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湿的中成药!
userphoto

2023.03.24 内蒙古

关注

12种用于风湿的中成药!建议收藏

1、独活寄生丸

含有白芍、川芎、当归、党参、独活、杜仲、防风、茯苓、甘草、牛膝、秦艽、肉桂、桑寄生、熟地黄、细辛。具有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2、尪痹颗粒

含有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次、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症候者。
3、风湿痹康胶囊

含有土茯苓、穿山龙、青风藤、蜈蚣、全蝎、穿山甲、马钱子粉等16味。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属寒湿阻络证候者。症见关节冷痛沉重,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
4、痹痛宁胶囊

含有马钱子粉、全蝎、僵蚕(麸炒)、麻黄、苍术(麸炒)、乳香(制)、没药(制)、川牛膝、刺五加浸膏、甘草。具有祛风除湿,消肿定痛的功效。适用于寒湿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筋骨关节疼痛,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遇寒加重者。
5、四妙丸

含有苍术、牛膝、黄柏 (盐炒)、薏苡仁。方中以黄柏为君药,取其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且善除下焦之湿热。苍术苦温,健脾燥湿除痹,共为臣药。牛膝活血通经络,补肝肾,强筋骨,且引药直达下焦,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之功。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湿疹、丹毒、湿热痹、慢性渗出性关节炎、小儿急性肾炎。
6、湿热痹痛颗粒

含有苍术、忍冬藤、地龙、连翘、黄柏、薏苡仁、防风、川牛膝、粉萆藓、桑枝、防己、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的功效。用于湿热痹证,其症状为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淡。
7、风湿定片

含有八角枫、白芷、徐长卿、甘草。本方重用八角枫袪风通络,散瘀镇痛,为君药;徐长卿活血止痛为臣药;白芷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散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用于风湿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肋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见上述证候者。
8、木瓜丸

含有木瓜、当归、川芎、白芷、威灵仙、狗脊、牛膝、鸡血藤、海风藤、人参、制川乌、制草乌。方中木瓜养肝舒筋为主药,以祛湿活络。臣以海风藤、威灵仙助主药祛风通痹止痛;白芷、川芎散风燥湿;川乌、草乌除寒湿,温经止痛;怀牛膝、狗脊补肝肾,强腰膝,坚筋骨。佐以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人参补气,用以固正。诸药相伍,共奏活络通痹,扶正祛邪之效。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痠软。
9、风湿骨痛胶囊

含有制川乌、制草乌、红花、木瓜、乌梅、麻黄、甘草。方中川乌、草乌为辛热之品,能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止痛,共为主药。麻黄祛风散寒;红花活血散瘀,血行则风自灭;木瓜平肝舒筋活络,祛湿止痛,三药以助主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作用,共为辅药。乌梅敛肺清虚热,生津,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用于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脊疼痛,四肢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10、小活络丸

含有胆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没药。方中草乌、川乌辛温燥烈,专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主药;胆南星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痰湿,亦有止痛之效;配乳香、没药、香附、地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诸药共用,共奏祛风除湿,活络痛痹之效。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11、寒湿痹片

含有附子、制川乌、黄芪、桂枝、麻黄、白术、当归、白芍、威灵仙、木瓜、细辛、甘草。具有祛寒除湿,温通经络的功效。用于肢体关节疼痛,疲困或肿胀,局部畏寒,风湿性关节炎。
12、九味羌活丸

 

含有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方中羌活发散在表之风寒湿邪;防风、苍术发汗除湿;细辛、川芎、白芷疏风散寒,祛湿通经;黄芩清气分之热;生地泄血分之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成方,共奏发汗解表,清热化湿之功。用于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
【10组针对风湿的药对】

(一)桑枝+桑寄生——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通络道、止疼痛、降血压
(二)羌活+独活——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活络止痛
(三)海桐皮+秦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四)海风藤+络石藤——祛风湿、舒筋骨、通经络、止疼痛
(五)海桐皮+豨莶草——祛风湿,通血脉、利关节、强筋骨
(六)吴茱萸+木瓜——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
(七)豨莶草+地龙——祛风除湿、清热定惊,活血通络
(八)桑枝+柽柳——降低血沉,祛风除湿
(九)穿山甲+皂角刺——走窜行散,透达攻通,直达病所,通络搜风、散结攻毒

