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胃脘痛
userphoto

2023.04.16 内蒙古

关注

刘渡舟先生—用成方化裁治疗胃脘痛

刘渡舟先生治疗胃痛,善用成方化裁,取效常捷。以下数案可见刘渡舟先生应用成方的精到之处。

生姜泻心汤案

【验案】
刘某,女,58 岁。患慢性胃炎 20 余年,病情时好时环,经常不能离开治胃药物,饮食稍有不慎。病情就要发作,始终无法根治。近来病情又加重,心下痞满,嗳气频作,呕吐酸苦,小便少而大便稀溏,日行 3~4 次,肠鸣辘辘,饮食少思,左胁下空痛不舒。望其人体质肥胖,面部虚浮,色青黄不泽。胃脘处按之柔软不痛,胃中有振水声。舌苔水滑,脉滑无力。辨为脾胃之气不和,以致升降失序,中夹水饮,而成水气之痞。遵仲景之法以生姜泻心汤散水消痞,加茯苓健脾利水。药用:生姜 20g,干姜 4g,黄连6g,黄芩6g,党参10g,半夏15g,炙甘草 10g。大枣12枚,茯苓 30g。连服7剂,痞消胃开,大便成形,胁痛肠鸣均轻,后依法调理3个月,饮食二便均至正常,体力如常,复查胃镜,病灶基本消失,病获痊愈。
【按语】
此案所用生姜泻心汤,其辨证要点为胁下有水气,临床表现当为胁下疼痛及腹中肠鸣。在应用此方时通常加茯苓以健脾利水。此方治疗慢性胃炎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主要在于呕与利的多少,以及有无肠鸣。

乌梅丸案

【验案】
徐某,男,40 岁。胃脘疼痛 1 年,其痛上抵心胸,脘腹自觉有一股凉气窜动, 有时则变为灼热之气,由胃上冲咽喉。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服中药、西药,收效不明显。病人饮食日渐衰退,腹部胀满,少寐,小便黄,大便不燥,舌质红绛,脉弦。此证为厥阴郁勃之气上冲于胃,胃气被阻, 不得通降所致。拟寒热并用之法以调肝和胃 ,药用:黄连 6g,川楝子10g,乌梅 12g,白芍 15g,生姜 10g,花椒 9g,当归15g,陈皮 10g,积壳 10g,香附 15g,郁金 12g。服药 5 剂,胃痛即止,气窜症状消失,食欲有所增加,腹部微有胀满, 于上方中加焦三仙 30g,厚朴10g,连服 3 剂,诸症皆安。

【按语】

此案胃院痛伴上冲之气时寒时热,实属寒热错杂之候。又见其脉弦,则为厥阴之气犯胃所致。《伤寒论》有“厥阴之为病,消渴,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之文。指出了肝热胃寒阴阳错杂之病情。与本案情况相符。故治疗必以寒热并用之法。调厥阴肝气以和胃。方中用黄连、川楝子之苦以清其热;乌梅、白芍之酸以滋其阴; 生姜、花椒、当归之辛温以散其寒,助肝脏疏泄;陈皮、积壳、香附、郁金调肝胃之气。以舒展气血之郁。全方寒温并施,肝胃并调,正切此案之病机,故服之即效。

柴平煎案

【验案】
沈某,男,48 岁。患慢性胃炎多年。其人体肥而多郁,喜吃肥甘食物,消化不良, 食后胃痞,时呕酸苦, 胸胁苦满, 脉弦, 舌苔白腻面厚。辨为肝郁胃湿。中焦气机受阻所致。方用柴平煎,药用:苍术 10g,厚朴16g,陈皮 12g,半夏 15g,生姜 10g,炙甘草 3g,党参 6g,黄芩 10g,柴胡12g,大枣 5枚。服至 7 剂,则病减大半。嘱其少荤多素,遇事不怒,继续服药,将息而瘳。

【按语】

此案为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用,用于肝郁湿盛、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胃炎。此方针对饮食、情志、湿热三大病因,其中的党参、甘草、大枣能补益脾胃之虚,对于慢性胃炎,只要不是明显的胃阴亏虚证,皆可应用。其应用要点是胃痛连胁,舌苔白腻,脉弦。

