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弱流泪,心弱流汗
userphoto

2023.03.29 内蒙古

关注

五脏好不好,看看这个五个地方就知道!
一、肝弱流泪
参考:杞菊地黄丸
二、心弱流汗
参考:心宝丸
三、脾弱垂涎
考虑:牛黄清胃丸
四、肺弱流涕
考虑:通宣理肺丸
五、肾弱吐唾。
考虑用一个六味地黄丸 

肝弱流泪,心弱流汗,五脏功能怎么样?看看五液就知道!
《黄帝内经》中说“五臟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意思就是说五脏化生了津液,而不同的津液有反映了五脏的功能。

首先要讲的就是肝为泪,中医说肝开窍在目,如果肝的功能异常了,就会出现眼睛干涩、容易流泪的症状。这一类人通常就是肝血不足了,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用一个杞菊地黄丸,它的功效就是滋养肝肾,补血养阴。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心为汗,汗液被心神所主管,当心神不足以控制汗液时就会出现容易出汗和盗汗的症状。举个最平常的例子,心衰的病人稍微活动就会大汗淋漓,晚上还容易出现盗汗的现象。那这个时候就是因为心阳不足,心神失守导致了汗液的异常,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用一个心宝丸,他的功效就是温补心阳。

第三个要说的就是脾为涎,涎就是我们说的口水。中医说脾开窍于口,如果脾的功能异常了,就会出现口水少,容易口干、口中气味重、胃脘部有灼烧感的症状。这类人多见的就是脾虚了,虚火灼阴,导致涎液的不足。这个时候可以用一个牛黄清胃丸,他的功效就是健运脾气,清除胃热。

第四个要说的就是肺为涕,中医讲肺开窍于鼻,肺的功能正常,涕液就能濡养鼻腔,保持鼻道的通畅。如果风寒入肺,就会出现流清水样鼻涕、鼻塞的症状。这个时候可以用一个通宣理肺丸,它的功效就是宣肺化痰,解表散寒。

最后一个要说的就是肾为唾,唾液和涎液都是口中的津液,而唾液是口中津液里比较粘稠的部分,如果肾气比较强盛,肾中津液就会上充于口,濡养口腔。所以当唾液出现异常的时候,也暗示着肾脏功能的异常。这一类人就会出现口干少津液,腰膝酸软、浑身乏力的症状。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用一个六味地黄丸,它的功效就是滋补肝肾。
五液病变与五脏的关系

五液是指汗、泪、涕、液、唾等五种液体。它们是由五脏接受了水谷之津,然后润注于孔窍之巾的津液。所以,《素问·宣明五气篇》有“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等五脏化五液的理论。

“汗为心之液”,是由于心主血,生理上汗血同出于一源。病理理上汗出过多,则损伤津液,也会影响心血不足,出现心悸等症。若大汗淋漓不止,还会耗伤心气,可见心慌、气短,甚至虚脱。反之,心气虚或心阴不足时,也可出现病理性的汗出。如心气虚可见自汗,心阴虚则见盗汗,这些对临床诊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泪为肝之液”,是由于泪出于目窍,肝开窍于日。泪的排出和濡润作用与肝脏有密切关系,如肝阴不足时泪的排出减少,使跟失其濡润,则见两目干涩;肝经热盛,可见曰赤眵多,或兼痒痛等症。
“涕为肺之液”,是由于涕出于鼻,鼻为肺之窍,涕的性状、排出等均与肺的功能有关。如风寒束表,肺气失于宣降时,有鼻流清涕的症状;风热袭肺,可见鼻流稠涕,肺阴不足津液不能上承时,则鼻干无涕。所以,临床上从涕的性状变化,可作为肺经病症的辨证依据之一。
“涎为脾之液”,是由于涎出于口,口为脾之窍,脾的运化功能直接关系到涎的分泌。例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口中的津液适量,味道正常,为“口中和”,者脾胃虚寒,水液不化,常会出现口淡无味,涎水较多;或脾经内郁湿热,则可见口角不断流涎,多见于小儿。固脾与胃相表里,当胃火炽盛伤津耗渡时,可见口燥,涎步、口臭等症。
“唾为肾之液”,是由于肾经有一络脉上挟舌本,通于舌廉泉穴,为分泌排出唾液之处。所以说唾出于舌下是肾之液。肾的功能正常则分泌排出适量的唾液濡润口腔。若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时,唾液分泌排出量减少,人就感到口千舌燥,尤其夜间更为明显。如肾阳不足,水湿泛滥,常可出现唾液清冷量多的现象。

