 《难经》对人体气机升降理论的贡献 ? 《难经》对脐诊脐疗的贡献 ? 为什么“中央”是最大的 ? 肚脐是中央,肚脐周围是国务院各部委
《难经》—扁鹊—扁鹊学派
 正史记载的第一位医家 扁鹊学派与黄帝学派:保守没有出路 山东长清人 齐派医学 扁鹊针灸行医图 至今言脉者,由扁鹊也 《扁鹊仓公王叔和志》 国际扁鹊文化节和学术研讨会
扁鹊针灸行医图
(二)影响人体气机升降的因素 ——升降失调是百病之源
?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反常则灾害至 矣。——六微旨大论
? 病有万端,发于一元。一元者,二气浑为一气 也。——《医法圆通· 万病一气说》 ? 气机升降,全赖脏腑之气正常,所以,只要影 响脏腑,就能影响升降。主要原因有: ? 七情 ? 饮食 ? 起居 ? 外邪
七情是影响气机升降的第一要素
?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 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 炅则其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 气结。——举痛论 ?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阴阳应象大 论 ?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生气通天论
饮食所伤,影响升降
? 1.五味偏嗜,分伤五脏 ? 阴之所生,本在五脏;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是故 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生气 通天论 ? 气伤于味。——阴阳应象大论 ?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玉机真脏论 ? 早餐的重要性(辰—胃,巳—脾)
劳逸失度,起居不时,影响升降
? 1.过劳耗气: ? 故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 常也。——经脉别论 ? 2.过逸滞气: ? 久卧伤气——宣明五气 ? 3.起居伤脏: ?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 之则入五脏。——太阴阳明论
外邪入里,影响脏腑升降
?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 热,感则害人六腑。——阴阳应象大论 ?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玉机真脏论 ?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以之化之变也。——至真要大论
(三)气机升降失常的判定和辨证 ——细查升降是辨证之准绳
如何判定气机升降失常的部位?脏腑? 气机升降失常应如何辨证? 膈脐定关焦 脉独何处逃 穴位揣虚实 辨证错不了
察升降失常第一招 ——膈脐定关焦
? 大道至简 ? 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 宝。——气交变大论 ? 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刺禁论 ? 关——膈关(膏关);脐关(肓关) ? 焦——三焦 ? 方法:以手察知。测温、切腹、按脐周
察升降失常第二招 ——脉独何处逃
——《素问· 三部九候论》:“帝曰:何以知病之 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 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 独陷下者病。” ——《难经· 十八难》:“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 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 也;下部法人,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 刺之也。” ——《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诸积大法,脉 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 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 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 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 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察升降失常第三招 ——穴位揣虚实
? 《灵枢· 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 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 下。” ? 气虚下陷:百会凹陷 ? 脾虚气陷:脾俞、足三里凹陷或虚软 ? 肾虚:肾俞、复溜、太溪凹陷或虚软 ? 肝火上冲:肝俞隆起 ? 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
阴阳气机升降与经方的组方原则
? 为何叫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
? 为何小柴胡汤被称为和剂?应用甚广?
? 刘景祺老师上关上滑用半夏泻心汤有何 道理?
医圣张仲景如何调理气机?
? 小柴胡汤为什么是和剂? ? 解决两升两降 ? 柴胡—升肝 ? ? 黄芩—降肺 ? ? 半夏生姜—降胃 ? 人参大枣甘草—健脾 ? 黄连阿胶汤解决水升 火降 黄连黄芩—苦入心, 降火 阿胶鸡子黄—咸入肾, 升水 白芍—味酸助收降心 火;酸入肝助肾升水
医圣张仲景如何调理气机?
? 五泻心汤重在降,降 胃为主,联合三降, 佐以健脾。 ? 半夏——降胃 ? 黄连——降心 ? 黄芩——降肺 ? 桂枝姜—辛开 ? 参草——健脾 ? 大黄黄连泻心汤有降 无升 ? 大黄——降胃肠 ? 黄连——降心 ? 黄芩——降胃 ? 段桂华用三黄片和金 匮肾气丸统治杂病和 保健,为何有效?
三、阴阳气机升降与脑病的治疗思路 ——燮理升降是治疗的纲要 ? (一)气机升降失常如何调理? ? (二)脑病的治疗思路如何用针?如何 用药?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 ?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
(一)气机升降失常的调治总原则
?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 利,和以所宜。 ? 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气乡,内者内 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 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 ? 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 治。 ?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 ——至真要大论
针灸如何调理气机升降?
——三通
高氏三通 通关 通经 通络 ? ? ? ? 贺氏三通 微通 温通 强通
通关(四关 颈关)
? 四关: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 膈关与肓关的重要性:治五脏者,半死 半生也。病入膏肓?