(十)苍术+黄柏——清热燥湿、消肿止痛、除湿止带

中药对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类)
(一)桑枝 桑寄生
【单味功用】桑枝(见前)。桑寄生(见前)。
【伍用功能】桑枝横行四肢,行津液,利关节,清热去风,除湿消肿,通络止痛;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逐湿,补血通脉。桑枝以通为主,桑寄生以补为要。二药参合,一补一通,相互为用,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通络道、止疼痛、降血压益彰。
【主治】1.风湿为患,经气闭阻,以致腰酸腰痛、关节屈伸不利、筋骨疼痛等症;2.高血压病,冠心病,症属肝肾不足、阴虚阳亢,症见头痛、头晕、耳鸣、心悸、肢体麻木;3.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症,症见肢体发凉、麻木、痹痛等;4.不孕症,职是肾虚输卵管阻塞不通者。
【常用量】桑枝 15-30 克。桑寄生 15-30克。
桑寄生有利尿、降压、降低胆固醇之功,桑枝有通经络、行水气、祛风湿、利关节之效。前者以补肝肾为主, 后者以通经络为要。二药参合,通补并用,治腰腿痛甚妙。中、老年人血压偏高、下肢水肿者,亦宜选用。
(二)羌活 独活
【单味功用】羌活(见前)。独活一茎直上,不为风摇而得名。味辛、苦,性微温。入膀胱、肾经。本品升中有降,能祛风胜湿、宣痹止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重、两足沉重疼痛、动作不利等症;又能发表祛风、胜湿止痛,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挟湿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关节酸痛等症;还能发散郁热,用于治疗风火牙痛等症。
【伍用功能】羌活行上焦而理上,长于祛风寒,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治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等症;独活行下焦而理下,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导腰膝下行腿足,治伏风头痛、腰腿膝足湿痹等症。二药伍用,一上一下,直通足太阳膀胱经,共奏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活络止痛之功。
【主治】1.风痹为患,周身串痛、项背挛急、疼痛等症;2.外感风寒,以致发热恶寒、项背拘急、疼痛,头痛、关节疼痛者;3.历节风(为痹证的一种,多由风寒瘅邪侵袭经络,流注关节所致,症见关节肿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屈伸不利、昼轻夜重,邪郁化热,则见关节红肿热痛)。
【常用量】羌活 3-6 克。独活 6-10 克。
【经验】羌活、独活伍用,出自《外台秘要》。唐·王焘以独活、羌活、松节各等分,用酒煮过,每日空腹饮一杯,治历节风痛。金元著明医家李东垣说:“羌独活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本草求真》说:“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表之表)。独有助表之力(表之里)。羌行上焦而上理,(土属气,故云羌活入气)。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下属血,故云独活入血)。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笔者体会,二药参合,直通督脉,疏调太阳之经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项背拘急、疼痛等症,均有良效。
《本草正义》云:“羌活……直上顶巅,横行支臂,以尽其收风通痹之职,而独活只能通行胸腹腰膝耳。颐之师门,恒以羌活专主上部之风寒湿邪,显与独活之专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其功尤捷,而外疡之一切风湿寒邪着于肌肉筋骨者亦分别身半以上,身半以下,而以羌、独各为主治。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节牵挛,手足上下交痛,则竟合而用之,宣通络脉,更为神应,固不仅内科着痹,应手辄效。而外之风寒湿邪,亦莫不投剂立验。”
综上所述,羌活行上,独活行下,二药
相合,直通上下,横行支臂龟腰膝,宣通络脉,治各类风寒湿痹等症甚妙。
(三)海桐皮 秦艽
【单味功用】海桐皮味苦,性平。入肝、肾经。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血脉不和、四肢拘急、腰膝疼痛等症。