总之,中医学认为五液生于五脏,五脏病变可以影响五液而出现不同的病理改变。根据这一基本理论,临床上就可以通过五液的病理表现来帮助诊断脏腑病变。此外,由于肾主水,五液都是津液所化,所以有五液与肾有密切关系的说法。

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液或排泄液。五液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这种五液分属于五脏的归类法,一般称为“五脏化五液”。
1.心为汗
汗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后,从汗孔排出的液体。所以《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辨》说:“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由于津液与汗的关系非常密切,而津液在脉内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又为心所主,所以说“汗为心之液”。在病理情况下,心的病变,血和津液的病变, 均能影响到汗液的正常排泄。
由此可见,“心为汗”实际上包括了心、血、津液、汗之间复杂的生理联系。当然,汗不仅与心血有关,而且与心神,与肺(主皮毛)、肾(主五液)等脏都有联系。
2.肺为涕
涕是由鼻中分泌的粘液,有滋润鼻窍的功能。鼻为肺窍,涕由鼻中分泌,故涕属肺。在生理情况下,肺气和利,则鼻涕的质与量正常,能滋润鼻窍而不外流。若肺感风寒,则鼻流清涕;肺感风热,则鼻流浊涕;津伤肺操,则鼻干涕少或无涕。
3.肝为泪
泪是从眼内分泌的液体,又称“泪液”。泪液有滋润和保护眼睛的功能。肝开窍于目,泪由目内分泌,故泪属肝。在生理情况下,泪液量正常,能滋润目而不外溢,唯在情绪激动时,泪液量可增多而外流;当异物进入目中时,泪液即大量分泌,可起到清洁眼睛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可见泪液分泌异常。如肝的阴血不足,泪液分泌就减少,常见两目干涩;肝经火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症。
4.脾为涎

涎为口腔内分泌的唾液中之清稀者。涎有保护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可以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口为脾窍,涎由口腔分泌,故涎属脾。在正常情况下,涎的分泌适量而不溢于外。脾病可以出现涎的分泌异常,如脾气虚而失于固摄,可见涎自流出;脾热可致涎量急剧增加而上涌;脾虚津不上承,可见涎少口干;蛔虫病亦可见流涎的症状。
5.肾为唾
唾为口腔内分泌的唾液中之稠厚者。唾的生理功能与涎基本相同。肾经挟舌本,通于舌下,唾生于舌下,故唾与肾有关。另据气功家认为,唾有滋养肾精的作用,故常用吞咽唾液的方法以养肾精。其实唾与涎在生理上很难严格区分,一般通称为唾液,认为其与脾胃消化功能的关系甚为密切。虽《内经》认为唾属肾,但后世医家也往往联系到脾胃来解释,如《杂病源流犀烛》说:“唾为肾液,而肾为胃关,故肾家之唾为病,必见于胃也;”在病理上,肾阴不足,可见口舌干燥;肾气虚而失于固摄,可以见到唾液增多的症状。

流涕肺弱、泪多肝弱、汗多心弱、流涎脾弱、吐唾肾弱;肺痰、脾痰、心痰、经络痰;头汗、腋汗、虚汗、盗汗;肝不好5表现、脾虚6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液病变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中医的“五脏化液”是指什么?
五脏化五液
:该如何调理身体,补好自己的心、肝、脾、肺、肾?
关于---五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