升阳益胃汤案

【验案】
董某,女,37 岁。患慢性胃炎 10 余年,一直间歇服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近半年来病情加重,饮食渐减,周身乏力,大便稀溏,日行 2 次,恶寒怕风,稍有不慎,即患感冒。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已服中西药物数月而无效。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无力。辨为久病损伤脾胃。脾之阳气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化源不足,土不生金,则肺气也虚,乃脾胃与肺共同为病。治当升举脾胃之阳气为主,辅以健脾化湿。方用升阳益胃汤,药用: 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各 4g,红参6g,白术 12g,茯苓30g,炙甘草 10g,黄芪 20g,白芍12g,半夏 16g,黄连 3g,泽泻10g,陈皮 8g。服药7 剂,纳增便减,周身轻松。又服 7 剂。诸症若失。细心调理 2 月有余,胃镜复查只有部分浅表病灶存在,自觉饮食体力如常人。

【按语】

此案所用升阳益胃汤,出自于《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其应用的要点是气虚、湿多热少兼有肺系症状。

叶氏养胃汤案

【验案】
钟某,女,68 岁。患慢性胃炎多年,近来病情渐重,心下痞满隐痛,纳呆,口干咽燥,渴不欲饮,且饮水不解,大便数日一行,干如羊屎,舌红少津而有裂纹、无苔,脉细数。综观脉证,一派阴虚之象,遂用叶氏养胃汤,药用:麦冬 20g,玉竹 30g,生白扁豆15g,生甘草 10g,沙参 12g,桑叶6g,玫瑰花 2g,白梅花2g。连服14剂。症状始见好转,舌上生苔,原方不变,续服 3个月有余,病情方愈。

【按语】

刘氏治疗阴虚胃痛,常在大量滋阴药物的基础上,加少量玫瑰花和白梅花,其作用主要在于防止滋阴药腻胃。此二药并有治疗肝胃气痛的作用。
慢性胃炎,不用怕!咱老百姓有验方
人们常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而饮食入口,首先影响的就是胃。胃粘膜血管丰富,具有对食品的贮存、消化和运送功能。所以饮食不调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因素。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共有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疼痛、嗳气频繁、泛酸、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等症。

慢性胃炎的治疗

1、祝谌予治慢性胃炎
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行气化痰、和胃止痛,是治疗脾胃虚弱、痰饮中阻、气滞胃痛之名方。祝氏最常用于治慢性胃炎、溃疡病、胃肠功能紊乱、胃肠手术后消化不良等脾胃病。
随症加减:
脘胀不适,嗳气打嗝,加桔梗、枳壳、杏仁、薤白。
肩背疼痛
羌、独活。
食少苔腻
菖蒲、佩兰
反酸
黄芩、瓦楞子、乌贼骨
嗜酒葛根、神曲
胃寒怕冷干姜、肉桂
《古今名医方论》:香砂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3 白术6 茯苓6 甘草2 陈皮25 半夏3 砂仁2.5 木香2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气虚,痰饮内生,呕吐痞闷,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6克,水煎服。

2、胡希恕治慢性胃炎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胃脘痛案
田某,男,
33岁,门诊病历号20401。初诊日期为196661日。胃脘痛五年,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胃脘时痛,胸胁苦满,噫气,胃灼热,口苦,微恶心,气短心悸,嗜睡乏力,大便先干后溏,苔薄白,脉弦迟,右上腹压痛明显。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且挟瘀挟饮。
  以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2克、赤芍12克、枳壳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桂枝10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大黄6克、炙甘草6克治之。
上药服三剂,胸胁苦满、胃脘痛皆减。继服三剂,胃脘痛已。上方再加橘皮20克,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服三剂,诸症皆消。
编者按:此案出于《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治疗慢性病的经验》一文。复诊加用橘皮是合用橘枳姜汤之意。
3、岳美中治慢性胃炎 
生姜泻心汤治干噫、食臭、腹中雷鸣。
又俞某,患慢性胃炎,具有“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之证候,投以生姜泻心汤,不日而愈。
适应症:应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下利,胃酸过多症,胃扩张等之具有此证候者。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处方】生姜12克(切)甘草9克(炙)人参9克干姜3克黄芩9克半夏9克(洗)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和胃消痞,散结除水。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生姜泻心汤重用生姜温胃降逆止呕,治疗慢性胃炎或手术后幽门痉挛、幽门不完全梗阻引起的呕吐不能进食,常加旋覆花、代赭石等。
【用法用量】上八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4、溃疡粉
出处【摘录】《江苏医药》1976153
【处方】乌贼骨、白及、白芍、甘草各等份。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3g,饭前服,13次。
【功能主治】制酸生机,缓急止痛。
主溃疡病,慢性胃炎。
5、连附六一汤
出处《医学正传》卷四
古代剂量
黄连18克、附子(炮,去皮、脐)3
煎服法:上药细切,作一服。加生姜
3片,大枣1枚,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主治:泻肝火,止胃痛。治肝火犯胃,胃脘剧痛,呕吐酸水,
现用于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者。