秦艽又名秦胶、左秦艽。味苦、辛,性微寒。入胃、肝、胆经。本品阴中微阳,可升可降,它既能祛风湿、疗痹痛,用于治疗痹证(行痹、着痹、痛痹均可使用),亦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又能退虚热, 用于治疗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等症;还能治疗湿热黄疸,以及半身不遂,上肢拘挛者。
【伍用功能】海桐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秦艽祛风湿,退虚热,通络道,舒筋脉。海桐皮入药用皮,偏于治上半身之疼痛;秦艽入药用根,偏于治下半身之疼痛。二药伍用,直通上下,通行十二经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益彰。
【主治】1.风湿为患,络道经气闭阻,气血循行不畅,以致膣腿肢节疼痛、周身肌肉酸痛,甚则肢体挛急不遂等症;2.小儿麻痹后遗症。
【常用量】海桐皮 6-10 克。秦艽 6-12 克。
【经验】海桐皮、秦艽伍用,以祛风湿,通经络,疗痹痛为之专功。《本草求真》云:“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本草徵要》载:“秦艽,长于养血,故能退热舒筋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为增强疗效,常与钩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威灵仙参合。
(四)海风藤 络石藤
【单味功用】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入肝经。能祛风湿、通经络,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以及中风后遗症的手足不遂;也可用于治疗胃脘寒痛(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腹痛泄泻等。络石藤味苦,性微寒。入心、肝、肾经。既能舒筋活络、宣通痹痛,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屈伸不便等症,又能凉血热、消痈肿,以治咽喉疼痛(类似扁桃腺炎、咽炎、喉炎)、痈肿。
【伍用功能】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痈。二者均以茎枝入药,且同走肝经,故二药常相须而行,以起协同之功。祛风湿、舒筋骨、通经络、止疼痛的力量增强。
【主治】1.风湿痹痛,筋脉拘急,全身游走性疼痛等症;风湿化热,关节肿痛等症;2.半身不遂症;见筋肉挛急,屈伸不利者;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常用量】海风藤 10-15 克。络石藤10-15 克。
【经验】海风藤、络石藤伍用,侧重于舒筋活络,故络脉不和,气血循行不畅,肢体麻木、疼痛,以及半身不遂诸症均宜使用。若伍以鸡血藤、钩藤、威灵仙,其效更著。
《本草便读》云:“凡藤类之属,皆可通经入络。”盖藤者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网络。根据取类比像的法则,对于久病不愈,邪气入络,络脉瘀阻者均宜选用。
(五)海桐皮 豨莶草
【单味功用】海桐皮(见前)。豨莶草味辛、苦,性微寒。入肝、心经。它既能祛风湿、通经络、活血脉、
止痹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以腰膝冷痛为甚者,以及中风口眼埚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又能清热、解毒、除湿,用于治疗疮痈肿毒、风热痒疹、皮肤湿疹、湿热黄疸;还能清热、镇静、降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伍用功能】海桐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豨莶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海桐皮祛风湿,通经脉,偏于走上,善治上半身疼痛等症;豨莶草长于走窜,开泄之力甚强,为祛风除湿活血之要药,善治腰膝无力、四肢痿软等症。二药伍用,祛风湿,通血脉、利关节、强筋骨益彰。
【主治】1.风湿痹痛,筋骨不利,骨节疼痛,肢体软弱无力等症;2.半身不遂诸症;3.小儿麻痹后遗症。
【常用量】海桐皮 6-10 克。豨莶草 6-10 克。
【经验】海桐皮、豨莶草伍用,除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外,更多用于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并习与全鹿丸参合使用,其效更佳。