颈关
? 瓶颈与颈关: ? 《内经》为何特别重视颈项部腧穴? ? 《灵枢.本输》七次脉:天突、人迎、扶 突、天窗、天容、天牖、天柱、风府 ? 《灵枢. 寒热病》天牖五部:人迎、扶突、 天牖、天柱、天府 ? 天牖五部的主治均与气机上逆,特别是 肝气上逆有关
颈关
天牖五部的主治 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 暴瘖气哽,取扶突与舌本出血; 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暴挛癎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 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 府。
颈关
抑郁焦虑体征之一——肩背颈项胀满不适 《素问.金匮真言论》肝……俞在颈项 《灵枢.邪客》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 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怒则气上——高速公路与小路 傅山《大小诸证方论》:此手经之病,肝气之 郁也。
关有何用?为何通关?
? 关是双刃剑 ? 不通不行 ? 没关更不行
如何通关?通颈关之法
 一.局部取穴 七次脉穴 天牖五部穴 魏履霜老师——人迎、天柱 二.远道取穴 对侧阳陵泉 双太冲
如何通四关?
统治之法:十二原出于四关 分治之法: 如何通腕关、踝关? 局部取穴:原穴、阿是穴;腕踝针 活动或按摩腕踝部
如何通膈关、脐关?
? 病入膏肓 ? 如何通膈(膏)关?
? 通膈(膏)关三要穴:膏之原鸠尾、膈 俞、膈关 ? 通膈关六穴:三要穴 膏肓俞、膻中、期 门 ? 心口疗法
如何通脐关?
? 脐疗是通脐关第一捷法:麝香 ? 通脐关三要穴:神阙、气海、肓俞 ? 通脐关六穴:三要穴 天枢、大横、命门
通关之“傻瓜治法”
夹脊穴 傻瓜相机 傻瓜治法举例 柴胡桂枝汤加石膏、葛根治外感发热 三合穴治急性胃肠炎 通关气街、四海关系密切
郑钦安论气机升降失常治疗原则
? 《医法圆通· 万病一气说》 ? 用药以治病,实以治气也。气之旺者宜 平,气之衰者宜助,气之升者宜降,气 之陷者宜举,气之滞者宜行,气之郁者 宜解,气之脱者宜固,气之散者宜敛。 知其气之平,知其气之变,用药不失宜, 匡救不失道,医之事毕矣。
脑病治疗——逆者正治——高者逆之
(一)当降不降 胃肠不降,浊邪上攻——脑溢血 中风神昏,大便不通——通腑法 中风——三承气汤加减,内服、贴脐、灌肠 针——中脘、天枢、上巨虚、人中 (二)升之太过 肝脏风火气血上冲头脑——脑溢血 中风——镇肝熄风汤 针——太冲 涌泉
(二)脑病的治疗思路
蒲辅周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益气温阳补肾法 ?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 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 因而上,卫外者也。 ? 头为诸阳之会 ? 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
脑病治疗——逆者正治——下者举之
? (一)当升不升 ? 阳气不足,当升不升,气虚血瘀,脑失所养— —脑梗塞 ? 中风——补阳还五汤 ? 针灸——百会、风府、中脘、气海、足三里、 阴陵泉、太冲 ? (二)通降太过 ? 中风脱证——二便失禁 ? 中风——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 ? 针灸——大灸神阙、关元、百会
治则举例——从者反治
? 黑虎掏心——顺手牵羊 ? 因势利导 ? 周围性面瘫肝胆郁火外窜经络者——小 柴胡汤合升降散,不宜用龙胆泻肝汤 ? 肝行于左的临床意义
佐以所利,和以所宜
镇肝熄风汤——茵陈、生麦芽、川楝子 李东垣《脾胃论》健脾多佐风药 “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 “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
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
?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 1.微者调之:四气调神等法,无需药物 ? 2.其次平之:多用调和之剂平衡阴阳即 可,柴胡桂枝汤 逍遥散 ? 3.盛者夺之:邪气盛,如争夺阵地。汗、 下、吐。张子和 胡万林
调关七穴十针
膻中 鸠尾(或巨阙) 中脘 气海(或关元) 肓俞(2) 天枢(2) 大横(2)
调气机升降临床常用穴
神阙 涌泉 足三里、三阴交 合谷、太冲 阳陵泉
根据气机升降失常部位用穴
《脉经》三关主对法 针灸根结、四海、气街、三焦四关理论确定穴位。 寸脉异常:膻中 关脉异常:中脘 尺脉异常:气海或关元 脑部:百会、风府。四海:“脑为髓海,其输上在其盖, 下在风府。” 胸部:大椎处、人迎 气街理论 腹部:脐周压痛点、腹部对应压痛点、气冲。气街理论 上焦、中焦:鸠尾 中焦、下焦:气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阴阳气机升降的升降谈经方的组方原则与脑病的治疗思路
河图医学理论体系的发现
我对“中医”的理解——揭开中医不为人知的部分
五脏各种虚,一虚一种药五脏有虚,气血阴阳却有不同,辨证清楚,对应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79)四圣心源:劳伤解;中气升降生阴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