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君臣佐使
userphoto

2022.09.14 内蒙古

关注
中医用药如用兵 什么是"君臣佐使"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关于诊断与治疗操作规范的四大要素。

  1.“理”为因天之序。“理”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顺着美玉的纹路去雕琢,意思是顺应规律。中医里,强调要因循身体这个“天”的运转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就会生病;顺应它才能健康长寿。
  2.“法”为明辨是非。“法”字的大篆写做“”。它由“”“”“”组成:“”是“去”字的古体,代表除去邪恶;“”是“水”字的古体,指的是水平、刑法;“”是可明辨是非的独角兽。所以“”字就表示要明辨曲直。“法”是约束和规定选方用药的基本原则。
  3.“方”为方法正确。中医开药叫“开方子”,因为中药讲究配伍,讲究药性的整体效应,而不是某种成分的单打独斗。西医对应的是病症的“症”(病的表象),而中医对应的是“证”(病的内因)。中医真正的方子针对的是人的气化功能,是对“证”下药,而不是对“症”下药。
  4.“药”为选择最佳。“药”指对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及其剂量的最佳选择。用药就在于找到最合适搭配的药物和用量,去医治身体因某种偏性导致的阴阳失调。
  “君、臣、佐、使”的用药之法
  “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药在药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1.“君、臣、佐、使”的含义
  “君”指君药。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指臣药。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佐”为佐药。佐药一般是辅佐君药和臣药的药物。
  “使”为“使药”。使药可调和诸药的药性,起引经或调和作用。
  2.“君、臣、佐、使”的用药案例
  拿《伤寒论》中的第一方桂枝汤为例,解释下“君、臣、佐、使”的搭配。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主治感冒发烧。桂枝就是君药。感冒发烧是因为受了寒邪,所以要用桂枝去驱寒。白芍是臣药。白芍可固里,固住了根本,才可把邪气往外赶。生姜和大枣是佐药。生姜帮桂枝驱表寒,大枣帮甘草滋肝血。甘草为使药。它气味甘平,甘主脾,五脏六腑都收纳脾气,脏腑的本气为正气,外来寒热为邪气,正气旺则邪气自退。所以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中医里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桂枝散了表,白芍固了里,同时还需要用甘草来固住脾胃。如果没能固住脾胃,表寒会很容易入里。
  遵循“君臣佐使”开方子,使不同药物的使用分主次,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协调,形成一股强大的药力,去攻克疾病的堡垒。
  用药如用兵
  高明的医生就像将军一样懂得排兵布阵般用药。那么,该怎样如用兵那样去用药呢?
  第一,要运筹帷幄。用兵只有周密部署才能取得胜利。中药组方也要周密筹划,否则就会与目标相去甚远,甚至截然不同,必出大事。
  第二,要抓住重点。不论是用药还是用兵,都要抓住某一个关键时刻,这个时刻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要明辨势力。我们首先要了解病的正邪在哪里,考虑该怎样去应付,以及如何保存现有实力的问题。
  中药已经历经几千年的岁月检验,它的使用完全是以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等观念为基础,中药的品位等级也好,君臣佐使的用药方略也好,都依托于亘古不变的中医生命观。所以只要生命不止,中医就能永远常青。

  (曲黎敏 《从字到人:养生篇》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不按“君臣”开处方?

成语“不按君臣”出自《水浒传》第111回:“解宝身边取出不按君臣的药头,张人眼慢,放在酒壶里。”后指中医处方违反“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不分主辅,胡乱用药,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中医之伟大,不仅在于它研究生命的本源,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变化与治疗,研究如何养生和防病,还结合历史、人文、哲学和自然规律,形成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命体系,即整体观。即便在中医方剂配伍上,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四象结构”的理念,形成“君臣佐使”相互扶助、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以达成最合理的方剂结构。所以,一张完整的中药处方应有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就像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在一个机构里各司其职一样。值得提出的是,中医也讲究灵活,针对病证的情况不同,用药味数可多可少,但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比如有名的清暑良方“六一散”就是由滑石和甘草两味药组成的,其中滑石为君药,甘草为佐使药,其君药和佐使药用量6:1的剂量搭配也是方剂名的由来。