(六)吴茱萸 木瓜
【单味功用】吴茱萸(见前)。木瓜(见前)。
【伍用功能】吴茱萸辛开苦降,专走下焦,为厥阴肝经的主药,能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味酸,得木之正气最多,主走肝经,能和胃化湿,疏筋活络。吴茱萸以散为主,木瓜以收为要。二药参合,一散一收,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共奏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之功。
【主治】1.寒湿为患,小腿挛急、抽痛(俗称小腿肚转筋)等症;2.暑湿为患,呕吐腹泻,小腿转筋,筋脉拘挛等症;3.脚气上冲,恶心呕吐,心烦心悸,腹痛等症;4.下肢痿软无力等症;5.疝气腹痛诸症。
【常用量】吴茱萸 3-10 克。木瓜 10-15 克。
【经验】吴茱萸、木瓜伍用,名曰茱萸汤,出自《千金方》。主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直指方》名曰木瓜汤,主治霍转筋。笔者亦常用于治疗夜间小腿肚转筋(腓肠肌痉挛),亦有良效。
(七)白芍 甘草
【单味功用】白芍(见前)。甘草(见前)。
【伍用功能】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去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伍用,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用。
【主治】1.气血不和,筋脉失养,以致下肢无力、拘挛、疼痛等症;2.腹中疼痛诸症(类似肠痉挛);3.血虚头痛、三叉神经痛;4.胃脘痛、胃痉挛,症属胃气不降,腑气不行,中焦郁结者;5.过敏性结肠炎;6.小儿夜啼不止,腹中挛急甚者;7.消渴;8.风寒久咳不愈,不论是失治还是误治均可选用;9.妇人痛经,证属阴血不足,气滞血瘀者。
【常用量】白芍 10-60 克。甘草 6-10 克。
【经验】白芍、甘草伍用,名曰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实验研究:有镇静、镇痛、松弛平滑肌等作用。
白芍、甘草伍用,治脚挛急之理,近代医家曹颖甫云:“一以达营分,一以和脾阳,使脾阳动而营阴通,则血能养筋而脚伸矣。”
笔者体验,治疗血虚头痛,宜与制首乌、白蒺藜、白僵蚕参合。治疗三叉神经痛,宜与生地、细辛、全蝎、蜈蚣伍用。芍药甘草汤善治小腿肚转筋(腓肠肌痉挛),日本三浦义报道:用此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疼痛性腓肠肌痉挛12 例,其中 8 例痉挛完全消失,3 例痉挛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
白芍、甘草各等份,《普济方》名曰神效散。主治:消渴。盖白芍酸凉,甘草甘平,合而用之,除有酸甘化阴之外,尚有清凉泻火之功,故可治消渴。白芍、甘草为对,治风寒、咳嗽为朱良春大师之经验,二药为对,酸甘合化,既能益肺津,又能敛肺气,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之功,故可治久咳不愈。
(八)豨莶草 地龙
【单味功用】豨莶草(见前)。地龙(见前)。
【伍用功能】豨莶草调节免疫功能,祛风湿,通经脉,补肝肾,镇静降压;地龙清热息风,通络止痉。二药伍用,祛风除湿、清热定惊,活血通络益彰。
【主治】1.中风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拘急疼痛、肢体麻木等;2.颈椎病,症见肢体麻木等;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高血压病。
【常用量】豨莶草 15-30 克;地龙 6-10 克。
【经验】豨莶草、地龙伍用,为祝师经验所得。治中风后遗症,与补阳还五汤参合;治颈椎病,与羌活、葛根、姜黄伍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降糖对药方参合,亦可于四藤一
仙方(钩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威灵仙)合用。
(九)桑枝 柽柳
【单味功用】桑枝(见前)。柽柳味辛、苦、性温。入心、肺、胃经。本品既能宜发升散、发表透疹,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等症;又能发汗解热、镇咳平喘、消炎祛痰,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诸症。
【伍用功能】桑枝祛风湿、利关节、止疼痛;西河柳解热消炎。二药伍用,降低血沉祛风除湿,疗痹证(风
湿性关节炎)甚妙。
【主治】1.痹症(风湿性关节炎);2.瘾疹不透,烦闷不适,周身肌肤作痛者。