6、和胃汤

出处【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谷芽15g,麦芽15g,神曲9g,焦鸡内金9g,焦山楂9g,陈皮9g,枳壳6g,苏梗6g,桔梗6g,莱菔子9g,佩兰9g,藿香6g,甘油6g
【功能主治】和胃理气,增进饮食。
主慢性胃炎(饮食积滞型)。食欲不振,纳食不佳,脘腹胀满,舌苔白厚,脉沉弦。

7、健脾汤

出处【摘录】《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
【处方】党参9g,白术9g,茯苓9g,半夏9g,陈皮6g,黄连3g,吴茱萸3g,白芍15g,甘草3g,瓦楞子12g。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缓急止痛,降逆止呕。主脾胃虚弱,中脘疼痛,呕恶泛酸,精神疲乏,纳食减少,脉濡细或虚而无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胃炎等偏于脾胃虚寒者。

【胃病治验良方6首】
1、乌梅肉,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炙鸡内金,玫瑰花、炙甘草。
功用:滋养胃阴,舒肝柔肝。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
2、黄连,陈皮,姜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
功用:苦降辛通,化滞和中。
主治: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者。
3、太子参,云茯苓、淮山药、石斛、小环钗,麦芽,丹参,鳖甲、甘草,田七末。
功用: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4、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川厚朴、干姜、川芎,丁香,炙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温中和胃。
主治: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嗳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5、红参、黄连,半夏,干姜,生甘草,八月札、佛手片,制香附。
功用:养胃清热,舒肝理气。
主治:萎缩性胃炎。
6、太子参、麦门冬,制半夏,柴胡,生白芍,炒栀子、丹皮,青皮,丹参,甘草。
功用:养阴益胃,清中消痞。

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证属阴虚者。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
目前,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中成药很多,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1)温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用: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
  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凉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
  (2)阴虚胃痛冲剂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
  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
  (3)养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
  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4)虚寒胃痛冲剂
  药物组成:白芍、干姜、党参、甘草、大枣等。
  功用:温胃止痛,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
  (5)三九胃泰
  药物组成: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
  功用: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
慢性胃炎
  (6)猴菇菌片
  药物组成:猴头菌。
  功用:消炎止痛,扶助正气。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等。
  (7)胃乃安胶囊
  药物组成:
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
  功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8)胃康灵胶囊
  药物组成: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药物组成。
  功用: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
  主治:适用于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出血等症。
  (9)养胃冲剂
  药物组成:
黄芪、白芍、淮山药、香附、党参、甘草、陈皮等。
  功用:养胃健脾,理气和中。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10)复方胃乐舒口服液
  药物组成:猴头菌浓缩液、蜂王浆、蜂蜜等。
  功用:利五脏,助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

  主治: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虚弱证和胃肠病恢复期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选用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属慢性胃炎范畴,是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非萎缩性慢性炎症性病变。大多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或疼痛、嗳气、反酸等,部分还可有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其与Hp感染、胆汁反流、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根据主症不同,属于中医学“胃痞”“胃脘痛”“反酸”“嘈杂”等病范畴。胃痛为主症者诊为“胃脘痛”;胃脘部胀满为主症者诊为“胃痞”;胃痛或胃脘部胀满症状不明显,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诊为“反酸”“嘈杂”等病。其发生主要与饮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气、禀赋不足等有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是有消化不良症状(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部饱胀和早饱为主症,还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但临床表现不能完全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
FD根据主要症状不同,可分为上腹痛综合征或餐后不适综合征。上腹痛综合征为中医的“胃脘痛”,餐后饱胀不适综合征为中医的“胃痞”。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不规律、运动和睡眠不足等有关。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药物选用
1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药物主要是抑酸药、促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者可联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Hp阳性的慢性胃炎有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者,推荐Hp根除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
药物          选用原则
抑酸药
如PPI、H2受体拮抗剂。可用于胃黏膜糜烂和/或以上腹烧灼感、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
促动力药
用于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胆汁反流者可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
消化酶制剂
用于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者。
抗焦虑、抗抑郁药
用于有消化不良症状且伴明显精神心理因素者。
证型            药物
选用原则
肝胃气滞证
气滞胃痛颗粒
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胃苏颗粒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者
肝胃郁热证
达立通颗粒
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痞满证,症见胃脘胀满、嗳气、纳差、胃中灼热、嘈杂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
脾胃湿热证
三九胃泰颗粒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气健脾。用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金胃泰胶囊
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湿热瘀阻所致的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
脾胃气虚证
健胃消食口服液
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吞酸,脘腹胀满。
益气和胃胶囊
健脾和胃、通络止痛。用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兼胃热瘀阻证,症见胃脘痞满胀痛、食少纳呆、大便溏。
香砂平胃颗粒
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脾胃虚寒证
温胃舒胶囊
温胃止痛。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食少、畏寒无力。
虚寒胃痛颗粒
益气健脾、温胃止痛。用于脾虚胃弱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加重。
香砂养胃颗粒
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反吐酸水。
胃阴不足证
养胃舒胶囊
滋阴养胃,用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胀痛,隐隐作痛。
胃络瘀阻证
荜铃胃痛颗粒
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胃脘胀痛、刺痛。
荆花胃康胶丸
理气散寒、清热化瘀。用于寒热错杂症,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嘈杂、口苦。
摩罗丹
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用于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药物选用
2西药选用:PPI和H2受体拮抗剂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尤其是上腹痛综合征的经验性治疗;促动力药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特别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首选经验性治疗;消化酶制剂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辅助治疗。
另外,精神心理治疗可用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合并Hp感染,需进行Hp根除治疗。