  君药 所谓君药,就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是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一国不能有二君,一般来说,一张方药配伍处方中,君药只有一味。特殊情况下,方药中也可以有二味君药。
  臣药 所谓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的药物,大臣们给力,辅助君王治国理政,国家才得昌盛。臣药的作用也在于此,一般一张方药配伍处方中,臣药可以有二三味。
  佐药 所谓佐药,意义有三个,一是佐辅治疗兼证(与主证伴发而来的病证);二是为佐制君药臣药的副作用,以消除或减缓主药的毒性或烈性;三是反佐,即与君药药性相反,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一般来说,一张方药配伍处方中,佐药可以有五到九味。

  使药 所谓使药,其含义有二:一是引药归经,就是我们常说的引经药,指引或吸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二是调和诸药,使其合力祛邪,比如素有中药“老好人”之称的甘草,就经常作为使药入方。

  对于小方而言,一般君药一味,臣药两味即可;稍大的方子可以有两味君药,三味臣药,五味佐药;再大一些的方子,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九味。这些都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复杂程度确定的。麻黄汤就是合理配伍的好例子,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简单的四味药,治伤寒表证屡试不爽。
  真正好的中医大夫,开处方时是需要动脑筋思考的,君臣佐使怎么搭配,怎么布局,药量多少,怎么用最简便的方子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而不是随意大包围,动辄开几十味的方子,不按君臣佐使,结果不是治病,而是致病。(邓玉霞)
中医处方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是什么?
中医处方,十分讲究,君臣佐使,各司其责。
(1)君药在处方中对疾病起主要作用。
(2)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的药物。
(3)佐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或是用以消除君药、臣药的毒性,或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则多是引经药或是调和药。
例1: :麻黄汤,即是君臣佐使很好的示例。方中麻黄为君,能发汗平喘;桂枝为臣,解肌温通作用较强,既助麻黄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缓解;杏仁性甘苦,能帮助麻黄降利肺气,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之峻烈,是为使药。
 四药配伍则全方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例2:  麻黄细辛附子汤,仅三味药,也把处方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麻黄为君,能发汗解表;附子为臣,能振奋体内阳气,细辛为佐药,芳香走窜,是联络麻黄附子沟通内外的桥梁,既助麻黄解表,又助附子温里。三药并用,内外互通,岂不神妙?常用于体虚之人感冒发烧等症,效如桴鼓。
 注:附子有毒,不可乱用,要咨询医生。
中药配伍
中药的魅力体现在临床实践上,一般平脉辨证的高手也往往是遣方用药的圣手,在疾病的千变万化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恰到好处地使用中药,往往能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在用药的过程中,学过中医的都知道“君臣佐使”这个概念。这个“君臣佐使”其实就是药物的配伍。
《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关于君臣佐使的具体描述可在《黄帝内经》中略见一斑,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说得通俗一点,能够解决疾病的主要症结的药为君,辅助君药解决主要症结之外的其他较明显的症结的药为臣,辅佐君药和臣药共同完成治病目的或者克制君臣药的毒性的药称为佐使药。
事实上,中药的配伍还不止是“君臣佐使”那么简单,还有“七情”需要掌握。什么是“七情”呢?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所谓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白芷一味治疗前额痛,独参汤一味人参可救治血脱脉微,除此之外,尚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药物的单行特性,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
虽然说“小单方,治大病”,但对于疑难杂症仍不具优势,因为较为复杂的病情,单味药难以实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治疗要求,所以,需要同时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物。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物搭配,药与药之间就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进或减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性和烈性,有的则能产生毒性或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就必需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的问题。
药物的相须,就是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相使,就是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又如清热泻火的黄芩与攻下泄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疗效。
药物的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药物的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不良反应,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药物的相恶,就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互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药物的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药物的配伍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不良反应,在应用毒性药或毒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4)另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不良反应,则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无论是药物的单行还是药物的其他配伍,都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只要是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或选用,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就成了方剂。可以说,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当然,在临床用药治病时,只了解药物的“七情”是远远不够的,还有用药禁忌也是不容忽视的。
用药禁忌至少要了解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这三大板块的内容。配伍禁忌主要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恶”、“相畏”和“相反”。《神农本草经》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上文中所谈的“七情”中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和“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巴豆畏牵牛),之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人们普遍记住的是“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见《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在浩瀚的中医文献里,往往发现“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中的一部分药物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并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除了配伍禁忌之外,还有一项禁忌非同小可,那就是妊娠禁忌。历代医家对本草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不良反应,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班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在对妊娠女性施药时,切记:凡妊娠禁忌中的禁用药物,绝对不能使用;妊娠禁忌中慎用的药物,要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还有一种用药禁忌就是食忌(饮食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蜜反生葱等。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黏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热患者还应忌油。