【常用量】桑枝 15-30 克;柽柳 15-30 克。

【经验】桑枝、西河柳伍用,为李介鸣先生经验所得。是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血沉加快而设。二药用量宜大,桑枝 30 克,柽柳 60克。亦可与苍术、黄柏合用,疗效更佳。
(十)桂枝 牡蛎
【单味功用】桂枝(见前)。牡蛎(见前)。
【伍用功能】桂枝辛温发散,色赤入营,温通血脉,解肌和营;生牡蛎咸寒,敛阴潜阳,软坚散结,和胃制酸、镇痛。桂枝以行散为主,牡蛎以收敛为要。二药伍用,一温一寒,一
散一敛,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温通经脉、蠲痹止痛、敛阴制酸益彰。
【主治】1.痛风病;2.胃、十二指肠溃疡,证属虚寒型者。
【常用量】桂枝 6-10 克,生牡蛎 15-30 克。打碎先煎。
【经验】桂枝、生牡蛎伍用,为祝师之经验。善治痛风诸症。
痛风病人尿酸过高为之特征。中医属“痹证”范畴。关节红肿疼痛者,为之“热痹”。临证之际,与苍术、黄柏伍用为宜,亦可于四藤一仙方参合。还可取车前子30 克,代茶频饮之,有排出尿酸之功。
(十一)穿山甲 皂角刺
【单味功用】穿山甲又名炙甲片、炮甲珠,味咸、性微寒。入肝、胃经。本品性善走窜,功专行散,内通脏腑,外透经络,直达病所,故有疏通下乳、通络搜风、消肿溃痈、托毒排脓之功。用于治疗妇女瘀血经下乳、通络搜风、消肿溃痈、托毒排脓之功。用于治疗妇女瘀血经闭、癥瘕痞块,风湿痹痛、肢体拘挛,或强直疼痛、不得屈伸,痈肿疮疡等症。皂角刺辛散温通,药力锐利,直达病所。功专收风,拔毒,消肿,排脓。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等症。
【伍用功能】炮甲珠活血散瘀败毒,消肿溃坚;皂刺性极锐利,搜风败毒,消肿排脓。二药伍用,走窜行散, 透达攻通,直达病所,通络搜风、散结攻毒之力益彰。
【主治】1.痹证(风湿、类风湿关节炎);2.结节性红斑(热痹);3.痈疽肿毒诸症;4.肺脓疡、渗出性胸膜炎;
5.不孕症,恙由输卵管粘连阻塞者;6顽固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常用量】穿山甲 3-10 克;皂角刺 6-10 克。
【经验】炮甲珠、皂角刺伍用,治疗范围甚广。痈疽肿毒未成者服之可消散,已成脓者用之可促溃破,疮口久不愈合投之可托毒收口。若用其促溃破时,皂刺可生用。若用于收口时,皂刺宜微炒。二药伍用,透脓极易。有经验者认为不宜过早运用,否则蒸脓过早,痈毒不能全散。
治疗顽痹:寒湿盛行,与乌梢蛇、晚蚕沙伍用,发热或呈热痹者,与地龙、寒水石合用;挟痰者,与僵蚕、白芥子参合;挟瘀血者,与蟅虫、桃仁伍用;寒盛或寒热错杂者,与全蝎、蜈蚣伍用,关节僵硬变形者,与蜂房、僵蚕或与蜣螂、泽兰、白芥子伍用,脊柱强痛者,与乌梢蛇、蜂房、蜈蚣参合;关节红肿疼痛(热痹)、有红斑者,与苍术、黄柏,丹皮、丹参伍用。
治肺脓疡、渗出性胸膜炎,与冬瓜子、甜瓜子,冬瓜子、冬葵子、青橘叶,杏仁、薏苡仁,葶苈子、大枣等药对伍用。治顽固性荨麻疹、顽固性皮肤瘙痒症,与浮萍、紫草,丹皮、丹参,蝉衣、蛇蜕伍用。治输卵管粘连不通者,与乳香、没药,丹皮、丹参,石菖蒲、路路通,穿山甲、皂角刺参合。
(十二)苍术 黄柏
【单味功用】苍术(见前)。黄柏(见前)
【伍用功能】苍术辛烈温燥,可升可降,功擅祛风胜湿,健脾止泻;黄柏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善清下焦湿热.二药参合,一温一寒,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并走于下,清热燥湿、消肿止痛、除湿止带的力量增强。
【主治】1.湿热下注,腰膝筋骨疼痛,下肢痿软,以及湿疮,丹毒诸症;2.湿热为患,小便淋浊,女子带下等症;3.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者;4.结节性红斑诸症:5.痛风性关节炎。
【常用量】苍术 6-10 克;黄柏 6-10 克。

【经验】苍术、黄柏伍用,名曰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治湿热下注而致的筋骨疼痛,或足膝红肿热痛, 或下肢痿软无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苍术、黄柏伍用,《世医得效方》名曰苍术散,主治同上。笔者治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者,以及结节性红斑时,常与赤芍、当归尾、丹参、乳香、没药、豨莶草、鸡血藤参合,其效亦佳。《温热经纬》二妙散,茅山苍术(生用)、川黄柏(炒黑)。王晋山曰:苍术生用,入阳明经,能发二阴之汗;黄柏炒黑,入太阳经,能除至阴之湿。一生一熟,相为表里。治阴分之湿热,有如桴鼓应之妙。