FD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弱)证、寒热错杂证,中成药的选用需辨证用药。

脾虚气滞证
枳术宽中胶囊
健脾和胃、理气消痞。用于胃痞(脾虚气滞),症见呕吐、反胃、纳呆、反酸等,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症状者。
香砂六君丸
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香砂平胃颗粒
健脾、燥湿。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肝胃不和证
达立通颗粒
用于胃脘胀满、嗳气、纳差、胃中灼热、嘈杂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症状者。
气滞胃痛颗粒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胃苏颗粒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金胃泰胶囊
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湿热瘀阻所致的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
荜铃胃痛颗粒
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胃脘痛,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脾胃湿热证
三九胃泰颗粒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胃肠安丸
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湿浊中阻、食滞不化所致的腹泻、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脾胃虚寒(弱)证
附子理中丸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温胃舒胶囊
温中养胃、行气止痛。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食少、畏寒无力;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虚寒胃痛颗粒
益气健脾、温胃止痛。用于脾虚胃弱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
寒热错杂证
荆花胃康胶丸

理气散寒、清热化瘀。适于寒热错杂证,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嘈杂、口苦;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优势病种药膳:胃脘痛(慢性胃炎)

胃脘痛(慢性胃炎)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而发病。根据症候特点,西医学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归属于胃脘痛范畴。 中医学将本病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等7个证候类型。今天为大家推荐常见证候类型药膳如下:

肝胃气滞证

辨证施膳

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药膳配方与用法
柚皮醪糟(《重庆草药》):柚子皮(去白)、木香、川芎各等分,醪糟、红糖各适量。前3味制成细末,每煮红糖醪糟1小碗,兑入药末3~6g,趁热食用,1日2次。柚子皮辛苦而性温,功能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温中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温,入肝、胆、脾、胃及大肠经,行气止痛,温中和胃;川芎为血中气药,不但长于活血,还能行气散郁止痛。醪糟、红糖既温经散寒和血,又健脾益胃和中。全方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
肝胃郁热证

辨证施膳
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弦数。
药膳配方与用法
橘茹饮(《医宗金鉴》):橘皮30g,竹茹30g,柿饼30g,生姜3g,白糖适量。橘皮、柿饼及生姜切碎,与竹茹水煎取汁,再加入白糖,代茶频饮。橘皮苦、平,行气健胃,《本草拾遗》载陈皮“去气,调中”;竹茹甘苦性凉,入胆、胃二经,因其寒凉故可清热,苦又能降下,而甘则可益胃安中。全方行气、清热、和胃。
胃阴不足证

辨证施膳
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药膳配方与用法
沙参猪脊骨汤(《民间验方》):石斛12g,茯苓12g,北沙参12g,猪脊骨500g,菠菜100g,生姜5g,葱3g。取猪脊骨洗净剁碎,生姜洗净轧碎,将以上两物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将石斛、茯苓及北沙参饮片用纱布包扎,放入上猪脊骨汤中煮20分钟,捞出药包。放入洗净的菠菜、葱花、食盐、味精等沸后出锅,晾温,喝汤啃骨吃菜。方中石斛、沙参,性味甘寒,功能养阴生津益胃,猪脊骨滋阴生精,菠菜润燥生津,茯苓益胃行津止渴。诸料合用,达养阴生津,益胃和中之效。
饮食调摄与禁忌,
胃脘痛病的发生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有关,故患者应注意养成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粗糙多纤维饮食,尽量避免进食浓茶、咖啡和辛辣食物,进食宜细嚼慢咽,慎用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痛、嘈杂、胃痞...胃不舒服了!这样用药
慢性胃炎的辨证分型,医生手把手教你如何选择中成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选用
慢性胃炎的中成药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