配伍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最初治疗疾病多采用单味药物。随着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对药性特点的不断明确,用药也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配伍既能照顾复杂病情,又可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因而被广泛采用。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最早总结了中医配伍用药的规律,指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视之。”除单行是指单用一味药治病外,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都属药物配伍应用的范畴。
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它符合简便兼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但若病情较重,或病情比较复杂,单味药力量有限,且难全面兼顾治疗要求;有的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单味应用难以避免不良反应,因此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1]
配伍 - 七情配伍  相须

即功效相似的同类药物合用后,可以起协同作用而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全蝎、蜈蚣同是平肝熄风药,二药合用能明显提高止痉定搐的作用;麻黄、桂枝同用,增强了发汗解表的功效;银花、连翘同用,增强了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

搭配得当
相使 

即两类药性、作用不同的药物,主辅相配后,辅药可以助主药提高功效。此法与相须同是配伍中最常用的方法。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利水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以增强黄芪利尿消肿的作用;又如石膏配牛膝治胃火牙痛,石膏为清胃泄火的主药,牛膝活血消肿、引火下行,可以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

相畏

即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或功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甘遂畏大枣,大枣可以抑制甘遂攻伐脾胃的毒副作用,使其峻下而免伤脾胃。半夏畏生姜,生姜可以抑制生半夏刺激黏膜的毒副作用,更好地发挥半夏降逆止呕的疗效。

相杀

即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缓解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风能缓解消除砒霜所引起的砷中毒反应,即防风杀砒霜毒,又如绿豆杀巴豆毒,麝香杀杏仁毒等。
相杀与相畏系属同一种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相恶

即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如与人参合用,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削弱生姜温中散寒的作用。

相反

即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

在中药配伍的研究与探索中,还发现有的药物配伍应用后,能产生与原药物不同的新功效,如桂枝配芍药以调和营卫,柴胡配黄芩以和解少阳,大黄配肉桂以温阳通便,桔梗配枳壳以宣降肺气,肉桂配黄连以交通心肾等等,都是对七情配伍用药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上述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①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②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③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④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配伍 - 君臣佐使配伍释义
搭配得当
  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内容
  ⑴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它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⑵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⑶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⑷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配伍 - 配伍禁忌