痹证的经方治疗

因风、寒、湿、热等外邪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叫做痹证。《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虽未把痹证作专病进行论述,但《伤寒论》已有风湿桂枝附子汤等三方,寒湿附子汤,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记载,《金匮》有湿病、历节病、肾著病等论述,同痹证颜为近似现把经方治疗痹证整理如下:

1 风寒湿痹
1.1 行痹 证候:身体,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不能转侧,身体魁赢,脚肿如脱,或身微肿,或恶风不欲去衣,或热,苔薄白或薄黄,脉浮虚而涩或浮或滑。治法:温经助阳,祛风化湿或佐以滋阴清热。方药:风湿表阳虚选用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风湿表里阳气俱虚选用甘草附子汤风湿历节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疼痛以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选加防风、灵仙、羌活、白芷、姜黄、川芎、葛根等祛风通络止痛疼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薢、川木瓜等通经活络,祛湿止痛疼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可加杜仲、狗脊、桑寄生、淫羊藿、巴戟等温补肾气
张氏常用桂枝附子汤治肌肉风湿痹证,用本方治疗1例产后关节、肌肉酸痛,1例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叶氏在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基础上裁减变化,制定了治疗风寒湿痹的基础方,临床疗效良好。谭氏治1例素有内湿,大便溏软,又因下水感受寒湿,发热恶寒,一身尽痛无汗,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苔白滑,脉浮而濡,先用麻黄加术汤,后以白术附子汤而愈。
张氏认为甘草附子汤为风湿病风湿在表,心肾阳虚的常用方,其证肢体关节疼痛,胸闷,心悸,小便少,下肢浮肿,舌紫、苔腻,脉结代。治1例风湿性关节痛数年患者,以本方加味,服40剂,病情缓解。
安氏运用甘草附子汤治关节疼痛的体会是,凡属阳虚风湿引起的肩膝或四肢关节疼痛,均可应用;上肢重用桂枝,加灵仙通络,下肢重用炮附子,加牛膝通经活络引药下行。李氏用甘草附子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满意。
黄氏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湿偏胜者有效。刘氏等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张氏认为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出现关节变形剧痛,身体瘦弱,低热等证,属风寒久瘀化热为患,所以治疗必须用寒热温凉组成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才能获得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的作用,如久病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熟地,阴虚加黄柏、龟板,肾亏加虎骨、鹿角。
1.2 痛痹 证候:身体痛,身烦疼,骨节,历节疼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历节不可屈伸;或手足寒,或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苔薄白,脉沉或弦紧。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或健脾除湿。方药:寒湿历节选用乌头汤寒湿在表选用麻黄加术汤阳虚寒湿身痛选用附子汤肾着寒湿痹着腰部选用甘姜苓术汤,加减见前。
王氏用乌头汤治历节病例24例,痊愈18例,好转5例。陈氏用本方加味(加细辛、桑枝、全蝎、当归)治疗肩周炎11例,颈项强加葛根,上肢冷痛加桂枝,久痛加三七末冲服,痊愈10例,好转1例。朱氏用本方治疗痹证73例,总好转率96%。周氏用本方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炎120例,总有效率90%。吴氏用本方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总有效率83%。
张氏用本方治疗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痛等,凡属于寒甚则痛,或拘挛,或清凉者,均可用本方加味治疗。张氏认为,风湿病初起,寒温偏虚者,多用麻黄加术汤治疗,白术宜改为苍术,苍术祛风燥湿力强,其症见关节疼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唐氏用附子汤治风湿关节炎,止痛效佳,附子重用(常用15~30g)能获得较好疗效,但应久煎。聂氏根据肾着之病因,症状,以及肾着汤的功效,将肾着汤用治因受寒湿所致的肌肉或诸关节痹痛,获良效。治1女性,26岁。冬天疲劳后,腰背浸湿感寒罹病,全身大小关节痹痛,腰亦胀痛,下肢沉重怕冷,苔薄白,脉沉缓。1年多来,虽经治疗,无效,予肾著汤6剂,痹痛消失。连氏用肾著汤治疗寒湿腰痛,坐骨神经痛属下焦寒湿,有效。
1.3 着痹 证候:身重疼痛,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或浮滑。治法:益气除湿或解表祛湿,祛风散寒。方药:可选用麻杏苡甘汤防己黄芪汤,可选加羌活、独活、防风、桂枝、萆薢、木通、姜黄、海桐皮、豨莶草、川木瓜、当归、川芎等祛风胜湿,通络,养血药物。
段氏认为麻杏苡甘汤主治病机为风湿在表,微有化热,以身体疼痛,午后发热,微恶风寒为辨证要点。赵氏对关节炎活动期,挟湿者,用麻杏苡甘汤化裁。沈氏用麻杏苡甘汤加味治疗风湿热2例。沈氏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风湿痹1例,多次冒雨劳动,以致发热,关节酸痛,头重神疲,倦怠嗜卧,骨节酸楚,重滞难移,汗出恶风,舌苔白腻,脉濡涩,体重,肘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血沉34mm/小时,抗“0”1250μ,此属表虚夹湿之著痹,服5剂症减,1个月后,血沉、抗“0”正常。王氏认为可灵活加减防己黄芪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日人绪方玄芳用防己黄芪汤治1例膝关节肿胀女病人,左膝关节钝痛,局部热感,兼面色苍白,自汗,喜热等,舌淡红,脉沉弱,左膝盖可见跳动,服药1个月而愈。

2风湿热痛

证候:骨关疼烦,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累及1个或多个关节,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加桂枝汤,酌选加银花藤、连翘、黄柏、海藻、姜黄、防已、桑枝、丹皮、生地、赤芍等。
易氏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热痹28例。其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灼热,舌质红为主。痊愈22例,好转5例,无效1例。证见肢节红肿疼痛,手不可近,形寒壮热,日晡增剧,苔根白腻,脉数,用桂枝白虎汤为主,合麻黄加术汤等加减而成,服1剂,症情大减,服6剂,诸症尽失。张氏常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风湿热,风湿在表,里热偏盛者症见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红肿,或有结节红斑,舌苔薄黄,脉洪数。

3 风湿扰心

证候:伤寒,关节疼痛或红、肿、热,心动悸,短气,面色少华,舌淡,脉虚数或结代。治法: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佐以祛风湿。方药:炙甘草汤,酌加祛风湿药物。
陈氏认为,不论冠心病、风心病、高心病,只须见到“脉结代,心动悸者”,皆可运用炙甘草汤,如有兼证,则宜随证加减。曾氏运用炙甘草汤治疗病毒心肌炎,显效7例,好转8例。周氏报道张鸿祥运用炙甘草汤常用于两个方面,一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率失常,早搏或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肌受损等改变,二为情志过激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神经官能症,表现为心悸、气急、紧张、失眠或胸痛等,但总的讲,仍以“脉结代,心动悸”为其共有症。成氏认为,炙甘草汤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名方,应用时应掌握:①病因方面,因热毒所致,如对病毒性心肌炎之类的心脏病较好,其他效差;②病期方面,以亚急性期或恢复期为宜,慢性期后遗症或急性发作之早期效果不良;③辨证方面,应为心气不足,阴血亏损型,即邪毒将尽未尽者较好,其他效差。

4 体会

痹证的病因病机为医者所熟知,不用赘言。痹证的诊断并不困难,从病者的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借助现代医学的一些检查如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心电图等,则更好。本病在《伤寒论》、《金匮》原方中未作分型,现在作这样的分型是一种尝试,不一定贴切,在辨证分型时,一般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较易区分,风湿扰心也不难辨,较难的是风寒湿痹再辨风、寒、湿三者孰多孰少,因为临床中所出现问题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这样需要医者细加辨析。湿邪为患,缠绵难愈,辨证治疗,无论运用何种方法治疗,均不易取得速效,且容易病情反复,因此,要医患配合,坚持治疗。 治痹的仲景方中常常配有附子,乌头,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宜久煎,或与甘草或与白蜜同煎以缓和其毒性。对于痹证之病程较久的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常配伍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白花蛇、乌梢蛇、露蜂房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痹证日久则应根据正气亏损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补养肝肾,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本文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仰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痹证的经方治疗 作者:黄仰模
风湿病常用14种中成药
中医治风湿有哪些方式
风湿骨病第一方,温阳通络、祛风除湿,骨缝深处风寒湿痹亦可除
风湿骨病第一方,温阳通络,祛风除湿,把骨缝邪气给“拔”出来
痹症分型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