中药

配伍禁忌,指某些药物在复方中禁止或不宜配合运用。早在《本经?序例》的“七情”中就有:“勿用相恶、相反者”的论述,这也是后世配伍禁忌的基本依据。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并各有不同。相恶配伍只是降低药物的某些性能,有些药物通过减低其某些性能可以减轻或 消除它的副作用而更有利于病情,则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所以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配伍,则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 五代后蜀韩保昇在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 反者十八种”,后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实源于此。相畏在中药“七情”中的含义,已如前节所述。但自宋代以来,一些医药书中,出现畏 、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七情”中“相畏”的原义有异。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目前医药 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主要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
附: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五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 灵脂。
附: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逆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太凡修合看顺逆,炮[zhk8]监炙煿莫相依。
以上所列十八反、十九畏的药数,是根据金元以来比较流行的歌诀统计出来的,故为多数医家所遵从,但在本草文献中有关相反、相畏的 药物并非只有此数。一般十八反多超出此数,而十九畏则少于此数。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遵信者多;持异议者,亦复不少。亦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学 者甚至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对于沉疴痼疾,只要运用得当,往往可收奇效。
近年来对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开展了一些药理实验研究。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由于研究者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 差异,实验结果相差甚大。有些用毒性试验的方法,产生互相矛盾或负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 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
总的说来,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的药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若无充分的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配伍使用。 
配伍 - 方剂配伍方法

中药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研究复方配伍的目的在于去除无效物质,优化组合处方,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预防药物中毒。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理论研究方法 从经典配伍实例中获得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性认识:如相须相使配伍,能增强药效;相畏相杀配伍,可制约毒性;相恶相反配伍,可增毒减效等。已开始转向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类方方证内涵或方剂配伍特征予以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今方剂进行逻辑处理,以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方剂的配伍结构,从中医证法方药内在逻辑上揭示方剂配伍和运用规律。
2.临床验证研究方法 即通过临床的医疗实践,考察药物组成变化、药物剂量变化与主治证、疗效之间的关系。疗效可靠的方剂,不仅要针对性强,恰中病情,还须立方严谨,用药主次分明,要做到一点就必须善于巧妙配伍。如黄连配木香善治热痢里急后重,配吴茱萸长于治肝火腹痛吞酸,配肉桂则治心肾不交之失眠。剂量是药性的基础,也是决定药物配伍后发生药效、药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当归补血汤为例,文献记载的当归:黄芪之比除1∶5外,还有1∶6(《外科理例》),1∶4(《医学心悟》、《时方歌括》),1∶3(《医部全录》),1∶2(《血证论》),2∶5(《东医宝鉴》),3∶8(《医学入门》),3∶10(《女科撮要》)。而临床观察显示,当归:黄芪为1∶2时偏于养血益气,抗缺氧作用最为显著;为1:1时偏于益气活血兼养血,显著增强红细胞膜流动性。由此可见,不同剂量比例各有自己的作用优势。
3.实验研究方法 考察复方配伍、配比与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化学研究方法 研究配伍或煎煮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所发生的量的变化和质的改变。如甘草酸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这与麻黄汤止咳平喘功效有密切关系。采用HPLC测定麻黄汤各药分煎与合煎后甘草酸的含量发现,合煎后的分量>甘草单煎的分量。用HPLC法测定肉桂与黄连不同配比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发现肉桂的配比越大,黄连生物碱的含量越少。中药配伍后还会出现原单味药不含有的成分。如单味的人参、麦冬、五味子在煎煮前均不含5-羟甲基-2-糖醛(5-HMF),单味五味子在煎煮后产生少量5-HMF,而当生脉散三味同煎或五味子、麦冬同煎时,产生大量的5-HMF,而5-HMF具有抗氧化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②药理研究方法 研究不同配伍配比与药理效应、协调作用、毒性之间的关系。鄢顺琴等通过观察枳实与白术不同比例配伍组方(2∶1;1∶1;1∶2)对胃肠排空推进作用的影响,发现不同配伍比例的枳术丸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以枳实与白术比例为1∶2时作用最明显。说明枳术丸原方组方剂量配比关系的合理性,证明中药配伍剂量的变化对中药复方疗效的影响很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按“君臣”开处方?
中医用药如用兵 什么是"君臣佐使"
中药君臣佐使一览表(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
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 中药配伍的宫闱秘事
关于中医制方须知论之三:方剂组成原则与脏腑用药论初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